橋本隆則
泡沫經濟給人的感覺就是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這樣的“美好”只是一種“飲鴆止渴”
在日華人,博士,現居日本大阪。主攻國際關系,《聯合早報》撰稿人,日本朝日放送特約評論員
在筆者的各種經歷中,日本泡沫經濟的興起與破滅經歷是始終難以忘懷的。
上個世紀末日本走過的道路,現在很多國家正在走或即將要走,如果不吸取其中教訓,像飛蛾般前仆后繼地進入,等待你的將是漫長的不景氣的生活。日本稱這為“失去的20年”。
80年代中期開始,日本民眾覺得日本已經成為世界最強大的經濟實體,而老大哥美國似乎正在走下坡。以索尼為首的日本公司高調向美國進軍,一出手就把美國最大的電影公司買下,日本最大的地產商又把美國經濟的象征帝國大廈買下。美國主流報紙哀嘆:日本會不會買下美國?
在曼哈頓最繁華的商業(yè)區(qū),來自日本的旅行團最受矚目,他們大包小包,突然其中一位女士大喊:我忘了拿紙袋了,于是一群人又馬上回到奢侈品專賣向店員討要紙袋。為何一個紙袋這么重要,不是袋子本身,而是印在袋子上的LOGO才重要,這個LOGO是身份的代表,拿著它標志著自己已經進入上流社會。
當時首先發(fā)力的是日本股市,所有代表日本的225種股票輪番上漲,在很短的時間內,一些人的資產猛增了4倍。主力股票的上漲帶動了日本股市的牛市,新股一發(fā)行,馬上就被炒上去。上班之余,所有的員工也在關心自己的股票。
在股票上漲后的一年,房地產業(yè)開始迅速上漲,土地的價格就像被吹起的氣球,每天都在上漲。大都市商業(yè)中心的地價,好的區(qū)域一年要漲10倍,一切都在膨脹中。
泡沫經濟給筆者的感覺就是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這樣的“美好”只是一種“飲鴆止渴”。
大公司招人幾乎都沒有什么計劃,只要你是名牌大學畢業(yè)的都可以進。獎金也是公司間相互攀比,你們公司是汽車制造業(yè),要發(fā)5個月的獎金,我們是電器制造業(yè)就要發(fā)8個月的獎金,把你比下去。賺錢是如此的容易。
錢多的原因是大企業(yè)幾乎都是上市企業(yè),上市企業(yè)的員工又都擁有自己公司的股票,當股價上漲,公司的市值也在上漲,而公司大樓所在的土地(市中心)或者工廠的土地都在上漲,這樣公司一夜之間從日本地方企業(yè),邁入世界500強或1000強。
銀行也有的是錢,只要你有需求,銀行的貸款就像自來水源源不斷地供應給你。這也是之后日本經濟崩潰的主要原因:貸款成壞賬,銀行倒閉經濟崩潰。1986年開始的5年時間,日本銀行的貸款額度超過了2萬億美元,這些貸款幾乎都被用去作投資,如房地產、股票、藝術品以及高爾夫會員證。
講到藝術品,日本公司認為收藏歐洲印象派大師的繪畫,不但可以保值,還可以提高公司的形象,所以日本的企業(yè)在泡沫經濟時期,買下了梵高的幾幅《向日葵》,那些有名畫的公司市值一直沒有太大的縮水,這就是梵高的魔力。
泡沫經濟來臨對個人來說或許就像一場夢。當時流行站臺迪斯科,青年男女都會去玩,在迪斯科的中央高臺上,肯定就是女性穿著短裙,站在高臺上跳舞,所有人如醉如癡地跳舞。這個高臺迪斯科之后成為日本泡沫經濟的標志,也是很多人對那個時代的最后記憶。許多人在迪斯科結束后要回家,但是人多車少,實在叫不到出租車,于是每個人都手上拿著萬元的日元高喊:我有錢,請拉我。似乎所有的人都在醉生夢死。
1989年年12月底股票開始大跌,從歷史性的高位38915點開始,一路狂跌,到了1990年的10月1日,只有20221點,日本泡沫經濟破滅了。股票跌,房地產也在下跌,那些借錢投資股票、房地產的人,最后不得不破產清倉,成為一文不名的流浪者。
就當筆者大學畢業(yè)就職時,因泡沫經濟的破滅,日本一下子進入就業(yè)的冰河期,一個職位五六個人爭奪。當時我真的有一種生不逢時的感覺。
泡沫經濟使人瘋狂,感覺就像一種癲狂,人失去理智,失去冷靜。這個過程對經濟、對人的傷害有多重,只有親身經歷才會有體會。在東京上野公園的無家可歸者中,許多是在泡沫經濟時代曾經叱咤風云的人物,隨著泡沫破滅,最終淪為“失敗者”。我曾與其中一位交談,他告訴我:這樣的金錢瘋狂,人生中要嘗試一次,這也是人生經驗。只是現在明白了,那是萬劫不復的地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