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曉陽
【摘要】在前人論述的基礎上,將李益的個人品質與時代背景、文化結合起來,分析李益形象的三重悲劇——性格和追求不匹配,封建婚姻制度的壓抑,因自身認識的限制而把握不住愛情的選擇性與長久性。李益的悲劇既是個人性格與社會環(huán)境結合的特殊案例,反映出特定環(huán)境下個體自由的隕落,又具有一定的普遍性,折射出百態(tài)人生。
【關鍵詞】霍小玉傳 李益 悲劇原因 個體自由
李益常被定位為一個自私、用情不專、背信棄義的負心漢,他始亂終棄導致霍小玉“韶顏稚齒,飲恨而終”,因而其家宅不寧的下場也使人且快且嘆。這是對李益形象的傳統(tǒng)解讀,隨著研究深入,李益的形象內涵也得到更多的挖掘,其悲劇性的一面逐漸顯現,霍小玉為有情人不能成雙悲痛欲絕,李益又何嘗不是“傷情感物,郁郁不樂”,情人死去,家宅不寧,終日疑神疑鬼難覓真心,也算是人生坎坷了。只是李益負約的行為和社會地位的優(yōu)勢遮蔽了其不幸的本質,掩蓋了其人生的三重悲劇。
第一重是李益性格軟弱,無法堅持追求,第二重是封建婚姻制度對其擇偶自由的壓抑,這兩重已經有不少研究1,不再贅述。
在這兩重悲劇之下,筆者認為還有第三重悲劇——無法把握愛情的選擇性與長久性。大而化之,這是人類愛情本身的悲劇色彩,李霍的故事展現的是其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具體的表現形態(tài)。相比前兩重,這一悲劇潛藏更深,顯得不可捉摸,但它始終滲透在兩人的愛情歷程中,不可抗拒。
一、不對等的選擇
李益對愛情的選擇性認識有些淺薄。最顯而易見的是,李益和霍小玉的愛情從來都是不對等的。這里拋開兩人的社會地位不談,僅看兩人對情人的要求,李益初見霍小玉時便直言“小娘子愛才,鄙夫重色”,郎才女貌看似各取所需,但郎才可持久,女貌有衰時,時限的不同為愛情埋下悲劇伏筆。如果沒有婚姻制度的限制,兩人的愛情在霍小玉年老色衰之后也會面臨重大的考驗。到時李益會如何?合理的猜想是他會納妾,滿足對美色的追求,從后文李益婚后姬妾不斷的描述來看,這是一種相當大的可能。
這樣的郎才女貌式愛情除去時效上的不對等,還隱藏著“才”、“貌”本質上的不對等?!安拧笔莾仍谄焚|,“貌”只是外在表現,愛情中一人愛內在,一人愛外在,所付出的真情不等,對對方的尊重和認可不等,亦不能持久。倘使霍小玉其貌不揚,縱是“音樂詩書,無所不通”,李益也不會傾心。
二、結合方式的扭曲
兩人愛情的悲劇伏筆還在于結合方式的扭曲,過快的選擇過程配合長久的誓言,隱含著選擇性與長久性的劇烈矛盾。
李益與霍小玉相見時的場景頗有風月場的意味,盛裝打扮,互相道明所求,各取所需,然后同床共枕。其中隱約可以看出類似士子狎妓的痕跡。2然而兩人的結合并不是一場金錢交易,而是一次戀愛,伴隨著霍母在場、媒人牽線,伴隨著雙方的互相欣賞,伴隨著海誓山盟,這又是尋常青年戀愛的模樣?!痘粜∮駛鳌肥降膼矍轶w現出男性視角下的戀愛行為——風月場的尋歡作樂混合嚴肅專一的感情。男子與女子自由親密接觸的機會大多只有在風月場里,這是發(fā)生戀愛關系的必要條件,于是風月場的那一套流程被搬到了故事里,但僅有親密關系顯然不能符合戀愛需要,要有交心,要有承諾——二者的結合使得愛情有些扭曲。
