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思惠
【摘要】自二十世紀初至今,中國作曲家們一直在探索鋼琴作品的創(chuàng)作。作曲家儲望華改編的《茉莉花》通過精巧的技法布局,將傳統(tǒng)民族曲調在西方樂器上完美結合并呈現,實現了符合中國傳統(tǒng)審美的音樂意境。本文從創(chuàng)作技法和音樂意境兩個方面分別進行探析,解讀這首作品
【關鍵詞】中國鋼琴作品;創(chuàng)作技法;音樂意境
巾圍鋼琴作品的創(chuàng)作始于二十世紀初,趙元任先生于1915年發(fā)表的《和平進行曲》,被公認為中國的第一首鋼琴作品。自此之后,越來越多的中國作曲家開始嘗試創(chuàng)作鋼琴作品。析鋼琴作為一件西方樂器,如何通過這一外來樂器的演奏技巧與特點來充分地體現巾圍傳統(tǒng)審美風格,這是中國作曲家們一直以來在創(chuàng)作中探索的重要方向。中國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發(fā)展到今天已經有近百年的時問,在中國鋼琴音樂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曲家們在探索鋼琴作品民族化的道路中不懈努力,產生了許多優(yōu)秀的作品。
江蘇民歌《茉莉花》,可以說是最廣為流傳的中國民族音樂,被改編創(chuàng)作出的版本頗多。在這其中,儲望華先生于2003年改編的鋼琴獨奏版本《茉莉花》讓人耳目一新,這一“新”來源于他將鋼琴技法與演奏意境很好的融合在一起,淋漓盡致地表達出東方韻味的意境,為聽眾展現了一幅意境深遠、朦朧淡雅的中國畫。
一、“技”——精巧的技法布局
(一)結構布局
整首作品的結構規(guī)劃縝密,作曲家儲望華在創(chuàng)作筆談中寫道:“在布局上,力克‘即興性,力求‘邏輯性,使樂曲在內容情緒的表達上,有一個始由、初呈、延續(xù)、進展、轉折、高潮、回落、再現、回味等段落的發(fā)展程序?!睆淖髑业淖允龊妥髌返那郊挤梢钥闯?,作曲家使用多重技法力圖承載豐富的樂思,使整首作品內容豐滿起來。曲式上融合了三部曲式、變奏曲式和回旋曲式。
從變奏曲式結構來分析這首作品,曲式結構如下所示:
引子(6小節(jié))+主題A(17小節(jié))+連接(9小節(jié))+AI(13小節(jié))+連接(cadenza 11小節(jié))+A2(27小節(jié))+A3(coda尾聲16小節(jié))。變奏曲式的運用強化了音樂主題,使得整首樂曲簡潔、平和。
(二)和聲語言
《茉莉花》這一中國民族旋律,要在西方樂器鋼琴上演繹,做到既不失東方韻味,又能與樂器本身完美融合,實非易事,為此,作曲家在和聲語言的改編上花了很多心思。大量的二度、四度、五度、三和弦加六音,使作品更添民族韻味;還有大膽的運用半減七和弦、九和弦,使作品情緒色彩清晰地表達出來。
如引子部分(見譜例1),一開始在高音區(qū)使用大二度、純五度和聲,左手使用三和弦疊加二度,并巧妙地運用裝飾音和琶音的演奏技法,模仿古箏的音色效果和演奏技法,將濃濃的民族色彩加入這段引子。在小字三組、小字四組的音區(qū)的純五度和聲給改編后的鋼琴版本增添r空靈的韻味,又如第七、八小節(jié)交錯的大二度和聲,用不協和音程來表達飄渺虛無感,仿佛聞到了晨曦微露中遠遠飄散而來的淡淡茉莉花香。這精致的八小節(jié)引子為全曲渲染了一股清新淡雅的民族色彩,為主題的出現做了很好的鋪摯。
同時在短短的八小節(jié)中,曲調的詞性游移不定,在遠關系調A調與bA調上徘徊迂回,使得和聲色彩更為豐富。
(三)節(jié)奏特征
