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志
新的課程標準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閱讀,教給他們的閱讀方法。本文從朗讀、合作、想象、自悟、質疑、體驗六個角度談了自己的感悟,以期待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方法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以學生閱讀為前提,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边@句話強調的是學生在獨立學習過程中,對課文的語言文字進行感知,對課文的內容、層次、感情、語言特點、重點詞句、精彩片段,進行符號批注、思考分析、比較歸納,讓學生有感而發(fā),有疑而注,有得而寫,使思想得到啟迪,靈魂得到凈化,個性得到張揚。如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落實新課標理念,體現(xiàn)新教法?我認為要堅持“六重”。
一、重朗讀
閱讀教學以讀為本。全國小語研究會理事長崔巒先生說過:“朗讀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學生朗讀能力逐步提高,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就會逐步加深?!毙抡n標在目標定位中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朗讀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實踐經驗也告訴我們,朗讀是學生領略課文蘊涵情感的最佳途徑,學生富有感情的朗讀本身就是對語言文字有敏銳感覺的表現(xiàn)。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指導有感情地讀,讀出音韻,讀出意境,讀出情味。如教《十里長街送總理》第一段,我是這樣處理的:第一句:天/灰蒙蒙,又陰/又冷。指導學生用低沉、悲傷的語調朗讀,讓學生體會到環(huán)境描寫側面烘托了人民對總理的哀悼之情。第二句:長安街兩旁的人行道上,擠滿了男女老少,路/是那樣長,人/是那樣多,向東/望不見頭,向西/望不見尾?!皵D滿”“長”“多”三個詞讀重音,使學生在朗讀中也和人們一樣沉浸在對總理的崇敬和愛戴中。如此引導,學生品出了言中意,言中理,言中情,既豐富了語言庫存,又陶冶了情操。
二、重合作
新課標指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葉圣陶也曾指出:“上課是教師和學生共同的工作,而共同的方式該如尋常集會,學生是報告和討論,教師是指導和訂正?!惫耪Z云:獨學無友,孤陋寡聞。學生通過自主、合作的討論,相互進行思維的碰撞,語言的交流,可以誘發(fā)對言語的感悟,可以進一步感悟課文的一情一景,一人一物。在教學《驕傲的孔雀》一文時,先要求學生自己對照圖文仔細讀課文,然后讓學生自找合作伙伴,自編、自導、自演《驕傲的孔雀》的故事情節(jié),看學生間的合作精神怎樣,同時也可以看出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何。結果學生把孔雀那種驕傲,認為自己漂亮,妒忌別人,驕傲得連自己都不認識等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三、重想象
選入教材的文章作品,由于作者構思立意、運筆行文的需要,往往省略了一些內容,形成語言文字的空白。教學時,在這些地方引導學生瞻前顧后,補充情節(jié)或空項,則能促進閱讀,增強語言訓練的力度。如《黃山奇石》一文,課文根據黃山巖石名形相似的“奇”,通過“猴子觀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雞叫天都”等石的具體描寫,突出“很有趣”。其他奇石,如“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一筆帶過,形成空白。我們可引導學生緊扣“奇形怪狀”,抓住巖石的名字,發(fā)揮想象,分別說說這三塊略寫的巖石的樣子。模仿前文描寫的句式手法,把這三塊巖石具體寫下來。然后要求學生改寫課文,把這三塊巖石作為詳寫的內容,把原文中詳寫的四組巖石作為略寫,開頭結尾不變,進行更高層次的訓練。
四、重自悟
新課標指出:“閱讀教學以學生閱讀為前提,不能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閱讀?!边@句話強調的是學生在獨立學習過程中,對課文的語言文字進行感知,對課文的內容、層次、感情、語言特點、重點詞句、精彩片段,進行符號批注、思考分析、比較歸納,讓學生有感而發(fā),有疑而注,有得而寫,使思想得到啟迪,靈魂得到凈化,個性得到張揚。如在教《鸕鶿》一文,我讓學生對“漁人忽然站起來,拿竹竿往船舷上一抹,這些水鳥都撲撲地鉆進水里去了?!币痪渲?,為什么用“一抹”作專題批注。結果學生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各自的認識和理解。有的說:一抹很輕,顯得寧靜;有的說:可以看到漁人對鸕鶿的關愛,漁人和鸕鶿配合默契;有的說:只要輕輕一抹,鸕鶿就那么聽話,為漁人效勞,可見這是些訓練有素的鸕鶿;還有的說:用一揮或一檫等詞,動作粗魯,沒有一抹溫柔,說不定還會傷害到鸕鶿。學生在多元解讀中豐富了“一抹”的內涵,領悟了“一抹”包含的情和意。
五、重質疑
“學貴有疑”,疑是探求新知的開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動力。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是一個人思維活躍的表現(xiàn)。質疑蘊含著創(chuàng)新的因素。由此可見,讓學生質疑,對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和提高素質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應當成為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在教《落花生》一文,有學生提出:“落花生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這個對比不科學。為什么?因為桃子、石榴、蘋果既可觀賞,又可食用,這不是一舉幾得嗎?總比落花生只供食用不可觀賞要好得多。雖然學生的理解與作者的表達意圖有失偏頗,但能向教材挑戰(zhàn),就很難能可貴了。有了疑,學生就會產生求知欲,變被動為主動,進入“憤悱”的狀態(tài),也就達到“學生是學習的主人”的目的。
六、重體驗
新課標把“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視為“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之一。在總目標中也特別強調要“注重情感體驗?!闭嬲袃r值的學習,是以學生個體體驗為基礎的,是學生對知識主動建構的過程,是學生在語文實踐中行為、認知和情感的整體參與。作為學習主體的學生,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那種內在的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的親歷、體認和驗證,對于實現(xiàn)語文課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形成和發(fā)展語文素養(yǎng),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好基礎,具有重要作用。如何在閱讀教學中追尋“體驗”,讓體驗全方位地進入開放的語文課堂,也正是當前語文教師的傾心追求。特級教師于永正在教《小稻秧歷險記》,一位學生朗讀到雜草被噴霧器大夫用化學除草劑噴灑后,有氣無力地說:“完了,我們都喘不過氣來了”時,聲音很大,力氣很足,情感不到位。于老師幽默地啟發(fā):“要么你這株雜草抗藥性強,要么這化學除草劑是假冒偽劣產品。我再給你噴灑一點?!闭f完,朝他做了噴灑的動作。在于老師創(chuàng)設噴灑情境的激發(fā)下,這位學生如歷其境,有了真切體驗,再讀時,他耷拉著腦袋,真得有氣無力了。
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斷的培養(yǎng),不斷地探索好的方法,從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業(yè)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