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閑情”抒發(fā)與中古文學之演進

2015-06-01 12:26張峰屹
文學與文化 2015年1期
關鍵詞:游藝閑情文體

張峰屹

“閑情”抒發(fā)與中古文學之演進

張峰屹

從文學抒情角度說,古來對于作家作品之文學價值的評判,大都肯定“為情而造文”,反對“為文而造情”。而在“為情而造文”之中,又特別贊賞那些關乎國計民生的“宏大感情”,比較輕視個人內心的幽微情感。至于無關痛癢的“閑情”抒發(fā),一般都會遭受批評甚至忽視。此種文學觀念無可非議,而且可以說是正義的。但是,第一,從文學特質看,此種占據絕對優(yōu)勢的文學觀念,其實質乃是“社會學”的甚或“社會倫理學”的,而不是純“文學”的思想。第二,從文學創(chuàng)作實際看,文學史上固然有許多“為情而造文”的作品,同時也有許多“為文而造情”甚至“為文而造文”的作品。第三,從文學自身的發(fā)展進步看,抒發(fā)“閑情”的作品,對文學之體式、風貌和表達方式的優(yōu)化推進,乃至于文學觀念的演進,同樣具有很大影響,產生了推動作用。這一點,在中古文學發(fā)展史上體現(xiàn)得十分鮮明。

閑情抒發(fā)逞才游藝文學演進

一 對古代文學核心理念“詩言志”與“詩緣情”的檢討

說到中國文學最悠久古老的理念,當然非“詩言志”莫屬,朱自清《詩言志辨》稱之為中國文學“開山的綱領”。蓋不僅因其立說最早,亦緣其確立了文學的最基本原則。先秦兩漢典籍中多有此一觀念之記載:

詩言志,歌永言。(《尚書·堯典》)

詩以言志。(《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詩以道志。(《莊子·天下篇》)

詩言是其志也。(《荀子·儒效》)

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毛詩大序》)

情動于中,故形于聲。(《禮記·樂記》)

詩,之也,志之所之也。(劉熙《釋名》)

詩者,所以言人之志意也。(《尚書·堯典》“詩言志”鄭玄注)

至于“詩緣情”,則首先由陸機在《文賦》中提出(“詩緣情而綺靡,賦體物而瀏亮”)。職是故,現(xiàn)代學人多有分“言志”、“緣情”為二途者,以為“言志”強調思想意志表達,而“緣情”側重情感抒發(fā)。并且,在不同的歷史情境下,對此二種說法各有褒貶。

再看字書的釋義?!稜栄拧窡o“志”字。今存唐前字書,則均釋為“意”,例如:

志者,意也。從心,之聲。(《說文·心部》)

志,意也。(《廣雅·釋詁》)

志,之吏切,意也,慕也。(《玉篇·心部》)

然則,“意”又是何義呢?《說文》:“意,志也。從心。察言而知意也。從心從音?!币浴爸尽薄ⅰ耙狻被ビ?。但值得注意者,《說文》不僅訓“意”為“志”,并且以“察言而知意”的說明,把“意(志)”與“言”緊密聯(lián)系起來,故云“從心從音”,實有“詩言志”之類意涵?!稄V雅》沒有對“意”字的釋義?!队衿ば牟俊吩疲骸耙?,于記切,志也,思也?!币彩且浴爸尽?、“意”互訓。

因此,從字源上看,“志”的涵義,便是“止于心”的東西;而“止于心”者,就不惟理性的“思想意志”而已,亦包含“情感”在內;它可以是思想、理念,也可以是情感、愿望(《玉篇》所謂“慕”、“思”)。

也因此,所謂“詩言志”之“志”,是指心中之所思所感,既包括思想意志,也包括情感。它與陸機所謂“詩緣情”并不是截然對立的。這個理解有很多旁證,僅舉兩例:《左傳·昭公二十五年》“是故審則宜類,以制六志”,杜預注:“為禮以制好、惡、喜、怒、哀、樂六志,使不過節(jié)?!笨追f達疏:“此六志,《禮記》謂之六情。在己為情,情動為志,情志一也?!庇?,《禮記·曲禮上》“志不可滿,樂不可極”,孔穎達疏:“六情遍睹,在心未見(現(xiàn))為志。”這兩個例子,都是以“情”、“志”互釋。

綜上所述,無論“詩言志”還是“詩緣情”,都從詩(文學)的發(fā)生、本源上,根本性地認定了文學(詩)“抒情述志”的性征。但問題是,“止于心”的思想意志和情感,紛紜復雜且趨向多姿,而傳統(tǒng)文論卻規(guī)定了一個基本的價值取向,那就是要求所抒發(fā)的情志一要真誠,二要“正確”。經典的表述就是:

子曰:君子進德修業(yè)。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yè)也。(《易·乾·文言》)發(fā)乎情,止乎禮義。發(fā)乎情,民之性也;止乎禮義,先王之澤也。(《毛詩大序》)

