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存在主義視角解讀郭寶昆《鄭和的后代》

2015-05-30 17:15鄭巧卿帥
儷人·教師版 2015年4期
關(guān)鍵詞:存在主義薩特

鄭巧 卿帥

【摘要】新加坡華裔劇作家郭寶昆的《鄭和的后代》描寫的是明代太監(jiān)鄭和統(tǒng)領(lǐng)艦隊開拓海洋,而自身卻由被去勢引起的生理與心理的恥辱強烈沖擊。敘述者也自詡為“鄭和的后代”,與他找到某種契合點,展開跨越時空的對話。兩個敘述者,兩個故事相交叉。但鄭和走到最后,始終堅持夢想、希望和尋找。本論文擬從存在主義大家薩特的理論分析鄭和的存在問題以及鄭和最后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做出了自由選擇。

【關(guān)鍵詞】鄭和的后代 ?存在主義 ?薩特 ?自由選擇

存在主義是二十世紀流行于歐美的一種文藝思潮流派,是存在主義哲學在文學上的反映。它出現(xiàn)于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之后,主要表現(xiàn)在戰(zhàn)后的法國文學中,從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達到了高潮。存在主義文學是現(xiàn)代派文學中聲勢最大、風靡全球的一種文學潮流。存在主義哲學的先驅(qū)者是丹麥人克爾凱郭爾。存在主義思想家的觀點并不完全相同,有人說,世上有多少個存在主義哲學家,就有多少種存在主義。存在主義作家主要有薩特、加繆、波伏瓦、梅勒等。

早期的存在主義最經(jīng)典的作品薩特的《惡心》和加繆的《局外人》,描繪了一個令人厭惡的荒誕的世界,生活在其中的都是些憂慮的、彷徨無主的“多余人物”。因此,早期存在主義文學作品大都是表現(xiàn)荒誕世界中的生活的無意義的。

隨著1946年薩特的《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的論著的發(fā)表,存在主義出現(xiàn)了新的動向,作家不再是單純地表現(xiàn)世界的荒誕虛無和無意義,而是從絕望的世界中找到希望。薩特在戰(zhàn)后的作品中體現(xiàn)了這種“新人道主義”的精神,例如在《恭順的妓女》(1947年)中,作者譴責了種族主義的罪惡行為,對被壓迫被損害的黑人寄予深切的同情。

存在主義的集大成者薩特在研究基督教存在主義哲學的基礎(chǔ)上,拋棄了克爾凱郭爾的宗教神秘主義,繼承并發(fā)展了胡塞爾的非理性主義,形成了他自成體系的哲學思想——無神論的存在主義。這使存在主義哲學的發(fā)展跨入了一個新階段,這就是通常所說的當代存在主義哲學。薩特的存在主義哲學不僅是存在主義文學的思想核心,而且成為后現(xiàn)代主義文學各個流派的思想基礎(chǔ)。存在主義哲學提出了三個基本原則:其一是“存在先于本質(zhì)”,其二是“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其三是“自由選擇”。

《鄭和的后代》是郭寶昆1995年的作品。郭寶昆生于1939年中國河北農(nóng)村,后被帶到北京,再往大都會香港,1949年到新加坡,后又遠赴澳洲,最后回新加坡定居。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澳洲地域的廣闊,以及初到香港的各種新鮮的所見所聞豐富了他的人生體驗,給予他創(chuàng)作的靈感,同時也使這位新加坡華裔作家在心理上產(chǎn)生一種孤獨感,多年移居海外的生活在他心中自然會生起一種疏離感,對自己的定義或許會產(chǎn)生許多困惑與猶豫。因此,本文從存在主義角度的探究不僅契合鄭和困苦但依舊不忘探索的一生,同時與郭寶昆先生漂泊的一生相呼應(yīng)。劇本描寫了明代太監(jiān)鄭和威風凜然地統(tǒng)領(lǐng)艦隊開拓海洋,而自身卻由被去勢引起的生理與心理的恥辱強烈沖擊。開拓海洋的過程雖收獲頗豐,但卻籠罩著一種孤獨的氣氛。敘述者也自詡為“鄭和的后代”,立志成為一名太監(jiān)以改變家族命運,意圖與鄭和找到某種契合點。劇中的“我”,在很大程度上就是郭寶昆先生自我的映射,作者借助這一歷史人物,表達內(nèi)心難以言喻的孤獨與惆悵。但本劇中,鄭和走到最后,始終堅持夢想、希望和尋找。一如郭寶昆先生那樣,處在多元文化的夾縫中,依舊享受多元文化帶來的新鮮與刺激,依舊借助這一多元環(huán)境可以自由生存與無限暢游。本論文擬從存在主義大家薩特的理論分析鄭和的存在問題以及鄭和最后證明了自己的存在,做出了自由選擇。

一、存在先于本質(zhì)

