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勝男
【摘要】《罪與罰》是十九世紀(jì)俄國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代表作品之一。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受基督教影響很深的俄國作家,因此解讀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就要重視其宗教觀與作品之間的聯(lián)系。本文力圖從宗教視角分析《罪與罰》與《圣經(jīng)》中水的意象原型關(guān)系,從而尋找出陀思妥耶夫斯基內(nèi)心對基督教神學(xué)的深刻理解。
【關(guān)鍵詞】陀思妥耶夫斯基 意象 原型
【中圖分類號】G112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18-0114-02
一、弗萊:《圣經(jīng)》是神話原型的理論起點
在20世紀(jì)西方文論的群星閃耀中,原型批評理論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弗萊把原型批評理論運用于文學(xué)研究當(dāng)中。在古希臘和古希伯來這“兩希文明”之間,弗萊更加傾向于古希伯來的基督教文化研究。《圣經(jīng)》成為弗萊研究的重點。弗萊認(rèn)為文學(xué)演進(jìn)發(fā)展的源頭是神話,這其中包括《圣經(jīng)》中的神話故事。神話原型不是指單個神話故事,而是指通過對文學(xué)宏觀研究得到反復(fù)出現(xiàn)的某類意象和結(jié)構(gòu)因素。在這里,神話作為原型,是指神話所包含的意象,主題、敘述結(jié)構(gòu)、情結(jié)模式等,為后世文學(xué)所借用,從而不斷重復(fù)出現(xiàn),成為一種象征符號。所以說,原型是從神話故事總結(jié)出來并且貫穿于文學(xué)史的一種敘述結(jié)構(gòu)原則。
弗萊在《偉大的代碼》中分析了光、水、道路、城市等主題原型。在《神力的語言》中又進(jìn)一步分析了高山、花園、洞穴、熔爐等四種主題原型的變體。《圣經(jīng)》記載的內(nèi)容始于時間的開始,太初創(chuàng)世,止于時間的結(jié)束,即《啟示錄》所記述的。在起始與結(jié)束之間,用亞當(dāng)和以色列這兩個名字作為象征,概述了人類的歷史,而書中的許多具體意象不斷的反復(fù)出現(xiàn)喻示了某種整體化原則?;浇虃鹘y(tǒng)上把《舊約全書》視為一系列的預(yù)示,《新約全書》為這些預(yù)示提供原型。預(yù)示是象征而原型是現(xiàn)實。《新約》和《舊約》一樣具有神話性質(zhì),同時也代表自身信仰上的理解。而弗萊所分析的各種原型主題貫穿于整部《圣經(jīng)》之中。這些原型主題和意象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中得以重構(gòu),體現(xiàn)了陀氏對于宗教的深刻思考。
二、《罪與罰》中水的圣經(jīng)意象原型
在《罪與罰》中提到大量水的意象出現(xiàn)在斯維里加洛夫臨死前。文中對水的描述如下:“雨不是一滴一滴的下,而是如柱地傾瀉到地面上來……斯維里加洛夫到家時渾身都濕透了”;“雨停了……他甚至帶著疑問望了望小聶瓦河黑黢黢的河水”。在斯維里加洛夫第二個夢中,他夢見他曾經(jīng)玷污過的小女孩,“她的松散的金黃色的頭發(fā)濕漉漉的……這個少女是投河自盡的?!?緊接著他夢見河水上漲了,“他想,‘到了早晨,水就要漫到街上低洼的地方來,把地下室和地窖淹沒,地下室里的老鼠將要泅到水面上來……我應(yīng)該馬上出去一直到彼特羅夫公園,在那挑一棵給雨遍體淋濕的高大灌木,我只要用肩膀輕輕一碰,就會有千萬顆水滴落在我頭上來……”;“外面一片濃霧……乳白色的濃霧籠罩著全城……他仿佛看見小涅瓦河一夜之間上漲的河水,彼得羅夫島濕漉漉的小道,濕漉漉的青草,濕漉漉的樹木,最后是那一顆灌木……寒冷與濕氣攫住他的全身,他感到一陣發(fā)冷,” 最后他走到消防隊的瞭望塔旁自開槍殺了。
