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湘
內(nèi)容摘要:介詞“和”和“跟”都可以用于A“和”/“跟”B+VP,但使用各有差異。本文從語義入手,結(jié)合語料庫的檢索,指出這一結(jié)構(gòu)中VP語義特征和A、B兩個名詞性成分之間關(guān)系的不同是這兩個介詞出現(xiàn)使用差異的原因。
關(guān)鍵詞:“和” “跟” 語義特征 語義指向
關(guān)于“和”和“跟”這兩個虛詞的討論,漢語界由來已久。學者們比較一致的意見是“跟”常用于口語中,“和”在書面語和口語中都可以使用,“跟”在北京話用得比“和”更多,除此以外,這兩個虛詞在句中的用法相同,都屬于連介兼類詞,即在句中既可充當連詞又可充當介詞,因此,近期學者們就這兩個詞討論的焦點主要集中在如何在句中區(qū)分它們的詞性(劉靜輝,1984;沈錫倫,1987;玉柱,1988;儲誠志,1991)。那么,這兩個虛詞在句子中的用法是不是完全一致呢?兩者是不是可以互相替換呢?李艷嬌、楊爾弘(2014)利用大規(guī)模的真實語料,對“和”類詞的使用分布進行考察,指出“和”在使用中連詞用法占絕對優(yōu)勢,“跟”以作介詞使用為主,但是他們并沒有就其成因做進一步的探索。本文擬在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上,從語義平面出發(fā),主要探討“和”和“跟”在句中作介詞時,后面所引導的動詞或動詞短語語義指向的側(cè)重點,并結(jié)合語料庫的檢索,對這兩個詞的使用差異做進一步考察。
“和”字的本義是相互呼應,動詞(《說文解字》:“和,相應也。從口禾聲。”)。在這個原始義的基礎(chǔ)上,又派生出了形容詞用法的“和”。按照詞典上的解釋,形容詞“和”所表達的語義是:
《新華字典》2009年第10版:相安,協(xié)調(diào):和睦。
《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2010年第2版:配合得協(xié)調(diào);相處得融洽:和衷共濟;天時地利人和。
可見,“和”必不可少的語義特征是“相應”、“協(xié)調(diào)”。
“跟”字的本義是表示人體部位“踵、腳的后部”,名詞(《說文解字》:“跟,足踵也。從口艮聲。”)。在這個原始義的基礎(chǔ)上,又派生出了動詞用法的“跟”。按照詞典上的解釋,動詞“跟”所表達的語義是:
《新華字典》2009年第10版:隨在后面,緊接著:一個跟一個,別掉隊。
《現(xiàn)代漢語規(guī)范詞典》2010年第2版:緊隨在后面向同一方向行動:我在你后面跟著。
這里,“跟”的主要語義特征是“隨從”、“緊接”。
正是由于這兩個字基本語義特征的不同,決定了它們在句中作介詞,搭配不同指向的動詞或動詞短語時的使用差異。
“和”/“跟”在句中常見的一個句子結(jié)構(gòu)為A “和”/“跟”B+VP。A和B分別代表“和”/“跟”前后連接的兩個名詞性成分,VP代表句中的謂語成分。這些成分可以是單個的詞,也可以是詞組。比如“小王和/跟她丈夫離婚了”,其中A是“小王”,B是“丈夫”,VP是“離婚”。關(guān)于這一結(jié)構(gòu)中的“和”/“跟”究竟是介詞還是連詞,學界還沒有一個完全統(tǒng)一的看法,本文暫且把“和”/“跟”前邊能否插入修飾成分作為判斷這一結(jié)構(gòu)里的“和”/“跟”是介詞還是連詞的句法形式標準(黃伯榮,1955;玉柱,1988;儲誠志,1991)。比如,上面的例句我們都可以在“和”/“跟”前插入修飾成分,“小王上個星期和/跟她丈夫離婚了”,“小王早就和/跟她丈夫離婚了”,因此我們把這個例句中的“和”/“跟”看作是介詞。
通過對北京大學現(xiàn)代漢語語料庫的檢索,我們發(fā)現(xiàn)在這一結(jié)構(gòu)中,謂語動詞VP的語義特征不同會影響它對前面A、B兩個項目的語義指向,從而在“和”和“跟”的選擇上產(chǎn)生差異。
1.當A“和”/“跟”B+VP這一結(jié)構(gòu)中的動詞VP是“交互動詞”(本文又稱為“互指類”動詞),即它表示的動作行為必須由A、B同時參與并協(xié)同完成,A、B之間是平等、并列的關(guān)系,那么A、B兩個項目可以用“和”,也可以用“跟”連接,具體表現(xiàn)形式為:
這一類交互動詞有“結(jié)婚”、“吵架”、“握手”、“擁抱”等等。例:
⑴宋慶齡如果和孫中山結(jié)婚,從家族的利益上考慮,當然是大有好處的。
⑵回到家里,白力一進房門便聽見媽媽撅著嘴跟爸爸在吵架。
⑶宋平十分高興地和他們握手問候。
⑷馬當娜大大方方地跟朱砂擁抱,與阿Dick閑聊。
在語料庫中,按同樣的搜索條件,我們找到了1148條“和……結(jié)婚”的例句,721條“跟……結(jié)婚”的例句;187條“和……吵架”的例句,152條“跟……吵架”的例句;“和……握手”800條,“跟……握手”199條;130條“和……擁抱”的例句,“跟……擁抱”21條??梢姡擜“和”/“跟”B+VP這一結(jié)構(gòu)中的動詞是“互指類”動詞時,“和”和“跟”的使用情況并不均衡,總體看來,“和”的使用頻率高于“跟”。
