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紅
【摘要】隨著新課改在全國的施行,中國教育呈現(xiàn)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引進了國外的先進理念,強調學生“自主、合作、探討”的教學理念。但是與城市新課改的新氣象相反的是農村的新課改卻步履艱難,以農村中學的教學矛盾最為突出,農村教育經費的不足,農村師資力量的低下,教育理論的偏差,都是農村中學新課改順利進行的障礙。針對這些問題我從國家政策,農村中學自身完善和正確理解新課改理念的角度進行了分析,為使農村中學的新課改能夠順利開展。
【關鍵詞】新課改 ?農村 ?初中 ?分析
新課改是新一輪基礎課程改革的簡稱,從2010年開始在在部分城市開始施行,歷過幾年才在全國廣泛推行,我們可以看出教材的變化,以及課程目標、結構、內容、實施、評價、管理方面都有變化。通過這幾年的課改實驗,似乎也取到了一定的效果,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發(fā)生了改變,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學習方法在課堂上越來越普及,并逐漸向縱向延伸。但是新課改的開展并不是很順利,在農村中學新課改似乎是個新鮮詞。中國是農業(yè)大國,目前農村人口有7億到8億左右。農村人口占全國總人數的比重約為64.3%,我國的絕大部分學生都在農村,所以農村的基礎教育至關重要。近年來,雖然國家加大了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但農村教育發(fā)展的形勢依然險峻,城鄉(xiāng)教育差距不斷擴大。新課改在給農村中學教學帶來許多的變化的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挑戰(zhàn)。
一、農村初中新課改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學生難以理解教材內容
很多中學教師認為新課改的內容適應農村社會發(fā)展的程度是很差,適應學生發(fā)展需要的程度是一般,一些教師反映,新課改的教材中大部分內容(如自選商場、電子郵件、網上購物社區(qū)圖書館、超市等方面的例子)帶有城市化傾向,沒有考慮農村實際情況。很多學科的新課改教材需要配套的學習資源和授課方式(如參加少年宮活動、參觀展覽館、博物館、使用互聯(lián)網等)在很多農村中學是很難開展的,而農村的社會生產、生活的內容在新課改的教材中沒有得到體現(xiàn)。
(二)家長擔心中考成績
初中課業(yè)壓力大,特別是初三初四的學生即將面臨中考,人生第一個轉折點,對于農村的孩子更是。要想走出農村最普遍的一種方式就是要考出去,所以家長特別在意中考的成績,對于新課改的施行,是否會影響到孩子的中考成績,非常的擔心,所以對學校提出了嚴厲的要求。是新課改順利開展的一個重要的是阻力。
(三)評價機制的落后
農村中學在評價機制改革上寸步難行,停滯不前,由于大部分學校的招生是以考試分數為唯一的錄取標準,導致人們對教育工作評價的主要還是看學生分數和學校的升學率。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對教師的績效評價、評優(yōu)、評職,還是把該教師所教班級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主要指標[1]。有教育就肯定有應試,不是全部升學就肯定有升學率。這就必然會導致社會、教師、學生、家長看重學生的筆試成績。追求升學率也就成了農村中學教學的主要任務??梢钥闯?,農村現(xiàn)行的評價體系與課改評價體系是相違背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就必須要求全新的升學體制。
(四)新課改在農村宣傳力度不夠
農村初中課程改革宣傳力度很小,還沒在社會上形成共識,學生所開展的社會調查、綜合實踐活動等,很難得到社會的支持,也有很多家長并不理解,這嚴重影響了學校進行改革的積極性,也嚴重挫傷了學生們的積極性,特別是學生外出活動學生們的安全,是學校和教師最擔心的問題。新課改伴隨的教學教具也要不斷更新,這對于勉強維持學校運行的農村中學更是雪上加霜,讓很多人對學校產生了誤解。
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農村新課改爹不疼,娘不愛,處處不合適,我個人認為之所以這樣不僅是是因為農村與城鎮(zhèn)的基礎設施和經濟狀況的差別,也還有新課改本身與農村現(xiàn)狀脫節(jié)。
二、問題的成因分析
這有一個案例是采訪一所農村初中全體教師(包括校長在內)談新課改的一段訪談:
我已經當了十幾年的校長了,基本都是在農村中學,那時的工作還很得心應手,課堂上基本都是啟發(fā)式教學,常規(guī)管理也很好。還被評為市里的先進學校。
但是自從新課改的實施以來,我個人感到不怎么適應,……我理解這次課改主要是提倡學生自主學習額,或者合作或者探究,我們的老師也想搞但不怎會,聽外面的公開課,無非就是把學生分幾個小組,問題不是由老師來提而是讓學生自己提前預習,有什么想法、有什么問題提出來,老師一會上課,準備一些紙條,發(fā)下去,讓同學討論討論,組長匯報,這些環(huán)節(jié)過后老師在提問,有沒有什么想法?新課程改革是不是就這么簡單?搞新課程,是不是啟發(fā)式教學也過時了,我也想不明白。
我們不是不想施行新課改,不弄不行,不弄不適應新形象,昨天領導來檢查,我們有些老師上課實施新課標,但他們“一聽課就說是老方法,沒有按新理念”,老師們很不服氣。
再回頭想一想,都去搞新方法,都讓學生自主學習,自己探討研究,不用老師講課,與統(tǒng)考又形成了矛盾,但是,我認為不是每一節(jié)課都要用這一類方法,不應千篇一律。
我總覺得老方法有老方法的優(yōu)點,新方法有新方法的優(yōu)點。老方法也能教出人才,我們這里出了很多人才,可是,新課改不能用老方法……我上的課不符合上面的口味,怎么辦?
