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飛
【摘要】我國的教育改革已經持續(xù)了多年,但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力度都不大,效果也不佳。國家也意識到教育對于中國未來發(fā)展的重要性,將教育改革提升到了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但因為各種原因,教育改革成效并不顯著。尤其是高等教育,其擔負的責任很重,它連接著學生的在校生活和社會生涯,直接面向社會輸出人力資源,迫切需要改變現有的模式和狀態(tài)。本文就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問題、成因及對策進行簡要的分析,以供參考。
【關鍵詞】高等教育;改革;問題與對策
雖然終身教育提了很多年,但我們還是不得不承認,現實中高等教育基本上就是學校與社會的轉接點,高校為社會直接輸出各類人才,這些人才直接成為社會的主要生產力。高等教育改革不順暢,將會直接影響人才的輸出和人才的質量,進而影響未來國民經濟的發(fā)展。教育改革已經提了很多年,也已經持續(xù)了很多年,但是效果一直不盡如人意。限制教育改革成效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主觀的原因,也有客觀的原因。高校的管理者應當充分意識到當前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各種不足,分析其原因并探索出一條合適的道路。
一、當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中存在的問題
當前高等教育中存在著不少的問題,這些問題大多為歷史遺留問題,至今沒有解決。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又增添了不少的新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黨和國家對我國的教育進行了必要的改革,但是收效甚微。
首先,成績至上的本質沒有改變。雖然在中小學校這一點更為嚴重,但是高等教育也存在著這樣的問題。高等教育的畢業(yè)考核雖然以畢業(yè)論文或者設計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綜合考查學生的各方面素質,但是作為經歷過中國教育十余年的學生來說,只要是考核,就一定有應對之策,換句話來說,當前的畢業(yè)論文或者設計與當年的八股文其實仍然沒有本質上的差別。學生并沒有在畢業(yè)論文或者設計中顯現出自己的技能和創(chuàng)造力,而只是嚴格按照格式進行“理論”上的“創(chuàng)造”。這種考核其實仍然沒有現實意義。
其次,教育公平問題凸顯。這個問題全國大眾都能夠意識到,例如北京的優(yōu)秀高校在本地招生的分數線和在其他地區(qū)招生的分數線是有天壤之別的,大量的北京學生在本地優(yōu)秀高校就讀,外地學生只能高山仰止。教育公平尚且不能解決,更遑論社會公平了。學生在高等教育的門檻階段就深刻意識到了社會的不公平,這對學生的成長是極不負責任的。
再次,教學的方式沒有太大的差別。教師上課教授知識,學生聽課,定期考核,這就是我國當前高校的教育模式。相對于中小學來說,唯一的差別是更加注重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有大把的閑暇時間了。這樣的教學方式不能說不好,但是自古就有“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放置到現代卻以一種千篇一律的方式進行,不得不說這是時代的悲哀。
最后,對學生終身教育理念的灌輸不夠,也忽視了學生的可持續(xù)的發(fā)展。當前的學校只注重眼前,培養(yǎng)的學生的確放到社會上就能發(fā)揮出一定的作用,并且短期之內這些作用還很顯著。但是時代是在不斷發(fā)展的,對人才的要求也是不斷提升的。現在社會的棟梁未必能夠適合未來時代的發(fā)展。當前社會競爭空前激烈,作為輸出人才的基地,高校應當重視自己身上的重擔,應當以培養(yǎng)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人才為目標,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理念,拓展思維,眼界放到未來,放到全世界,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歷史進程中真正的棟梁之才。
二、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可行性對策探討
首先,要樹立正確的改革目標,制定發(fā)展計劃。教育改革怎么改,能改成什么程度,取決于一個明確的目標的確定。只有將教育改革的目標和大方向確定下來,具體的體系改革、制度改革和具體措施才能夠一步步地落實。拋開了明確的大方向和原則,教育改革難免會走入混亂的局面,影響教育改革的成效。當前我國教育改革的目標應當是以培育全面發(fā)展、兼具知識技能和良好心理素質,具備優(yōu)秀的信仰追求并愿意為社會主義奮斗終身的人才。
其次,應當學習西方先進經驗,進行體制改革。具體來說,在授課方式和考核方式上應當進行充分的改革。西方的教育模式是每天都在“考試”,學生每節(jié)課的表現計入期末考核成績中,也就是平時學習的點點滴滴都是考核的內容。這樣就避免了當今大學生們期末考試前突擊學習而且能取得不錯成績的錯誤風氣和現狀。當然,對于西方的先進經驗也不能完全“拿來主義”,中西國情不同,社會發(fā)展的趨勢和狀態(tài)都是不同的,完全照搬西方的經驗在中國是完全行不通的。我們不僅要借鑒,還要動腦思考,充分吸收西方教育模式中精華的東西,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補充。
最后,進一步消除地區(qū)差別,解決教育公平問題。中部某些人口大省每年高考的人數都趨近于百萬人,即便近些年有些降低,也在60萬人以上。而同期北京招生的人數還不足10萬。但是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北京的院校每年收錄北京籍學生的數量卻是這些省份的數倍之多。高考不公平催生了高考移民等一系列中國特色的社會現象的出現,并且這種不公平會不斷發(fā)展,從入學門檻的不公平發(fā)展為進入社會門檻的不公平。在當前提倡縮小社會貧富差距的口號下,教育公平不解決,社會貧富差距只能繼續(xù)擴大。
三、結語
高校是將人才進行必要的培養(yǎng)然后向社會輸出的場所,換句話來說,高校承擔著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社會責任。時代是在不斷發(fā)展的,人們的生活相較于幾年前已經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么教育也不能停滯不前、維持現狀,也需要與時俱進,與不斷變化的時代的要求相符,與不斷變化的社會的需求相符。教育改革已經持續(xù)了很多年,但是大多數高校并沒有拿出實在的改革的東西。高校管理者應當居安思危,充分意識到維持現狀不可取,對學生、對學校、對社會都會起到阻礙作用,應當開拓進取,積極改革,以全新的姿態(tài)迎接更為輝煌的明天。
參考文獻:
[1]石中英.知識轉型與教育改革[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2]周炯,周奔波,陳為杰.我國高等教育資源配置的效率與公平分析[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2).
[3]吳國琴.成人高等教育發(fā)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以重慶市為個案[J].重慶:西南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