程明道闡釋上揭《易傳》之語,有云:“能修省言辭,便是要立誠。若只是修飾言辭為心,只是為偽也。若修其言辭,正為立己之誠意,乃是體當自家敬以直內、義以方外之實事。道之浩浩,何處下手?惟立誠才有可居之處,有可居之處則可以修業(yè)也。終日乾乾,大小大事,卻只是‘忠信所以進德’為實下手處,‘修辭立其誠’為實修業(yè)處。”(《二程遺書》卷一)這是把“辭誠”與“進德”緊密聯(lián)系起來了。而何謂“辭誠”呢?在程明道看來,若完全是言表心聲,則“只是為偽”;若真正想“立己之誠意”,則務須追求修辭合乎道。換言之,所謂“修辭立誠”,并不是“我手寫我心”,而是抒寫合于道的真誠。這也就是《詩大序》所謂“發(fā)乎情,止乎禮義”了。這個思想,影響至為深遠。

總體看來,真誠而且合于禮,是中國文論史對抒情述志的基本的、原則的、一以貫之的要求。從文學抒情的角度來說,古來對于文學之價值評判,就大都是肯定“為情而造文”,反對“為文而造情”(參見《文心雕龍·情采》),也就是要求抒情要真誠。而在“為情而造文”之通行的正統(tǒng)觀念中,又特別贊賞那些關乎國計民生的冠冕堂皇的“宏大感情”(如“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惟歌生民病”,“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等),比較輕視個人內心之幽獨細微的情感。至于無關痛癢的“閑情”乃至“無情”之抒寫,一般都會遭受批評甚至忽視。此種文學思想(或體系性的評價傾向)本身,無可非議,而且可以說是正義的。并且,依照古人之“文學”立場而言,這更是天經地義的——蓋古之文學,非是今之文學也。

但是,第一,如果站在今天的立場,從文學特質之角度來看,此種占據絕對優(yōu)勢的文學思想,其實質乃是“社會學”的甚或“政治倫理學”的觀念,具有濃重的實用特征,而不是獨抒性靈的純“文學”的觀念。

第二,從文學創(chuàng)作實際來看,文學史上固然有許多“為情而造文”的作品,但是同時也有許多“為文而造情”甚至“為文而造文”的作品。

第三,從文學自身的發(fā)展進步來看,比較而言,那些抒發(fā)“閑情”的作品,對文學之體式、風貌和表達方式的優(yōu)化推進,乃至于文學觀念的進展,可能發(fā)生了更多的影響,產生了更大的推動作用。

“文學特質”問題(文學本身究竟應該具備怎樣的特征和功用),關乎不同的訴求立場(如純文學的立場和社會政治的立場)、不同的文化背景(如中國和西方,或是不同地域文化)、歷史進程的不同階段(如古人和今人)、不同的文體(如詩、詞、歌、賦、文、小說),甚至不同的媒介(如口頭的、紙本的、舞臺的、電子媒介的)、不同的認知主體(如文學家和科學家、知識精英和一般民眾)等等,變量極多,難分正誤對錯,是一個極為復雜的問題,本文不能討論。本文僅就文學的創(chuàng)作實際和文學自身的發(fā)展演進兩個方面,以中古文學發(fā)展為參照,做一提綱挈領的論述。

如果從文學創(chuàng)作實際(包括創(chuàng)作的實際情狀、表現(xiàn)手段的豐富和成熟、文體的開拓和演進等)和文學觀念的演進兩個維度來考察,中古文學的發(fā)展變化,實與抒發(fā)“閑情”一類文學創(chuàng)作關系甚大。

二 中古文學創(chuàng)作中的抒發(fā)“閑情”之風

就在“詩言志”觀念盛行之同時,在文學創(chuàng)作實踐之中,實際上就存在著不關真情、不關國計民生的文學書寫。自西漢中期始,就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狀。例如傳說之漢武帝時代的《柏梁詩》。其序云:“漢武帝元封三年作柏梁臺,詔群臣二千石有能為七言詩,乃得上座?!痹娫唬?/p>

日月星辰和四時(皇帝)。驂駕駟馬從梁來(梁孝王武)??狂R羽林材(大司馬)。總領天下誠難治(丞相石慶)。和撫四夷不易哉(大將軍衛(wèi)青)。刀筆之吏臣執(zhí)之(御史大夫兒寬)。撞鐘伐鼓聲中詩(太常周建德)。宗室廣大日益滋(宗正劉安國)。周衛(wèi)交戟禁不時(衛(wèi)尉路博德)。總領從官柏梁臺(光祿勛徐自為)。平理請讞決嫌疑(廷尉杜周)。修飭輿馬待駕來(太仆公孫賀)??艄Σ畲沃ù篪櫯F壺充國)。乘輿御物主治之(少府王溫舒)。陳粟萬石揚以箕(大司農張成)。徼道宮下隨討治(執(zhí)金吾中尉豹)。三輔盜賊天下危(左馮翊盛宣)。盜阻南山為民災(右扶風李成信)。外家公主不可治(京兆尹)。椒房率更領其材(詹事陳掌)。蠻夷朝賀常舍其(典屬國)。柱枅薄櫨相枝持(大匠)。枇杷橘栗桃李梅(太官令)。走狗逐兔張罝罘(上林令)。嚙妃女唇甘如飴(郭舍人)。迫窘詰屈幾窮哉(東方朔)。(《古文苑》卷八)這首《柏梁臺》聯(lián)句,《太平御覽》卷五九二亦有記載:“漢武帝《柏梁詩》曰:‘日月星辰和四時?!和踉唬骸夞{駟馬從梁來?!嗳撼几髻x一句?!睋娗靶⌒颍@是柏梁臺建成,漢武帝詔群臣聚會慶賀時的聯(lián)句。此情此景,當然可以感知到此詩的政治實用意圖,但恰如《古文苑》章樵注所言:“群臣各以其職詠一句,無甚理致。”其實際呈現(xiàn)出來的質量,實為聚會中匆促應景之作,游戲文字意味甚濃,并無真意志和真性情。

