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堂的基本特點?!蔽覀儗W習語文的根本目的在于能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會聽說讀寫,這應該是語文課的“保底工程”,也是學生成長中堅實的塔基。筆者身在小學語文教學一線,深切感受到,小學生接觸到事物相對較少,以課本養(yǎng)課,大大地限制了學生思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限制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特別是教師的教學模式,教學觀念的改變步子緩慢,不能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因此在語文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尤其重要。
【關鍵詞】小學語文;素質教育;實施
目前,小學語文教育存在教學資源相對不足、教育手段的傳統性、學生知識面的相對狹窄,因此導致了教育教學效果低下,對于知識性、工具性、實踐性較強的語文教學更是一個瓶頸。雖然,網絡、有限的多媒體設備、光盤以及逐年增加的圖書給小學語文教學提供了條件,但是素質教育跟不上,仍然談不上高效。另外,學生學習方法、知識的接受、能力的培養(yǎng)的缺失,導致學生身心負擔加重,何談“減負”。下面我就小學的語文教學淺談實施素質教育的看法。
一、素質教育的實施應當從教師自身開始,教師必須改變以傳授知識為主的觀念,樹立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為主的思想
雖然考試制度暫時還改變不了,我們不得不考慮,但也不能一味的為了應試。語文有著本質和規(guī)律,訓練學生扎實的語文基本功才是教學目的,關注培養(yǎng)學生對語言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表達能力等,培養(yǎng)學生虛心聽講,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給學生一種精神上的享受,使學生學習輕松愉悅。
如識字教學,語文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教給方法,培養(yǎng)能力。必須重視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使學生變被動的“要我識字”為主動的“我要識字”。培養(yǎng)學生獨立識字能力,其教學規(guī)律是,首先教會學生漢語拼音,使學生掌握自學字音的工具;其次讓學生了解漢字的筆畫、筆順、偏旁部首、間架結構、獨體字,再次讓學生掌握自學字形的工具;再是按音序、部首查字典的方法,使學生初步掌握理解字義的工具。要讓學生在語言環(huán)境中識字,培養(yǎng)學生獨立掌握字的音、形、義的能力,提高識字效果。
二、素質教育的實施要改變封閉的課堂教學,走進開放的課堂教學
作為小學的語文教師,很少使用多媒體,但我們生活的大自然,就是很好的課堂,我們的語言也可描繪美好的畫面,引領學生體會感悟。如在教《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尋找“這里風景獨好”。學了一個詞、一個句子、一篇課文、一個新的教學內容,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對自己所學到的知識進行看、聽、驗、品,然后研究創(chuàng)新、出新品,注入一種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機制。應發(fā)揮廣闊的大自然和生活的天地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小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動手能力。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教育者提出,“活的教育要用活的環(huán)境,不用死的書本?!崩蠋煈撝笇W生走進大自然,指導他們觀察、想象;豐富的教學資源,給培養(yǎng)孩子動手能力提供了機會,老師應該適時地指導小學生動手操作,親身實踐。所以有效地結合實際生活,充分調動和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鼓勵學生加強課外閱讀訓練,同樣能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同樣也能實施開放式課堂教學。
三、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豐富的聯想與創(chuàng)新生活必須的一種本領。有了這樣本領,學生必將終身受益。學了一篇課文,讓學生聯想大自然、家鄉(xiāng)等相似之處;學了一個新詞讓學生與生活實踐進行結合,這樣便達到了舉一反三的效果,讓學生知道要去哪里尋找什么。
四、素質教育的實施要改變傳統教學,積極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在實施教學時,要充分注意學生的差異性,努力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提倡采用教師因材施教,學生互幫互助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大膽質疑,恰當運用小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自由討論,由組員集中意見,選取組長發(fā)言,組長人員輪流更換,在評價時盡量從小組整體評價。讓每個學生都能成為學習的主人,努力使學生全體參與,從而縮短學生之間的差距,避免兩極分化。
總之,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努力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實施素質教育努力開發(fā)學生的智力資源,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定能使小學語文教學效果大大提高,使小學語文教學豐富多彩。
參考文獻:
[1]我們喜歡《素質教育博覽》.素質教育博覽,2002年08期
[2]常景如.《淺談對素質教育的認識》.跨世紀園丁工程論叢,2000年
[3]瞿薇.《“引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六盤水日報,2010年
[4]張民選,王正平主編.《素質教育與上海教育發(fā)展》.上海三聯出版社,2005
[5]胡寅生主編.《小學教育學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作者簡介:
李萍(1979.11~),女,漢族,河北省石家莊市人,現任職于河北省石家莊市建勝路小學,小學一級教師,擔任班主任和數學、語文教學工作,獨立創(chuàng)作的學術論文、教學設計、課件等多次榮獲國家、省、市、區(qū)級獎勵,輔導的學生多次在國家、省、市級比賽中獲獎。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