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星
作品即人品,風格即人格;有的人追星,長于歌功,有的人追新,沉于獵奇?;蛟S也有人,以腳為筆、以汗為墨、以心作文,永遠執(zhí)著于把文字指向心靈。而沙林卻如一名忠誠的士兵,即便完成從記者到作家的“轉型”,其后也未曾離開一線,堅持在新聞和報告文學上兩棲作戰(zhàn)。
沙林曾在《中國青年報》“冰點”奮筆十年,和他的同仁們秉筆直書著中國人當時的社會史志。他在報告文學和新聞中輪換著一種共同的題材,告訴讀者當下發(fā)生了什么,將要發(fā)生什么——令人信服的是,沙林總在報告文學中預言將來會發(fā)生什么。
預呼
他的預言能力來自每月一篇中短報告文學的訓練(他任職中國青年報“冰點”要求專欄記者每月遞交一篇國是人情文章,須有細節(jié)、場景和過程的真實描述),因此他每月必須縱游于這個國家的邊村鎮(zhèn)寨,市井廠礦,與生活狀態(tài)大多數在平均線以下的國人——所謂弱勢群體進行一種稱兄道弟式的深入交流。他也由此整整十年,沉在了這個國家的生活海洋中,真真感受到了民族的心緒走向和喜怒潮趨。
2002年他突然推出一篇振聾發(fā)聵的報告文學《檢視暴戾》。這篇文章采訪之時,中國大陸經濟正在迅速爬坡,在世界上的影響日益擴大,大國景致已現前方。但沙林以其獨特的視角在一片歌舞升平中發(fā)現一片黑影正從地縫中慢慢升騰,漸有彌漫大地的意思。暴戾,沙林突然發(fā)現中國人生活中的暴戾,正在替代國人幾千年以來那種特有的世俗理性和溫性中庸,上到官宦,下到販夫,文括學子,武至警管,大家似乎都不耐有話好好說了,而漸用拳腳替代,群起械斗,刀棍齊下等現象也是過去幾十年所未見(除了文革武斗的短暫時期)。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在各行各業(yè)的拳棒刀棍下,所有的思考和理性都失去意義。而且只睹峰波漲,不見浪止境。如此下去,一個暴戾的中國,一個血味的中國,沒有了溫和生活的依憑和預期,我們的發(fā)展,我們的奮斗,還有什么意思?
《檢視暴戾》把大家熟視無睹的現象突然端出,讓人們在火紅中突見理性的冷臉,很多讀者讀后都有一種感覺,整個國家因忽視精神層面的建設、忽略精神層面而導致了“浮躁物質主義”,這衍生了三個惡果,即腐敗、污染和暴戾。此三者緊密勾連,互為因果,極大影響了中國人的幸福感。
如此不合時宜地揭問題,這在“問題報告文學”已經“消失”多年的當時,的確不多見。
《檢視暴戾》在《報告文學》雜志發(fā)表后,一下子引起了讀者的關注,也引起了業(yè)界關注,2003年,該文在全國報告文學年度評獎中獲得年度大獎(正泰杯報告文學大獎)。當年的評委之一、現年91歲的老作家袁鷹說:“沙林這篇文章,觀點犀利、眼光獨特,懷著強烈的憂患意識,揭示了中國最嚴重的問題之一?!?/p>
這篇文章最關鍵一點是提前預示了今天:當時暴戾傾向雖然已然嚴重,但經過了十年的蒸騰,現在已是十年前不可比的了:當被女友踹的男方早已不是獨自傷神的“少年維特之煩惱”的小資了,而盛行砍殺女方“殺一個夠本殺全家賺了”的匪類兇漢;當幾十年前全國整年也出不了一個全家屠滅的事件、而現在這類血案頻仍、早觸動不了人們神經了;當冷兵器時代“砍人”也沒成一個專詞而現在卻因生活中頻發(fā)而漸進詞典后……人們不得不嘆吁沙林觀察的精準和預判的提前。
著名學者于建嶸也在今年提出了相似的觀點:“中國社會正在變狠”。沙林十年前就看出來的,著名學者今天看出,一個來自論據,一個根據血肉,豈有可比?不管怎么說,我們亟需這種執(zhí)筆國計民生的報道文學式的預言家。
預演
可能是經過多年社會記者生涯,沙林總能在一片熟視無睹中驀然回頭,發(fā)現危險已在燈火闌珊處。2003年,沙林又推出長篇報告文學《釣魚島:中日未來最大沖突》(香港時代潮流出版有限公司)。