復節(jié)奏是這首作品的亮點之一,同時也是演奏的難點。鋼琴這一西方樂器的特點之一就是多聲部性,作曲家通過復節(jié)奏這一載體,來實現旋律的層次感以及和聲的豐滿感。如第一次主題旋律A(見譜例2),右手伴奏織體五連音和主旋律聲部的八分音節(jié)奏對置,旋律線條穿插在大二度和聲中,若隱若現的不協和二度音程讓主旋律這一傳統(tǒng)曲調有了新的元素。
又如第三次主題A3(見譜例3),這一次右手除了旋律聲部還有伴奏聲部,旋律用八度和聲的八分音節(jié)奏,與右手同時彈奏的中聲部十六分音符穿插進行,而低聲部持續(xù)的三連音與高中聲部形成“三對四”節(jié)奏。如此巧妙地設計,使主題織體更密集,將作品情緒推向高潮。
值得一提的還有作品中兩處巧妙的休止小節(jié),完美展現了“時間藝術”。第一處是在以密集的六連音、七連音、三連音為基本音型發(fā)展的cadenza結束后,一小節(jié)的延長休止,密集的三連音漸弱直至逐漸消失,音樂的情緒在此處停留延伸。
第二處休止,是在全曲高潮過后主旋律如回聲般再現的時候,在旋律中間兩拍子的休止留白,再悄然延續(xù)旋律(見譜例5)。
作品中還多處使用延音記號,復節(jié)奏、休止、延音記號的大膽使用,不儀沒有破壞旋律的連貫性,反而使改編后的茉莉花有了西琴中韻的突破。
(四)調性布局
全曲主要圍繞E徵調式旋律去發(fā)展主題。調性布局嚴密而統(tǒng)一。調性布局框架如下:
如上,主題樂段進行了三次變奏,以E徵調式為主。在連接段處,作曲家頻繁運用了模進手法、遠關系離調的手法(即游離于降種調與升種調之問),豐富了和聲色彩。另外,離調的手法尤為靈活,比如86-93小節(jié),這里通過左手和聲的靈活變化,使得A2很自然的過渡到A3,完成了c宮至A宮遠關系轉調的自然銜接。
二、“境”——符合傳統(tǒng)音樂審美的意境渲染
中國風格的鋼琴作品創(chuàng)作,一直深受著巾圍傳統(tǒng)審美觀念的影響。這些作品將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意境與鋼琴自身的特點很好的結合在一起,在中國的曲調中融入運用了西方和聲學、復調等技法,創(chuàng)作出具有中國傳統(tǒng)審美的、民族化的多聲思維鋼琴作品,形成了獨特的中國民族音樂特征。這首改編后的茉莉花,不儀展現了鋼琴這一樂器的技藝,更使這些技藝貼切的表現出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美,做到西琴東韻。
然而,音樂意境的表現還須把作品所用技法與準確、細膩的演奏相結合來實現。以下將從音樂情緒、演奏力度、音色處理三方面來探討:
(一)音樂情緒
“好一朵茉莉花……滿園花開,香也香不過它……我有心摘一朵,又怕看花的人(兒)把我罵……”。顯然,這是一個發(fā)生在東方庭院的戀愛故事,同時也寫出了人物內心世界細致袒露和寫照。儲望華先生在改編此曲時,將這一情景作為表達感情的依據和歸宿,把這一比喻愛情的東方花卉象征之一的茉莉花細致捕繪出來。儲望華先生在談到改編此曲的文章巾提到:“唯茉莉花的高雅、幽清,淡輕;唯東方之美、中國女性之美在世界之獨到”。可見,這首作品作曲家在改編時極力還原東方的審美意境,更是貼合中國的傳統(tǒng)美學思想。
而要演繹出東方韻味和意境,是具有較大難度的。首先是音樂情緒的把握,這是一首描繪戀愛故事的作品,但無論從原作品的歌詞,或是改變后的鋼琴作品來看,這里的愛情絕非只是用甜蜜詮釋,它還蘊含憂郁、激情、亢奮、疑惑等不同的或綜合的情態(tài)。而中國古典審美意識的基礎,是含蓄卻又蘊含豐富情感。如此理解,在演奏時,在篇幅的布局、力度的把握、音色的處理都要有很多思考。比如在主題二次變奏出現的旋律片段,每一次的音樂情緒和處理應該都有所對比,把含蓄、淡泊、空靈而又對愛情的迫切,通過每一次的變奏詮釋出來。又如激情高昂的華彩樂段,在力度f的把控應該是熱烈卻又不喧鬧狂放。