如果說《柏梁臺》聯(lián)句尚存真?zhèn)沃畣栴},那么作為“一代之文學”的漢大賦又如何呢?《史記》、《漢書》錄載漢大賦作品之時,都要特意寫一段文字,用以說明那篇作品的諷諫意義所在。這說明:每一篇漢大賦作品,都有著實際的意旨所指。但是令人不解的是,既然全文錄載,還有特別指點該作品意旨的必要嗎?這其中有個緣由,漢賦大家揚雄講得很清楚:

雄以為賦者,將以風也,必推類而言,極麗靡之辭,閎侈鉅衍,競于使人不能加也。既乃歸之于正,然覽者已過矣。往時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賦》欲以風;帝反縹縹有陵云之志。由是言之,賦勸而不止,明矣。(《漢書·揚雄傳》)

或曰:賦可以諷乎?曰:諷乎!諷則已;不已,吾恐不免于勸也。(《法言·吾子》)

原來,大賦本是有著諷諫意圖的(所謂“曲終奏雅”),但其實際的效果卻是“勸百諷一”甚或“勸而不止”。所以史家才需要特別介紹其創(chuàng)作用意。

何以會出現(xiàn)此種意圖與效果相悖的情狀?這需要從大賦自身去尋找原因。閱讀一篇大賦,體會其整體意味,往往感覺不到它的諷諫意義?;蛘哒f,作品的諷諫意義并不明顯、不突出,讀者常常被它的鋪排夸飾、繁辭麗句所吸引。如讀枚乘的《七發(fā)》,它描寫琴的珍貴奇美,曲的高雅動人,飲食的精美絕倫,車馬的奇麗高華,冶游的賞心浪漫,田獵的驚心動魄,江濤的氣勢磅礴,鋪采敷文,極盡夸飾之能事。讀者早已被這大篇幅的鋪寫牽住了注意力,卻忘記了它們正是“療疾”的要言妙道。讀司馬相如的《天子游獵賦》也是如此,讀者眩目于東西南北、前后高下、山水石林、野獸美女、獵場宴會、宮殿物產等等的層層鋪夸,至于其中的諷諫之語,早已被華麗的描繪擠得無地容身了。此外,大賦的諷諫語,往往采取反言正出的表達方式,不是直諫,而往往寫作帝王自醒,立志改行正道。這便使諷諫常常成了頌揚,也沖淡了作者的真實意圖。這樣,從客觀效果看,大賦沒有作者真情實感的抒發(fā),也起不到諷諫的作用;它所剩余的,只是逞競才學和游戲文字了。

到魏晉南朝時期,詩歌創(chuàng)作成為大宗,而普遍存在著不關真情抒發(fā)的逞才游藝之風。只要翻檢一下相關的史傳、筆記,尤其是總集、別集,即可得到深刻印象。約略言之,這個時期逞才游藝的詩歌,主要在以下四類之中:(一)雜體詩;(二)宴游詩;(三)擬代詩;(四)宮體詩。當然,這四類詩歌逞才游藝之表現(xiàn)有所不同:一般地說,雜體詩、宴游詩和宮體詩,逞競才學、游戲文字的特征比較明顯;而擬代詩則往往逞才游藝與言情述志兼而有之。但總的說來,這四類詩作顯然并非郁結在心、不得不發(fā)之屬,而主要是在某些無關實際社會人生的情境下詩人的逞才游藝欲望——也即并非“為情造文”,而是“為文造文”。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時期很多詩人尤其是一些著名詩人和名流雅士,如曹植、傅玄、張華、潘岳、陸機、陶淵明、謝靈運、鮑照、王融、庾信、江淹以及蕭衍、蕭統(tǒng)、蕭綱、蕭繹、劉孝綽、庾肩吾、何遜、吳均、徐陵、沈炯、陳叔寶等,都有為數(shù)不少的逞才游藝詩作。

