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摘要】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當今輿論斗爭的主戰(zhàn)場。如何正確認識大學生網絡輿論,把握網絡輿論的發(fā)展方向,打造良好的網絡輿論環(huán)境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亟待解決的課題之一。高校宣傳教育工作隊伍中需要組建一支得力的輿論引導隊伍,他們由網絡宣傳員、網絡評論員、網絡管理員和輿情分析員等構成,承擔著文化育人、引領輿論導向的重要作用。
【關鍵詞】網絡輿論引導;文化育人;隊伍建設
當今世界,人們都生存在一張無形的大網中,不是在網絡中遨游,就是在尋找Wifi的路上,網絡的觸角似乎延伸至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眾所周知,網絡媒體是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現(xiàn)代信息傳播已從單向變?yōu)殡p向,從鏈條式變?yōu)閳A規(guī)式,網絡平臺已被公認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社會輿論的放大器。中國互聯(lián)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新發(fā)布的第35次《中國互聯(lián)網絡發(fā)展狀況統(tǒng)計報告》數(shù)據顯示,截止2014年12月,我國網民規(guī)模已達6.?49?億,青少年占網民總數(shù)的78.1%。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宣傳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兒重點就應該在哪兒。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大部分信息都從網上獲取,要把網上輿論工作作為宣傳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
一、網絡輿論引導的內涵及外延
高校要開展好網絡輿論引導工作,首先要明晰幾個關鍵詞,了解輿論、網絡輿論、網絡輿論引導及網絡文化等涵義。
綜合眾多專家、學者的觀點,可以這樣認為:輿論是公眾關于現(xiàn)實社會以及社會中的各種現(xiàn)象、問題所表達的信念、態(tài)度、意見和情緒表現(xiàn)的總和。網絡輿論是指網民通過互聯(lián)網媒介對社會中的各種現(xiàn)象、問題所表達的信念、態(tài)度和情緒及公開表達的意見或評價,是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傾向性的共同意見,是公眾意見與網絡傳播媒介相結合的產物。網絡輿論引導是指在網絡輿論生成與傳播過程中,通過指引、控制,使網絡輿論在合理的渠道運行,避免引發(fā)輿論危機的過程。網絡輿論是網絡文化的一個重要表現(xiàn)形式。維基百科(Wikipedia)將網絡文化定義為:由于將計算機用于溝通、娛樂和商務而出現(xiàn)和正在出現(xiàn)的文化,它具有高科技、高時效性等特點,是一種具有無限開放性、延展性的文化。高校大學生通過網絡發(fā)表的對熱點新聞、焦點事件的看法、意見和建議,并引發(fā)廣大網民跟帖、熱議,即為“大學生網絡輿論”,很多時候它是與高校校園內外的熱點事件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高校通過網絡收集大學生網絡輿論的動態(tài),分析和評判其發(fā)展趨勢,利用各種網絡手段進行調控,使其朝著理想信念教育的目標發(fā)展,我們稱之為“大學生網絡輿論引導”。
二、開展大學生網絡輿論引導工作的意義
網絡發(fā)展深刻改變著輿論格局,猶如現(xiàn)實社會的一面鏡子,互聯(lián)網已經成為各種利益訴求匯聚的平臺。做好大學生網絡輿論引導對于高校網絡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1.網絡輿論引導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推手。
全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在認清網絡輿論的內涵和特性的基礎上,現(xiàn)實工作中更是要做到理念、方式、方法等創(chuàng)新,持續(xù)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可行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依托網絡這一教育載體,不僅可以拓展新的教育空間和渠道,更可以實現(xiàn)與大學生零距離對話、加深彼此感情,有目標、可持續(xù)的開展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網絡輿論引導,一定程度上對于把握大學生的精神世界走向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可以有力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面開展。
2.網絡輿論引導是大學網絡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大學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文化傳承創(chuàng)新。作為文化思想最活躍的地方,高校網絡輿論引導工作是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和管理的重要方式。移動互聯(lián)網的普及帶來了網絡文化載體的多樣性,在網絡輿論傳播的深度、廣度上都較之以往有了很多變化,這些都對大學網絡文化建設提出新的要求,尤其是要構建立體化多渠道的輿論引導引導新模式。高校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實現(xiàn)對網絡輿論的科學、有效引導,因為網絡文化已融入了大學生的精神世界,日益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政治立場、道德觀念及行為方式。做好網絡輿論引導有利于大學文化育人功能的良好實現(xiàn)。