這一結(jié)果一方面與“和”/“跟”的使用范圍有關(guān)(“和”在書面語和口語中都可以使用,“跟”常用于口語中),另一方面也與這兩個字的基本語義特征有關(guān)。“和”的基本語義特征是“相應”、“協(xié)調(diào)”,因此,當它作介詞時,所連接的A、B兩個名詞性成分往往是并列、平等的關(guān)系。而“互指類”動詞所表示的動作行為往往呈雙向性,參與動作行為的A、B兩項沒有主從關(guān)系,只有平等的關(guān)系,這恰恰與“和”的基本語義特征相吻合,所以“和”和“互指類”動詞結(jié)合使用時,其基本語義特征是顯性的。“跟”的基本語義特征是“隨從”、“緊接”,當它作介詞時,所連接的A、B兩個名詞性成分往往是有主從關(guān)系的,因此,“跟”和“互指類”動詞結(jié)合使用時,其基本語義特征常常是隱性的。
另外,不同的語體對這兩個字的選擇也有側(cè)重。譬如,我們選擇了書面語的“商議”和口語的“嘮嗑”進行比較,共搜索出183條“和……商議”的例句,64條“跟……商議”的例句,顯然,書面語體對“和”的選擇遠遠大于“跟”;反之,口語體對“跟”的選擇則大于“和”,“跟……嘮嗑”的例句共有15條,而“和……嘮嗑”的例句僅為4條。這跟學者們之前的看法也是基本一致的。
2.當A“和”/“跟”B+VP這一結(jié)構(gòu)中的動詞VP主要指向A(本文又稱為“單指類”動詞),即它表示的動作行為主要由A完成,B不參與動作行為的完成,僅作為動作行為的對象或來源時,這一結(jié)構(gòu)常常用“跟”連接。
其結(jié)構(gòu)形式為:
常見的這一類動詞有“請教”、“請假”、“來這一套”、“借”、“匯報”等等。例:
⑸有些事,我要跟你請教。
⑹小菲趕緊跟團長請假,跟著小伍往外走。
⑺馬老太心里暗笑,你別跟我來這一套,破爛不破爛反正不會賣給你。
⑻他從來不跟我借錢。
⑼經(jīng)理躬著身很小聲地跟老板匯報。
在語料庫中,我們分別找到了8條“跟……請教”的例句,10條“跟……請假”,23條“跟……來這一套”,34條“跟……借錢”,47條“跟……匯報”。表面看來,這些例句中的“跟”似乎也能用“和”替代,但事實上,前3個動詞我們沒有找到一條用“和”的例句,后兩個動詞則分別僅找到3條用“和”的例句。
仔細觀察這些例句,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這些例句中“跟”前后的名詞性成分A和B之間是有主從關(guān)系的,謂語動詞都是“單指類”動詞,只指向“跟”前面的名詞性成分A,如例⑸到例⑼分別是“我請教”,“小菲請假”,“你來這一套”,“他借錢”,“經(jīng)理匯報”,“跟”后面的名詞性成分B并不直接參與動作的完成,只是動作行為的對象或來源,如例⑸中“你”是請教的對象,例⑻中“我”是錢的所有者,也就是錢的來源。
前面我們提到“跟”的基本語義特征就是“隨從”、“緊接”,因此,當它作介詞時,常常用來強調(diào)A、B兩個名詞性成分之間的關(guān)系,可以是A導出B,B作動作行為的對象,如例⑸、⑹、⑺、⑼,這里的“跟”相當于介詞“向、對”;B也可以反過來作A的來源,如例⑻,其中的“跟”可以用介詞“從”替換??梢?,當“跟”和“單指類”動詞結(jié)合使用時,其基本語義特征得到了顯性體現(xiàn)。
而“和”的基本語義特征是“相應”、“協(xié)調(diào)”,作介詞時,所連接的A、B兩個成分是并列、平等的關(guān)系,這顯然是和“單指類”動詞的語義特征相沖突的。
綜上所述,“和”/“跟”都能在A“和”/“跟”B+VP這一結(jié)構(gòu)中普遍使用,兩者的基本語義特征根據(jù)VP語義特征和A、B兩個名詞性成分之間關(guān)系的不同而各有凸顯。從共時角度看,“跟”的使用較“和”更為活躍,“和”的基本語義特征較為穩(wěn)定。當VP為“單指類”動詞,或A、B之間為主從關(guān)系且要凸顯這一關(guān)系時,“跟”的使用頻率遠遠高于“和”。另外,當“跟”有很強的動詞性,表“隨從”義時,也不能被“和”替代。而在其他情況下,“跟”的基本語義特征表現(xiàn)不明顯,用法趨于“和”;“和”的基本語義特征“相應”、“協(xié)調(diào)”義表現(xiàn)更為明顯,使用范圍更廣。08年北京奧運會的主題歌歌名為“我和你”而不是“我跟你”,除了有韻律、語體上的考慮外,恐怕也是考慮到了這兩個字的基本語義特征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儲誠志.連詞與介詞的區(qū)分,《漢語學習》第5期.1991。
2.黃伯榮.連詞“和”跟副動詞“和”的區(qū)別,《語文學習》8月.1955。
3.李艷嬌.楊爾弘基于語料庫的“和、與、同、跟”使用分布考察,《語言教學與研究》第3期.2014。
4.劉靜輝.怎樣辨別連詞“和”與介詞“和”,《語文教學與研究》第2期.1984。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國教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