如此演繹出的美好意境,可以給欣賞者留下主觀的想象空間,從而在解讀的深度上與作品產生審美共鳴。
(二)演奏力度
在力度布局上,從pppp到ff,力度布局細致。這些力度記號不儀是演奏力度上的提示,而且還是音樂意境刻畫的重要記號。如譜例6所示,此處力度標記為pp,音區(qū)在小字三組和小字四組,所以這里不儀力度上pp,更重要的是音色上的處理,要演奏出輕盈朦朧的意境,觸鍵的控制尤為重要。
在另一處力度上有戲劇性變化的樂句(見譜例7),在一段逐漸減弱的cadenza最后力度標記為pppp,而此標記正標在休止小節(jié)上,這里的延長全休止和pppp的力度記號啟示演奏者在這里的演奏處理要與音響的自然消失相結合,營造出余音繚繞的效果。巧妙的是cadenza部分一直以密集的音型反復進行,力度逐漸減弱至延長休止小節(jié)后,主題并沒有在意想的力度p上進行,相反在力度f上向聽眾宣告主題的再一次出現,將整部作品推向高潮。由此,讓人意想不到的力度處理即是作曲家的理念之一。
從以上四個方面的淺析來看,五聲調式和聲與調性的頻繁轉換、復合節(jié)奏、意想不到的力度處理,這些因素都表明了作曲家在鋼琴織體布局上的縝密、精巧,這為演奏技法的發(fā)揮,以及演奏意境的營構作了鋪墊。
(三)音色處理
儒、道兩家的哲學思想一直影響著中國傳統(tǒng)音樂的審美。儒家重中庸,在音樂上主張“中和之美”;道家重境界,在音樂上主張“大音希聲”。而在這首作品中,我們也可以看見體現這兩種意境的技法。
從結構來看,二部再現的曲式設計,體現出作品結構的“平衡合一”。作品各段落的連接處理和結構組織駕馭能力是很大的考驗,在演奏前,必須先思考好音色、力度、情緒的對比與統(tǒng)一,才能將作品“一氣呵成”。從和聲來看,純四度、純五度的運用,以及和諧、富于色彩變化的音響過程也表達了“中和之美”。
在音色控制上,彈奏出主旋律的歌唱線條與和聲色彩多變是演繹好這首作品最基本的要領。這首作品的音色細膩、層次豐富,要把遠近、虛實的畫面感捕繪出來,總的來說,在演繹時要把音色處理的空靈、柔和,清新,熱烈,使聽眾在豐富的音色變化巾仿佛聞到了茉莉花的香味。如引子部分(見譜例1),此處模仿古箏的音色,且在高音區(qū),彈奏時要把古箏的撥弦音色通過改變觸鍵表現出來,并且高八度音區(qū)要區(qū)別于前面的音色,把遠與近、虛與實兩個層次演奏出來。
除此之外,延音記號和休止的運用,巧妙地讓音樂適時的停留,這些停留的處理,要做到“聲斷情不斷”,仿佛虛無飄渺的晨霧,才能真止的把意境完美的呈現出來。如華彩片段前(見譜例7),一段持續(xù)的三連音樂句逐漸漸弱到最后的延長休止一小節(jié),這里的音色處理要柔和、最后的延長音至聲音自然消失。
儲望華先生改編的這首《茉莉花》,將技藝與意境融匯貫通,它繼承了20世紀近代以來的審美原則,在技法上嘗試性的進行突破,比如通過多詞性與五聲性調式和聲的融合來達到豐富的音響效果,更重要的是,在演奏的力度及音色處理上有著獨特的布局,以實現個人對音響色彩、作曲技法的細膩要求。在這首作品中,鋼琴這一西方樂器呈現了東方韻味與中國傳統(tǒng)審美。在筆者看來,對它的演奏還應有更多的詮釋及演繹版本,因為其技法的豐富,決定著演奏時應更好的把握“二度創(chuàng)作”的問題。如此,演奏難度確實增加了,但是,游刃有余的意境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