中古時期尤其是魏晉南朝時期,文壇涌現(xiàn)抒發(fā)“閑情”的逞才游藝的創(chuàng)作潮流,其主要原因蓋有三焉:(一)漢初以來日趨濃重的張揚才性的社會文化氛圍;(二)中古時期文人多集聚于帝王、權貴之門,經常在聚會的場合進行創(chuàng)作;(三)作詩為文以逞才,是文人寒士得以仕進的一條有效途徑。本文注意的,就是這樣的文化、政治氛圍和具體創(chuàng)作情境。這種情境下的創(chuàng)作,自然產生兩個很值得注意的結果:其一,在帝王、權貴組織聚會賦詩作文的情勢下,文士之間必然會爭競文才以顯示一己之才能;其二,頻繁的應景創(chuàng)作,苦于真情實感貧乏,必然會在辭藻、聲韻、體式等方面用力,帶有明顯的游藝逞才性質。如此,抒發(fā)“閑情”乃至“無情”而純是“為文造文”,便是此種情境下賦詩作文的天然特征。

三 “閑情”抒發(fā)與文學藝術表現(xiàn)之進步

綜觀漢大賦的表現(xiàn)特色,蓋有四焉:一是喪失了真情實感。在所有的大賦作品中,找不到充滿激情的作者的影子,看不到作者對社會人生的切身感受,感覺不到作者的喜怒哀樂。二是空間的極度排比。不只是方位的排比,也包括段落的排比、句子的排比和詞藻的排比。三是以直接而單純的鋪敘摹繪為主要表現(xiàn)手法?!段男牡颀垺ぴ徺x》所說“擬諸形容,言務纖密”,“寫物圖貌,蔚似雕畫”,便是極好的概括。四是遣詞用語繁難僻澀。這些特征,使大賦作品呈現(xiàn)出的顯著特色,就是逞競才學和游戲文字。而這恰恰使得漢大賦在文學表現(xiàn)方面,得到了長足的進展。正是枚乘、司馬相如、揚雄的這些“無情”的、“為文而文”的創(chuàng)作,不僅確立了大賦這一文體的基本規(guī)范,也豐富了它的表現(xiàn)藝術。

至魏晉南朝,其抒發(fā)“閑情”的詩歌創(chuàng)作,對此一時期詩歌總體風貌的形成、表現(xiàn)藝術的進步,乃至中國古典詩歌某些基本特質的形成,都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簡述之。

首先,抒發(fā)“閑情”之創(chuàng)作與魏晉南朝詩歌的時代風貌?!段男牡颀垺分睹髟姟?、《時序》二篇,對建安至劉宋的文學風貌有相當準確的評論。關于建安文學,其所云“慷慨以任氣,磊落以使才。造懷指事,不求纖密之巧;驅辭逐貌,惟取昭晰之能”和“觀其時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積亂離,風衰俗怨,并志深而筆長,故梗概而多氣”兩段話,是學者經常引述的。其實,這兩段話并非劉勰對整個建安文學的評價。徐公持《魏晉文學史》把建安文學發(fā)展細分為三個階段,并精辟地指出:劉勰的上述評論,“主要指鄴城之前時期的建安文學言”。而建安文學的第二階段,也即鄴下文人集團集中活動的時期,其詩歌創(chuàng)作風貌已經發(fā)生變化。劉勰所謂“文帝、陳思……王、徐、應、劉……并憐風月,狎池苑,述恩榮,敘酣宴”,“傲雅觴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灑筆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談笑”,描述的才是這個階段的創(chuàng)作狀況。這第二階段,“志深筆長,梗概多氣”的詩風已經減弱,出現(xiàn)了較多述宴游、寫瑣事的詩歌,追求技巧和辭采。而西晉以后的詩歌風貌,《文心雕龍》的概括就更加清晰明確:西晉詩歌“結藻清英,流韻綺靡”,東晉詩歌“溺乎玄風”、“辭意夷泰”,劉宋詩歌“儷采百字之偶,爭價一句之奇。情必極貌以寫物,辭必窮力而追新”。至于齊、梁詩歌,開始追求平易和諧,但是并非清水芙蓉,而往往是經營慘淡而歸于平易自然的。對仗工巧、聲韻和諧、字煉句琢,是齊、梁詩人的普遍追求。陳代則更有甚之,正如沈德潛說:“梁、陳、隋間人,專工琢句。”(《古詩源》卷一三)

如上可見,魏晉南朝的詩歌創(chuàng)作風貌,不同時段雖有差別和演變,但一以貫之的傾向是注重詩歌的表現(xiàn)形式。所以清人葉燮評論兩晉南朝詩家,認為惟有陶潛、謝靈運、謝朓、左思、鮑照能夠“各辟境界、開生面”,而齊、梁詩人雖然“人人自矜其長,然以數(shù)人之作相混一處,不復辨其為誰,千首一律,不知長在何處”(《原詩·外篇下》)。說法雖不免苛刻,不過若從整體概觀,從鄴下文人集團到梁、陳詩壇,確是時代風貌遠比個人風格更為鮮明。此種狀況的形成,與這個時期詩人抒發(fā)“閑情”的創(chuàng)作情境(環(huán)境和動機)有極大關系。