這個響亮直白的書名一下震驚了當時許多人,有些人認為其提法太草率大膽了。十年后,當中日在釣魚島上嚴重對峙,兩國都不惜為此一搏,日本更是劍拔弩張,為此“修憲”解除整個國家海外動武禁令……再讀此書,不禁為沙林十年前就在整個中國第一個擲地有聲提出這個關乎民族命運的問題而喟然。
沙林什么會在大多數人,甚至眾多研究者之前得出這個結論?奧妙在于這本書的史料運用,結論自然而生。我覺得這部書最精彩的部分是下半部分《有事帝國東》,此半部濃彩重墨描述了中日古代的三場戰(zhàn)爭,從兩個民族不可避免的千年爭斗中一針見血得出這樣的結論:中日千年矛盾是深層民族性的,以日本人的族性,必然會由憂郁的孤島自卑生發(fā)出東取大陸的“豪情”。
沙林在嚴謹的史料鋪墊和支撐下,通過漂亮和具象文句,把他發(fā)現的“三場戰(zhàn)爭”(唐朝與日的白江口之戰(zhàn)、蒙元渡海之戰(zhàn)、中日平壤之戰(zhàn))所起的重要作用極具可讀性地端給了讀者。請看中日最早戰(zhàn)爭“白江口之戰(zhàn)”的部分描述:
“第二日,唐朝和新羅的艦船中突發(fā)火箭,日本海軍猝不及防,四百多艘戰(zhàn)船皆被焚毀。兵卒在船上跌撞踐踏,大多士兵跳入滾滾江水中溺水而亡。未死的日本殘軍皆跪在岸邊向唐軍投降。到底是天國盛唐時,唐軍以少勝多,兵民士氣如虹,相比之下,日人那視人視己如草芥的、令人膽寒的武士道還沒誕生——可惜這種日本軍人爭相乞命的景象在后世再也看不到了。”
“唐朝的一舉一動,都會使日本舉國驚恐,生怕大軍壓境,傳說中不可戰(zhàn)勝的大陸軍(夾雜著草原匈奴、北部契丹和南部百越山人等野性部族)將蹂躪日本的秀山麗水。天智天皇下令修建多座烽火臺、水城、山城以防唐軍來襲。669年,盛傳唐朝將出兵日本,朝野一片驚慌,派深通漢文化的河內鯨出使長安探聽虛實。在唐高宗的大殿之下,河內鯨謹慎應對,機警環(huán)覓,有所收獲,速回國傳報。當時唐初的國勢極熾,基本上是指哪打哪,打哪勝哪,把突厥、契丹、西藏、安南、大理等野性民族一一收服,邊界已西擴到里海,北到貝加爾湖,今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阿富汗大部、西伯利亞大部、外蒙古等中亞、東北亞地區(qū)大都在版圖之內。這是一種很可怕的廣大,邊鋒一展,獨居一隅的小島國日本就隨時可能被卷進去……”
但是,有一種人,十分可怕,他們的現世,徹底改變了日本的民性,也左右了中日關系幾百年的走向,請看沙林對武士道的獨特描述:
“武士是中世紀從日本的護院家丁中脫穎而出的一種職業(yè),以后衍變成世界上最獨特的一種殺人工具。他們不是士兵,比士兵具有更全面的殺人技巧;他們不是游俠,比游俠更加實際和世俗;他們也不是土匪,比土匪更加正式和官方;他們當然也不是閑漢和村夫,他們是脫產的專業(yè)武家子……他們比中華的武夫軍漢更加忠勇和純粹。”
沙林運用史料幾乎是吃干榨盡又重鑄變新。他有一種技巧,能如身臨其境般地、非常漂亮具象地“復述”整個歷史畫面,把在各個階段和各場合有意無意聞到、吃進、嗅入的歷史資料和細節(jié),本能地糅合還原成千絲萬縷織就的本來圖景。他有一種對歷史的本能敏感,比如“大西洋”名詞的來歷,他僅是看到資料說成吉思汗曾經提到過,就本能感覺到這個有北方草原陽坡溫度的詞應該是大汗發(fā)明的,后來一查資料,果然如此。
沙林對歷史細節(jié)的異樣喜愛和敏銳,無意中復原了許多真實的歷史場面。請看這段描寫,這幾乎是我見過的對蒙古騎兵最精彩的描述:
“有人說,稱雄世界的蒙古騎兵的下坡路也源自這一仗。這里得說一下成吉思汗和他驕傲的騎兵。鐵木真(成吉思汗)的騎兵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厲害的。被世界上所有史書描述為兇悍迅猛,勢不可擋。早年的鐵木真依靠他有如天馬般的黑駿馬,即鋼嘎哈拉,躲過了塔塔爾人、泰赤烏人和王汗等十幾個部族的追殺,最后統(tǒng)一了蒙古,被無數草原部族尊為“成吉思汗”,王中之王的意思。這時,大汗有一個夢想:西進,去看看黃種人從未看過的西部大海(大西洋)。大西洋就是成吉思汗給起的名字。他根據自己夢中所見在羊皮上畫了一張西亞和歐洲的地圖,用了三年時間準備自己的夢想之旅。
