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繼興
末代皇帝溥儀少年時在紫禁城里深居簡出,生活很是單調(diào)。為了擺脫孤獨、苦悶的宮廷生活,他曾醉心癡迷于文學(xué)創(chuàng)作。但由于帝師徐坊、陳寶琛等人對溥儀的文學(xué)寫作漠不關(guān)心,一切聽其自然,所以溥儀的詩文一直沒有多大長進(jìn)。
十三四歲以后,溥儀閱讀了大量古代非主流的文學(xué)作品,增長了不少見識,他開始模仿這些作品,編造了一些傳奇故事,并自己繪制插圖,自娛自樂。15歲那年,溥儀從先祖康熙、乾隆的詩文集中,深深受到感染與啟迪,開始在詩賦上下工夫。隨著時間的推移,溥儀的詩作越寫越多,漸漸對向外界投稿產(chǎn)生了濃烈興趣。他曾模仿并套用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的《陋室銘》,寫了一篇《三希堂偶銘》:
屋不在大,有書則名;國不在霸,有人則能。此是小室,惟吾祖謦。琉球影閃耀,日光入紗明。寫讀有欣意,往來俱忠貞。可以看鏡子,閱三希,無心慌之亂耳,無倦怠之壞形。直隸長辛店,西蜀成都亭。余笑曰:何太平之有?
這首詩后來在上?!兑萁?jīng)》(1936年3月創(chuàng)刊)雜志上披露出來。
1922年初夏,溥儀曾把一篇共八行、四十字的五言詩,題名為《鸚鵡》的新作,用鄧炯麟的筆名,投寄上海一家小報《游戲日報》,居然馬到成功,皇帝的詩作破天荒地見報了。接著他先后又寄出一篇分上下闋、每闋四行的七言詩《浮月》和一篇共八行的七言詩《荷月》,這兩首七言詩又很快被該報采用了。據(jù)說《游戲日報》編輯部曾多次設(shè)法打聽這位署名為鄧炯麟的詩人是何許人也,但始終一無所獲。
這些詩的發(fā)表對少年溥儀投稿熱情是一個很大的鼓勵。在之后的兩年多時間里,溥儀寫了不少詩作,用化名狂熱地向報刊投稿,但此后再無投中的現(xiàn)象。稿件寄出去后,皆如泥牛入海,影蹤全無。
英國牛津大學(xué)文學(xué)碩士、曾給溥儀當(dāng)了五年英文教師的莊士敦特意把溥儀在《游戲日報》上發(fā)表的《鸚鵡》《浮月》《荷月》三首古體詩譯成英文,并收入他的代表作《紫禁城的黃昏》一書中。其在該書中指出:“這位化名鄧炯麟的詩人,不是別人,而是清朝的皇帝,現(xiàn)在我將真相披露出來,可能中外人士都會為之驚訝的?!彼€說,“皇帝在報刊上發(fā)表他的詩作的時候,年僅十六歲,這往往是一個作詩才華開始含苞欲放的年齡?!币源藖盱乓倪@位皇帝學(xué)生具有所謂“非凡的詩人氣質(zhì)”。
莊士敦的《紫禁城的黃昏》行文老辣,頗有文采。初版于1934年的倫敦,引起轟動,一時洛陽紙貴。其扉頁題字:“謹(jǐn)以此書獻(xiàn)給溥儀皇帝陛下?!甭淇睿骸八闹艺\與依戀的臣仆及教師莊士敦?!变邇x也曾為莊士敦的這本書作序,其中寫道:“莊士敦雄文高行,為中國儒者所不及,此書既出,預(yù)知其為當(dāng)世所重必矣。”師徒二人,頗有一唱一和之勢。
后來做了平民百姓的溥儀在他寫的《我的前半生》一書中透露,他當(dāng)年給《游戲日報》投稿用的那三首古體詩,原來是抄襲明代一位詩人的作品。他的三首“山寨”詩,不僅蒙騙了《游戲日報》的編輯,連他的英文教師莊士敦也始終被蒙在鼓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