上面的領導說你上課沒有新課程,新理念,究竟新課程在一節(jié)課中的含量應該是多少?比例有多大?誰也說不清楚,比如說學生合作,一節(jié)課應該合作多少分鐘,十分鐘?五分鐘效果好不好?合作的效果好不好?等等。我認為新課改不能概念化,更不能當做一個死概念。只有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好。
我們村子小,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設施跟不上,多媒體什么的都沒有,按新課程的標準差距很大,再說,這里上課連實物投影儀都沒有,只能自己畫投影片,畫一課,講一課,也算是因地制宜。
關于新課程,我曾參加了市里的七天的培訓,但是也沒學到什么。
我認為不管是新課程還是舊課程,目的都是為了搞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只是過去我們更多說教師的主導作用,現(xiàn)在強調師生平等,教師不過是個首席的代表。
新課改好不好?當然好……但用啟發(fā)式教學更踏實,這是傳統(tǒng)教學的精華,沒有理由放棄[2]。
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農村初中新課改的過程出現(xiàn)了很多問題,原因來自多方面,有國家制度方面的,農村初中學校自身的問題,農村師資力量的有限,社會支持等原因阻礙了新課改的實施,下面我就重點分析幾個原因:
(一)國家政策的實施
⒈課程資源不足
國家對農村重視度很高,但是投資力度卻遠遠不夠,且偏重于城市,尤其偏向城市的重點學校。加上資金下?lián)芎竺繉拥目丝?,使得直接用于農村教育發(fā)展的資金比較薄弱,導致大部分農村中學沒有能力配備新課程實施所需要的實驗室、電教室、計算機房和互聯(lián)網等硬件,圖書室書籍不僅陳舊而且數量少,有的學校是通過貸款買的電腦,所以向學生收取一定的“上機費”來進行償還,這樣確實可以解決問題,但通常是貸款還沒還完,電腦又要更新?lián)Q代,且農村由施行“一費制”到“免費制”后,上機費也因為教育亂收費而被制止。甚至有的地區(qū)基本的現(xiàn)代化教育設施都沒有。根據社科院的教育調查,2002年全社會的教育總投入5800億元,雖然城市人口僅占全國人口的40%,但用在城市的資金投入卻占了77%,而人口占大部分的農村資金投入僅占23%。種種原因導致了農村教育資源的短缺,這是農村初中學校新課改實行不了的重要原因。
⒉評價機制跟不上
許多中學老師都提出了關于考試評價與新課改的要求不同步的問題,不僅是教育局、學校、老師都認為考試評價問題不解決,新課改的理念很難真正體現(xiàn)出來。教師在評價時,真正落實評價主體多元行的寥寥可數。80%的校長都說還是有學校領導來評價,主要考慮還是學生的分數和升學率。學生評價還是以考試成績?yōu)橹鞯闹袑W占40.3%。學科考試仍是縣城出題為主中學占74.6%[3]?,F(xiàn)施行的評價不能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的個性差異也得不到重視。評價機制存在缺少民主化、人性化的問題。中學在評價機制的問題上尤為強烈,雖然課本還是新課程的,但是縣里下發(fā)的練習冊還是舊教材的。甚至有的有的中學老師為了迎合中考,分數線及升學率,采取新舊教材同時進行教學,給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學習壓力。
(二)農村中學自身問題
⒈缺少優(yōu)良的師資
教育的振興是要靠教師的,當前,農村初中的教師隊伍存在很多教學觀念相后、教學方法單一、教師年齡結構失衡以及學科結構失衡等問題。中學里年齡偏大的教師很多,而作為骨干力量的中青年教師(特別是青年教師)少,教師青黃不接。學科結構失衡是指教師能勝任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師很少,其中外語、計算機、音樂、美術的老師奇缺;農村中學還存在教師學歷結構失衡,也就是學歷普遍偏低,民轉公的教師極少受過正規(guī)師范教育;知識結構失衡即大多數農村教師缺乏教育學、心理學的系統(tǒng)知識,很多教師僅僅是憑借日積月累的經驗在工作。教學方法還是老方法,理論知識欠缺,知識也僅限于本學科或書本知識。種種原因使他們不能適應新課程的教學要求。
⒉農村初中教師得不到針對性的培訓
農村中學的教師受到環(huán)境和條件的限制,農村中學的培訓指標受限制而且培訓經費緊缺,中學教師參加培訓的人數非常少,甚至有的村中學教師連參加培訓的機會都沒有。這也就是為什么農村教師對于新課改很“陌生”。組織教師培訓、聘請專家都需要經費,派教師接受培訓也需要經費。這對于教育經費本身就緊缺的農村中學更是奢侈。在調查訪談中很教師談到,當地政府并沒有對教師培訓劃撥專項經費,很多地方都是由教師自己墊付培訓費。有些機構了解到農村學校的現(xiàn)狀,經常為農村教師進行免費培訓。但是在一些貧困地區(qū),即使教師可以參加免費培訓,也承擔不起赴外地參加培訓所需的路費和住宿費。
