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珍娜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教育改革進程的不斷推進,現如今,對于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然而,在新課標中,明確指出了學生良好道德的形成應當在生活之中,而不是生活之外。也就是說,要想達到一個良好的品德培養(yǎng)效果,教師不能僅在品德課與生活課的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教育,還應當將品德課和社會課課堂內容生活化,切實提升學生的德育意識。就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優(yōu)勢與不足分別進行了簡要的剖析,并在此基礎上對如何改善現有的不足提出幾點建議,旨在更好地完成新課標的目標,培養(yǎng)出道德品質過硬的學生。
關鍵詞:小學品德;社會課;課堂教學;生活化;優(yōu)勢
在當今的教育形式之下,小學教學的學科內容開始逐漸回歸生活,學生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問題的能力,成為教師重點教育的方向,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也要回歸生活,在社會生活中進行不斷的教育,并將教育的結果回饋給生活,真正將道德融入學生的骨血。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優(yōu)勢
所謂的生活化教學就是指在平時的教學中將生活實際和課本知識緊密結合,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能夠在課堂上創(chuàng)造生活中的情景,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作為社會的一分子,小學生雖然年紀尚小,但是仍然在每天接觸這個世界,生活在現實的社會之中。在這個社會之中,學生每天接觸的人,經歷的事都會對學生的性格、行為以及道德品質等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社會生活是學生品德養(yǎng)成的一部分,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自然也應當采用生活化的教學方式,貼合實際,這樣才能夠讓社會這個大課堂與學校中的小課堂實現鏈接,給學生一個全方位的教學環(huán)境,提升教學效率。在教學的各個階段,教師在課程的開端可以引入各種生活實例,將生活中的品德融入教學事例中,為學生創(chuàng)造熟悉的學習環(huán)境,也讓他們在生活的影響下激發(fā)對學習的熱情。甚至在實踐課堂中,教師可以通過主題活動讓學生自己觀察和參與到生活中的品德發(fā)現中。這種教育能夠在傳授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讓學生體驗學習的樂趣,激發(fā)他們學習的熱情。不僅如此,在課堂上使教學的生活化,可以讓課堂氣氛更好,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更濃,學習積極性也會更強,在這樣的氛圍之中,學生的道德品質也會得到更加積極的發(fā)展。
二、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不足
盡管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生活化是時代發(fā)展的必然結果,是得到良好教學效果的必經之路,但是仍然有許多的小學在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中沒有充分生活化,而是僅僅在教材營造的那個脫離實際生活的世界中進行學習,學習的內容單調乏味,學生感到厭倦,自然達不到好的學習效果。在這些學校中,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不足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在于教師教學理念的落后,許多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師思想守舊,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將課堂變成自己的“一言堂”,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再讓學生進行死記硬背,并通過考試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檢驗”,學生學得吃力,更不用說將這些死板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2)盡管有些教師認識到了生活化的好處,在實際教學中進行了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的生活化,但是在教學中,卻沒有仔細觀察,沒有對學生進行必要的指引,導致學生只是走了一個生活化的過場,而沒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深意。
三、對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實施建議
首先,教師應當明確新課標給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指定的教學目標,明確小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教學目的,改變觀念,拋棄傳統(tǒng)教學中死板的部分,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將課堂延伸到學生的實際生活中,讓學生通過自由的體驗,真正收獲能夠給他們實際生活帶來有益影響的知識。
其次,教師要認識到小學生的特點,在小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遇到了挫折,產生了不良情緒的時候,教師不應當放任不管,而是及時地捕捉來自于學生的這種情緒,并及時對學生進行撫慰,讓學生感受到來自于教師的關心和愛護,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只有當學生的心中充滿了愛與自信,充滿了正能量的時候,學生才能從心底意識到良好道德品質的重要性。
最后,教師要合理設計教學內容,將與學生生活實際相關的內容融入課堂教學中去,以學生所熟悉的內容為切入點進行教學,讓學生對課堂更感興趣,也對知識點記憶得更加深刻,更加能透過課堂內容反省自身,不斷地認識不足,改正不足,完善品德。
總而言之,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生活化在當今教育背景下是大勢所趨,只有真正實現了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生活化,改正現有的小學品德與社會課課堂教學的不足,不斷地探索,不斷地創(chuàng)新,才能真正讓學生將小學品德與社會課中的內容與實際生活融合到一起,從而成為綜合素質更強,道德品質更高的優(yōu)秀人才。
參考文獻:
[1]杜肆貳.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生活化的思考[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3(03).
[2]吳林龍.論小學生品德培養(yǎng)的心理特點依據[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