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四福
【摘 要】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語文課具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新課標對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把語文課“建設成開放而有活力的課程”。因此,語文課堂中成功的情境教學極大地彰顯了語文課的魅力!盡現(xiàn)了語文課的風采!作為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如果能夠適時巧妙運用情景教學,那么語文課堂教學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
初中語文 情境教學 有效方法
一、實物演示或圖畫再現(xiàn)入境
為了使學生能認識某一事物的本質屬性,需認真選取典型的個體,另外,也要考慮帶它的背景,因為初中學生對事物的感知往往帶有整體性,同一事物,由于背景不同,感知效應則會產(chǎn)生很大的差異。若簡單地出示一下實物,往往就事論事,僅停留在一般感知事物的程度上。如教學李清照的《如夢令》,我們布置的預習作業(yè)是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把這首詞的內(nèi)容畫成一幅畫。學生們的熱情很高,積極查找有關資料,細致到爭論宋代的女子穿什么樣式的衣服、梳什么樣的發(fā)髻。到了課上展示時,氣氛非?;钴S。由于學生的繪畫水平、知識儲備、理解能力等等的不同,作品的優(yōu)劣參差也就不同。經(jīng)師生一起挑選出幾幅人物形象逼真、主題表達鮮明的圖畫,用雙面膠粘貼在黑板上。然后,對照原詞,再加以補充、刪改。同學們通過興趣盎然的繪畫、評畫、改畫活動,加深了對作品內(nèi)容的理解、主題的認識、人物情感的體驗,效果很好。
二、以情燃情,情感入境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具有感染性,它能起到潛移默化、以情傳情、以情動情的作用。而作品中的感情和學生之間一般來說,總是有距離的,教師則需要掌握契機,用富有情感的語言和自己內(nèi)心迸發(fā)出的激情去撥動學生的心弦,以達到使學生隨之入情的效果。如教學《丑小鴨》的一個片斷:當學生讀到丑小鴨親眼看到兩只公雁被獵人打死,而自己又被大獵狗嚇得魂飛魄散的情節(jié)時,有幾個同學竟笑出了聲。這時,同學們不約而同地回頭看他們幾個,然后再看老師。老師清楚:同學們是不滿意這幾個同學的表現(xiàn),也想聽聽老師怎樣處理這突發(fā)事件。老實說,我很生氣,太沒有同情心了吧!但我清楚簡單的批評兩句起不到多大教育作用。他們之所以發(fā)笑,是覺得那只大獵狗的動作描寫和丑小鴨害怕的神態(tài)描寫逼真生動;歸根結底是因為沒有進入文本特定情景。于是,我用樸實而真誠的話語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參與:“丑小鴨只不過是因為長得丑,就連兄弟姐妹甚至母親都容不下他,他得多難過!好不容易碰到兩只公雁還算不歧視它,給了它一線曙光。可眨眼間大雁就被獵人開槍打死了,而自己也被大獵狗發(fā)現(xiàn),可怕的大獵狗把鼻子頂?shù)剿砩?,這種滋味真是還不如被咬死更痛快。大家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趁熱打鐵,我馬上就讓剛才發(fā)笑的男生發(fā)言,體會丑小鴨此時此處的心情、感受??吹贸鰜恚麄儗ψ约簞偛诺谋憩F(xiàn)很不好意思,對丑小鴨心理感受的揣摩很到位。
三、音樂渲染,朗讀入境
創(chuàng)設語文情境,播放音樂對渲染情境是一種重要手段,而對音樂的選擇,除了以課文內(nèi)容為基本要求外,則應考慮音樂所表達的情感以及選擇與之相通的時代之音。音樂與語文有相通之處,都是反映社會生活,表情達意。如果能把音樂語言與語言文字溝通起來,教學就真正實現(xiàn)了調(diào)動學生的聽覺、視覺等器官,在這種聯(lián)覺的通感中,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朗誦是一種有聲的語言藝術,有助于學生進入特定情景。名家的朗讀最能產(chǎn)生美感,讀時或慷慨激昂,或深沉委婉,或興奮愉悅,或悲壯豪邁……聽來特別能感動人。所以要創(chuàng)造條件多讓學生享受名家的朗誦藝術,還有教師的范讀是非常有必要的?,F(xiàn)在有一種觀點很時髦,認為范讀的形式太落伍,應取消。因為它占了學生自己讀課文的時間;讀得再好也只是教師的能力,跟學生無關。況且教師讀得不一定好,可能影響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再說,如果有的地方處理得不好,那不是誤人子弟嗎?我們認為,范讀是必要的,教師的范讀最能給學生以榜樣的作用。除好的朗讀能引領學生進入文本情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和寫作意圖外,范讀主要地還是起到了指導作用。因為一般地說,教師對教材的理解、把握、對朗讀的技巧和語氣、停頓節(jié)奏等的處理應該優(yōu)于學生。不能因為提倡個性化學習就廢棄范讀。對有爭議的地方我們可以進行討論,最終達成一致,找到最恰當?shù)睦首x方式。這恰恰體現(xiàn)了師生平等、民主和諧、探究合作的新課改理念。再有,重視范讀,當然不是篇篇、段段都要范讀,還是要有所選擇——或是學生讀來有困難的、處理不好的篇章段落,或是自己認為讀得得心應手的篇章段落。還有就是最為重要的——學生的朗讀。語文課必須讓學生反復接觸語言、感受語言,朗讀無疑是最實用的方法。朗讀必先出于口,再入于耳,然后了然于心,讀者必然從中受到感染。以多樣的朗讀方式如品讀(品詞、句、段)、評讀(讓學生相互評)、自由讀等溝通學生與文本、與作者的契合點,在悄然中受到點化與感染。總之,名家的、教師的、更有學生的朗讀非常重要。
四、換位訓練,思考入境
常作換位思考訓練,帶學生進入課文情境,又能跳出書本來。以“如果是你,你怎么辦?”這類問話引導學生自己暫時代替課文中的人物,尋找出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可以想象,如果在生活中遇到類似的事情,他們會很好地處理。這實質上強化了學生參與意識,培養(yǎng)他們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提高他們的思想道德水平。這種方法的好處是不著痕跡地進行著思想品德的教育,起著語文人文性的點化、感染作用。如教學《羚羊木雕》,可以設計以下幾個問題:1.如果父母逼迫你向朋友要回禮物,你有沒有較好的方法,既滿足父母的心意,又沒有傷朋友?或者讓父母在乎你的感受?2.“我”拿萬芳給自己的禮物來交換自己給她的禮物,有暗示結束兩人的友誼的意識。你會這樣做嗎?3. 在遇到類似事時,你能像萬芳那樣大度嗎?我們和父母之間多多少少地存在著代溝,你怎樣減少隔膜呢?這類問題能調(diào)動大家認真地思考,踴躍地舉手發(fā)言。經(jīng)討論,這些問題都能得到了圓滿地解決,起到活學活用的效果。
總之,采用多種手段創(chuàng)設語文情境教學方法,能使學生在情境中觀察、想象和思維,促使智力和語文能力的發(fā)展。這是一種自主、自動的學習。同時,教師創(chuàng)設的富于感情色彩的情境容易使學生受到情感的震動,切身的體驗,他們不僅學到了知識,而且受到了熏陶,達到“潤物細無聲”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