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英琦
一、目標設計中出現的問題
新課程獨創(chuàng)性提出了“三維目標”,將教學目標進一步明晰化。但我們的課堂教學目標設計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目標設計缺乏科學性
科學,其核心價值就是實事求是。就我們教育教學而言,科學就是一切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這里的“缺乏科學性”具體指的是目標設計過高、過低或純粹抄襲他人制定的教學目標,與語文課程所要求的教學目標、與學生實際、與教師個人的執(zhí)教水平等脫離。如此目標,是不可能實現有效教學的。
2.目標制定存在片面性
由于未完全理解新課程,未積極進行新課改,為全面把握教學目標,制定設計教學目標時僅有基礎知識目標和基本技能目標,而忽視甚或不提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在現代課程評價的價值取向方面,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及實踐能力,因此,在設計目標時,不僅要重視“知識與技能”,更要重視“過程與方法”及“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這三方面是相互聯系、相互促進、辯證統(tǒng)一的,三位一體,是教學目標的三個不同方面。余文森教授關于“三維目標”的理解很獨到,很通俗。他認為,“知識和技能”的維度立足于讓學生“學會”,“過程與方法”讓學生“會學”,“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讓學生“樂學”。因此,我們設計目標必須全面,不能片面,否則,很難達到教學的有效性。
3.目標表述有一定的錯誤性
以教育目標代替教學目標,如“把學生培養(yǎng)成四有新人”等;以教師代替學生的行為主體,如“讓學生知道……”等。這一切的出現,其實是教育觀念還未轉變造成的,尤其是后者,在新課程中,倡導要求以“學生”為中心,為主體,那么,目標表述時,就應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只有這樣,教師才有可能發(fā)揮主導作用,成為課堂的有效組織者,成為促進學生成長的引導者。
4.目標表達的不準確性
這指的是對于教學目標的表達含糊其辭。如“提高學生的學習技巧”,具體指哪一種技巧,要達到什么樣的程度,在此中無法找到明確的信息,這樣就無法測評課堂教學的效果。
5.目標設計缺少差異性
對于不同學習水平的學生,課堂教學的目標應有所不同,不能搞“一刀切”,這不是“因材施教”,不是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全體學生,面對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學生,我們很有必要實施分層教學,確定不同層次的目標,以利于調動所有學生都積極主動學習,讓他們有所收獲,都有成功的體驗,以便于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在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地區(qū)更應如此。
二、出現問題的原因
之所以出現上述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有關教育部門不能對廣大教師進行有效的培訓和指導。因為種種原因,教師參與學習的機會太少,真正有質量的培訓、交流太少,即使在暑期安排的培訓學習,也多是因為要求不嚴格,時間不充足,經費難以保障,缺乏實踐性等原因而難以達到培訓的目的。有關具體的教學研究部門,缺少真正有效的指導,教研員本身素質就難以勝任此工作,教研機構形同虛設,何談“有效教研”。不能進行有效培訓,不能進行有效指導,致使眾多的一線教師對于新課程、新課改知之甚少,目標制定不全面,在操作上難免形成“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
第二,作為學校,不能組織教師“充電”。因為一些校長認識不到位,忽視了教師的發(fā)展及成長,不能從新課改的高度建設教師隊伍,一味只做一些傳統(tǒng)的、常規(guī)性的工作。學期內因為人員緊張等原因,不愿選派人員進行“充電”,因為安全等原因,很少進行校際交流,更不用說在縣際以上的層次“取經”了。因為經費緊張、培訓形式主義的原因,不愿組織廣大教師進行“充電”。這樣的組織,這樣的學校,根本難以促進教師在業(yè)務上發(fā)展,在工作上向前推進,何談“有效教學”。第三,從教師個體角度分析。一是上級重視不到位,培訓走形式;尤其是所在縣區(qū)、學校要求不到位,致使教師個人在態(tài)度上也無動于衷。人都是有惰性的,“不用揚鞭自奮蹄”的老黃牛畢竟是極其少有的。二是教師缺乏事業(yè)心,把教師僅當做一種職業(yè),當作謀生手段,致使不能深入學習新課程,研究新課改,挖掘新知識,不能反思教學行為,那么對于教學設計中的細節(jié)問題只能人云亦云,不求甚解。三是處于教育的轉型期,過去由于種種原因,有些能力較差的、基本功不硬的人進入了教師隊伍,未受過系統(tǒng)的培訓。這樣的人在教學過程中,操作起來難免出差錯,更不用說“教學目標”這種細節(jié)性的問題了。這樣的態(tài)度、這樣的責任心、這樣的業(yè)務水平,根本不能設計出明確的、正確的、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教學目標。
