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欽
摘 要:晚清譴責小說以謾罵和丑化來迎合世俗口味,歷來受到研究者們的批判。最著名的四大譴責小說《官場現(xiàn)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老殘游記》與《孽?;ā肺涣衅渲?,但人們只從藝術(shù)和美學的視角來評判作品的品位,忽視了小說在當時中國背景下所具有的正面影響。本文從四大譴責小說的思想內(nèi)涵比較入手,從推動中國社會進步與發(fā)展的角度正視作品在當時社會背景下所造成的巨大影響力,更深入客觀地評價四大譴責小說的歷史功績。
關(guān)鍵詞: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思想內(nèi)涵;比較研究
中國歷史自進入20世紀后,革新的浪潮一波接著一波,封建王朝的統(tǒng)治走到了窮途末路。譴責小說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它們猛烈地抨擊清政府的黑暗統(tǒng)治,揭露官場的種種丑惡行徑,加速了清王朝的崩潰。著名的晚清四大譴責小說的作者李寶嘉、吳趼人、劉鶚、曾樸也因此名噪一時。
一、四大譴責小說作者人生經(jīng)歷與思想之比較
李寶嘉,為人豪邁曠達,善于交際,出身封建官僚家庭,曾中秀才,屢試不第,又兼痛恨清政府政治腐敗,乃慨然有問世之志。1896年創(chuàng)辦《指南報》,為小報之鼻祖;1901年被保薦經(jīng)濟特科不應召,在滬期間昌言革新,與康有為、梁啟超有過來往;1903年主編《繡像小說》半月刊。吳趼人,生性耿直豁達,樂俠好義,曾祖及祖父輩皆在京為官,相繼擔任《字林滬報》《采風報》等報刊編輯,曾被推薦參加經(jīng)濟特科之試,不屑與試,1907年主辦廣東旅滬廣志小學。劉鶚,性情豪放,不拘成規(guī),過目成誦,科舉未中,乃全力務醫(yī)學、水利學等實學,以圖用世,因治河有功,被保薦到總理各國事務衙門。1900年,八國聯(lián)軍入北京,餓殍遍野,劉鶚挾資金購買俄軍所據(jù)太倉米賑濟難民,1907年以“私售倉粟”罪而被清廷流放新疆。曾樸,性格正直好善,感情豐富,小時候熱愛名家說部及筆記雜集,1891年中舉,春試不第后由其父替他捐了內(nèi)閣中書在京供職,其間與洪鈞、翁同龢等名流交往接觸。因痛恨政局腐敗,遂至上海,時值康梁力倡新政,曾樸與譚嗣同等在上海共同商議維新活動,變法失敗后創(chuàng)辦塔前小學,1904年創(chuàng)立“小說林”書店與《小說林》雜志,后參加反對清廷搜殺革命黨人的活動,清廷曾密電拘捕他。辛亥革命爆發(fā)后,被選為江蘇省議員,曾擔任江蘇省財政廳長等職,1927年開設(shè)真善美書店兼發(fā)行《真善美》雜志,并譯雨果等法國文學名著多種。
四大譴責小說作者們都在封建官僚家庭長大,教育環(huán)境較好,學到了豐富的知識,具備了良好的文字功底,為日后的寫作奠定了堅實的文化基礎(chǔ)。因與官場人員密切接觸,長期處于官場生活的耳濡目染之下,對官場內(nèi)幕知之較多,對官場的腐朽和黑暗有著深刻的了解和體會;雖然接受的都是封建文化教育,但作者們對八股文卻是深惡痛絕,不喜歡在官場中生存,屬于傳統(tǒng)文化熏陶下成長起來的新知識分子。他們四人都在上海從事過小說的創(chuàng)作,或經(jīng)營報紙,或辦理書屋,因為上海得天獨厚的地理優(yōu)勢和社會環(huán)境,四人的眼界非常開闊,意識也較超前。他們目睹了封建專制制度的腐朽,帝國主義肆無忌憚的侵略,普通民眾的悲慘境遇,對封建官場的生態(tài)充滿了強烈的鄙夷和憤懣。于是他們勇敢地揭下官場的遮羞布,暴露官員的丑惡嘴臉,抨擊官僚體系的種種罪惡,以此來警醒世人。因為具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新思想,懷著豐富悲天憫人情懷的作者們從保護民眾的切身福祉出發(fā),希望通過改良的方式促成中國的進步,減少人民大眾所受的損失,最大限度地減免對社會的影響。所以他們對革命派所進行的各種斗爭,持觀望態(tài)度。他們反對在現(xiàn)實世界中進行武力的批判,最大限度保護人民大眾的切身利益。因此,有必要對四大譴責小說中的諷刺和謾罵進行深入的探究,客觀評價四大譴責小說的歷史功績。
二、四大譴責小說思想內(nèi)涵之比較
