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從何時起,在中國,哈佛大學的名聲已經取代了北大、清華的名頭,成了中國學子向往的終極目標。為什么會有這么多人想要選擇哈佛,而中國學生距離這所高校又有多遠呢?今天,我就結合親身經歷為同學們講述哈佛的故事。
作為留學顧問,我問過很多學生和家長這個問題。他們的回答可謂五花八門。以下是一些出現頻率最高的回答。
如果你來回答這個問題,你會怎么說呢?如果你的答案與以上任何一個相似,那么我可以很負責地告訴你:你和他們一樣,都去不了哈佛。這些回答都有一個通?。簺]有回答選擇哈佛的目的,而是在表達“我為何覺得哈佛可能看中我”。如此的答復是不會博得哈佛大學的青睞的。
可惜的是,抱有上述想法且實力優(yōu)秀的同學真不在少數。平心而論,如果把智力和執(zhí)行力作為衡量人才的標準,那么我們國家擁有大批配得上美國頂尖學府的人才。但真正敲開此類大學之門的人少之又少。要想得到哈佛的垂青,你就要明確地回答“你為什么選擇哈佛”,而不是告訴別人你有多么優(yōu)秀,智商有多么高,組織或參與過多少大型課外活動。如果你對這個問題的回答與哈佛大學的價值觀相悖,那么你可能離這所學校還有一段距離。
那么問題來了,哈佛大學的價值觀究竟是什么呢?
哈佛大學的核心價值觀
哈佛大學的“核心價值觀”有兩個,分別印在學校的校徽上和其中一個看著不起眼但意義重大的校門上。哈佛大學的校徽是由三本書組成的一個圖案。三本書上分別寫著VE、RI、TAS,合起來是veritas (真理)。第二個價值觀是to serve thy people and thy kind,這句話被刻在哈佛學生在畢業(yè)典禮當天必經的那個校門上,意思相當于“為人民服務”。先別笑,聽我來解釋。
第一個價值觀是真理,它雖然聽起來簡單,但追求起來實在是困難重重。受政治、種族、文化差異的影響,真理是很容易被模糊化的。而哈佛大學上百年來所貫徹的作風就是力排任何強權以及外部干擾,向真理看齊。在美國多次社會動蕩事件中,哈佛大學的學者們都作為中堅力量在媒體上發(fā)揮了重大作用,保護了美國知識分子的良知和獨立性。
第二個價值觀很有意思,結合其上句才更好理解。原來,在那個校門內外兩側各有一句話。門的外側刻著:Enter, to grow in wisdom. 而門的內側則刻著:Depart, to serve thy people and thy kind. 由此可見,哈佛大學希望這些聰明的學子能夠用自己的才能為這個世界做些好事。這里的thy people and thy kind并不限于服務美國,而是鼓勵大家對自己所屬的民族、社區(qū)以及全人類做貢獻,鼓勵學生將個人力量帶到世界各個角落。
了解這兩個價值觀對申請哈佛大學有實際作用嗎?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你能證明自己不單腦子靈光,而且追求真理、實事求是,還對某個群體有做貢獻的意愿或行動,那么哈佛大學招生官沒有理由會把你的申請扔進廢紙簍。
以我自身為例。2008年,我開始準備留學。當時我的“硬件條件”一般:我的GPA不太理想,GRE成績也并不能將我和其他申請者區(qū)分開。若想敲開理想大學的門,就必須在推薦信和自薦信等中充分體現自己的軟實力。我打算請我的第一位老板為我寫一封推薦信。我的這位老板是位老字號留學前輩,早在上世紀90年代就拿到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學位。
