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
她出生于斯德哥爾摩,在好菜塢大放異彩,用清新脫俗的魅力和自然的演技征服了世界的觀眾;為了愛,她不顧事業(yè)危機遠走意大利,被好菜塢拋棄,數年后回來,她愈發(fā)成熟美麗,人們依舊無法拒絕這個擁有清澈但堅毅眼神的女人。她獲得過三次奧斯卡,四次金球獎,因為她典雅端莊的形象,她被稱為好萊塢第一夫人。晚年的她被癌癥折磨,依然堅持電影事業(yè)。她被美國電影學會選為百年來最偉大的女演員第4名。
《卡薩布蘭卡》:爛片咸魚翻身
2007年,美國好菜塢編劇協(xié)會評選了史上“101部最偉大的電影劇本”,《卡薩布蘭卡》排名第一。
說老實話,這部電影能成功誰都沒想到,因為這部電影的劇本一改再改,愛潑斯坦兄弟實際上在影片開拍的3天前才完成劇本。一開始,編劇們希望在結尾時里克和伊爾莎不能走到一起,但電影審查部門并不能接受這樣的結局,所以編劇們費盡心思多次改寫劇本,最終讓觀眾信服雖然里克和伊爾莎彼此相愛,但他們只能被迫分離。
導演邁克爾·柯蒂斯一生拍片169部,除了極少數叫得響的,大部分都是平庸之作。在影片大火之前,這部電影一度被演員們認為是“史上最爛劇本”。以至于扮演維克多-拉斯羅的保羅·亨里德最初并不想出演這個角色,作為好萊塢愛情片的一線小生,他很怕維克多這個角色會毀掉他的形象。
1942年,正值戰(zhàn)時,電影的經費很緊張,拍攝的時間也很短,導演的匈牙利口音很重,演員常常不知道他在說什么。片中演員只有飾演山姆的多利-威爾森一人去過卡薩布蘭卡,其他人都不知道這個小地方在哪兒,反正都順著自己的感覺演唄,反正好萊塢都有套路和程式,如果不是陰差陽錯這部電影正好點中了時代的G點,真不知道它的命運會是如何。
作為片中的大咖,英格麗-褒曼認為自己的左側輪廓更完美,所以影片中她的大多鏡頭都是在左側取景。亨弗萊·褒嘉和英格麗·褒曼雖然在片中演情侶,顯得非常默契,但實際上兩個人在幕后幾乎都不和對方講話。兩位都是世界級大咖,估計誰都不服誰,而且,最致命的是,英格麗·褒曼比亨弗菜·鮑嘉還要高一些,為了讓觀眾覺得男主人公更加高大一些,在很多場景的表演中,鮑嘉都是站在盒子上或是坐在枕頭上完成的,而英格麗·伯曼只能在與他的對手戲中穿平底鞋。你說以英格麗·褒曼的高傲她能對鮑嘉有好印象嗎?
希區(qū)柯克:接吻五十三秒
《卡薩布蘭卡》上映后好評如潮,1943年,她主演電影《瑞典人在美國》;同年主演個人首部彩色電影《戰(zhàn)地鐘聲》,并且憑借此片首次入圍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1944年,她與查爾斯·博耶、約瑟夫·科頓共同主演驚悚片《煤氣燈下》,飾演繼承了姑媽大筆遺產的少女寶拉;憑借在該片的表現(xiàn),她獲得了第17屆奧斯卡獎最佳女主角獎。
1945年與格利高里·派克聯(lián)袂主演由阿爾弗雷德,希區(qū)柯克執(zhí)導的心理學影片《愛德華大夫》,飾演專心學術的精神病院心理大夫彼特森。這一次,她遇到了又一位對她影響深遠的大導演:阿爾弗雷德·希區(qū)柯克。
我們知道,希區(qū)柯克一生見過美女無數,跟他合作過的美女們,如蕾絲·凱麗、瓊·芳登、蒂比·赫德、簡·懷曼、珍妮特·李、瑪琳·黛德麗都是一等一的好萊塢明星,而在眾多美女中,英格麗·褒曼的光芒絕不會被輕易掩蓋,因為她是獨一無二的。
圓圓胖胖的希區(qū)柯克和身材苗條的英格麗-褒曼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原因僅僅在于,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愛好,在緊張地拍完了一天的電影之后,喝喝馬提尼酒。
在英格麗·褒曼的眼中,希區(qū)柯克是個“幽默詼諧、機警靈敏、令人愉快的人”。他甚至不看攝影機,他會說:“我知道畫面是什么樣子。”值得一提的是,為《愛德華大夫》做美術設計的是薩爾瓦多·達利,所以你看到了,那些夢魘般的大眼睛,都是他風格化的標志。《愛德華大夫》票房大賣,他們馬上籌備拍攝另一部電影《美人計》。當時美國電影審查制度明文規(guī)定,接吻不能超過十秒鐘,可是希區(qū)柯克有的是鬼點子,他讓男女主演卡萊·葛倫和英格麗·褒曼接吻超過五十三秒,簡直是原明文規(guī)定的五倍!可是他們也拿他沒轍。他是怎么做到的呢?他們接吻了一會,不超過三秒,嘴唇就松開,說一會話,然后再接吻,就這樣親熱,打了個擦邊球。這些鏡頭在當時轟動一時,對票房貢獻良多。
同年,英格麗-褒曼以電影《圣瑪麗的鐘聲》入圍第18屆奧斯卡最佳女主角獎,這也是她連續(xù)3年入圍這個獎項,海明威說她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女演員,她已經當之無愧地成為“好萊塢第一夫人”。