我們首先探究一下斯維里加洛夫自殺的原因。在《罪與罰》中我們對斯維里加洛夫的認(rèn)識是:他是個極容易被情欲控制的人,不僅難以對妻子忠誠還折磨妻子導(dǎo)致其死亡。殺害奴仆,玷污幼女,一直以來他備受良心的折磨,但是在他遇到杜尼婭以后,情況有所轉(zhuǎn)變,杜妮亞曾經(jīng)一度想拯救他,也許是不斷的勸阻和眼淚打動了斯維里加洛夫,他的良心出現(xiàn)了光亮。在他決定自殺前曾找過杜妮亞,甚至以知道拉斯科爾尼科夫的罪行威脅她讓她和他在一起。我們認(rèn)為斯維里加洛夫?qū)Χ拍輥喌膬A慕,不僅僅是出于情欲的沖動,也具有從杜妮亞那里獲得救贖的渴望。在他曾經(jīng)墮落的時候,杜妮亞純潔的靈魂震撼了他,使他有了靈魂上的自省,但是同時他也無法擺脫情欲的糾纏。斯維里加洛夫這個人物是復(fù)雜的。他渴望得救,最后他希望得到杜妮亞就如同希望抓住救命稻草一般,但是當(dāng)他見到杜妮亞時,他的情欲又表現(xiàn)得如此無恥和卑劣,最終他的理智和良心讓他放走了杜妮亞,也就是在這時他意識到自己完全失去了杜妮亞,即失去了救贖的機(jī)會。此刻他所苦苦追尋的最后一根救命的稻草也已失去,他內(nèi)心的掙扎和分裂把他帶到了痛苦的深淵,他的心中充滿了無助和對自己犯下過失后的否定,所以絕望的他才決定自殺。但是在他自殺以前,他曾去索尼婭家?guī)椭差D馬爾美拉多夫的孤兒;給了他年輕的未婚妻的父母一大筆錢并毫無要求的離開。這兩件事都體現(xiàn)了斯維里加洛夫具有人性的一面?!霸诨降纳砩习祟愳`魂的無限性,不過它的萌芽卻存在于所有人的靈魂里,哪怕是墮落!有罪之人的靈魂中,也包含著這一萌芽,也有著善良的品質(zhì)的存在,有著被拯救的可能?!?雖然救贖的路失敗了,但是他的靈魂依然有閃光的地方,這對他后面掙扎中的死亡做了鋪墊。
《圣經(jīng)》中最重要的關(guān)于水的意象存在于大洪水的故事中。耶和華看見地上的罪惡很大,后悔造了人類,于是就揀選了挪亞一家,然后上帝通過大洪水來消滅世上的生靈萬物。“挪亞六百歲,二月十七日那一天,大淵的泉源都裂開了,天上的窗戶也敞開了。四十晝夜降下大雨在地上” (《圣經(jīng)·創(chuàng)世紀(jì)》7:11) 之后上帝與挪亞重新立約,他說:“我與你們立約,凡有血肉的,不再被洪水滅絕,也不再有洪水毀壞地了?!保ā妒ソ?jīng)·創(chuàng)世紀(jì)》9:11)弗萊認(rèn)為:“洪水本身既可以從神憤怒和報復(fù)的意義上看成是惡魔意象,也可以看成是拯救意象,這取決于我們是從挪亞和他家人的觀點來看,還是從所有別人的角度來看?!?因此大洪水具有兩種完全不同的意象,它既是殘酷與暴力的毀滅又是善良仁慈的拯救。弗萊在討論大洪水時,把水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含義,水同時具備拯救的功能和毀滅的力量。生命之水象征著永生而毀滅之水則象征著懲罰。當(dāng)摩西帶領(lǐng)以色列人出埃及途徑紅海時,摩西在耶和華的幫助下用杖分開了紅海,形成道路讓以色列人通過,之后又將紅海合上淹沒了埃及的追兵。過紅海的故事與大洪水的故事有著相似之處。都是神選中的人得到赦免,而與神為敵的人受懲罰。對于在大洪水中的魚,弗萊給出了這樣的解釋:“就象征意義來說,洪水從未退卻,我們?nèi)际巧钤谙笳饕饬x上的水下想象世界的魚類。被淹沒的軍隊也同樣是后來象征意義上的黑暗與死亡的埃及。因此挪亞的水災(zāi)和穿越紅海在《新約》中被認(rèn)為是不同形式的神圣洗禮。在施洗禮時,受洗的人被象征性的淹沒的在舊世界,而醒來時已到達(dá)彼岸的新世界。”