徐公持曾析出鄴下文人集團的幾種新的創(chuàng)作傾向,其中有“貴游風氣”和“群體性”創(chuàng)作活動?!百F游風氣”使“描寫貴游活動詩賦驟增,成為鄴城時期文學中的一大景觀”;“群體性”創(chuàng)作活動導致“不少作品為應和酬唱交流討論場合產生,所以今存同題之作很多”。這兩種創(chuàng)作情境,漢代始發(fā)其端,而盛行于魏晉南朝期間。曹魏的鄴下文人集團,西晉的“金谷雅集”、“魯公二十四友”,東晉的“蘭亭雅集”,南朝的“竟陵八友”、“蘭臺聚”、“龍門之游”,以及中古時期歷朝歷代多有天子、王侯熱衷招聚文士游藝等,這些文學團體的創(chuàng)作活動,無不帶有濃厚的“貴游風氣”和“群體性”。而在此種情境下吟詩作文,因其往往缺乏真情實感,題材也受到限制,便會更多去雕琢字句辭藻、逞競才學,從而淹沒文人的個人特色。這正是此一時期文學創(chuàng)作的時代風貌遠比個人風格更為鮮明的主要原因。

其次,抒發(fā)“閑情”之創(chuàng)作與詩歌表現(xiàn)藝術的進步。魏晉南朝詩歌表現(xiàn)的發(fā)展趨向,是由先秦兩漢的誠樸自然持續(xù)走向雕琢和作用。明人許學夷概括為五變:漢魏同有“天成之妙”,但魏人“體多敷敘,而語多構結,漸見作用之跡”,此為一變;至西晉陸機等人,“體漸俳偶,語漸雕刻”,此為再變;至劉宋謝靈運等人,則“體盡俳偶,語盡雕刻”,此為三變;至南齊謝、沈等人,“聲漸入律,語漸綺靡”,此為四變;至蕭梁簡文帝、庾肩吾等人之后,“聲盡入律,語盡綺靡”,此為五變(參見《詩源辯體》卷四至卷九)。這個論斷,在某些具體事項上或有可商,但指出此一時期的詩歌表現(xiàn)不斷趨向于追求辭藻、偶對、用事、聲律等人工作用,則完全符合事實。

這種詩歌表現(xiàn)趣味之走向,與當時文人的風習及其創(chuàng)作情境關系最為直接。鄴下文人集團的“貴游風氣”,使其時詩人在某種程度上疏離了廣闊的現(xiàn)實社會人生,他們的創(chuàng)作題材在很大程度上被限定在斗雞走馬、宴飲游樂以及日常生活的瑣細事物(動物、植物、珍玩等)方面。今存曹魏時期的詩歌,這些題材的作品數(shù)量很大。此種情形,誠如許多學者所指出的,是其時的政局趨穩(wěn)、文人生存環(huán)境發(fā)生變化的大背景所決定的,但對于詩歌作品而言,最切近最直接的關聯(lián),則是文人的風尚、創(chuàng)作情境及其所決定的創(chuàng)作題材。因為風尚、情境和題材,在很大程度上會天然地規(guī)定詩歌的某些寫法趨向。此其一。其二,經常性的群體創(chuàng)作活動,而且往往是高位者喜好倡導、往往在某種限定(如同題)作詩的情境下的群體創(chuàng)作活動,其結果必然是“激發(fā)了個人的表現(xiàn)才華欲望,激勵他們切磋琢磨、精心創(chuàng)作、一逞文思的積極性”。同時,題材的瑣細和無關痛癢,也使此類詩歌“主要以描寫精細巧妙見長,逞詞使才的色彩很重,甚至令人感到文士們撰寫這些作品,是在互相比賽技巧和辭采”。劉永濟所謂“鄴下諸子,陪游東閣,從容文酒,酬答往復,輒以吟詠相高”,說的也是這種情況。由于兩晉南朝期間“貴游風氣”和“群體性”創(chuàng)作活動一直很興盛,這種逞才游藝、抒發(fā)“閑情”的詩歌就從未間斷,而且有不斷加強之態(tài)勢。

抒發(fā)“閑情”的詩歌創(chuàng)作,其社會性價值固然不是很大,但從文學本身的發(fā)展而言,它對詩歌表現(xiàn)技巧的提高和進步,確實起到了很大作用。“歡愉之辭難工,而窮苦之言易好?!保n愈《荊潭唱和詩序》)抒發(fā)“閑情”的詩歌,因其無關現(xiàn)實社會人生之痛癢,大抵屬于“歡愉之辭”。經常在爭競的環(huán)境下創(chuàng)作這類“難工”的詩歌,自然會提高詩歌的表現(xiàn)技巧。劉勰所謂“才性異區(qū),文辭(一作文體)繁詭”(《文心雕龍·體性》),實含有逞競個人才學致使文學表現(xiàn)辭藻紛紜的意思。錢志熙曾說:“就詩歌藝術的內在因素來講,抒情、寓理、象征、體物這幾種創(chuàng)作方法和與之相應的語言類型,它們在審美價值上沒有高低之分,但從創(chuàng)作的技術方面來講卻有難易之別。抒寫性的語言,主體性強,在運用上自然的成份較多,對語言表達方面的技術上的要求卻反而不太高;而描寫性、象征性乃至理語(詩的理語)則相對來說較難把握?!弊脏捪挛娜思瘓F到梁、陳詩人,他們鍛煉琢磨詩藝,“描寫性、象征性、理語”這些詩歌語言是其重要方面。他們積累了豐厚的藝術經驗,也取得了不小的表現(xiàn)成就,實際上極大推動了詩歌表現(xiàn)藝術的進步。

