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沒想到的是
海水也是一片陸地
并以波浪的形式存在
我更沒想到的是
世界上最美最天然的花
是鼓浪嶼的風鼓起來的
并以石頭的形式綻放
我終于夢見了它們
浪花互相依偎的情形
突然間,我在夢的最深處
聽見了歌聲,那美妙的旋律
頓時把我吸引
同時迷住我的還有
那一堆堆閃著白光的魚骨
是誰在它們的身上發(fā)現了美
又是誰在魚骨中聽見了美妙的旋律
當夢想變成了現實
我終于夢見了那個人
那個在夢中驅趕魚群的人
他借助大海的呼吸生存
又以夢的形式旅行
緣于廈門市委統(tǒng)戰(zhàn)部組織的一次活動,我幸識了魚骨畫家林翰冰。
“我是曾經幾次差點死去的人?!碑斄趾脖f出這話時,我被震住了?!坝袔状?,連身邊的人都以為我死了?!?可見他曾經經歷過的苦,僅這兩句話足以概括。每個人生都是一部書,各人有各人的難處和精彩,真是如此。有時候,認識一個人并不需要花很多時間,也不需要了解很多方面,只需認識其某一點就夠了。認識林翰冰,只要認識他的魚骨畫。
提起魚骨畫,他一邊對我憶念過去一邊垂淚。能夠走出這條路,實在太曲折太艱辛了。不過,現在的林翰冰很感謝生活,感謝過去曾經遇到過的一切困難和不幸,正是因為有了這段不平凡的經歷,才有今天的魚骨畫。也正是因為有了魚骨畫,才讓他的人生出現轉折點并有了新的追求。了解林翰冰的人就知道,確實是魚骨畫讓林翰冰復活了,并讓他的生活開始充滿詩意。然而,我始終認為,能夠說出以上這種話的人,必須是曾經經歷過或走過來的人。同樣的道理,只有真正懂得生活和人生的人,才能夠真正理解這段話中的不容易。藝術來源于生活,這是真理。
林翰冰,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出生,福建平和人,畢業(yè)于福建工藝美術學校。從小他就熱愛藝術,喜歡畫畫,喜歡幻想,考上藝校后,便開始追尋自己的夢想。
1989年,藝校畢業(yè)后,也許是命運安排,本來夢想搞藝術工作的林翰冰沒有進入藝術類單位,而是進了鼓浪嶼上的一家高頻設備廠,當上一名普通的工人。兩年后,鼓浪嶼搞旅游紀念品開發(fā),他的藝術才能受到賞識,他于是被調出那家設備廠,到膠木電器廠去開發(fā)旅游工藝品。五年后,這家企業(yè)因效益不好而解體了,林翰冰又成了藝術的流浪者。之后,他輾轉不定去打工,掙錢養(yǎng)家糊口。但他即使在最困難的時候,也沒有放棄對藝術的摯愛。平時,或寫字,或畫畫,或搞工藝品開發(fā),甚至搞一些藝術化的小發(fā)明,就這樣度過了好幾年艱難的時光。
天造萬物,自有各自因緣。誰能想到,就是平常人們吃剩的魚骨救了林翰冰,并成就了他追求藝術的夢想?!懊涝谟诎l(fā)現”,這是先哲總結出來的經驗。一次偶然的機會,讓林翰冰對魚骨產生濃厚的興趣。他發(fā)現,用魚骨創(chuàng)作出來的畫竟然有一種無以言喻的美。那天,他跟人一起用餐,點了一條桂花魚,吃完魚后,他用筷子夾起那魚骨頭來看。那是桂花魚的嘴巴,當魚肉都被吃干凈之后,魚嘴骨的形狀清晰地呈現出來。突然,靈光一閃,照亮了林翰冰的內心。“好美啊,這骨頭真像是一個美麗少女在拉小提琴啊!”就這樣,林翰冰入迷了。四年后,他在廈門鼓浪嶼創(chuàng)辦了第一家魚骨畫館,從而開始了他的魚骨人生。
“遵其意,保其神韻;仿其型,保天然美;畫隨骨,不失特色?!边@便是畫家林翰冰創(chuàng)作魚骨畫最基本的要訣,也算是秘訣之一吧。有時候,對藝術的領悟就來自對生活的觀察,而摸索的過程其實就是一條創(chuàng)作的心路。剛開始時,林翰冰為了創(chuàng)作魚骨畫,曾經一個月買下幾萬元的魚,而這些魚不僅讓他和家人吃怕了,也讓身邊的親友們吃怕了,見到他常常是談魚色變。有時,他只好將魚肉加工成肉松,再送給那些為他收集魚骨同樣吃怕了魚的親友們。此外,他還不惜花重金大量收集魚骨,只要沒收集過的魚,不知道魚骨長什么樣,再貴也要買下。為了得到更多的魚骨,他到處聯系酒樓、大排檔、魚類加工場等進行魚骨回收,近則老家漳州沿海一帶,遠則甚至大連海南,他將托付別人為他收集的幾十種魚骨,經過脫肉、凈白、去腥等12道工序,能夠迅速歸類還原成不同的魚。
