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政商游樂場” 庇護主義在巴西有兩個基本特征:一是官商沆瀣一氣,形成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團,把政壇搞得烏煙瘴氣;二是這種現(xiàn)象不受懲罰,促使國內的腐敗愈演愈烈。
近日,國營的巴西石油公司(以下簡稱巴油)貪腐丑聞正鬧得沸沸揚揚。當這個涉及40億美元、被媒體稱作巴西“歷史上最大腐敗案”,被反對派當做攻擊現(xiàn)政府利器的同時,學術界則在哀嘆“庇護主義”在巴西的根深蒂固以及對該國發(fā)展的嚴重阻礙。
在巴油貪腐丑聞中,十多名公司高管結成一個貪腐集團,他們利用工程外包的機會,將合同總金額提高3%,為自身撈取回扣。私人公司也積極配合,通過做假賬、洗錢等方式,把賄賂款秘密匯往他們的海外賬戶。而為了保障這種行為不受追究,高管們又將部分回扣充當給執(zhí)政黨的獻金。
該案僅為巴西政壇官商勾結盛行的一個縮影。而這種官商勾結現(xiàn)象,在這里被稱為“庇護主義”,在當今社會的表現(xiàn)就是政客、官員以權力進行尋租,而商人則以賄賂作為回報。而從現(xiàn)實角度看,至今,巴西的經濟社會發(fā)展仍由政府主導,大量的“戰(zhàn)略領域”。而巴西社會與生俱來的嚴重兩極分化問題,又為這種庇護關系起到固化作用。
這種現(xiàn)象存在時間久了之后就變成惡劣的傳統(tǒng)。它使政治領域儼然被貼上司法豁免的標簽,因貪腐真正受到懲罰的少之又少。 甚至形成一種“潛規(guī)則”,即官員涉嫌貪腐,辭職即可了事。
以色列:奧爾默特現(xiàn)象 5月25日,以色列前總理奧爾默特因在擔任內閣部長期間非法收受美國商人塔蘭斯基的15萬美元現(xiàn)金而被判處8個月監(jiān)禁,并被罰款2.5萬美元。這是“正國級”的他第二次因腐敗案被判刑。奧爾默特是以色列迄今官商勾結的一個典型,在與他有關的4宗腐敗案中,每一起都有商人涉案。
以色列《國土報》將奧爾默特系列腐敗案中官商勾結的行為形容為“奧爾默特現(xiàn)象”,并稱這種現(xiàn)象在以官場并不鮮見,主要體現(xiàn)在海外猶太商人和本土商人為謀取私利而設法與以國內高官勾結。據當?shù)孛襟w爆料,奧爾默特擔任市長和部長期間,就曾數(shù)次因涉嫌貪腐而受到司法部門的調查,但每次都平安過關,被以色列媒體稱為“善于隱藏蹤跡的高手”。因此,奧爾默特兩度因官商勾結被判刑,可謂是以色列反腐斗爭的一大勝利。
但是,輿論對以色列反腐前景卻不甚樂觀。以色列非政府機構“良政運動”負責人艾力·蘇拉曼認為,以色列現(xiàn)有的反腐制度對政治人物太寬容,“如果財政部長和總理都會貪腐,那你可以想象幕后交易會有多嚴重?!?/p>
《以色列時報》評論員馬克·舒爾曼分析說,以色列政壇出現(xiàn)官商勾結這樣的腐敗現(xiàn)象,一定程度上是制度性的。以色列目前實行的是議會比例代表制,議員或內閣部長是通過一個人、一群拉比(以色列人中的一個特殊階層,主要為有學問的學者)或少數(shù)政黨活躍分子提名的,他們只需討本政黨領導人的歡心,無需直接對選民負責,因此很容易出現(xiàn)任人唯親的現(xiàn)象,進而導致貪污腐敗泛濫成災。要想有效遏制腐敗,必須對現(xiàn)有的政治體系進行改革。
印度:被商業(yè)大亨綁架的國度 新德里一家研究所教授表示,自己多年來最害怕的就是印度被商業(yè)大亨掌控,因為這些商業(yè)大亨可以憑借其同印度官員的關系獲得巨大經濟利益。
一年前,當莫迪總理上臺時曾經向印度人民發(fā)誓實現(xiàn)“零腐敗”。5月26日,莫迪通過印度各大報紙發(fā)表了一份公開信。信中說,長期以來,猖獗的腐敗問題和優(yōu)柔寡斷的行為方式使印度政府幾近癱瘓。如今,印度政府有條不紊地著手應對各種挑戰(zhàn)。莫迪的一個重要依據,就是“少數(shù)人任意分配珍貴資源的方式被公開透明的競拍所取代”。
和中國一樣,幾年前在印度開采煤礦是賺錢最快的投資方式。在印度一些礦業(yè)發(fā)達的地區(qū)非法采礦十分興旺。一個“大人物”在當?shù)亻_采了很多非法礦場,據印度媒體報道,據說這位能夠“通天”的“大人物”利用政治關系,通過賄賂來避開繁雜且費用高昂的審批程序。
這位“大人物”是怎么賄賂來避開審判程序的,現(xiàn)在還不得而知,但是,2012年印度審計部門的報告曾曝光政府涉嫌低價賤賣煤礦,即以“白菜價”賤賣國有資產。給國庫造成1.85萬億盧比(1元人民幣約合10.28盧比)的損失。
給行賄企業(yè)提供不正當利益的行為并非局限于煤礦。之前,2010年11月,印度原電信部長拉賈被爆以“白菜價”向部分對其行賄的不合格企業(yè)發(fā)放2G手機運營牌照,涉案金額高達400億美元。
對于印度目前所普遍存在的這種官商勾結的腐敗現(xiàn)象及其后果,誰都心知肚明,而且目前印度無論在野黨還是反對黨,都會高舉反腐旗幟以迎合民眾愿望。但實際情況是,這種官商勾結的腐敗現(xiàn)象治理起來難度很大。
意大利:官商勾結案“高發(fā)國” 以北歐為代表的歐洲國家長期以來一直以高效廉明的政府形象走在全球反腐的最前沿,但歐盟境內也不乏官員濫用權力、卷入受賄風波,終因腐敗案東窗事發(fā)而意外落馬的案例。
在意大利,最令人咂舌的莫過于因逃稅被判刑、后又因稅務詐騙而被剝奪參議員身份的前總理貝盧斯科尼。自1994年以來,貝盧斯科尼曾三度出任意大利政府首腦,執(zhí)政期間以及引咎辭職后,丑聞纏身官司不斷,罪名涉及逃稅、稅務詐騙、行賄、濫用職權等多項指控,意大利前總理案件也揭露了民主選舉一樣無法規(guī)避的弊端:權力與財富存在極其微妙的互推作用。
一些參與競選的候選人自己本身就是大商賈,或是大家族、大企業(yè)之后。家族勢力、自身財富往往能幫助其贏得政治權力。當政后的巨大權力又能助力關聯(lián)財團、名下企業(yè)壟斷更多資源進而廣開財路。
意大利向來都是官商勾結的“高發(fā)國”。近年來一系列腐敗案件也直接把多名意大利高官拉下馬。
去年一項針對意大利黑手黨的調查案也撕開了一張籠絡多名政客、官員、商人以及犯罪組織的腐敗巨網。前羅馬市長阿萊曼諾因涉嫌包攬項目招標和轉移移民管理資金而落馬。歐盟自2014年出臺第一份反腐敗報告,目標就是要支持成員國打擊預防腐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