在此聯(lián)系前文分析過的斯維里加洛夫自殺的原因,我們這樣理解:斯維里加洛夫所淋的雨就象征著他死前的受洗。連續(xù)一整夜的大雨象征著施洗禮。在《罪與罰》中斯維里加洛夫在淋雨后,想到:“我這輩子從來不喜歡水,甚至風(fēng)景畫中的水也不喜歡?!边@意味著在斯維里加洛夫的一生中,從來也沒有和上帝取得過聯(lián)系。他不喜歡水,意味著他拒絕接受洗禮,同時也拒絕接受上帝對他的拯救,所以他的一生充滿了痛苦。他有想要尋找上帝的盼望卻無奈的與上帝隔絕。這種內(nèi)心的掙扎加深了他的痛苦,可是他的身上卻有著神性光芒,在臨死前他不忘對索尼婭和他未婚妻的幫助。他站在橋上,望著小涅瓦河黑黢黢的河水,忘記了身上的寒冷,雨水淋濕了他的身體可是他并不在意,在夢中他仿佛感覺到窗外也許是寒冷、也許是黑暗、也許是潮濕,但他的眼前卻不斷呈現(xiàn)出鮮花;同樣在夢中,他渴望著水的上漲,到了早晨,水要從低洼的地方上來,把地下室和地窖淹沒;在夢中他迫不及待的要到彼得羅夫公園去,在那挑選一棵給雨水遍體淋濕的高大灌木,渴望著千萬顆水滴滴到頭上。盡管他被自己所愛的女人拒絕,盡管那個他所愛的女人沒有給他救贖的機(jī)會,盡管他絕望地走向自殺的道路,但是最終他卻以一種奇特的方式接受了一場洗禮儀式。雨不是一滴一滴的下,而是如柱的傾瀉而來,雨水為他洗去罪惡,替他更新生命。這也正是陀氏作品中蘊(yùn)含的主題:拯救。不管是怎樣的人,過去有過何種罪惡行徑,陀氏都不會放棄給予人希望的機(jī)會,哪怕在他生命的盡頭仍沒有尋見上帝,但是只要人性還有一絲的光芒,陀氏也毫不猶豫地給予他悔改和拯救的可能。所以在他生命的盡頭一場盛大的洗禮儀式臨到了他?!吧癜?,求你救我,因為眾水要淹沒我。我陷在深淤泥中,沒有立腳之地;我到了深水中,大水漫過我身。我因呼求困乏,喉嚨發(fā)干;我因等候神,眼睛失明?!保ā妒ソ?jīng)·詩篇》69:1—3)《詩篇》中的這段描述正符合斯維里加洛夫當(dāng)時的狀態(tài),他想要尋求神,但是尋求的道路卻被隔斷;他想要獲得拯救,但是卻因自身陷于情欲的淤泥中而無法自拔;他想要等候神,卻自己蒙蔽了眼目,最終走向了衰亡。
《圣經(jīng)》中大洪水滅絕了挪亞方舟之外的一切生靈,但是無疑水中的魚卻得到豁免的特殊地位。耶穌和魚、海豚還有釣魚曾多次出現(xiàn)于《圣經(jīng)·新約》中。而“‘耶穌、‘ 上帝之子、‘救世主這幾個詞的希臘文各取第一個字母排成ichthys,意思是 ‘魚 ” 。因此耶穌除了同洪水中的魚一樣具有獨特的豁免地位外還具有救贖的能力。同時在陀氏的代表作品中,幾乎每一位主人公的境遇都是窘迫和處于困頓中的,他們正如大洪水中的魚一樣生活在水下的舊世界,他們都渴望到達(dá)洗禮之后的新世界。也許在陀氏的心中大洪水真的從未退去。
結(jié)語:本文通過分析《罪與罰》中代表性人物斯維里加洛夫死前水的意象原型,解讀托氏作品中所蘊(yùn)含的宗教情節(jié)。即使是在一個充滿罪惡的人物身上,托氏也給予其人性的亮光與最終的救贖。
參考文獻(xiàn):
[1]【俄】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M].朱海觀、王汶,譯.北京:人民文學(xué)出版社,1982
[2]【加】諾思羅普·弗萊.批評的解剖[M].陳慧、袁憲軍、吳偉仁,譯.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06.
[3]【加】諾思羅普·弗萊.批評之路[M].王逢振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8.
[4]【加】諾思羅普·弗萊.偉大的代碼[M].郝振益等,譯.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8
[5]李平.論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中的惡魔形象[D].西南大學(xué), 2010
[6]劉意青.<圣經(jīng)>的文學(xué)闡釋[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4
[7]甄靜.論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說中的罪之夢幻[D].河北師范大學(xué) 2009
[8]何云波.陀思妥耶夫斯基與俄羅斯文化精神[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