陳西泠
浙江東部有一條湮滅千年的“唐詩之路”—“碧嶂幾千繞,清泉萬余流”的山水畫廊。在這條路上,詩人們隨性地踏歌而行,留下了1500多首傳世佳作, 使之成為中國詩歌發(fā)展中一個特異的地區(qū):承載理想、獨具風骨。
2003年,我出任浙江歌舞劇院院長。當時,劇院正在策劃創(chuàng)作一部舞劇,擬參加即將在浙江舉行的第七屆中國藝術節(jié),一位老藝術家向我推薦了“唐詩之路”。經(jīng)過仔細斟酌,大家感覺這個題材不太適合舞劇,因此就擱置了下來。
2009年,浙江歌舞劇院的交響樂團被劃分出來,單獨成立浙江交響樂團,我轉任該團團長。浙交獨立以來,堅持“中西合璧”的藝術建設道路,既演出西方經(jīng)典交響樂作品,也不斷將浙江音樂移植、改編、創(chuàng)作為交響樂小作品,這使樂團在東、西方音樂的學習、實踐和交融中,摸索到一些規(guī)律,積累下一些經(jīng)驗,為以后創(chuàng)作交響樂大作品,準備了一定的理性思考和實際把握能力。
浙江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厚的人文積淀,浙江的音樂深深融入其中。浙交創(chuàng)作以浙江的歷史、文化和現(xiàn)實為題材的作品是職責。
2013年,我策劃并委約著名作曲家陸培先生創(chuàng)作了一部寫浙江的大型交響音畫《山·海·經(jīng)》。該作品是省“精品創(chuàng)作工程扶持項目”,2014年公演后,獲得了觀眾及專家等各方面的好評,由此我產(chǎn)生了繼續(xù)創(chuàng)作并形成“浙江組畫”系列的想法。
2014年,《浙江日報》再次刊登了關于“唐詩之路”的報道,我忽然覺得,“唐詩之路”是一個很好的音樂題材,交響樂豐富的音樂表現(xiàn)力與唐詩的結合,一定會產(chǎn)生絕妙的藝術效果。于是,我專程赴新昌,拜訪了“唐詩之路”的發(fā)掘者竺岳兵老先生,聽取他的獨到見解。竺老先生賜我一套他精心編撰的“‘唐詩之路資料集”,這給我的文案創(chuàng)作開辟了一條捷徑。
“唐詩之路”在中國文化史上具有獨特的學術價值和文化遺產(chǎn)價值。因此,在我的腦海里,交響樂《唐詩之路》的主題逐漸清晰:“唐詩之路”實際上就是一條自然風光與傳世詩篇交相輝映的路,是唐代詩人崇尚精神、承載理想的路,也是破譯中國夢文化基因的路。
《唐詩之路》的藝術樣式我們最后確定為大型吟誦交響套曲,即作品中包含交響樂、朗誦、合唱、獨唱及重唱。各種音樂形式的運用,必將大大增強唐詩的藝術張力,因而也將進一步豐富作品的藝術觀賞性。
根據(jù)唐代詩人涉及浙東詩篇所表現(xiàn)出來的主題,同時考慮到雅俗共賞的問題,我作為文學策劃,經(jīng)過半年時間選用了20多首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確定了序曲《夢游天姥吟留別》、第一樂章《何處青山是越中》、第二樂章《王謝風流滿晉書》、第三樂章《還思越水洗塵機》、第四樂章《笑問客從何處來》、終曲《天姥連天向天橫》。其中,重點詩篇即是李白那首浪漫主義的巔峰之作—《夢游天姥吟留別》,它不僅是“唐詩之路”的瑰寶,同時也會是音樂作品絕佳的精魄。
大型吟誦交響套曲《唐詩之路》再一次獲得了省“精品創(chuàng)作工程扶持項目”。我委約作曲的是當今音樂創(chuàng)作“陜軍”的領軍人物之一、西安音樂學院副院長、陜西交響樂團團長崔炳元先生。選擇崔先生擔任作曲的原因,主要是他對中國民族音樂、特別是唐代音樂有深刻的了解和把握。他創(chuàng)作的音樂既大氣又接地氣,能夠很好地兼顧旋律的優(yōu)美性和雅俗共賞。
4月9日,浙交攜《唐詩之路》到“唐詩之路”的集萃之地新昌試演,取得了極大的成功。目前,浙交正在進行作品的加工修改,爭取在下半年以更精致的水準進行公演。
(本文照片由作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