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燕
所謂“讀”即朗讀,要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文本進行充分朗讀,做到讀準、讀順,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shù)。“引”,即引導,在學生充分朗讀的基礎上要注重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給予學生引導,促進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和內(nèi)涵的理解?!巴亍奔赐卣梗寣W生在理解文本內(nèi)涵的基礎上進行充分拓展,從而豐富學生的閱讀體驗。在閱讀教學中,忽視了其中任何一點,閱讀都是不完整的,也只有將這三者有機整合起來,閱讀教學效率才會得到穩(wěn)步提升。
一、以“讀”為基礎,讓學生做到心中有數(shù)
在閱讀教學中,讀是理解的基礎,也是學生獲得體驗和感悟的保證。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要讓學生理解教材中所選用的作品內(nèi)涵,要讓學生在讀中獲得體驗,讀是基礎中的基礎。
要保證讀,首先要在時間上滿足。在高段閱讀教學實踐中,不僅要在閱讀課堂中騰出朗讀的時間,以多樣化的朗讀方式引導學生讀,還要在課前安排時間,讓學生讀。以課前朗讀為例,要求學生在自學生字詞的基礎上做到讀正確、讀流利。在課堂中則要發(fā)揮好小組作用,互讀糾錯、互讀提問等方式引導學生朗讀。
其次,在讀的要求上要明確,要以相應的反饋措施對學生完成要求的情況進行檢查。以《師恩難忘》(五年級上)的閱讀教學為例,在課前朗讀中要求學生能自學本課的13個生字,做到會讀、會寫,嘗試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并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這一要求引導下學生展開自讀活動,讀后教師以聽寫完成對生字的反饋,在課堂中請學生朗讀課文片段來反饋課前朗讀情況。
二、以“引”為核心,讓學生做到一目了然
在整個閱讀活動中,教師始終是學生閱讀的引導者,經(jīng)過課前閱讀,學生對作品的內(nèi)容有了大致的了解,接下來就需要發(fā)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逐層逐段地對作品展開剖析。在引導過程中要注意調(diào)整好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一方面是要發(fā)揮好教師的引導作用,以問題、探究活動等來引導學生展開交流活動,另一方面則要在學生探究時根據(jù)其探究情況給予充分的指導。
首先,就教師引導而言,要注重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以《二泉映月》(五年級下)的教學為例,教師借助多媒體播放《二泉映月》的片斷,然后追問學生是否知道這是什么歌曲?是誰作的曲子?是在什么情況下做成的?以此來引導學生了解作品的背景,為了解阿炳奠定基礎,然后再進入到課文探究中。
其次,要注重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給予指導。教師提出問題后要先組織學生展開交流活動。如《二泉映月》中對“十多年過去了,師父早已離開人世……他整天戴著墨鏡,操著胡琴,賣藝度日?!钡睦斫?,學生很難從這短短的語句中體會出阿炳的苦難和悲慘,此時教師就可引導,哪些詞匯讓你覺得阿炳生活是苦難而悲慘的?以此引導學生找出“雙目失明、賣藝度日”,繼續(xù)追問“通過這些詞語你感受到了什么?”此時學生可能有多個答案,而教師就需點出“艱難”這一關鍵詞,接著圍繞“整天”追問引導,讓學生讀出心酸,讀出同情。
三、以“拓”為輔助,讓學生做到有所感悟
“拓”即拓展,在引導學生對作品內(nèi)容整體把握的基礎上展開的延伸性活動,但這在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中卻很少被教師采用,教師會將更多的時間花在練習上,希冀以此來提升學生的應試能力,而忽視了學生在閱讀中的體驗。其實,借助拓展活動來豐富學生的體驗,可讓學生更好地領會作品所傳達的內(nèi)涵,為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奠定基礎。
首先,在閱讀教學中提倡拓展活動,并不是要摒棄練習活動而進行單純地拓展,而是要在課堂練習、課后練習的基礎上展開拓展活動。如《林沖棒打洪教頭》(五年級上)的教學后,先以課堂問答的方式引導學生鞏固情節(jié),然后再以課后練習來鞏固生字詞,在此基礎上再展開角色表演活動,以此來豐富學生對林沖這一人物形象的感知。
其次,在拓展方式上要多樣化。小說一類節(jié)選的課文,可引導學生展開表演類活動,也可就其中的人物形象寫寫自己的感受。記敘類的課文,可引導學生圍繞其中的事件或人物寫感受。議論類的課文,在引導學生探究論點后,可組織學生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提出論題展開辯論活動。如《變色龍》的學習后可組織學生展開課外探究實踐活動,學習《陶校長的演講》后展開演講活動等。
經(jīng)過低段的閱讀積累,高段學生在閱讀中已經(jīng)初步有了自己的方法,在高段閱讀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要注重發(fā)揮好學生的主體性,多加強閱讀指導,引導學生多讀、多思、多悟,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獨特的體驗,這樣才能讓閱讀教學變得更加有效,也才能讓學生在閱讀中得到不斷的發(fā)展。
(作者單位: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qū)薛家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