對于一個魚骨畫家而言,“魚骨雖小,乾坤可大?!边@是必然的,也是必須達到的一種境界。廢物與珍寶似若天涯,亦是咫尺,其在于發(fā)現與創(chuàng)造。林翰冰說,廈門人最常吃的魚中,水尖魚的骨會有一對鴛鴦和一對鳳凰;野鰻魚全身都是刺,可用來做蝴蝶的觸角;西宮格魚骨則可做花卉、葉子和果實;絲丁魚則骨頭太軟,不能做魚骨畫;鯊魚也比較難。第一次聽見這樣的高論,真是大開眼界。不過,林翰冰也會賣關子,他說,魚骨頭利用率最高的數某種淡水魚。話說至此,他的臉上滑過一絲狡黠的自信和神秘,他故意這樣說,至于是哪種魚就不明言了,也算是一種商業(yè)機密。此魚骨里會有三對“小鳥”、兩對“人物”,還有老鼠、貓、狗、豬、羊、猴等,另外魚鱗則可制樹干與枝葉,硬的魚鰭可做樹枝,軟的做樹梢,極盡利用,幾乎全條魚都是寶貝。藝術家有所保留創(chuàng)作秘訣是可以理解的。 其實,林翰冰不是一個吝嗇的人,他毫無保留地暢談自己創(chuàng)作的靈感和體會,包括經驗分享。他說,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要盡量將魚骨保持“原生態(tài)”,只要能表達出意境,就是一幅美好的作品。其表達的中心思想不外乎愛護與奉獻,在生態(tài)環(huán)境日漸劣勢的今天,林翰冰一眼就能從魚骨中透徹斷定該魚是生活在什么水域,倘若魚骨顏色發(fā)黃,骨質會略帶斑點,并且骨頭出現奇狀,那么一定是曾被長期污染。他曾創(chuàng)作了一幅題名《渴》,就是融入了作者對環(huán)境污染的憂慮,借此引起世人的警醒,提倡環(huán)保,人人動手,美化家園。藝術的良知往往產生于瞬間創(chuàng)作的靈感,又貫穿于整個過程中。人品決定藝品,藝品決定作品,就是這個道理。
什么樣的魚骨創(chuàng)作什么樣的作品,似乎是命定的,而又是經驗的結晶。在林翰冰的系列作品中,我最喜歡的是《清風竹韻》《十里荷花萬里香》《河魂》《桃花依舊笑東風》《欲望之花》,這些作品不僅能帶給人以一種無邊的想象和美的享受,又能讓人獲得藝術的啟迪。此外,他用魚骨“畫出”廈門二十景,也是讓我怦然心動的杰作。譬如,單從鴻山織雨、東渡飛虹、金榜釣磯、鰲園春暉、菽莊藏海、鼓浪洞天、天界曉鐘、胡里炮王、云頂觀日、太平石笑、虎溪夜月等等,這些名字就已經足夠讓人浮想聯翩并渴望一飽眼福了。
經過數年的潛心研究和創(chuàng)作,林翰冰的魚骨畫藝術逐漸成熟,一幅幅魚骨畫擺在鼓浪嶼的魚骨畫館里,可謂惟妙維肖,蝦胡須成含苞花蕾,魚尾巴搖身成鮮花,魚鱗變成小舟……林翰冰給人的聯想越來越多越來越豐富了,且讓我們以微笑和會意的眼光期待他再創(chuàng)奇跡吧,藝術散發(fā)出的魅力總是無窮的,也往往是出人意料的。何況,魚骨畫本身就是美的傳奇,也是大海的另一種傳奇。如今,林翰冰在鼓浪嶼創(chuàng)辦的廈門東方魚骨藝術館,每天迎來眾多參觀賓客,看到這情景,他的內心充滿了感激。多年來的夢想,終于快要實現了!林翰冰每天背著魚骨,同魚骨飛翔,令人稱羨和期待。
(怡霖,原名陳婷筠。中國作協(xié)會員、福建省書協(xié)會員、福建省青聯委員、福建省海外聯誼會理事。著有散文集《歲月追風人》《月上柳梢頭》《追夢霞滿天》《人約黃昏后》《怡霖作品選集》,詩集《眉眼盈盈處》。)
東方魚骨藝術館
廈門市東方魚骨藝術館成立于2006年4月,是目前國內乃至國際首家專業(yè)魚骨藝術館。魚骨藝術變廢為寶,“化腐朽為神奇”,是著名魚骨藝術家林翰冰先生潛心20多年研究的結晶(已獲得國家發(fā)明專利),是一門嶄新的綠色藝術。
魚骨藝術,是以天然的魚骨材料為主要創(chuàng)作素材,常見的魚骨材料包括骨、刺、鰭、鰓、鱗、眼、蝦絲、蟹殼等水生動物肢體。魚骨材料一般要經過脫肉、凈白、去醒、去味、防霉、防腐、烘干等12道工序,方可作畫。由于魚的種類繁多,魚骨材料造型各異,變化萬千,經過巧妙構思、精心的搭配,既可以制作出栩栩如生的寫實畫,更可以創(chuàng)作出似是而非的抽象寫意畫。
東方魚骨藝術館主要從事魚骨藝術研究、創(chuàng)作、展示、推廣等公益活動,旨在倡導環(huán)保理念,宣傳海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