再次,抒發(fā)“閑情”之創(chuàng)作與古典詩歌基本特質的形成。古典詩歌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形成了一些比較固定的表現(xiàn)方式和規(guī)則,使用典事和講究聲律是其重要的方面。鍾嶸批評南朝詩人“文章殆同書鈔”、“辭不貴奇,競須新事”的風習,反對齊、梁詩人“務為精密,襞積細微,專相凌架”的繁瑣聲律(見《詩品序》),恰可說明:詩歌到南朝,追求用典和講究聲律,已經成為一時風氣。

文學史的事實是:從曹魏鄴下詩人開始,詩歌中有意識地運用典故和聲律的情形漸次多起來,到齊梁時更加顯著(當然,這個過程糾結復雜,典故和聲律的運用和發(fā)展變化也未必同步)。由此形成了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的基本規(guī)則,因之也就成為古典詩歌的基本特質。以今天所見之史料判斷,由于南朝詩歌空前地大力提倡和運用典故、聲律,古典詩歌用典、諧律之基本特質的基礎,正是這個時期奠定的。何以如此?有一個基本的理由:典故和聲律自覺運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必當以文士充分的知識積累和對漢語聲韻的透徹了解為前提。并且,具備了這樣的前提,并不意味著典故和聲律會被必然地運用于詩歌創(chuàng)作,這還需要其他復雜的條件(或動因)——抒發(fā)“閑情”、逞才游藝的創(chuàng)作情境,無疑是其中重要條件(動因)之一。因為,“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詩歌,由于其郁結在心不得不發(fā),往往是無暇雕飾、噴薄而出的自然歌唱;只有當內心情感不那么強烈、可發(fā)可不發(fā)的情況下作詩,才有可能充分顧及辭句的選擇、鍛煉和聲韻的諧調問題。換言之,在“為文造文”、逞才游藝的情境下,在切磋詩藝、為爭競詩才而求新的情境下,才更加可能追求詩歌的用事、諧律。北方大定之后,曹魏鄴下文士的生活狀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當時的文士詩人過的是比較安閑的附庸生活”。而他們的詩歌創(chuàng)作活動,也往往是在“貴游”和“群體”創(chuàng)作的情境下展開。此種情境,正是追求創(chuàng)新表達的極好的心境和創(chuàng)作環(huán)境。自鄴下到梁、陳,這樣的創(chuàng)作情境頻繁重現(xiàn),典故、聲律便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不斷得到運用和鍛煉,逐漸興盛,逐漸成熟,遂成為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的基本特質和規(guī)則。

四 “閑情”抒發(fā)與文學觀念之演進

抒發(fā)“閑情”、逞才游藝的創(chuàng)作,與魏晉南朝的某些文學(詩學)觀念也有密切關系。擇要來看:

首先,是它與論文敘筆的文學觀念之關系。在明確的文體意義上區(qū)分“文”、“筆”的史料,最早見于《宋書·顏竣傳》顏延之語:“竣得臣筆,測得臣文?!逼浜笫捓[講得更明白些:“不便為詩如閻纂,善為章奏如伯松,若此之流,泛謂之筆。吟詠風謠,流連哀思者,謂之文?!保ā督饦亲印ち⒀浴罚┡c蕭繹同時的劉勰總結南朝文筆觀念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瓌e目兩名,自近代耳?!保ā段男牡颀垺た傂g》)《文心雕龍》從《明詩》到《書記》這二十篇“論文敘筆”的文體論,前十篇為有韻之“文”,后十篇為無韻之“筆”。這說明:在文體意義上明確地把廣義的文章區(qū)分為文、筆二類,普遍習用于南朝。

南朝時期明確的“文”、“筆”二分的觀念,當然是在前人對文體區(qū)分不斷細化、認識不斷明確的基礎上誕生的。談論不同文體及其寫作特點、要求,最晚從漢末就已開始。蔡邕《獨斷》卷上即有云:“漢天子……其命令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書?!踩撼忌蠒谔熳诱哂兴拿阂辉徽拢蛔?,三曰表,四曰駁議?!保ㄎ臏Y閣《四庫全書》本)并對這八種應用文體作出了具體解釋。當然,更加接近文學文體意義的文體論,是從曹丕開始的。從曹丕的八體、陸機的十體,到《文心雕龍》的三十四種文體(如果加上其《雜文》、《書記》二篇中所列的細目,則共有八十一體)、《文選》的三十七種文體,人們對文體的區(qū)分越來越細,越來越明確。這正是南朝“文筆之辨”的思想基礎。王運熙、楊明又通過梳理魏晉南朝時期史傳(包括個別子書)對文章的著錄情況,發(fā)現(xiàn)其中實際上已經存在“以有韻、無韻區(qū)分文體的做法”,認為“文、筆之分,正是在長期以來這種文體分類的基礎上提出來的”。

