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世雄+江曉
摘 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統(tǒng)攝、整合大學生群體日趨多樣化的價值觀,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為了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應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課的主陣地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師德建設全過程,同時加強大學校園文化建設,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鍛煉成長。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立德樹人;師德
黨的十八大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起著統(tǒng)率、引領社會價值理念的核心作用。高校作為人才的聚集地、知識的生產區(qū)和思想觀念的輻射源,對于在全社會不同群體中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有典型示范的標桿作用[2]。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是時代發(fā)展的迫切需要,是構建和諧社會的現實要求,是社會主義事業(yè)長盛不衰的神圣使命。
大學生的道德情操、政治素養(yǎng)、理想信念和價值取向,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2014年的“五四”青年節(jié),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強調: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yǎng)成十分重要。高校應緊緊圍繞立德樹人的根本目標,堅定不移地將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納入教育事業(yè)改革發(fā)展的核心環(huán)節(jié),引導青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圩?,以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立德樹人工作的重要意義
1.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立德樹人的必由之路
黨的十八大報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興和社會進步的基石?!睂崿F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必須要堅持教育優(yōu)先發(fā)展,堅持教育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立德樹人”,即強調以德立人,樹人以德。立德是樹人的前提和基礎,樹人是立德的目標與追求。立德樹人所立的“德”,不僅是指道德品質和道德能力,還包括理想信念、價值追求和法律素養(yǎng)等,它是一個人的思想政治素質的綜合體現,是一個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法制觀的集中反映[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征,反映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本質要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新時期賦予立德樹人的新任務、新要求,是新時期立德樹人的必由之路。
2.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師德建設的本質要求
高校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主陣地,而高校教師則肩負著研究者和實踐者的雙重責任。高校教師通過教書育人引導一代代青年學子增知益智、修身養(yǎng)性,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自我修養(yǎng)、外化為具體行動。當青年學生步入社會,就會產生輻射效應,帶動更廣大的社會群體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特別是在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的當代中國,高校教師的這一責任可謂愈加重大。
高校要想在新的歷史時期發(fā)揮好“火車頭”作用,就必須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而師德又是教師素質的核心。只有做好高校師德建設,才能使高校教師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yǎng)工作。加強和改進高校的師德建設工作,必須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視閾下,探索行之有效的方法和途徑。
3.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人才培養(yǎng)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21世紀以來,大學生群體的價值觀念總體上呈現積極向上的發(fā)展態(tài)勢。但在社會思想文化日趨多元、多樣、多變的大背景下,大學生群體的價值觀也愈發(fā)多樣化。甚至,有一些大學生的思想觀念中存在著不健康因素,困擾著他們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社會大眾的價值判斷與價值取向。
當代大學生能否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是關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成敗的大事。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勉勵青年學生:“要從現在做起、從自己做起,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體力行大力將其推廣到全社會去。”因此,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統(tǒng)攝、整合大學生群體日趨多樣化的價值觀,就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立德樹人工作的路徑和方法
1.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課的主陣地作用
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培養(yǎng)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主渠道和主陣地。思想政治理論課要緊緊圍繞大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貫穿于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要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材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合,提高教材的可讀性,將知識講授與學生的成長、成才緊密結合。要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完善教學體系,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融入到高校的教學中。
2.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師德建設全過程
立德樹人,教師是關鍵。高校須打造一支師德高尚、業(yè)務精湛、敬業(yè)愛崗的高素質教師隊伍,引導教師成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模范表率。要著力激發(fā)高校教師投身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yè)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引導其在實際行動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積極探索和推行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各層面的要求對接到評師、評教程序中的標準和方法,為高校教師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制度保證。
首先,教師要從自身出發(fā),加強師德建設并砥礪前行,嚴于律己,認真履行教師的職業(yè)標準,自覺遵守教師職業(yè)倫理,做一名有“德行”的教師;其次,師德水平要與業(yè)務能力并重,教師要通過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各個學科的教學之中,達到潤物無聲的教育目的;最后,教師要帶領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大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一點一滴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他們的行為習慣,養(yǎng)成一生受益的道德品質。
3.加強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一所大學的校園文化對大學生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校園文化是高校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由師生共同培育的,包括教育目標、校園精神、優(yōu)良作風等方面內容的文化形態(tài)。健康、積極的校園文化,可以陶冶大學生的情操,啟迪大學生的心智,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它是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不斷豐富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是促進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重要途徑。
4.讓大學生在社會實踐中鍛煉成長
價值認知和價值判斷力是與人生階段及生存價值相關聯的。脫離社會實踐不可能使大學生真正樹立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學生的價值認知能力既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光靠理論灌輸所能提升的,正確的認識必須通過社會實踐來樹立[4]。因此,要不斷加大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的力度。例如:通過社區(qū)服務、支教扶貧、紅色旅游、生產調研等社會實踐,讓學生深入了解社會,在廣大群眾中汲取營養(yǎng),在實踐中體會傳統(tǒng)道德。通過了解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和革命傳統(tǒng),通過了解改革開放前后中國的巨大變化,激發(fā)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只有通過實踐增強學生對社會中各種矛盾的判斷力,才能使他們從內心深處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決心。
參考文獻:
[1]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J].求是,2012(22):3-25.
[2]段永清.高校教師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7):60-62.
[3]吳潛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立德樹人的必由之路[N].北京日報,2014-01-13.
[4]李蕓.淺析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J].陜西教育(高教版),2012(Z2):158-159.
(作者單位:北京化工大學黨委宣傳部)
[責任編輯:卜 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