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剛
一、引導(dǎo)動情
既然課文是一篇蘊涵濃烈情感的優(yōu)美散文,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要注意對學生情感的調(diào)動,所以導(dǎo)入語顯得十分重要??梢赃@樣深情解說:“在我們身邊,永遠流淌著家人的關(guān)愛,父愛、母愛……愛,這在文人筆下更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我們曾經(jīng)學過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那就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那笨拙肥胖的背影不僅使作者淚流滿面,也使我們讀者每當想起,便心潮起伏,不能自已。”一邊解說,一邊用多媒體幻燈片展示圖片,同時配上抒情動聽的輕音樂,師生齊讀多媒體上顯示的朱自清《背影》的經(jīng)典片段:“父親蹣跚越過月臺的場景……”齊讀之后,教師通過情感串聯(lián)把學生引入到本課《項脊軒志》的學習中來。如是引導(dǎo):“這是一個特寫鏡頭。幾十年來,它打動著每一個讀過此文的人的心。親情就在這些日常生活的小事中緩緩滲透出來,也許在發(fā)生的時候,我們尚不能感悟,可我們在事后回憶時,常常會禁不住熱淚盈眶。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歸有光的《項脊軒志》,看一看歸有光是如何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來表現(xiàn)對家人的那份深深的眷戀之情的?!?/p>
如此,教師動情引導(dǎo),已經(jīng)初步打動了學生。
二、景中含情
項脊軒是全文情感的一個載體,是一個最為重要的意象,或喜或悲之情與其緊密相聯(lián),貫穿全文,所以理解這一意象并進入以此為中心的意境,是學好本文的重要前提。
修葺前的項脊軒其景破敗不堪,狹小陰暗,歷盡滄桑,蘊涵悲情。
修葺后的項脊軒其景,“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墻周庭,日影反照,室始洞然。”“雜植蘭桂,明月半墻,桂影斑駁,風影移動?!薄叭f籟有聲,庭階寂寂” “小鳥時來啄食”,可見,軒變得明亮、幽雅、寧靜了,作者的喜愛之情也掩飾不住,“珊珊可愛”躍然紙上。這不,作者還“借書滿架”“偃仰嘯歌”“冥然兀坐”,一個醉于書香、善思好學、志趣高尚、怡然自得的讀書人形象從書中走出來。項脊軒的美好意境也印入我們的腦海。白天,“庭階寂寂,小鳥時來啄食,人至不去”。庭院顯得多么幽靜,多么迷人! “三五之夜”,皓月當空,月色如水,桂枝的倩影投落在粉墻上,錯落有致,別具情味;微風過處,光影搖動,幽香陣陣,心曠神怡。自己在軒中讀書怡然自樂。正是畫一樣的意境。讀后可以感受到作者對項脊軒那種深摯的眷戀之情。對項脊軒的美好環(huán)境也心生向往。這就是作者所言的“多可喜”,與下文寫可悲的事相映襯。
如此,學生通過對文本意象的領(lǐng)會,對景物的想象,已進入其意境了。
三、事中蘊情
本文以項脊軒為線索,串起到幾件日?,嵤隆?/p>
第一是其大家庭分家之事,蘊涵悲情。
“先是,庭中通南北為一。迨諸父異爨,內(nèi)外多置小門墻,往往而是。東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雞棲于廳。庭中始為籬,已為墻,凡再變矣。”“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間執(zhí)此以朝,他日汝當用之! ” “吾家讀書久不效”
由此可知,其家曾經(jīng)是顯赫一時的“鐘鳴鼎食之家”,如今繁華不再,衰敗離析了,作者的悲情便可想而知了。
第二是作者失去親人之事,讓其悲不自已。
軒中或隱或顯地在他的記憶中留存著三位親人的身影。
第一位是他的母親。第二位是他的祖母。第三位是他的妻子。
四、物中寄情
文中有一典型之物,看似平凡,卻同樣讓人淚不自禁。那就是補敘中的那顆庭中枇杷樹,作者以描寫庭院中亭亭如蓋的枇杷樹來收束全篇,卻使文章余音繚繞,意蘊無窮?!巴ビ需凌藰洌崞匏乐晁种惨病?,看到樹,自然想起當年妻子的音容笑貌,也似乎聽到了妻子的歡聲笑語。而如今,物在人去,眼前的枇杷樹已“亭亭如蓋”,有如自己對妻子的濃濃的懷念之情與樹俱增,纏綿不盡。這里的描寫與上文中對妻子的兩個細節(jié)描寫形成呼應(yīng),悲上加悲。
聯(lián)系全文,梳理作者的身世,對文中蘊含的悲的理解就更為完整了。
綜觀全文,雖然以日?,嵤氯胛?,卻字字是情,句句是淚,景中含情,物中顯情,事中蘊情,文內(nèi)有情,文外有情,課堂教學中把這些情感通過不同的形式,讓學生感悟,讓學生心靈得到陶冶。
為實現(xiàn)新課標的人文精神目標,那就要全面挖掘文本內(nèi)外的情感,讓情滿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