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武
[摘 要]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細分,中小物流企業(yè)逐漸由物流大市場的補充轉變成細分市場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由于企業(yè)的先天不足在企業(yè)管理知識方面儲備匱乏,專業(yè)的物流咨詢企業(yè)變成了迅速“充電”的關鍵知識來源。本文以Stackelberg主從博弈模型為基礎,將參與咨詢項目的雙方在咨詢過程中的轉移意向、轉移成本及中間損失量等因素引入模型,通過分析驗證這些因素對咨詢雙方彼此的影響,為中小企業(yè)在實際“充電”過程中選擇適應自己的知識轉移策略。
[關鍵詞]中小物流企業(yè);咨詢企業(yè);知識轉移;Stackelberg博弈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8025
1 引 言
Mason(2008)等指出企業(yè)可以通過快速學習及時獲取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創(chuàng)造知識的進一步創(chuàng)新和轉移[1]。翁莉(2009)等對滿足Stackelberg博弈特征的供應鏈為研究對象,并以三種不同的情況為分析基礎,分析了供應鏈知識共享決策行為,通過定量分析討論了影響供應鏈知識共享的因素[2]。吳維軍(2014)等分析了供應鏈知識轉移的困境,認為關系是破解供應鏈企業(yè)間知識轉移障礙的良藥是對關系的投入。針對不同類型企業(yè)間的關系偏好,建立了基于供應鏈類型、知識轉移、關系投入三者的契合關系模型[7]。
目前利用博弈論研究知識轉移主要集中在具有一定組織關系或者利益相關企業(yè)、供應鏈上下游企業(yè)、聯(lián)盟、集團等,對市場中獨立個體之間的研究還相對較少,這也是本文研究的一個現實意義。
2 模型假設和參數說明
由于提供知識的咨詢方與中小物流企業(yè)存在知識儲量上的勢差這也是雙方交易的前提。鑒于此本文假設咨詢企業(yè)為主方,中小物流企業(yè)為從方建立Stackelberg主從博弈。
(1)設咨詢企業(yè)的相關參數腳標為:L;物流企業(yè)的相關參數腳標為:N
(2)本文借助經典的波蘭尼(MPolanyi)顯性知識(Codified Knowledge)與隱(Tacit Knowledge)知識的劃分,假設顯性知識量為K,咨詢企業(yè)的顯性知識總量為KL,且轉移給物流企業(yè)的知識比例為α,物流企業(yè)的顯性知識總量KN,且轉移給咨詢企業(yè)知識比例為β,由咨詢企業(yè)向物流企業(yè)轉移的隱形知識為:K′L,由物流企業(yè)向咨詢企業(yè)轉移的隱形知識為:
結果討論:
a由上表可以看出,物流企業(yè)選擇全力配合項目的開展,在項目開展過程中最大限度地輸出自己的信息量時咨詢企業(yè)將最大限度地轉移自己的知識量?,F實過程中需要兩者建立良好的合作機制,培養(yǎng)親密的合作關系最大限度地消除知識轉移的壁壘,此時知識轉移損失率將會低于一般水平。而要使最優(yōu)決策行為 β*=1成立,即β的表達式β=[SX(]a-dK′L-eK′N-CNS-bαKL[]2cKN[SX)]>1要成立,式中α是唯一的正項,α必須足夠大才能促使雙方全部轉移知識給對方,在市場交易的狀態(tài)下要使α足夠大,知識交易的價格要相對較高。此時雙方在項目中收益也是最大的。
b當α不是足夠大時,咨詢方基于發(fā)展未來市場的需求會選擇全部轉移項目需求知識,物流企業(yè)會有所保留。
4 結 論
本文分析了中小物流企業(yè)在引進“外腦”增加自己知識儲備、改善當前企業(yè)經營狀況的過程中雙方的決策策略。雙方基于各自己的利益會在咨詢項目開展過程中權衡自己的最佳選擇,實證分析表明消除知識轉移壁壘使項目開展過程中雙方通力配合的關鍵是知識轉移的價格。這也符合現實狀態(tài),合作雙方的高成本促使雙方提高自己的努力水平使知識最大限度地轉移。本文對知識的定量分析欠缺以及模型的仿真也是進一步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1]MASON K,LEEK SLearning to build a supply network: an exploration of dynamic business models[J].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8(45): 759-784
[2]翁莉,仲偉俊,魯芳供應鏈知識共享的決策行為及影響因素研究[J].管理學報,2009,12(6):1648-1652
[3]吳維軍,趙國軍關系投入與供應鏈聯(lián)盟類型的契合性選擇[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8(4):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