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黃
先引用陳丹青的一句話:“真的美術(shù)史是什么?是一聲不響的大規(guī)模淘汰?!币灾畞砻枋鼋F(xiàn)代書法史,也是一樣的管用。今天的藝術(shù)景象,肯定是相當繁榮的。但是,真正能夠留下來傳諸久遠的作品一樣很少。近現(xiàn)代書法史,從1840年開始計算到今天,也就是175年。從《中國美術(shù)家人名辭典》《中國近現(xiàn)代名號大辭典》,包括《益州書畫名人錄》所羅列人名數(shù)量來看,到今天能夠經(jīng)常提到的人物,真是寥若星辰,宛如北斗星一般。
近現(xiàn)代四川書法篆刻人物,我們知道在全國有影響的如何紹基、包弼臣、顧復初、顧印愚、顏楷、謝無量、郭沫若、喬大壯、劉孟伉、徐無聞等。進入二十世紀以來,真正能夠影響中國書法史的人物之一的也就是謝無量了。
這幾年總有人來問我,為什么謝無量的字賣得很貴,而且漲得很快。開頭覺得是某種炒作。數(shù)年來通過對近現(xiàn)代四川書法篆刻史及其個案的梳理、分析,才知這不是偶然現(xiàn)象,這是一種歷史的選擇。尤其是對謝無量同時代四十個巴蜀書法篆刻藝術(shù)人物的個案研究,逐漸形成了何為中國大藝術(shù)家條件的印象:
1、他的知識貯備應(yīng)當具備中華文化藝術(shù)最基本的高端文化素養(yǎng);
2、他的人生閱歷應(yīng)當具備一個大藝術(shù)家最高端的經(jīng)歷過程;
3、他的藝術(shù)理念與藝術(shù)創(chuàng)作不僅面貌新,更重要的是應(yīng)當具有一種時間與空間的延伸性。
比較上述三個條件,謝無量先生可謂全部到位。
謝無量有一首《餞席留別成都諸友》,是1956年應(yīng)邀離川赴京與成都詩友書朋的留別之作。詩是這樣的:“杯酒從容愜素襟,還鄉(xiāng)不覺二毛侵。馀生尚有觀周日,遠別難為去魯心。邛杖一枝扶蹇步,秋光千里送微吟。山川草木懷新意,他日重逢感倍深?!闭自姇邕_自若、胸襟開闊,詩中“還鄉(xiāng)”“邛杖”“微吟”“山川”“草木”“重逢”等字詞,無不表達詩人對經(jīng)年友朋、知心道友的懷念與牽掛。這是詩心、文心的自然流露。尤其是“馀生尚有觀周日,遠別難為去魯心”這兩句讀來,更有一種傳統(tǒng)知識分子在大時代轉(zhuǎn)換面前,自然表達出對國家、民族的承先啟后的歷史責任感。這里有一張二十世紀民國印學家湖北潛江易均室題記的《錦里角巾圖》照片,合影照片再現(xiàn)了當年謝無量離別錦里、與友朋的餞別殷殷之情。
照易均室的題記:“柔兆涒灘之歲,律中南呂之月,同館謝無量嗇葊、曾天宇何君應(yīng)太學博士之聘,行將入都。同人等茗餞于公園,倡詶既竟,合影為記?!卑凑仗珰q紀年法推算,“柔兆涒灘之歲”就是1956年(丙申)。“律中南呂之月”即陰歷八月,已是秋天。此事記的是,謝無量與曾天宇(原四川大學法學院院長)一起被中央文史館所聘,離開成都之前,同館諸友邀約到公園小聚,并留影紀念。照片中左邊高而持扇者,即為謝無量先生。
謝無量四歲啟蒙,十四歲拜著名學者、浙江蕭山人湯壽潛為師。十七歲與李叔同、黃炎培等同入南洋公學。二十五歲任成都存古學堂(四川大學源頭之一)監(jiān)督(今日校長之謂)。四十歲任大元帥府孫中山先生秘書長、參議長、黃埔軍校教官等職。之前之后,均從事教育和著述,任國內(nèi)多所大學教授。在文、史、哲諸領(lǐng)域有《中國大文學史》《中國哲學史》《中國婦女文學史》等專著出版。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歷任川西博物館館長、中國人民大學教授、中央文史館副館長。
關(guān)于受聘中央文史館一事,謝無量在他的自述中這樣講:“1952年任命我為四川省博物館館長、省政協(xié)委員、四川文史館研究員。1955年7月四川成都杜甫草堂修復后,我曾為該草堂書寫對聯(lián)‘側(cè)身天地更懷古,獨立蒼茫自詠詩,已被鐫刻在草堂內(nèi)供世人觀賞。我還為杜甫草堂寫過一幅杜甫的名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一直被草堂館藏,視為我的佳品之作。1956年1月我作(為)特邀代表到北京參加全國政協(xié)第二屆第二次會議,會后我即從四川調(diào)來北京。這年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宴請衛(wèi)立煌將軍,我作陪。席間,毛主席說:‘謝無量先生是很有學問的,對中國古典文學和哲學都很有研究,思想也很進步,在蘇聯(lián)十月革命以前就寫了《王充哲學》,這是提倡唯物史觀的哩。并與毛主席合影留念,此照片刊登在1956年9月《人民畫報》上?!保ㄒ姟吨x無量自述》)
