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艷
摘 ?要:人力資源管理在執(zhí)行層面上有基本的五大方面,通常稱為選、訓、考、用、留。文章從法律角度分析其構成要件,并分析一個規(guī)范的人力資源管理需要完善的內容。
關鍵詞:現代企業(yè);人力資源管理;法律保障
中圖分類號:F272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8937(2015)02-0032-02
1 ?人才的選擇
1.1 ?公司的權利
①審查權:在審查應聘者條件時,公司有權要求其提供能夠證實其身份和能力的相關材料,并有權審查、核實其材料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對于部分材料的真實性不能現場、直接確認的,必要的時候可以通過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查詢或者向發(fā)證單位函調。為了在聘用前可以全面了解該應聘人員的綜合情況,通過向其原任職單位發(fā)員工背景調查函的形式,了解其在原單位的工作時間、崗位、職責描述、薪資水平、工作表現及業(yè)績、人際關系、離職原因、給新單位的推薦或建議、有無競業(yè)限制協議等。
②知情權:在公司審查應聘者條件的時候,公司有權知情其與工作、崗位要求相關的個人材料,如必要的家庭、親友狀況、個人愛好、疾病史、應聘初衷和對崗位的認識、離開原工作的原因等。對于與應聘崗位、工作相關的信息,應聘者應積極答復,不應將此視為侵犯個人隱私。
1.2 ?公司的義務
公司對應聘人員須詳細告知其應聘崗位的狀況及職責描述,如需經常加班、出差等需要事先與其進行溝通,并最好采集其書面的意向。離職員工重返公司的,公司需要向其強調其連續(xù)工齡、本企業(yè)工齡是否連續(xù)計算等政策。
1.3 ?應聘人的權利
應聘人員有權要求招聘單位提供明確的崗位說明書,在聘用的時候有權了解招聘單位與招聘、聘用相關的基本信息。
1.4 ?應聘人的義務
應聘人在應聘和被聘用時,必須毫不隱瞞其身份、學歷、工作經歷等方面的真實情況,并保證相關材料的真實性。提供虛假信息和材料經查證,應聘人應承擔由此給用人單位造成的一切損失。
2 ?培 ?訓
2.1 ?公司的權利
①評價權和考核權:對于培訓是否取得預期的效果,公司有權根據被培訓人的表現和績效進行評價,根據評價結果決定崗位配置及崗位內容的變更與否。②培訓協議的簽訂權:公司有權與被培訓人就培訓內容、期限及服務期等方面簽訂培訓協議。
2.2 ?公司的義務
①培訓應有針對性和現實性:公司在制定崗位培訓計劃的同時,必須具有針對性,有的放矢,才能取得較好的培訓效果。培訓的內容必須科學、務實,避免不必要地、盲目地進行。②培訓的事先告知和征求意見:培訓必須事先告知被培訓人,將培訓計劃事先通知崗位上工作的人員,從而給被培訓人充分的準備時間。
2.3 ?被培訓人的權利
①選擇決定權:被培訓人有權根據公司的培訓計劃和自身的特點選擇決定參加培訓的內容,有權參與培訓方案的設計,并最終決定是否參加培訓。②服務期的約定權:在培訓之前與培訓人簽訂培訓協議時,對約定培訓后延長的服務期有權做出單方的意思表示。
2.4 ?被培訓人的義務
①盡力達到培訓效果:被培訓人需按照培訓人的培訓計劃盡力參與培訓,并盡力達到培訓效果,取得較好的培訓成績。②根據培訓協議約定的服務期,積極將培訓所學知識運用到崗位實踐中,在服務期內盡力履行應盡義務,同時違約時承擔違約責任。
3 ?考 ?核
3.1 ?考核人的權利
3.1.1 ?根據考核制度規(guī)定和權限行使考核權
考核人有權根據公司關于考核制度的規(guī)定和權限,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本著公平、公正的原則,對被考核人行使考核權限,進行行之有效的考核。
3.1.2 ?考核結果的執(zhí)行力
考核結果一經合法程序產生即具有相應的效力,被考核人和相關部門、人員須盡力執(zhí)行,以保證考核結果的最終效力和落到實處。
3.2 ?考核人的義務
①嚴格按照考核制度和權限進行考核:考核人在行使考核權利的同時,必須遵守考核制度和考核權限的約束,不能超越權限或是濫用權限,且必須按照考核制度規(guī)定的流程進行雙向的、全面的考量,從而避免由此造成考核結果的不真實。②考核應公正、公平地進行:考核人須盡力保障考核結果的公信力和說服力,確保不偏不倚。
3.3 ?被考核人的權利
①對考核結果的認可權:對考核結果及整個考核過程,被考核人有權要求公開并進行監(jiān)督,對考核的結果有權加以認可,非經被考核人認可的考核結果即為單方面的、無效的,不能作為進行其他人力資源管理活動的依據。②對考核結果的抗辯權:被考核人認為考核結果不能真實反映自己的績效,可以按照考核的流程及申訴的渠道行使抗辯權,向有關部門提出自己申訴的理由和能夠證明自己理由的材料。
3.3 ?被考核人的義務
①接受考核:被考核人須配合考核的進行,將實際工作業(yè)績真實、完整地展現,以保證考核結果的公正。②接受由于考核結果帶來的一系列后果:公司各項勞動用工制度、獎懲及培訓制度與績效考核密切聯系,由于考核結果造成的關于勞動合同期限、薪酬福利、培訓等方面的調整,被考核人須一并承擔。