薩特主張人的本質(zhì)是由人的自由本身創(chuàng)造的,因此,他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命題“存在先于本質(zhì)”,即首先有人,人碰上自己,在世界上涌現(xiàn)出來,然后才給自己下定義。首先是人的存在,露面,出場,后來說明自身。薩特言說的客觀性體現(xiàn)在自在的存在, 即獨立于意識之外的外部客觀世界,它是現(xiàn)象產(chǎn)生的基礎(chǔ)。這種存在是偶然的、荒誕的,它使人感到惶恐不安,孤獨無助, 使人處于厭惡惡心的狀態(tài)。因此, 薩特認為個人往往是荒謬處境中的一個痛苦的孤獨者,一個孤獨的存在。只有強調(diào)了“存在先與本質(zhì)”才能把人真正同物區(qū)分開,才是真正的人道主義。人的本質(zhì)不是天生的,而是用自己的自由意志和自由行動來創(chuàng)造自己的本質(zhì),自己決定自己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從這個意義上,人的本質(zhì)會隨著時空的變化而變化,并通過自由選擇的方式因人而異。本劇并沒有明確指出鄭和與“我”的具體本質(zhì),而是通過他們自己內(nèi)心的掙扎以及生活中的表現(xiàn)向人們展示了他們的本質(zhì)。他們存在、露面才決定了他們的本質(zhì)。“我”出生于一個貧窮的家庭,渴望改變家庭命運和環(huán)境,選擇做一名太監(jiān)。正如出生于貧困的農(nóng)村的郭寶昆先生,一生輾轉(zhuǎn)多國,致力于劇本創(chuàng)作,創(chuàng)辦各種表演藝術(shù)學院,除多年來孜孜不倦的劇本創(chuàng)作之外,郭寶崑先生還從事寫作、翻譯、改編劇本的工作,并執(zhí)導過無數(shù)的劇本。郭寶昆先生用他果實累累的一聲向是人證明它的存在,從而決定他的本質(zhì)。鄭和對于明朝的卓越貢獻使他登上太監(jiān)的最高位,從而決定自己的本質(zhì)。劇中這樣描寫道,當太監(jiān)每被提拔的時候,他們將會展示他們的“寶貝”。每當他們官位得到晉升的時候,懸掛寶貝的盒子便能升高一級。對于一個太監(jiān)而言,寶貝就是最能證明他們的一種公文。他們想要不停的往上爬以讓自己的寶貝無限升高爬上最高位,直到能及天花板,直到能與劉瑾和魏忠賢那樣的太監(jiān)齊名,最后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他們被提拔以及他們的寶貝隨著他們的提拔位置逐漸上升才能證明他們的存在,從而使他們被世人所承認、銘記,決定自己的本質(zhì)。

二、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

薩特認為在這個“主觀性林立”的社會里,人與人之間必然是沖突、抗爭與殘酷,充滿了丑惡和罪行,一切都是荒謬的。而人只是這個荒謬、冷酷處境中的一個痛苦的人,世界給人的只能是無盡的苦悶、失望、悲觀消極,人生是痛苦的。窮人是如此,富人也如此。

全劇開篇“做夢成為我生活的中心”,“一個人做夢”,“一個人,孤獨著,然后消散”(C.J. W.-L. Wee, Lee Chen Keng 2002: 38),不難發(fā)現(xiàn)人的孤獨本性,而“我”想從荒誕的現(xiàn)實世界逃離。郭寶坤先生從童年開始便踏上了背井離鄉(xiāng)的旅程,先后輾轉(zhuǎn)北京香港新加坡澳洲,最后又回到新加坡。1976年3月郭寶昆先生在新加坡內(nèi)政安全法令下未經(jīng)審判被逮捕,1977年被剝奪公民權(quán),1980年10月在居住和旅行的限制條件下獲釋。郭寶昆先生動蕩的一生就是存在主義“世界是荒謬的,人生是痛苦”的最好例證以及最真實的寫照。劇中敘述了古今中外,各種各樣的閹割手法。每個人都會遭受各種各樣恥辱性的“閹割”,有的讓人痛苦萬分,有的不知不覺,有的反而令人愉悅,但都不能改變被閹割的事實與恥辱?!拔摇钡母赣H親自割下“我”的寶貝,無疑只是一個為封建制度服務(wù)的劊子手。緊接著對于明朝皇宮那些森嚴的太監(jiān)等級制度,皇帝下令沒有完成下西洋任務(wù)就格殺勿論,以及后來鄭和客死他鄉(xiāng),對于死后他的尸體能否與他的“寶貝”重歸一體這一問題無一不顯示了世界荒誕的本性。并且,全劇“孤獨”一詞的重復出現(xiàn),盡顯一種傷感,仿佛暗喻鄭和艱辛的一生??v觀鄭和的一生,面對“去勢”的殘酷現(xiàn)實,走上獨特的漂泊之旅,輾轉(zhuǎn)各處。在鄭和回答建文帝的話中“求求你不要再把我卷入宮廷斗爭當中,我不屬于任何黨派、宗室……我只是一個卑微的局外人,一個游離的苦力,對于全世界來說無用的奴仆……”(C.J. W.-L. Wee, Lee Chen Keng 2002: 52),就像身處在孤獨的海洋中,無依無靠,或許每個人都在這樣一條難以歸去的旅途上。另外,鄭和的身份也被“閹割”:鄭和是南方回民,卻要東奔西征,客死他鄉(xiāng),連自己的真實名字都要被掩埋掉。身份的迷失,使他異常迷茫。隨之而來的便是恐懼與害怕。