進一步說,漢末以來對文體區(qū)分的不斷細化和明確,其現(xiàn)實基礎還是文章創(chuàng)作實踐的豐富多樣。羅宗強先生從今存漢代人作品中統(tǒng)計出三十九種文體,并指出,劉勰所述的三十四種文體,西漢時都已出現(xiàn)。這就足以說明:正是創(chuàng)作實踐中先已出現(xiàn)千姿百態(tài)的作品,文論家才得以歸納其體式類別,進而闡述各體的不同特征。

本文所關注的是,多樣文體的大量涌現(xiàn),其原因何在?首先一個事實是,無論《文心雕龍》的三十四種文體,還是《文選》的三十七種文體,其中多數(shù)都屬于“雜文”范疇。羅宗強先生精確地指出:“雜文之內各體的出現(xiàn),顯然并非出于實用之需要,而是文學自身發(fā)展的產物:或出于追求新的形式,或甚而出于游戲?!鼻笮潞陀螒?,往往就是抒發(fā)“閑情”、逞才游藝之創(chuàng)作情境的產物?!段男牡颀垺るs文》云:

智術之子,博雅之人,藻溢于辭,辭盈乎氣。苑囿文情,故日新殊致。宋玉含才,頗亦負俗,始造《對問》,以申其志?!冻藫てG,首制《七發(fā)》,腴辭云構,夸麗風駭?!瓝P雄覃思文闊,業(yè)深綜述,碎文瑣語,肇為《連珠》?!泊巳?,文章之枝派,暇豫之末造也。

所謂“藻溢于辭,辭盈乎氣”,便是才智文士以作文為游藝;而“苑囿文情”的創(chuàng)作正是文體(兼體式、體貌二義)“日新殊致”的重要原因。宋玉始造《對問》、枚乘首制《七發(fā)》、揚雄肇為《連珠》,都不是為著實用,都不是情到極處不得不發(fā),而是“暇豫之末造”,是“學堅多飽,負文余力,飛靡弄巧”(《文心雕龍·雜文》)的“無情”的逞才騁辭。正是這種閑暇娛樂的創(chuàng)作,豐富了文體樣式。

綜上所言,抒發(fā)“閑情”、逞才游藝的創(chuàng)作導致文體數(shù)量大增,而豐富的文體創(chuàng)作實踐,正是南朝明確區(qū)分“文”、“筆”并進而深入探討“文”、“筆”不同表現(xiàn)特征的前提。

其次,抒發(fā)“閑情”之創(chuàng)作與重娛樂、尚輕艷文學思潮的關系。重娛樂、尚輕艷,是南朝文學思想的主潮。察《藝文類聚》卷五六《雜文部二·詩》收錄的三十余類雜體詩,除柏梁、離合、兩頭纖纖、稾砧、五雜組五體外,其他各體都是南朝詩人首創(chuàng)。謝靈運、鮑照、何長瑜、謝惠連、王融、范云、沈約、庾肩吾、庾信、蕭綱、蕭繹、沈炯這些活躍于南朝的詩人,都是雜體詩的重要作手。這便足以說明,南朝詩壇流動著一股濃烈的以作詩為娛樂的風氣。蕭綱《誡當陽公大心書》所謂“立身之道,與文章異:立身先須謹重,文章且須放蕩”(《藝文類聚》卷二三),即鮮明地表述著文學追求娛樂、輕艷的風氣。由于這些詩歌大抵是抒發(fā)“閑情”,故往往表現(xiàn)為逞才游藝,詩人們更多在雕琢詩歌形式上用力。蕭子顯《南齊書·文學傳論》概述其時詩壇狀況:

今之文章,作者雖眾,總而為論,略有三體。一則啟心閑繹,托辭華曠,雖存巧綺,終致迂回,宜登公宴,本非準的。而疏慢闡緩,膏肓之?。坏湔刹?,酷不入情。此體之源,出靈運而成也。次則緝事比類,非對不發(fā),博物可嘉,職成拘制?;蛉韫耪Z,用申今情,崎嶇牽引,直為偶說。唯睹事例,頓失精采。此則傅咸《五經》、應璩指事,雖不全似,可以類從。次則發(fā)唱驚挺,操調險急,雕藻淫艷,傾炫心魂。亦猶五色之有紅紫,八音之有鄭衛(wèi)。斯鮑照之遺烈也。

蕭子顯論詩主情尚易,其目的是對齊梁詩風予以撥正。不過,從這段綜述中,恰可窺見其時“啟心閑繹,托辭華曠”、“緝事比類,非對不發(fā)”、“操調險急,雕藻淫艷”的作詩風氣——概而言之,就是情感貧弱、雕琢辭采聲韻,就是崇尚輕艷的詩風。蕭繹《金樓子·立言》所謂“至如文者,唯須綺縠紛披,宮征靡曼,唇吻遒會,情靈搖蕩”,于主情而外,實亦包含輕艷靡麗的追求。