4 ?用 ?人
4.1 ?用人單位的權利
①選擇權:用人單位在明確崗位要求的情況下,有權根據崗位設置和崗位職責選擇合適的人才,并根據實際發(fā)展需要選擇崗位的數量和設置。同時,用人單位也有權對不符合崗位要求和不適應公司發(fā)展需要的人員進行重新選擇。②管理權:在雙方確立勞動關系后,用人單位有權對相應的崗位和人員通過依法制訂公司規(guī)章制度,科學設計公司發(fā)展機制等手段進行管理,合法、充分地行使勞動用工自主權,對勞動關系實施相應的控制和調節(jié)。
4.2 ?用人單位的義務
①依法管理的義務:用人單位實施管理的手段、程序等必須嚴格依照法律、法規(guī)的規(guī)定進行,不得違反國家有關的強制性規(guī)定。②依法承擔法定義務的義務:在建立勞動關系之后,用人單位需要承擔國家規(guī)定的強制性義務,如依法簽訂勞動合同、依法參加社會保險、依法保障員工安全生產環(huán)境、休息休假、獲得報酬等一系列義務。
4.3 ?受聘人的權利
①平等就業(yè)權:受聘人在符合崗位條件及職責要求的情況下具有平等就業(yè)的權利。②選擇崗位的權利:受聘人在用人單位為其提供了崗位選擇的情況下,有權根據自己的條件、能力等個人狀況選擇崗位。③獲得報酬權:受聘人在提供相應勞務的同時,有權獲得與其所提供勞務等價的報酬。④安全受保護權:受聘人有權受到與其崗位相適應的安全生產保護,并得到提供勞務期間避免受到傷害的保護。⑤休息權:受聘人在提供相應勞務的同時,有權根據法律規(guī)定及公司制度獲得相應休息的權利。⑥獲得社會保險權:受聘人與公司確立勞動關系并向其提供勞務后有權獲得相應的社會保險,以保證其生活及發(fā)展。⑦非法定情由不失去勞動機會權:受聘人在正常勞動期間,如果不存在法律明確規(guī)定的情由,應受到不失去勞動機會的保護。
4.4 ?受聘人的義務
①提供勞務的義務:受聘人應根據用人單位提供的崗位及雙方簽訂的勞動合同約定,忠實、勤勉地提供勞務,創(chuàng)造最佳業(yè)績。②遵守制度、服從管理的義務:受聘人在勞動關系存續(xù)期間,需嚴格遵守公司的規(guī)章制度,服從公司的正常管理,保障公司正常生產、發(fā)展的需要。③保密義務:在關鍵的技術、銷售、財務、管理等崗位上工作的受聘人,對于其崗位上接觸到的尚在保密期的用人單位的相關保密信息、技術或商業(yè)秘密等,承擔保密的義務,無論其在職或是已經離職。
5 ?留 ?人
5.1 ?公司的權利
5.1.1 ?選擇激勵方案、規(guī)劃員工職業(yè)生涯的權利
公司應根據發(fā)展需要和生產實際,選擇適合的激勵方案,合理規(guī)劃員工的職業(yè)生涯發(fā)展。
5.1.2 ?根據員工業(yè)績確定適用何種激勵、如何激勵的權利
公司有權根據員工的能力、業(yè)績對其進行選擇、適用相應的激勵措施,并有權進行相應的調整。
5.2 ?公司的義務
①保證員工最低收入和基本福利。公司必須依法保障員工的最低收入和最基本的保險福利待遇,以作為其基本生活的保障。②公司在設計留人機制時,必須遵守國家有關強制性規(guī)定,并遵循科學的定薪規(guī)律和企業(yè)發(fā)展規(guī)律。
5.3 ?員工的權利
①有權要求獲得與其業(yè)績相適應的待遇和福利:員工在留人機制中并非被動,而是平等協商的一方主體。員工有權根據公司制度及雙方約定要求與其所提供勞務、所創(chuàng)造業(yè)績相適應的待遇。②非法定事由和平等約定,福利待遇保持相對穩(wěn)定的權利:員工的待遇一經確定,即應保持相對穩(wěn)定,并應寫入雙方書面約定的勞動合同中,員工有權在除法律規(guī)定的事由和平等約定外,維護自己相關待遇的穩(wěn)定,從而獲得自身發(fā)展的保障。
5.4 ?員工的義務
①接受公司的管理:員工在確立勞動關系、接受公司的有關制度設計后,必須接受公司的日常管理,服從公司按業(yè)績進行的正常分配。②提供與激勵相適應的勞務:員工必須積極、勤勉地向公司提供與其所受激勵相適應的勞務,保證業(yè)績的穩(wěn)定和不斷上升。
6 ?結 ?語
當然,現代企業(yè)管理手段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內容也極其豐富多彩。作為現代企業(yè)管理的法律保障,是有一定的原則性和規(guī)律可循的。隨著現代勞動關系的發(fā)展和日益多元化,企業(yè)管理的法律保障勢必需要繼續(xù)加強,從而促使企業(yè)管理更加科學化、規(guī)范化,以適應創(chuàng)建和諧勞動關系的發(fā)展需要。
參考文獻:
[1] 馮立平.人力資源管理[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2] 管斌.完善勞動保障法律制度研討會綜述[J].法商研究,2004,(1).
[3] 關懷.適應市場經濟要求,進一步完善勞動法治—紀念《勞動法》頒布十周年[J].法學雜志,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