四大譴責小說所蘊涵的思想內(nèi)涵有很大不同?!豆賵霈F(xiàn)形記》側(cè)重對官場生態(tài)的全面勾畫,對各級官吏的出身和他們醉心升遷、徇私舞弊等丑惡行徑進行描寫,揭示了整個政治體制的腐朽,賣官鬻爵、上下其手成為了官場的常態(tài),官員的貪婪、猥瑣的嘴臉一覽無余,行賄、納賄的方法和類型也都隨著官員的特點不斷變化著。同時作品中描寫官員對待涉及洋人的案子和辦洋務的方式,讓人啼笑皆非,既暴露出了官吏構(gòu)成的缺陷和清政府的腐朽,又突出了官員對于西方列強的卑躬屈膝和愚昧無知。它撕開了官場的遮羞布,將官場的丑惡和無恥赤裸裸地暴露在讀者面前,又用辛辣和夸張的喜劇刻畫手法來諷刺官員,用催人發(fā)笑的場景對各級官吏進行正面直接地蔑視。但作者只傾向于暴露和批判,揭示官場的黑暗,并沒有觸及封建制度腐朽的本質(zhì),更沒有提出解決的辦法。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以“九死一生”的個人經(jīng)歷來敘述官場的混亂和黑暗,作品側(cè)重對官場的腐朽、社會道德的沉淪和家庭倫理的扭曲進行側(cè)面描寫,但作者對于這些現(xiàn)象不能給出一個恰當?shù)慕鉀Q方法,所以讓“九死一生”遠離這個光怪陸離的社會。《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同為描寫官場黑暗的作品,兼描寫了商場的情況。不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條件下,逐漸出現(xiàn)的中國新興資產(chǎn)階級力量雖然在增長,但仍然逃脫不了破產(chǎn)的命運,因此《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在思想上較《官場現(xiàn)形記》要更深入同時視野也更加開闊。作者運用正反相襯的手法,樹立了吳繼之、蔡侶笙和茍才等一批人物形象,從他們的行為和語言來進行對比,深刻地揭示了在當時背景下的中國社會道德的沉淪和家庭倫理的扭曲。
《老殘游記》在思想內(nèi)涵上較《官場現(xiàn)形記》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要更加得深刻。作者提出了以封建政權(quán)為主,吸取西方先進科技和文化精華,中西合璧改良中國的不利局面,屬于典型的改良主義思想。這代表了當時的一些精英知識分子對國家和時局的積極思考,但作者沒有認識到正是這個腐朽的清政府才是阻礙社會發(fā)展的根本關(guān)鍵所在,僅依靠吸取西方先進科技和文化精華,不足以改變中國面貌。但《老殘游記》的切入點與《官場現(xiàn)形記》和《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截然不同,作者從清官的精神世界和兇殘手段入手,更加深刻地揭示了藏在清官面具下的更大的貪欲與無情,貪官重在求財,而清官除了求名,更在害命,殺傷力比貪官更強。作品飽含作者對國家處于危局的萬分憂慮之思,對無辜受害民眾的憐憫之心,對清官酷吏的激憤之情,真真切切乃作者的哭泣之作!
與前三者相比較而言,《孽?;ā返母锩院驼鎸嵭砸h遠強于前三者?!赌鹾;ā匪鶎懙娜宋镌诋敃r都有影射的原型,具有真實感,同時作者與這些人物的原型都親身接觸過,有些還非常熟悉,真實地再現(xiàn)了晚清時期高級官吏的清高自大和不明時務,同時作者刻畫了孫文、史堅如等革命者的形象,更刻畫了俄國虛無黨夏雅麗等國外志士形象,詳細地描寫了他們的革命壯舉,高度贊揚革命活動,其激進的革命傾向,在其他三部作品中是根本見不到的,這也正是《孽?;ā匪枷雰?nèi)涵上比其他三部作品進步之所在,更何況作品在發(fā)布的時期,仍然在清政府的統(tǒng)治之下,作者的膽識可見一斑。
參考文獻:
[1]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M].張友鶴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
[2]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M].張友鶴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9.
[3]曾 樸.孽?;╗M].張明高校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4]劉 鶚.老殘游記[M].陳翔鶴校,戴鴻森注.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57.
(作者單位:湖北工程學院美術(shù)與設(shè)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