“1212年夏,大汗的軍隊在也兒的石河畔誓師,從各地來的精銳騎兵與馬隊云集在河邊,在大地上展開的旗幟成片地漂浮在人類上空,一支支馬隊綿延數百里地跨越阿爾泰山,經過貝加爾湖,翻越蔥嶺,突然出現在被西方人稱為西突厥的強大的花刺子模人的視野里,這些信奉伊斯蘭教的中亞人聽到來自大蒙古王的昭示:‘凡是擋在朕前的城池,開門迎接的可以免去所有人的死,凡是把朕關在城外,向朕射箭,向朕的軍隊反抗的人,一律死去……果然,抵抗者滅亡,投降的生存,花刺子模消亡了,西方史書把這次進軍比作漢尼拔進軍意大利。
“隨后,成吉思汗的鐵流,每位騎兵擁有數匹馬的輪換騎乘,不要一切輜重,席地而臥,刺馬血而飲,翻越高加索山,神速攻入伏爾加河流域,大敗俄羅斯大公的聯軍,直抵匈牙利邊境。這是相隔一千多年的重逢,與被漢武帝和他的兒子孫子們趕至此的先人——北匈奴人的后裔相見在此??上热艘呀洑W羅巴化——沉浸在宗教和藝術中的西歐對來自亞洲的‘黃禍怕得要死,千方百計地說服英勇善戰(zhàn)的匈牙利人抵住可汗的軍隊,‘不要破壞繁榮燦爛的威尼斯。于是,同一血統(tǒng)的兩支兇猛軍隊——蒙古鐵騎與匈牙利騎兵僵持在東歐平原上?!?/p>
關于蒙古鐵騎與匈奴后裔在匈牙利平原對峙也是沙林“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得來的。
經過這么多鋪墊,驍勇的蒙古騎兵碰到日本武士會是什么樣?作者挑起了讀者非常大的好奇。沙林在此描繪了“長勝”不衰的蒙古騎兵的第一次失敗:
“1274年的蒙古人躊躇滿志,他們踩著遼金的廢墟,雄霸整個中國北方大地。他們以為日本就像他們西進途中遇到的隨便一個小國一樣,一沖就垮,而且他們更重視與南宋的戰(zhàn)爭,集結重兵,準備強渡長江,所以用以進攻日本的軍隊并不多,總共才有兩萬五千人,但訓練嚴格,戰(zhàn)力極強……”
“這是世界上最驍勇的兩類武士的第一次碰撞,見慣殺戮血火的蒙古騎兵還是被日本人不怕死的精神震撼。登陸壹歧島時,當地地頭(保長之類的小官)竟率僅有的八十余騎向蒙古大軍沖擊,包括他兒子和養(yǎng)子等,全部戰(zhàn)死,無一后退。以后蒙古大軍每登進這樣一個前沿小島,都會遇到這種全家全族的拼死抵抗和自盡,甚為壯烈——與幾百年后,美軍進攻塞班島和沖繩島一步一血戰(zhàn)的慘烈景象很相似——不知何時,以死殉國的悲壯情懷鑲嵌在每個日本軍漢的心腦中?!?/p>
通過這種史料細節(jié)的再現和歷史走向的合理推演,沙林因而十幾年前就得出那個振聾發(fā)聵的結論:“釣魚島:中日未來最大的沖突”。
中日歷史上“三場戰(zhàn)爭”所代表的歷史走向的重要意義經過沙林發(fā)現和推演,竟也成了史學界的一個著名觀點,十年后的今天一些有名的學者也依次著文,網上歷史欄目就更在炒作。
釣魚島突然成為極為重要的大事件,這在十幾年前還在“中日友好”的時期是不可想象的,沙林只不過像其他報告文學家一樣,于無聲處聽驚雷,這是他們的本命職責。
預痛
2012年,他在沉默了好久后,突然拋出一部針砭中國創(chuàng)新大環(huán)境的長篇報告文學《不可缺失的心》。該文大瀑流水,酣暢淋漓,又在人之先地大膽提出:“中國四百年對人類文明無貢獻”。
該文詳盡剖析了中國創(chuàng)新不足,山寨蜂起的人文,人種,文化,社會,心理,學養(yǎng)等因素,提出,創(chuàng)新,是中國人的最大短板。該文發(fā)表之后兩年,國家把創(chuàng)新提到空前高度,特別是今年,國家領導人把扶植創(chuàng)新提到了國家戰(zhàn)略層面上。
他又一次領思潮之先。
