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言
安倍“獨特”的歷史和戰(zhàn)爭觀點,讓其盟友美國相當不安
2015年4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先后見到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前者是在印尼出席萬隆會議紀念活動期間,后者則是在對美國的正式訪問中,這也是日本首相9年來對美國的首次正式訪問。
在中國強勁崛起、美國仍然強大的背景下,如何選擇日本的未來走向,是安倍晉三無法回避的問題。
在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發(fā)表的演講中,安倍開篇就“定調”:“1957年6月,作為日本首相的我的外祖父岸信介就站在這個演講臺上。當年他的演講是這樣開頭的:‘日本之所以能夠和世界自由主義國家合作,是因為我們確信民主主義的原則與理想。”
盡管他也提到了對戰(zhàn)爭的“反省”,但更加強調的是,會“徹頭徹尾支持”美國的再平衡戰(zhàn)略,和美國主導、不包括中國在內的TPP(“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一個新的以軍事同盟為重要內容的日美同盟,似已初見端倪。
從某種自信轉變?yōu)椴蛔孕?/p>
安倍與大國相處的策略,其實一直有跡可循。
安倍的政治導師小泉純一郎曾在很多場合宣稱自己是“日中友好論者”。小泉的依據之一大概是,盡管他參拜靖國神社讓中日政治關系大大倒退,兩國經貿關系在他任內卻發(fā)展順暢,“政冷經熱”的獨特局面從此形成。安倍接任首相,盡管展開了“融冰之旅”,但中日的“政冷經熱”仍然沒有根本改觀。
安倍第二次擔任首相后,中日之間的力量對比已經逆轉。
“2006年安倍作為首相訪問中國的時候,日本的經濟規(guī)模還是中國的兩倍左右,但不到10年,中國的經濟總量已經是日本的2.5倍了。”從事日中貿易的山田對本刊記者說。
安倍對中國的態(tài)度,也從某種自信轉變?yōu)椴蛔孕牛踔列∪倰煸谧爝吷系摹叭罩杏押谜摗?,在他這里已經聽不到了。在世界許多地方,安倍常會不點名地提出所謂“不允許通過力量改變現(xiàn)狀”。4月的萬隆紀念活動中,安倍在簡短的5分鐘發(fā)言中也沒忘記這句“口頭禪”。
安倍在美國國會演講中提到的其外祖父岸信介,曾被判為二戰(zhàn)的“甲級戰(zhàn)犯”,在監(jiān)獄中服刑多年,對中國態(tài)度強硬。
日本政治評論家田中健二對本刊記者說:“安倍繼承了他外祖父的一些觀點,在戰(zhàn)爭問題上觀點獨特。”
“歷史修正主義者”
安倍“獨特”的歷史和戰(zhàn)爭觀點,令其盟友美國相當不安。
安倍在2012年底再次當選為日本首相后,跟蹤研究他的美國日本專家曾基于他過去的言論和選舉主張指出,他會是“歷史修正主義者”。2015年1月,美國國會發(fā)表的日美關系調查報告,正式以這一提法定義安倍。
“修正主義”在任何國家都不是褒義詞,由此可見美國的態(tài)度。
美國國會報告書中還說,安倍內閣“與周邊國家的關系在惡化,這有損于美國的國家利益”。日本媒體解讀說,這意味著美國認為安倍是個“國粹主義者”。
2015年4月27日,在美國馬薩諸塞州的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外,抗議者手舉標語,要求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就“慰安婦”等日本二戰(zhàn)罪行道歉
這一次,為了與美國順利結成“世界規(guī)模的日美同盟”,安倍在訪美之前做足功課,確保自己的表態(tài)能夠化解美國的不安。
3月上旬,安倍派出原《日經商務》周刊記者、現(xiàn)任內閣官房參與谷口智彥去美國廣泛接觸各界精英,尋找能夠讓美國參眾兩院接受的表述方式,闡述在“慰安婦”等關鍵歷史問題上的觀點。
等谷口匯報了美國精英的意見以后,安倍又通過美國媒體發(fā)出最新信號。3月26日,他在首相官邸接受了《華盛頓郵報》記者戴維.伊格納丘思一小時的專訪,特意談到慰安婦問題:“想到她們是人身買賣的犧牲品,體驗了筆舌難盡的苦難,我感到非常心痛?!?/p>
日本某月刊總編輯告訴本刊記者:“經過做工作,《讀賣新聞》3月28日開始在第三版大力報道《華盛頓郵報》的內容,引發(fā)了關注?!?/p>
本次的國會演講中,安倍再次強調了日本會“反省戰(zhàn)爭”:“我們不應該回避自己的行為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痛苦這一事實。”
但他同時也進行了這樣的表述:“從太平洋到印度洋的廣闊海域里,要貫徹自由及法律支配的原則,讓這里成為和平之海。為此需要強化日美同盟。我們有這個責任?!?/p>
安倍訪美期間,日美在紐約舉行了外交及國防部長的2+2會談,決定擴大日美安保合作范圍,大幅度增加自衛(wèi)隊對美國的支援。
反復不定與不斷掂量
日本歷屆首相中,像安倍晉三這樣在中美之間反復掂量、權衡、徘徊的,可能并不多。
這當然與變化的國際大格局有關。一方面,中國的迅速崛起讓安倍和部分日本人士在心理上難以接受和面對。日本已經失落了20年,近年來周邊國家均實現(xiàn)了GDP的增長,唯有日本止步不前。今后如果遠離中國主導的亞投行,讓日本在經濟上重新“奮起”的可能性將更低。
本刊記者在日本接觸各方面和各層次的人,感覺到日本民眾強烈希望出現(xiàn)一個強有力的政治家,在他的率領下走出“失落”,至少在經濟上有所進步。
當安倍高舉“安倍經濟學”大旗,以超寬松的貨幣政策試圖打破增長僵局后,曾獲得民眾的支持。
此時,讓企業(yè)與最有市場前途的國家做生意,本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但在安倍時代,由于與中國和韓國的領土和歷史問題遲遲不能取得進展,日本有些輿論又不斷炒作與中國的對立,日本經濟成了其外交和政治的“受害者”,形成惡性循環(huán),加重了安倍內閣的執(zhí)政難度。
日本寄予厚望的盟友美國,卻沒有忘記與中國的溝通。在和安倍共同舉行的記者會上,奧巴馬在談到中國時,首先說的就是:“對于中國的和平崛起,我們持歡迎態(tài)度?!?/p>
換言之,在美國眼中,與日本的同盟并不是排除中國的。日本媒體已經開始議論,政府在亞投行問題上的選擇“不夠冷靜”,安倍希望建立的日美軍事同盟,到底會對日本有多大幫助,還未可知。
安倍在歷史問題上的反復不定和在中美之間的不斷掂量,可能會給他今后的執(zhí)政之路蒙上陰影。
日本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前政壇高層人士對本刊記者說,安倍矛盾的心態(tài)與行動,會讓他“今后失去民意,和當年獲得民意一樣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