這一重娛樂、尚輕艷之詩歌觀念的產生,原因固然很多(如政局、思想狀況,社會風尚等),而最為直接的原因,是其時文人的生活環(huán)境和創(chuàng)作情境。實際上,文士安閑愉悅的生活和創(chuàng)作,從曹魏鄴下文人集團就已開始,一路走向梁陳,娛樂、輕艷之風愈來愈重。這個時期雖時局動蕩,朝代更替比較頻繁,但是主流文人的生活有一個重要特點,即以各種不同團體的方式聚集在權貴周圍,“貴游風氣”和“群體性”創(chuàng)作情境是其時文學活動的常態(tài)?!段男牡颀垺r序》說鄴下文人“傲雅觴豆之前,雍容衽席之上,灑筆以成酣歌,和墨以藉談笑”,魏末文風“篇體輕?!保鲿x“結藻清英,流韻綺靡”,東晉“世極迍邅,而辭意夷泰”,都直接或間接地反映著此種情境的存續(xù)。而至南朝,歷朝帝王“詔群臣賦詩”頻見,太子、侯王乃至高官“招聚文學之士”風行(南朝各史記載甚多),游戲之風、綺靡之尚較之前朝有過之而無不及。這類史料極多:

余與眾賢……晝夜游宴,屢遷其坐,或登高臨下,或列坐水濱。時琴瑟笙筑,合載車中,道路并作。及住,令與鼓吹遞奏。遂各賦詩,以敘中懷。或不能者,罰酒三斗。(石崇《金谷詩序》,《世說新語·品藻》劉孝標注引)

自晉宋以來,宰相皆文義自逸,敬容獨勤庶務,為世所嗤鄙。時蕭琛子巡者,頗有輕薄才,因制卦名、離合等詩以嘲之。(《梁書·何敬容傳》)

天文以爛然為美,人文以煥乎為貴,是以隆儒雅之大成,游雕蟲之小道……宴游西園,祖道清洛,三百載賦,該極連篇;七言致擬,見諸文學;博奕興詠,并命從游……(劉孝綽《昭明太子集序》)

(陳后主)以宮人有文學者袁大舍等為女學士。后主每引賓客對貴妃等游宴,則使諸貴人及女學士與狎客共賦新詩,互相贈答。采其尤艷麗者,以為曲詞,被以新聲。選宮女有容色者以千百數(shù),令習而歌之。(《陳書·后主張貴妃傳》)

《陳書·后主本紀》史臣曰:“自魏正始、晉中朝以來,貴臣雖有識治者,皆以文學相處,罕關庶務。朝章大典,方參議焉;文案簿領,咸委小吏。浸以成俗,迄至于陳。后主因循,未遑改革?!本C觀魏晉南朝詩壇,總的傾向是不斷遠離現(xiàn)實的社會人生,而流行抒發(fā)“閑情”、逞才游藝的優(yōu)雅娛樂。因此,劉勰所謂“世極迍邅,而辭意夷泰”雖是對東晉文壇的評論,實可用以描述魏晉南朝詩壇的一般情狀。而這正是南朝重娛樂、尚輕艷之詩歌觀念的溫床。

(張峰屹,南開大學文學院教授)

Expression of Leisurely M ood and Evolution of M edieval Literature

Zhang Fengyi

It has be a common practice since ancient time that literary values of writers’works have been mostly judged in terms of literary expression of emotions,supporting the ides ofwriting for the sake of emotions and opposing to that of creating sensations for the writings.In writing for the sake of emo-tions,“grand feelings”concerning national affairs and people’s livelihood are much appreciated,and personal feelings and inner world are somewhat neglected.Expressions of leisurely mood,which is of no importance,are often criticized or ignored.This literary concept is conventional and above criticism. First,this literary concept is dominant as long as literary characteristics is concerned and the essential ideology is related more to“sociology”,even“social ethics”,rather than pure“l(fā)iterature”.Second,in literary writing,although many literary works are created with the idea of writing for the sake of emotions,there are alsomany works created with the idea of creating sensations for thewritings,or even with the idea of writing for the sake of writing.Third,in the literary development,literary works expressed in leisurely mood are more influential and motivation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ry styles,features,and presentations,which are obvious in the developmentofmedieval literature.

Expression of Leisurely Mood;Entertainment Achieved via Literary Capability;Evolution of Literature

猜你喜歡
游藝閑情文體
有閑情的人,不容易老
另類文體巧謀篇
農家樂
初上金馬侖開始吟詩消遣
閑情
游藝大轉盤
游藝大轉盤
游藝大轉盤
游藝市
考場作文的文體規(guī)范
万盛区| 湖州市| 双牌县| 延川县| 千阳县| 吐鲁番市| 丰原市| 吉木乃县| 乌兰县| 延川县| 金乡县| 邹城市| 仁布县| 二连浩特市| 安新县| 巢湖市| 南丰县| 河东区| 航空| 大厂| 皋兰县| 贵德县| 漠河县| 青州市| 齐河县| 齐齐哈尔市| 盖州市| 白河县| 郑州市| 满洲里市| 正镶白旗| 湄潭县| 雷州市| 时尚| 连州市| 连南| 大田县| 新丰县| 湘乡市| 云浮市| 万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