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英
[摘要]因教材對詩歌的表達技巧沒有統(tǒng)一的界定,學生容易混淆??梢园咽址?、技巧劃分為一大類歸為“表達技巧”, 將高考常涉及的詩歌表達技巧歸為思維特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煉字(句)四大類,具體介紹答題的技巧,從而使學生在高考詩歌鑒賞題中獲得高分。
[關鍵詞]古典詩歌表達技巧描寫抒情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040033
目前,因教材對詩歌的表達技巧沒有統(tǒng)一的界定,各種高考復習資料和見諸報紙雜志的文章分類說法不一。比如,在概念上就有藝術手法、藝術技巧、表現(xiàn)手法、寫作手法、寫作技巧等不同的表達;對某種手法,如襯托,有的歸入藝術技巧,有的歸入表現(xiàn)手法,學生頭腦混亂;對于“這首詩用了什么表現(xiàn)手法”等問題,學生看出什么答什么。
筆者認為,高中生沒有必要在概念上做細致的區(qū)分,可以把手法、技巧劃分為一大類,即都是對詩歌形式的鑒賞,這里可以暫借考綱中的“表達技巧”一詞。重要的是關于詩歌形式方面的“表達技巧”有哪些,如何歸類劃分。如果歸納出合理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讓學生知道這些方法是如何產生和運用的,學生就不用去死記硬背一些概念,去做貼標簽式的賞析。
關于高考常涉及的詩歌表達技巧方面的內容,可以歸為四大類:思維特點、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煉字(句)。這四方面分別涉及思維、整首(篇)、句子、字詞,是按照從整體到局部的角度來分類。下面談一談每部分所涉及的手法技巧。
一、 思維特點
鑒賞詩歌時,如果判斷詩人是通過聯(lián)想、想象創(chuàng)造的畫面,這幅畫就是“虛寫”,然后再結合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確定這一“虛寫”是否與“實寫”結合,互相對照,或是側重一方面,“以虛襯實”或者“以實襯虛”。如果學生弄懂了虛實手法是如何產生和運用的,那么對這一手法的鑒賞就能說得清,道得明了。
二、 表達方式
詩歌的主要表達方式是描寫和抒情。有關描寫的知識如下:
描寫的對象有:景和人。
描寫的角度有:正面和側面。正面描寫景物可從客觀和主觀的角度描寫,客觀的角度涉及空間、時間和邏輯(詩歌很少涉及邏輯的角度,所以可以略去不談),主觀的角度有視覺、聽覺、嗅覺等感官的。
描寫的基本手法有:白描和工筆細描。如果描寫的對象是人,寫人的手法還有語言、動作、心理、肖像(神態(tài))等細節(jié)描寫。
如果詩歌中的畫面有主要畫面、次要畫面,或畫面中有主要景物和起襯托作用的景物,就能判斷描寫的角度是否有正面描寫或側面描寫。最重要的是應從描寫的對象和角度來判斷所使用的手法。比如杜甫《登高》的前四句:“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边@幅畫用白描的手法,所描寫的景沒有主次之分,合起來為下面抒情作渲染、烘托,不存在正面、側面的角度,可這幅畫在空間上有遠景、有近景,有天上、有地下,有猿的哀鳴聲、蕭蕭落木聲、滾滾波濤聲,有風在吹、鳥在飛、水在滾,又有清渚白沙的清靜。因詩歌從不同角度全方位來描繪景致,所以說這幅畫從空間上形成對照,運用了對比(對照)的手法;落木是時間的痕跡,與江水結合,既有時間的流逝又有空間的廣大,這里時空結合;這幅畫又從主觀的視覺、聽覺等感官上描寫,從而有視覺、聽覺結合,動靜結合的手法。因此,可以說因描寫角度不同而產生不同的寫作手法或寫作技巧,那么就不能再說“動靜結合”(或以動襯靜)是描寫手法,它是從視覺、聽覺的角度切入描寫而產生的寫作手法或技巧??傊?,應該讓學生明確哪些是描寫的角度,哪些是寫景寫人的基本手法,哪些是因描寫角度而產生的表達技巧。
有關抒情的知識如下:
抒情角度有:直接抒情、間接抒情。
間接抒情有: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象征)、借樂景抒哀情(反襯)、借哀景抒樂情(反襯)、借樂景抒樂情(正襯)、借哀景抒哀情(正襯)、寓情于景(以情馭景)、情景交融。
在間接抒情中,詩人一般借助便于表達感情的景物或典型的意象來抒情,如果詩人通過描繪某一具體物象寄托自己的情感,我們就說運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這樣的詩一般會有象征意義,所以多用象征的手法。借景抒情中景和情之間還存在借什么樣的景抒什么樣的情的情況,通??梢杂猩厦媪谐龅乃姆N情況,因此會相對應產生正襯和反襯的手法。
寓情于景(以情馭景)與借景抒情也是有區(qū)別的。寓情于景是詩人把情感寄予景中,景物帶有詩人的情感。古典詩中,往往景中有情,情因景生,情景交融的情況較多。比如,“昔我往矣,楊柳依依。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句既借“楊柳”“雨雪”抒思念和凄苦之情,又因抒情主人公的思念和凄苦而有“依依”和“霏霏”的景致,這里既有借景抒情,又有寓情于景,又是情景交融的典型詩句,極富感染力。因此,可以這樣歸納: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三種方法既是并列關系,同時又可以交叉并存。
三、 修辭手法
詩歌從語句的角度主要涉及修辭手法中的修辭格,讓學生掌握常用的修辭格即可,如比喻、對偶、比擬、排比、借代、夸張、反問、反復、雙關、對比、頂針、回環(huán)、互文、通感等。常見的修辭格中還有“引用”,在詩歌中引用古代的典故我們稱為“用典”,這里就把“用典”歸到修辭手法里,對高中生暫不用做概念理論上更深入的研究。
四、 煉字(句)
古代詩人作詩講究煉字。對字句的鑒賞和考查,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從詞類活用、修辭手法、疊詞等幾個方面結合作者所要傳達的思想感情去考慮。
總之,學生掌握系統(tǒng)合理的知識結構,清楚從哪些角度去鑒賞,自然就看出詩句運用了哪種手法技巧。
(責任編輯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