華東師大教授鐘啟泉曾講過:“課程改革的核心是課堂教學改革,課堂教學改革的核心是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這樣的一些問題教師談何“專業(yè)發(fā)展”,那么何談“新課改”。
三、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育教學無小事。要促進科技創(chuàng)新,培養(yǎng)新型人才,首先要逐步解決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推進教育創(chuàng)新,而新課程所提出的“三維目標”,對于我們來講就是一種教育創(chuàng)新,我們要以科學發(fā)展觀為統(tǒng)領,從其核心“以人為本”出發(fā),認識設計課堂教學目標的重要性,從而真正做到推動新課改,推進素質教育。
1.作為教育部門,在教師培訓方面,組織要講嚴密性,講座要有針對性,效果要突出有效性。完全可以組織有關教學目標如何設計的專題講座,幫助解決這一問題,提高教師素質;教研機構要常調研,發(fā)揮引領作用,切實做到有效指導。全國各地教育局的教學研究機構如果和江蘇省南通市的教研機構一樣,基礎教育水平就可以提高了,教師的業(yè)務水平就會提高了,教學目標設計就會多一些合理性,少一些問題了。
2.作為學校,是教師的直接管理者,對于課堂教學目標的設計及完善,有著直接的責任。在教師培訓方面,尤其語文教師,鑒于學科的特點,培訓經費要有保障性,時間上有保證性,日常檢查要有實效性,組織交流要有層次性、多樣性、互動性、專題性。只有這樣,才能不斷與時俱進,提高教師業(yè)務水平,提高反思能力,教師才能明確教育教學目標,才能實現有效教學。
3.作為語文教師個人,在設計課堂教學目標方面,應思考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①遵循科學性原則。在這一點上,要符合語文課程標準,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這也是制定課堂教學目標的依據。
②實用性原則。課堂目標制定的“實用性”,主要體現在操作層面上,要有利于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有利于學生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以學定教,要有利于教師的引導、組織,要有利于檢測,這樣才能保證教學的有效性。
③突出生活性原則。語文即“生活”,我們在制定目標是,要聯系學生的生活時代,落實大語文的教學觀,這樣才能增加學習語文的情趣,才能提高學習的效果。
④表述的規(guī)范性原則。語文課堂教學目標的表述,要彰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因為學生是學習與發(fā)展的主體,因此,應該從學生“學什么、怎樣學、學到什么樣的程度”來設計目標進行表述,表述時詞語要有“主動性”,而非“使動性”,如“能……”,而不能寫成“讓(使)學生……”等。
⑤表述的準確性原則。主要是指敘寫要正確、準確,不能含糊其辭。結合課程標準,可以對知識性目標進行這樣的表述:了解(說出、背誦、復述等),理解(歸納、說明等),應用(總結、設計等);對于技能性目標,可以這樣表述:模仿……寫出……擴展……情感性目標可以這樣敘述:感受……體會……當然,也要根據需要,規(guī)定時間,要求具體程度等。
⑥注重差異性原則。這主要是指針對不同的班級,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學生,我們的目標應有所不同。如果用一把尺子來衡量,教學的有效性就會被弱化。
⑦設計要有靈活性原則?!盀榱嗣恳粋€學生的發(fā)展”是我們教學的最終目標。而“發(fā)展”是一個生成性的動態(tài)過程,有著一些無法預見的教學因素和教學情境。課前設定的越多,課堂內學生的自由空間也就越小。另外,拖堂似乎是語文課的頑疾,很多教師由于在規(guī)定的課堂時間內完成不了預定的教學目標而拖堂。難道規(guī)定的教學目標就如此神圣不可侵犯?未必吧。因為課堂教學具有很強的現場性,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條件隨時會發(fā)生變化,因此,目標也需要開放地納入彈性靈活的成分。尤其在具體操作中,要及時調整目標,而要做到及時,預設目標時就要盡量做到有所準備。
★作者單位:陜西禮泉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