這是第一次有文章對中國人的創(chuàng)新不足從心理上甚至生理上找原因,從內容和寫作風格上都充滿了新意。中國最權威的報告文學雜志《時代報告·中國報告文學》把沙林這部長篇報告文學作為當年的開篇頭條,重點推出。該文也被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學術委員會評為“2012全國十佳報告文學”。
沙林在這篇長文中把他的文句上汪洋恣肆、思想觀點爭先噴涌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他想表達的東西太多了,恨不得一句話含蘊兩到三個以上的意思,早不耐等一個悠長的故事完后才慢慢去給一個小結論,因而在報告文學文體上做了創(chuàng)新,議論說理大于形象故事,每一段噴溢中說理伴著似乎隨手捻來的場景細節(jié),意和象隨意搭配,你我互有,最后編織成篇,沿著一個總的走向,一個大意境,奔流而去。而且沙林的文字謹嚴而又有彈性,始終有一種勢在流貫。請看該文前面一段:
“我們豈能心無怍愧地面對崢嶸現實:我們實際是在用創(chuàng)造力不足的內閉性社會中的人民的血汗去與一個異想迭出再加上制造力堅雄的整個西方世界拼爭?!粋€模仿的民族,‘一個山寨的國家,這是近幾十年,一些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官人,甚至國內的學術界和新聞界贈送給國人的不雅名號。
“在高科技武器方面最能明顯看出民族間原創(chuàng)能力的對比。同樣的出身于落后封建帝國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同樣遭受對手的嚴密圍堵,在十月革命后的50年間,創(chuàng)造了令世界咋舌的世界第一: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第一顆氫彈,第一個原子能發(fā)電站,第一艘核潛艇(“臺風”級戰(zhàn)略核潛艇),第一艘原子能破冰船,第一艘最大的巡洋艦(“基洛夫”級核動力巡洋艦),在上世紀50年代就擁有龐大的航母編隊……至今許多仍保持著世界紀錄。實際他們在建立政權僅24年時,就遇到了世界上武備最先進的瘋狂軍隊的突襲,他們迅速爆發(fā)出自己的原創(chuàng)能力,研制出眾多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理念新穎、制作粗糙的T-34坦克、米格戰(zhàn)機、喀秋莎火箭炮,與世界上機器制造業(yè)最發(fā)達的國家展開了殊死搏斗,可以說某種程度上是蘇聯的原創(chuàng)能力決定了世界戰(zhàn)局,挽救了自己的國家和其他許多國家(包括中國)。二戰(zhàn)后,美國可以說是全球的人才收割機,蘇聯以一己之力能在科學上對抗整個西方這么多年而且基本上不落下風,確實非常非常了不起!
“反觀我們,俄羅斯的國防部的一位將軍曾很不客氣地說,離開了仿造俄式武器,中國就沒有武器了。英國BBC也夸張地調侃道:‘中國國慶閱兵就像是前蘇聯武器展。雖然這些話帶有侮辱和夸大成分,雖然我們在武器方面已慢慢跨出‘山寨格局,有了自己的設計思想。但比起我們民族幾千年的文明史,比起我們建國60周年的偉大業(yè)績,比起蘇聯20年代就揚言蘇維埃要做世界最大最強的東西而且也實現了,我們的創(chuàng)新成就還是比較微薄。
“最駭人的一句話是我們的學者自己說的,‘中國人四百年來對人類文明沒貢獻!這句話是基于遍查我們這個民族,我們現在百姓眾生所享用的一切制度、體例、器物、運動、經濟、服飾……一切的一切,幾乎很難找到一件是中國固有的東西這個事實上的?!?/p>
現實是驚心的,文字是沉摯的,誰能發(fā)現,誰敢說,虧了這個沙林。
總之,沙林用他“揭黑記者”的血性,闖蕩在報告文學界多年,雖然作品不多,但篇篇精彩,而且有著對這個民族真摯的良心和勁銳的勇氣,去闖蕩,去沖擊。在現今的文場中,確是一片獨特的風景。
責任編輯/魏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