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潔
課堂教學評價是診斷和鑒定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教學評價方案對學校的教學工作起著導向和激勵的功能,并同時促進著教師的專業(yè)成長。
一、評價方案設計的理念
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課堂教學評價價值取向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二是促進教師不斷提高;三是在對教學活動的評價上,以充分調動教學雙方的主動性與積極性為原則,力求為教學雙方在教學活動中展現自身潛質提供時空條件。
二、評價量表的內容
1. 科學性和發(fā)展性
科學性和發(fā)展性是教學評價設計不可忽視的要領。沒有科學性,評價的量表就發(fā)揮不了作用,評價出來的結果就沒有作用。課堂教學評價是對一名教師來說對其工作態(tài)度及成績的肯定,所以,課堂教學評價量表一定要科學,公平。量表內容,應既符合教育規(guī)律和育人目標,又針對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和學校的現實作適當的改進和實踐的優(yōu)化。例如,課堂通常出現學習評價的虛化、泛化,評價方式單一,評價內容與教學目標達成缺乏關聯(lián),不能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與感悟;不少教師對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關注弱化,尤其是忽略對學困生參與狀況的關注,造成這部分學生學習邊緣化,影響到班級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師更多地關注課堂教學任務的完成,而忽略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與方法指導,影響了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等等。針對這些影響課堂教學質量的普遍因素,形成相應的評價內容指標,以促進教師改進影響課堂質量的因素,提升教育教學能力。
2. 可操作性和實踐性
為追求評價標準的可操作性,方案力求做到評價內容“具體不空、可測可評”,“不繁不多”。課堂評價量表內容至少包括教學準備、教學過程、教學效果三個主要板塊,表述簡明且適應各學科共性要求的二級指標。其中,教學過程評價指向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如評價行為、調控能力、學法指導、學生關注、分層教學等。教學效果部分主要通過對學生的能力和情感的提升等方面觀察評價。另外,教學是一門藝術,為了鼓勵教師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對新的教學模式的探索、教學風格的形成以及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體現,增設教學特色項目,將此作為附加分。為方便操作統(tǒng)計,在各項權重分布中,制定A、B、C、D、E 五級評分標準,評價者通過觀察比較,按質對號入座給分,最后據各項分數統(tǒng)計形成相應等級,以減少評價的不合理差異。在評價方案出臺之前,要經過試用,確保其實踐性。
3. 整體性和針對性
教學是個由教師、學生、教材、環(huán)境等多個要素構成的整體,教學評價的完整性應從不同的視角體現。從教學過程看,包括對教學的準備、過程以及結果、后續(xù)的合理評價。從教學的主體看,體現在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兩個方面的評價。從教學的結果看,體現在本節(jié)課的課堂效果和在整個學段中的教學影響。從教學的表現看,既要關注靜態(tài)、常態(tài)和對預設目標的完成,也要關注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在教學環(huán)境上,既要評價對硬件教學設施的使用,也要考慮教學氛圍、人文關懷等軟環(huán)境的建構。從評價的主體看,既關心評價者的評價過程,也看重被評價者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每個學校有不同的實際情況,不同的教學理念指導下的評價方案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同時,由于每個學科都有各自的特色,加上教師的個人實際和風格、班級的層次、學生的水平等因素,不可忽視方案的針對性。
三、注意事項
1. 考慮學校班額的實際
班額的大小對教師的教學方式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具體實施起來是有一定的難度,尤其是在大班額教學條件下,實施起來更是難上加難?!白灾鳌⒑献?、探究的學習”既是一種理想的學習方式,也是一種普適的理念,但不是每課必用或用之必有效的操作模式。如果硬要將此作為評價的具體指標,就會因苛刻而導致教師機械地在教學設計與實施時“對號入座”,最終出現課堂的“形式化”。
2. 采用量化與描述性評價
評價指標體系一味追求量化,忽視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科學方法,難以準確有效地反映評價對象的本質特征。課堂評價中的量化取向評價雖然可以發(fā)揮工具的便利性和可操作性,但是難以同時兼顧教學的整體性與發(fā)展性。而描述性評價所具有的傾聽與觀察、理解與解釋、分析與改進的特點,能夠有效地彌補量化評價的不足,從而優(yōu)化課堂教學。
責任編輯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