與老板面談那天的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那天,他只問了我一個問題:“你為什么選擇哈佛?”“因為哈佛大學對社會的貢獻不局限于任何文化、國籍、種族、政黨,它服務于全人類的文明。任何想為社會做些貢獻的人都會投身于這所學校,而我正是一個想為中國教育做些正面改變的人,哈佛可以幫助我實現我的愿望。”說完這些話,我喉嚨一陣發(fā)緊,緊張得鼻子發(fā)酸,擔心這些話聽起來像天方夜譚,會讓老板把我從辦公室踢出去。
“你說對了,”我的老板點著頭,“哈佛成就那些有大局觀、勵志于為世界發(fā)展做貢獻的人才。我有點被你說動了,你能說動我,也就有可能打動哈佛。”結果,我當天就收到了他的推薦信,后來也成功地申請到了哈佛。
了解學校核心價值觀的渠道
該怎么去了解一所美國大學的文化及其核心價值觀呢?很多同學都在瀏覽美國大學網站,其實除此以外,還有很多其他同等重要的渠道。
首先,關注學校在當地新聞中的動態(tài)。以哈佛大學為例,其網站中有一個單獨的板塊叫做Harvard in the News。比如前一陣在美國發(fā)生了黑人反歧視游行,哈佛大學校長就針對此事件做了評論。除了哈佛以外,美國很多大學的校長的言論都在當地新聞中有所體現,他們的言論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他們所在的大學。因此要多關注這些大學校長的言論。
其次是關注學校媒體出版刊物。美國大學很注重學校刊物在校內的傳播及其社會影響力,所以會招募學校內最優(yōu)秀的學生擔任報社編輯。比如哈佛大學的Harvard Magazine內容包羅萬象,涵蓋校園文化、學術研究、社會熱點評論等多個方面。通過這些刊物,同學們一方面可以深入了解學校,另一方面還可以利用它學習英文寫作。
另外,大家要特別關注學校的在校學生和校友的文章。美國大學都會特別介紹學校內的優(yōu)秀學生和校友,介紹他們的背景以及在校內外做的貢獻。我常聽到有人問“什么樣的人才能上哈佛”,而這些學生和校友的故事正是這個問題的最好答案。讀讀這些文章,拿來做一下比較。和哈佛大學的同齡人比,你們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之處?有差距嗎?差距在哪里?有優(yōu)勢嗎? 優(yōu)勢在哪里?想清楚這些問題,你離哈佛就又近了一大步。
找到屬于自己的常春藤
2001年,一位美國的朋友給我?guī)Я朔荻Y物,還特地叮囑我看到后別太興奮了。我打開包裝一看,是一件印著Harvard的帽衫。當時我上初二,對美國的了解還停留在NBA、好萊塢電影、迪士尼動畫上,對哈佛大學可謂一無所知,只聽說是個難上的大學,所以也沒有太興奮,只是感激地收下了。有一次,我穿著這件帽衫在某外國語大學里打球,有幾個大學生盯著我看了好半天,面部表情似笑非笑。我當時還以為是因為我球打得好,后來才明白,在當時那個上大學還很吃香、出國留學者鳳毛麟角的年代,我一個熊孩子穿著件世界頂級大學的帽衫在大學校園里逛蕩,也可謂千古奇觀。
現如今,你若在中關村大街上走一個來回,就能碰到大把穿著名校帽衫的高中生。現在的少年們知道得更多,看得更遠,都想通過更豐富的海外資源來實現自己的夢想。然而,上名校只能是你實現夢想的方式,而不該是你夢想的終點。如果你的夢想只是想上哈佛這樣的名校,那你離名校永遠都有距離。如果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那么名校只是你未來追夢路上的一個驛站。哈佛不創(chuàng)造偉大的人,它只是吸引著有偉大目標的青年,幫助他們實現夢想。要知道,比爾·蓋茨在去哈佛前就已經有改變世界的信心了。因此,邁出你的腳步,打開你的視野;去做你自己,暢想一切;把沖動的想法化為成熟、縝密的計劃;把真理作為追求的極致;改變你自己,改善你周圍的小世界。你終會找到屬于自己的常春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