可是好景不長,事業(yè)到達巔峰的褒曼卻選擇與意大利導演羅伯托·羅西里尼發(fā)生婚外情,一時間,指責之聲蜂擁而至,無奈之下,褒曼只能選擇遠走意大利。
事實上,在遇到羅伯托·羅西里尼之前,她與著名的戰(zhàn)地攝影師羅伯特·卡帕還有過一段情。1945年6月6日,英格麗·褒曼住進巴黎里茲飯店,她在自傳里說那天“發(fā)現(xiàn)臥室門底下有一個字條”,卡帕由此闖入她的生活??ㄅ辽砩溪毺氐牧骼藲赓|吸引著她,可是也正是這種流浪氣質讓她抓狂。在英格麗再三催促下卡帕到了好萊塢,可他根本坐不住,在桌子旁呆不了五分鐘。他不聽任何人的指揮,褒曼曾向友人說,如果他求婚,她一定會拋棄了一切跟他去。但是卡帕熱愛的,只是戰(zhàn)地攝影,這是他的生命,所以,最終,他死在了越南,踩在了一顆地雷上。
命中注定她和羅西里尼有一段夫妻的名分。1948年英格麗·褒曼觀看了羅伯托·羅西里尼執(zhí)導的影片《羅馬,不設防的城市》和《同胞》,一見傾情,她主動寫信給羅西里尼要求與之一起拍片,二人由合作伙伴逐漸發(fā)展成了情侶。但實際上,兩人的婚姻不過維持了8年時間。1950年,彼得·林德斯特倫與英格麗·褒曼離婚,同年5月24日,褒曼與羅西里尼在墨西哥舉行婚禮。1952年英格麗·褒曼生下一對雙胞胎女兒伊莎貝拉·羅西里尼與伊斯塔·英格麗·羅西里尼。1958年褒曼和羅伯托·羅西里尼正式離婚;同年12月21日,英格麗·褒曼與從事戲劇演出事業(yè)的瑞典人拉爾斯-施密特結婚。
女神在癌癥期間的痛苦創(chuàng)作
英格麗·褒曼出過一本自傳,而且這本自傳1983年就譯成中文分別由中國戲劇出版社、漓江出版社和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了。你沒看錯,1983年,中國有三家出版社同時出版了三個譯本的英格麗·褒曼自傳,然后……就沒有然后了,這本書沒有再版過。
為什么1983年中國大陸會同時出版三本英格麗·褒曼自傳?因為前一年,即1982年,她去世了,死因是乳腺癌手術后產生的淋巴瘤并發(fā)癥。她生前拍攝的最后一部影片是和瑞典另一位國寶——大導演英格瑪-伯格曼 合作的《秋天奏鳴曲》。
褒曼其實就是伯格曼。瑞典文中的Bergman,在英格麗,翻譯成了褒曼(以顯示女性化),在英格瑪,翻譯成了伯格曼,但實際上是一回事,名字也差不多,一個是Ing rid,一個是Ingmar,盡管兩人并沒有親戚關系,而且事實上,兩個人的想法南轅北轍,一度鬧得不可開交。
一個享有“好菜塢第一夫人”的美譽,一個是瑞典電影執(zhí)牛耳者,誰聽誰的?你從兩個人的回憶錄中就可以看得很清楚,矛盾重重。英格麗-褒曼的回憶是:“一開始我們就遇到了麻煩?!?/p>
英格麗·褒曼是個什么人?她受好菜塢教育這么多年,就是好萊塢商業(yè)片流水線塑造的女神,高鼻深目、優(yōu)雅迷人、膽大心細、處變不驚??墒窃诓衤@里,他要的是殘酷的真實:母親與女兒之間深深的裂痕,在愛與恨之間掙扎的家庭關系,就如我們在《吶喊與低語》中所看到的那樣。
英格麗·褒曼一開始根本不能理解。她對導演吼道:“七年!母親七年不看她的孩子!這怎么可能!”為了讓情緒激動的褒曼平靜下來,伯格曼將七年縮短為五年,可是等褒曼看到成片的時候,她發(fā)現(xiàn)又改為七年了。
在伯格曼看來,一開始進入劇組的這位好萊塢大明星演戲時矯揉造作,戴上了與她完全不適應的面具。在《魔燈》中,伯格曼毫不客氣地寫道:“她早已對著鏡子排練過若干次了,可令人吃驚的是,她依然把臺詞念得拿腔拿調,場記小姐早被她氣得躲到走道上沮喪地哭了?!?/p>
如果換了希區(qū)柯克,我想他一定很滿意女神的表現(xiàn),可是眼前的是伯格曼,和走驚險懸疑路線的胖子完全不同的路線。保險公司拒絕為褒曼保險,因為她剛剛動過手術;醫(yī)院傳話來,褒曼的癌細胞有擴散的跡象。
在疾病的折磨和電影理念的分歧中,他們不停地爭吵。曾經優(yōu)雅的女神為癌癥困擾,現(xiàn)在變得易怒,她大膽地攻擊導演,說電影太平淡,不如加點俏皮話,但被斷然拒絕。有一天早上,她打了伯格曼一個耳光,嚷著:我要把你碎尸萬段!
最終,我們在電影中看到的是一位滿臉皺紋的老婦人,如果你僅熟悉好萊塢時期的她,你可能完全認不出她來。你一下子就能看到她的痛苦,從她蒼老的臉上看到她的心靈,因為那痛苦是如此真實。
事實上,除了我們現(xiàn)在看到這部精彩絕倫的電影之外,伯格曼還順便拍攝了《秋天奏鳴曲》攝制經過的紀錄片,有5小時那么長。電影拍攝結束后,英格麗·褒曼來到伯格曼居住的法羅島,看完紀錄片后,她沉默良久,說:“我要是在開拍前就看到這部紀錄片就好了?!?年后,一代女星英格麗·褒曼去世,去世的日子正是她的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