從上面的簡要敘述中,可以感到謝無量經(jīng)歷、學識是符合大藝術(shù)家的條件。下面就他對近現(xiàn)代乃至當代以及后來的書法藝術(shù)的貢獻做一個分析。
第一,時人名賢對謝無量的評價。謝無量的書法,當時就得到諸位書法大家齊口贊譽。三原于右任說謝氏書法“筆挾元氣,風骨蒼潤,韻余于筆,我自愧弗如”。湖州沈尹默講:“無量書法,上溯魏晉之雅健,下啟一代之雄風,筆力扛鼎,奇麗清新。”成都吳丈蜀在《中國書法鑒賞大辭典》撰文評述道:“由于他博古通今,含蘊深厚,兼之具有詩人氣質(zhì),襟懷曠達,所以表現(xiàn)在書法上就超逸不凡,形成了他獨特的風格,在書壇獨樹一幟。從他的手跡中可以看出他對魏晉六朝的碑帖曾下過相當?shù)墓し?。從行筆來看,受鐘繇、二王及《張黑女墓志》的影響極為明顯。從結(jié)體來看,則可窺見《瘞鶴銘》以及其他六朝造像的跡象。盡管他師承這些碑帖,但決不做他們的奴隸,而能融會貫通,博采眾長,創(chuàng)造出自己的書體,在中國書史上確立了自己的流派。顯然,謝氏是書法界中的革新派,是書法創(chuàng)新的先驅(qū)。他的字結(jié)體是聽其自然,不受拘束,運筆如行云流水,天趣盎然,完全是功力和修養(yǎng)達到爐火純青之境以后的自然流露,決不是有意為之。”
第二,因為謝無量學識、閱歷、性格等因素,造就他的字很是特別。由于他博古通今,含蘊深厚,兼之具有詩人氣質(zhì),襟懷曠達,表現(xiàn)在書法上就超逸不凡,在書壇獨樹一幟。因受山居生活及老莊思想研究的影響,文從字順。結(jié)字隨性而起;行筆聽任自然;章法毫無拘束,氣象給人的感覺就是歸真返璞的“孩兒體”。這個被時人稱之為“孩兒體”的書法,很不得了,筆下實際上是“古逸”。歷史上,三代、秦漢、魏晉、隋唐、兩宋、明清、民國各時代的書法之風各有特征。拙、茂、韻、法、意、樸、趣,各守一端,表達了那一個時代書法流風的審美意識。近現(xiàn)代書法藝術(shù),細細想來,昨日之書法碑帖兼收并蓄;今日之書法求變求新;明日之書法,當是現(xiàn)代科技意識與傳統(tǒng)文化意識的糅合,所呈現(xiàn)的狀態(tài)應(yīng)當是“古逸”之風,體現(xiàn)了現(xiàn)代人在駕馭科技的基礎(chǔ)上,對精神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謝無量書法一般不鈐蓋印章,也僅僅偶有所見,但為名姓章而已。這里有一件鈐蓋了印章的對聯(lián)“簾戶總宜通小燕,兒童莫信打慈鴉”,印章內(nèi)容是“神霄真逸”。不知是他的印章還是別人的??墒沁@印文用來評價謝先生的書法一點也不為過。謝無量的書法旨趣屬于“古逸”一類,恰恰暗合與當代人對藝術(shù)審美的指向。因而,得到了當代人極大的熱忱與追捧。謝無量書法藝術(shù)所具有的某種時間與空間的延伸性在這個時代得到了印證。
謝無量重要的書法作品都是自書自詠,流傳甚廣,如寫在詩婢家箋譜上的《謝無量自寫詩卷》等。最近,謝氏的煌煌巨作《柴棘余音》長卷出現(xiàn)在四川德軒拍賣會上,引起了業(yè)內(nèi)外的高度重視。1951年,佛學家、象棋學家賈題韜應(yīng)解放軍第十八軍之邀,遠赴拉薩從事宗教工作和佛學研究。到了1953年,古稀之年的謝無量,應(yīng)老友賈氏之請,過錄了1940到1953年共14年期間的自作詩,為表達懷念不舍之情,精心選取了64首詩,分兩次過錄。他在錄完該卷第33首詩《和梧堪·甲申元旦》后,第一次款識中寫道:“題韜兄遠旅拉薩,為別三年,索寫舊作,不覺紙盡,聊以申懷念之意,兼奉嗢噱。癸巳寒露,無量?!?/p>
寫完之后,感到意猶未盡,再次過錄。在第二次款識中,進一步表達了對友朋知己的掛念,他寫道:“又展卷,陰復為寫滿,計自庚辰起至今年癸巳,每年各有二三首,漏夜濡筆成此惡札,亦原賢者鑒其素懷也。無量再拜,題韜道兄文幾?!边@時候的謝無量與易均室已經(jīng)是四川省文史館第一批館員(1952年)了。
拜觀謝無量這件過錄自作詩長卷影本,又想起過三年后,他應(yīng)邀北上后,于1956年9月2日,和易均室的一首詩《奉和均室先生初秋游北郊趙叟隱廬之詠》:“三年不踏詩人社,忽地重翻古井瀾。北郭清涼真可覓,東皋風物好同看。柴門遠引江千步,籠竹秋森玉一團。會使交游當月夜,臥聽竽籟瀉前灘?!?這首詩,聯(lián)系到他的《自述》可以感知謝氏受知于當朝的心情“北郭清涼真可覓,東皋風物好同看”。
乙未夏四月十五日晨起,碼于雝嬰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