3.師資隊伍不穩(wěn)定
由于農村教師的待遇很差,湖北某縣的初中教師工作了十五年,每月領到的工資還不到1500元。甚至部分地區(qū)不能保障教師的工資,據教育部統(tǒng)計,到2002年為止,各地累計拖欠教師工資約134.1億元,2003年有十一個省新欠工資2.59億[4]。工資得不到保障再加上地區(qū)偏遠等問題,許多師范畢業(yè)生不愿意到農村任教,一些優(yōu)秀的農村教師也千方百計調到縣城中學,這種現(xiàn)狀嚴重制約著農村基層學校的教育發(fā)展。
(三)對于新課改教學理念認識的偏差
⒈領導和教師的教學方法的不科學性
有些中學的校長和教師把新課改改革的教學方法簡單化或者形式化地理解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且教育行政領導層面運用新課程標準評價教學帶有片面性,如片面理解和強調新課程教學中的“過程與方法”、“師生互動”(自主、合作、探究等課堂表面化的活躍氣氛);片面規(guī)定教師講授不能超過多少分鐘和學生學習探究必須達到多少分鐘;還有就是對于新課標的教學目標過于理想化。在傳統(tǒng)課程背景下的教學方法,如“講授法”已經過時了,取而代之的是現(xiàn)代化的多媒體教學等方法。
⒉新課改和傳統(tǒng)教學方法關系處理不當
對于新課改教學目標期望過于虛浮,并且全盤否定傳統(tǒng)課程的教學方法。這些不正確的教學理念對于常年進行傳統(tǒng)教學,思想與環(huán)境都閉塞的農村中學教育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
(四)“讀書無用論”
家長看到同樣打工,高中畢業(yè)生比小學畢業(yè)生并沒有明顯優(yōu)勢。于是很多的父母并不支持自己孩子繼續(xù)學業(yè),“讀書無用論”在農村悄然興起。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農村家庭多數都有很重的經濟負擔,而教育投資是長期投資,所以很多農村父母不會進行教育投資而是著重眼前的受益。讓孩子早早出去打工、去賺錢、早成家。這就導致了許多農村學生主動退學選擇找工作。據統(tǒng)計農村平均每年有近30%的初中學生放棄中考,提前流向社會。
三、提升農村初中新課改效能的策略分析
(一)國家加大對農村教育投資的力度
第一,大力促進教育公平。針對當前農村初中教學設備落后的問題,政府應加大農村教育投入,重點對偏遠那些農村辦學條件極其落后的中學,要想方設法改善其辦學條件,提供新課程所需要的物質和技術上的支持,為農村初中新課改提供強有力的基礎保障,達到城鄉(xiāng)教育得到均衡發(fā)展的目地。要做到大保障經費投入,所需經費應及時,足額的撥劃到位。推進農村初中學校的信息化,不斷提高教師的經濟待遇,特別需要加大農村初中教師培訓經費支持力度。近年來,中央和個地方在財政投入上逐步向農村地區(qū)傾斜,但是這種傾斜是以減輕農民負擔為出發(fā)點的,并沒有使農村學校的經費困難得到解決,這就要求中央和個地方政府提高農村公用費用標準,只有這樣才能從根本上保證農村中學的有效運行。
第二,新課改中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評價,評價是對課改成效的最終檢驗,也是新課改能夠順利實施的關鍵,新的課程標準需要新的評價標準。因此,需要相關部門明確評價指標,從農村師生實際出發(fā),建立新的適應農村中學發(fā)展的新農村建設的評價體制。在建立的過程中要多傾聽農村中學教師的意見,改革考試制度,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可以考慮讓一些農村教師參加評價方案的制定。避免了評價標準只定位于城市學校,從而使農村學校在新的一輪教育改革中再次被邊緣化。
(二)農村中學的自我完善
第一,教師是學校的保障,農村中學想要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一定要每年的招收一些優(yōu)秀的畢業(yè)生進,使學校接受新鮮血液,富有活力,并且要求老師對新課改有著正確的理解。教育部門要組織一些優(yōu)秀教師下鄉(xiāng)開展教研活動,講授新課改的實踐經驗。當地政府建立并完善一些城市學校、優(yōu)質資源學校對口支持農村初中的聯(lián)誼體制。幫助農村中學建立多種教師培訓機制,多渠道、多形式搞好教師培訓,提高初中教師專業(yè)素質和實踐能力。
