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帥
語文學習旨在構建學生的精神家園,教學生會讀書,會思考。語文教學有一個不同于其他學科的重要特點,為部分重教輕學的語文教師所不了解,就是語文教師的“教”不會直接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語文學習只能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自求理解,逐漸達到“自會讀書,自能作文”的境界。而新課改之后,教學課時大幅減少,學生課堂之外的學習時間明顯增加。要提高學習效率,就必須有效地開發(fā)課堂內(nèi)外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探究的空間。那么,課前為學生提供一份好的預習學案是其中最重要的手段。
從教案到學案,實際上體現(xiàn)了教與學主體角色的轉換。教案自然是教師教的準備,學案雖然也為教師主導設計,但是如何學卻是需要被考慮的第一要素。因此學案源于教案,但絕不是教案的簡單復制。從教案到學案,其唯一的設計原則就是學生現(xiàn)有知識、自學能力水平和目標要求,預先性、指導性、反饋性是它的三個重要特點。
在教學實踐中,學案由三部分組成。
一、直接指導學生對文本的學習
學案上首先是對學習目標、學習重點的明確交代,讓學生知曉學習的方向。同時對學法要有具體可操作的指導,讓學生明白怎么學。學案的主體部分有三個部分:其一是知識整理。學案的初步目標就是讓學生將課本上的知識進行分析綜合、整理歸納,消化掌握,這是有效地提高考試成績的重要步驟。其次是問題引路,閱讀思考。引路問題是學生閱讀的階梯,問題的設計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閱讀基點,還要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導引學生的思維。教師對文本的閱讀要深要透,但如同教案代替不了學案,教師對文本的理解也不能替代學生的閱讀嘗試,學案的問題設計要考慮到學生的心智水平,要讓學生走得進,出得來。最后是鞏固拓展訓練。在對文本進行探索整理的基礎上,讓學生獨立進行一些針對性強的鞏固拓展練習,對探索性的題目進行分析解剖、討論探索,不僅能鞏固知識,掌握方法和培養(yǎng)技能,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二、多角度提供有助于文本理解的輔助型閱讀資料
高中生已經(jīng)擁有了一定的閱讀理解能力,但是視野狹窄,見識淺,對文本的自我解讀只能是淺層次的。許多名家對文本的解讀,許多意見觀點的碰撞,可以讓學生視野更開闊,思維更活躍,對文本的理解更深,走得更遠。但閱讀資料的提供不應該是泛濫的,是教師對學生興趣點、理解點的有效把握。同時資料的提供也不應是簡單機械的,教師應該提供思考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探究,以期讓學生走向?qū)ξ谋颈旧淼母媒庾x。
三、有效的思考質(zhì)疑
教師的“教”重要,學生的“學”更重要。學案的設計有助于教師備課的深入,有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提升,更有助于學生思考、質(zhì)疑。所以每一份學案的設計,在最后一環(huán)節(jié)都要給學生在自學基礎上思考質(zhì)疑、思路拓展的空間。這不同于教師設計的鞏固拓展練習,而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生自學之后的探究。教師應該提倡課堂上的派生,更應該提倡學生自學之后的思考。
學案看似簡單,卻是教學活動從教案走向課堂的橋梁。每一部分都是教師對教的細心準備,對學的精心策劃,是教師對文本研究與學情把握的最優(yōu)體現(xiàn)。教師預先指導,學生預先學習。而學案學習情況的反饋又讓教師在走向課堂之前,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學情,課堂教學會更有針對性,教師的教學自然更加游刃有余,學生課堂的聽講自然更加具有針對性。這樣的學前準備會比泛泛的預習要求更見實效,課改后諸多同仁抱怨語文教學課時不足,有此學前準備之法,何不試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