從鄭和與“我”的悲哀中,可以映射到整個現(xiàn)代社會的人類當中,不難發(fā)現(xiàn)對全體被“閹割”的人類社會的反思和追問?;蛟S你我都是鄭和的后代,面對被現(xiàn)實、欲望、權(quán)利“去勢”的殘酷現(xiàn)實,每個人都在這樣一條難以歸去的旅途上,在物質(zhì)文明的功利性和社會競爭的非人性的壓迫下,無以遁逃,我們空虛和沮喪。

三、自由選擇

這是存在主義的精義。存在主義的核心是自由,即人在選擇自己的行動時是絕對自由的。它認為人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自由,面對各種環(huán)境,采取何種行動,如何采取行動,都可以做出“自由選擇”。薩特認為,人在事物面前,如果不能按照個人意志作出“自由選擇”,這種人就等于丟掉了個性,失去“自我”,不能算是真正的存在。

既然存在主義的人是自由的,人就要自己來做決定,自己來負責。海洋正是自由的象征,也象征著“自由選擇”。身份與精神的迷失讓鄭和孤獨,困惑。駛向無邊的大海仿佛是無結(jié)局的旅途的開始,但給予他的是自由的身軀和無限的暢想。而真正的自由是在壓迫和強權(quán)面前高昂頭顱,重新找回自己。多元的文化造就了郭寶昆先生包容的心以及創(chuàng)作的靈感,文化“失根”的他一生也沒有放棄自己的創(chuàng)作,身為新加坡戲劇開創(chuàng)先鋒,回望郭寶昆先生四十多年的戲劇創(chuàng)作歷程,碩果累累,影響新加坡戲劇界好幾代人,甚至輻射整個東南亞。而鄭和呢,看似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卻無法改變身體的殘缺這一事實。面對被“閹割”的現(xiàn)實,鄭和心理上沒有被“去勢”?!罢驹陲h浮在海上的巡洋艦上,身處在孤獨而廣褒的海洋中,面對是去是留、做人與非人的困境,他始終堅持夢想、希望、尋找和奮斗”(C.J. W.-L. Wee, Lee Chen Keng 2002: 66), 面對殘酷的權(quán)勢斗爭, 鄭和選擇了離開,這不是逃避,而是一種自由選擇的歸屬,去尋找更真實的存在。在經(jīng)歷各種人生的黑暗時期,在看透世事蒼涼與浮華的痛苦中,鄭和從未放棄夢想和希望,他給我們留下了繼續(xù)發(fā)掘智慧和勇氣的力量。正是這種現(xiàn)實,造就了鄭和與郭寶昆的輝煌。

四、結(jié)語

從薩特的存在主義視角研究《鄭和的后代》,為我們解讀本劇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但由于存在主義大家們的理論各有差異,對于本劇全面的存在主義解讀還有待進一步討論和研究。本劇看似一場生存悲劇,其間表現(xiàn)人在面對孤獨的處境當中無以遁逃,但鄭和始終沒有放棄夢想和追尋。雖然最終與大海為伴,但這正是最無邊的自由。郭寶昆先生正式借助鄭和這一歷史人物表達內(nèi)心的自由選擇的愿望,他們也正是通過這樣的自由選擇賦予生命真正的意義。

【參考文獻】

[1]李婷.存在主義角度評《老人與?!穂J],考試周刊,2012,(89):2-3.

[2]蔣挺、徐潔,存在主義視角下的《嘉莉妹妹》[J],時代文學,2010,(07):168-169.

[3]張毅.黃健云、劉建.論薩特的存在主義及其美學思想[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 2008, (01):24-27

[4]讓-保羅·薩特. 存在主義是一種人道主義[M]. 周熙良,湯永寬譯. 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

[5]吳元邁. 20世紀英國文學史[M ]. 青島: 青島出版社, 2004.

[6]朱立元. 當代西方文藝評論[M]. 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1997.

[7]C.J. W.-L. Wee, Lee Chen Keng, Two Plays by Kuo Pao Kun [M], ?Singapore:SNP Editions, 2002, 9-67.

猜你喜歡
存在主義薩特
自因還是自為?*——薩特自因理論探究
路在腳下——從薩特存在主義看《長路》
積極心理學的批判與發(fā)展:存在主義給予的啟示
你自己選擇
《歸來》中的存在主義敘事
薩特的電影劇本創(chuàng)作與改編述評
存在主義思想下《蠅王》與《鼠疫》的比較
荒誕世界的生存之道——《他們》的存在主義解讀
《在冰山里》的存在主義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