第二,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農村的經濟落后也是導致農村基礎教育發(fā)展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解決農村的基礎教育關鍵是發(fā)展農業(yè)經濟,因為人們生活水平隨著提高,素質、思想,文化會相對成正比的發(fā)展,物質條件上去了精神條件也就相對提高,相比較教育而言,教育也可先行,但那屬于長線投資。如果先發(fā)展教育,有十個大學生可能就回來的只有3/1個,因為經濟跟不上發(fā)展,沒有發(fā)展前途,還不如在外發(fā)展。這樣流失人才嚴重,不利于農村的長久發(fā)展。而且教育體現(xiàn)效果的時間比較緩慢對于解決農村現(xiàn)在的生活水平速度較慢。對于農村而言,如果經濟發(fā)展上去了,教育也會隨之跟上的,對于農村的外來投資者也有吸引力。
(三)樹立正確新課改理念
首先要擁有正確的知識觀,學習是學習者主要建構知識的過程,改變以往課堂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要求初中老師在課堂授課過程中正確引導學生主動建構知識體系。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盲目排斥外國的教學理論,也不應該拋棄本土教學理論,歸根結底,應該以本土的教學理論為主體,以對本土理論創(chuàng)新和改革的基礎上借鑒外國先進教學理論,形成有農村特色的教育理論體系和課程體系。如果那些非常好的經驗如果是從形式上移植過來的也不會提高教學質量的。這就說,農村中學的教師要進行深入思考,找到適合自己教育對象的教學方法,這樣才能取得最好的教學效果。
縱觀以上分析,新課改對于農村來說可以說存在的意義不大新課改也似乎沒有給農村的大部分中學學生帶來什么受益,似乎存在了“課改真空”的現(xiàn)象,農村教育現(xiàn)狀本來就不容樂觀,資源短缺,條件惡劣,義務教育普及和基礎教育質量等問題,還沒有得到徹底的解決,更談不上新課改的現(xiàn)代化教育,就拿英語來說,初中的英語教材在新課改之后對學生的英語基礎有著很高的要求,小學和中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的銜接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沒有幾個農村的學生在升入初中后沒有英語學習的壓力,在偏遠地區(qū)小學甚至都無法給學生提供英語課堂,學生們根本不知道英語是什么。所以新課改想要取得本質上、全面上成功,想要真正讓全國教師和學生的積極參與,的確還有很長很長的路要走,如果占全國大部分的農村基礎教育跟不上步伐,那么新課改只是空談。
注釋:
[1]麻昌港,袁竹連,袁俞旭.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概述.廣西民族師范學院.2010(01):21.
[2]李倫文,甘茂盛.農村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中的困惑與對策.四川教育學報.2009(05):27.
[3]李金蘭.淺談我國農村教育現(xiàn)狀及其原因分析.廣西師范大學.2012(11):22.
[4]劉利民.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解讀薄弱學校改善六任務.中國教師報.2014(02):18.
【參考文獻】
[1]黃 ?白:農村教師問題研究,山西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56-60頁。
[2]宋吉元:農村新課改之我見,新課程研究,2009年第146期,101-102頁。
[3]劉 ?磊:在困惑中反思,在踐行中體驗,現(xiàn)代閱讀,2012年第10期,124-125頁。
[4]許麗英,袁桂林:我國農村新課改面臨的問題與探究,當代教育論壇,2006年,112-124頁。
[5]童 ?豐:談映象農村新課改推進的幾大現(xiàn)實因素,當代教育論壇,2010年第7期,12-16頁。
[6]戴國軍:為當代農村新課改把脈,中國農村教育,2005年第12期,108-110頁。
[7]李金蘭:淺談我國農村教育現(xiàn)狀及其原因分析,廣西師范大學,2012年第5期,11-22頁。
[8]王福顯:農村課改現(xiàn)存的問題及對策研究,教育探索,2006年第9期,15-16頁。
[9]劉利民:教育部副部長劉利民解讀薄弱學校改善六任務,中國教師報,2014年第2期,18-29頁。
[10]麻昌港,袁竹連,袁俞旭: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概述,廣西民族師范學院,2010年第1期,21-2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