這種事先缺乏感情基礎,在雙方都對對方了解不多的情況下建立的愛情可以說先天不足。李益得到霍小玉的過程太輕易,拋棄她也會是這般輕易。霍小玉能依仗的只有李益的承諾,李益一旦違反誓言,不但要被打上“負心”的烙印,被戀人唾棄,還會為世人鄙視。這是對情人的一種保障,也是無形的壓抑。在浪漫傳奇的讀者視角里,主角們的愛情應當從一而終,這是從生活中抽離出來的抽象、甚至有些幻想的閱讀期待。由于李益的社會地位優(yōu)勢,由于他所立下的山盟海誓,二人一旦進入愛情就必須從一而終,堅貞至死,它的前提是假設愛情應當天長地久——這又是人無法解決的一個矛盾——希望愛情天長地久,現實中又往往不能如意。如果說“負心”是對愛情的背叛,那么愛情要求情人永不背叛又是一種強迫,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一下子找到終身伴侶,這是一個選擇的過程,選擇就意味著有放棄的可能。但對于李益,他要保持良好的名聲必須對愛情從一而終,而他和霍小玉結合方式的扭曲——歡場的狂歡加上一時的山盟海誓——卻有導致二人分離的可能。從旁觀者的角度來說,霍小玉敢愛敢恨,柔中帶剛,李益本性懦弱,個性沖動,倒也難說是良配。
三、對愛情認識不足的戀愛觀
這種矛盾的根源還是在于李益在社會影響下產生的戀愛觀。李益追求的不是精神伴侶,只是一個“合心意”的生活伴侶。他追求美好的愛情,在封建婚姻制度下追求個人擇偶自由,但能想到的理想伴侶只是“貌”配合才氣,能做的自由選擇也只限于名妓——畢竟沒有合適良家女子能與他自由戀愛,或者限于家教,或者不夠才情,不夠風情。他對愛情的認識不足是時代的限制,因其接觸女性的渠道有限,對女性的認識也不足。在要求戀人從一而終的浪漫傳奇背景下,李益一旦選擇了某個人,必須為此押上自己在情感上的聲名,押上自己的人格,最后輸得一敗涂地,也是凄涼。
《霍小玉傳》展示了愛情的毀滅,隨之而來的是人的自由的隕落。李益的悲劇不是被壓抑,而是曾經自由過,卻由于懦弱的性格維護不了自己的愛情,由于封建婚姻制度的壓迫放棄了愛情,由于自身認識的限制把握不住愛情。李益自主擇偶,是他對封建婚姻制度的反叛,也是他理想人生的一部分反映,是他對自由的孜孜追求??杀氖窃诙嘀乇瘎〉膲阂窒?,李益的個體自由隕落了,他最終回歸了壓抑他的社會制度。從這個視野上看,李益的悲劇并不僅僅是愛情的毀滅,更是個體自由的被壓抑、個人追求的幻滅,他所有的對社會制度的反抗都化為烏有。這是他個人的悲劇,分離出來又看到許多人的影子,他是多重形象的交織——是追尋理想的士子,是怯懦的兒子,是被封建婚姻制度壓迫的千萬男女,是無法處理愛情的選擇性與長久性的人類。李益不僅代表單純的“負心漢”形象,更折射出許多被自身或社會悲劇所限制的影子,文章的悲劇意蘊在此層面上顯得更為深刻。
【參考文獻】
[1]林明華.唐傳奇表現的士人心態(tài)[J].中國文化研究,2001(2):115-119.
[2]吳志達.現實主義在唐人傳奇中的表現[J].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1(1):61-68.
[3]柳卓霞.等級制度下婚姻與幸福的背馳——《霍小玉傳》的悲劇意蘊新探[J].社會科學論壇,2010,(03):49-54.
參見:關四平.唐傳奇《霍小玉傳》新解[J].文學遺產,2005,(04):88-99.
柳卓霞.等級制度下婚姻與幸福的背馳——《霍小玉傳》的悲劇意蘊新探[J].社會科學論壇,2010,(03):49-54.楊蕓.從鄭生和李益看唐代士人的婚戀觀念[J].文學教育(上),2008,(08):134-135.
參見:瑜鸞.唐代傳奇與士子心態(tài)[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1(1):2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