3.?網絡輿論引導是平安校園、和諧校園的基礎保障之一。
網絡發(fā)展勢不可擋,深刻改變著輿論格局,網絡輿論引導是高校應對輿論危機的有效手段。我們高校宣傳教育工作者要謹記?“牢牢站在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第一線”,在創(chuàng)建平安校園、構筑和諧校園的今天,深入分析大學生網絡輿論中的熱點難點話題,針對大學生網絡輿論的動態(tài)和特點,迅速對事件信息的傳播性、政治性做出準確判斷,發(fā)展趨勢做出預測,并及時決策,爭取到網絡輿論引導的主動權,是高校宣傳教育工作者應對網絡輿論危機、有效開展網絡引導的一個重要目標與方向。
三、積極構建網絡輿論引導工作隊伍
高校要做好網絡輿論引導工作,把握好網上輿論引導的時、度、效,隊伍建設尤為重要。本文擬從網絡宣傳員、網絡評論員、網絡管理員、輿情分析員這四支主干隊伍的構建入手,分析高校網絡輿情引導隊伍的發(fā)展。由于各自分工不同,各支隊伍成長發(fā)展中需要相互補充、彼此扶持,既有交叉有融合,又各自相對獨立。
1.網絡宣傳員隊伍
我們把網絡宣傳員稱之為“廣播員”,高校應建立一支善于發(fā)聲、能打硬仗的網絡宣傳員隊伍。這支隊伍由從事宣傳教育工作的宣傳部門、學工部門的教師、行政管理人員、學院系所教師中黨支部宣傳委員及學生中團支部、黨支部宣傳委員等組建,承當?shù)闹饕ぷ魅蝿?,一是正能量網絡傳播,二是積極參與網絡文化活動。網絡宣傳員要弘揚時代精神,唱響大學生思想引導的主旋律,傳播無限正能量;要多關注上級部門、主流媒體、兄弟院校的官方微博、公共微信,及時對大學生感興趣和有指導意義的信息展開轉發(fā)和評論,同時做到自覺抵制和批判網絡上的不良言論。學校要通過多種方式對網絡宣傳員進行培訓,不斷提高網絡宣傳員隊伍的思想素質和工作能力,積極構建清朗網絡空間,鞏固壯大網上主流思想輿論。
這支隊伍建立和完善的關鍵首要一點就是要強化陣地意識,樹立大宣傳工作理念。占領網絡這一陣地,做好網上輿論工作,要按照習近平同志所要求的那樣“樹立大宣傳的工作理念”,動員各條戰(zhàn)線各個部門一起來做大學生網絡輿論引導工作。要摸透網絡傳播“時、度、效”的規(guī)律,把握大學生網絡心理與需求,采用大學生普遍喜愛的表達方式,成為全媒體時代運用新媒體的行家里手,提升網絡輿論引導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實效性。
2.網絡評論員隊伍
網絡評論員隊伍的突出特點:這是一支“懂網、知網、用網”的工作隊伍,是由學校領導、中層干部、宣傳工作人員、優(yōu)秀輔導員、優(yōu)秀學生干部等組成的“意見領袖”群體,肩負著大學生網絡輿論的“領路人”重任。他們的工作內容主要是緊緊圍繞熱點、難點問題自覺參與評論,主動發(fā)帖、跟帖、轉帖,維護正面評論,消除各種過激言論、負面影響,積極引導網上理性討論,化矛盾于無形,致力于傳播積極正面健康文化,形成正面輿論場。
意見領袖在大眾傳播效果的形成過程中起著重要的中介或過濾作用,他們的言論被廣泛關注和評論,具有很強的號召力和感染力,很大程度上會引導著輿論走向。教育部、共青團中央《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網絡管理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網絡評論員隊伍是一支政治可靠、知識豐富、數(shù)量充足并熟悉網絡語言特點和規(guī)律的隊伍,能夠有效引導網絡輿論。高校宣傳教育工作中要注重遴選網絡意見領袖,并進行重點培養(yǎng),組織網絡媒體、意識形態(tài)、網絡文化等領域專家對其進行系統(tǒng)而深入的培訓,并建立科學的績效評估和激勵機制。
3.網絡管理員
網絡管理員隊伍被稱為網絡輿論的“導航員”,主要包括學校各級網絡內容負責人及網站各欄目編輯,承擔著學校官方主頁、新聞網、各二級學院網站、各職能部門網站、微博、微信等文字內容更新和技術支持等工作。網絡管理員通過對新聞事件的標題制作、專題策劃、圖文推薦,悄悄地推動著網絡民意的形成,成為網絡輿論形成與傳播的重要推手。網絡管理員選擇文體清晰、文筆簡潔、具有說服力的新聞稿件,運用高校新聞網等主流媒體可以第一時間傳遞出輿論引導的作用。學校門戶網站首頁(如學校官方網站、新聞網等)和各學院、部處網頁上的新聞、官方微博、微信中的每一條帖子、消息,無一不是由網絡管理員通過編輯而放置在網頁上的。網絡管理員用什么角度去敘述高校新聞事實,用什么方法把學校師生發(fā)生的事情描述在一起,客觀上對大學生態(tài)度的發(fā)生、意見的形成與匯聚都將產生深刻的影響,將一定程度上引導著大學生網絡輿論的走向。
網絡管理員是一個網站的靈魂人物,在選擇人員時一定要注意政治立場是否堅定、文字功底是否扎實、編輯技能是夠熟練等。
4.輿情分析員
從教師、學生中選拔出檢索分析能力強的專業(yè)骨干做好網絡輿論引導的“監(jiān)管人”,這就是輿情分析員的職責。他們的主要工作內容是借助技術力量,做好輿情分析數(shù)據統(tǒng)計,為網絡輿情提供數(shù)據支撐。
高校網絡輿情分析員是從事網絡信息監(jiān)測、輿情態(tài)勢分析、輿論環(huán)境研究等工作,為學校提供數(shù)據支持和咨詢服務的人員。他們可以有效應用網絡監(jiān)測軟件和分析工具,對高校網絡輿論進行監(jiān)測、管理及數(shù)據分析。一般遵循“三結合”的工作模式,即定性與定量、軟件與人工、領導與專家會商研討。他們一般具備五大基礎技能,即網絡言論的挖掘收集、概括剖析、抽樣統(tǒng)計、報告寫作、走勢預測。高校要做好網絡輿情分析,需要建立具有快速反應能力的網絡輿情監(jiān)控機制和網絡輿情分析隊伍,以便及時掌握網上輿論動向,監(jiān)管好網絡信息的正面?zhèn)鞑ァ?/p>
參考文獻:
[1]張濤.大學生網絡輿論的特征及引導策略[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1(9).
[2]周爍.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網絡輿論引導[J].教育評論,2012(1).
[3]鄭永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201.
基金項目:北京市教工委高校宣傳思想專項課題研究“全媒體時代大學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JGWXJCZX201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