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超
摘 要:“構成”類課程是高職院校藝術設計教學中重要的基礎課程,對藝術設計專業(yè)學生現(xiàn)代設計觀和創(chuàng)意思維的養(yǎng)成有很大的啟發(fā)意義。文章簡要探討了“構成”類基礎課教學設計問題,從教學設計的角度分析發(fā)揮“構成”類基礎課作用的途徑。
關鍵詞:高職;“構成”類基礎課;藝術設計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5)17-0056-01
目前,我國的高職藝術設計教育雖然面臨著來自社會經濟發(fā)展帶來的新要求和新挑戰(zhàn),但是設計教育在課程設計方面仍然沒有建立起適應這種新形勢的思想觀念,這給設計教育的發(fā)展造成了不小的限制。因此,作為一個在高職院校從事“構成”類基礎課一線教學的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就高職院校藝術設計中的“構成”類基礎課程教學設計進行探討。
一、高職院?!皹嫵伞鳖惢A課的作用和地位
在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yè)課程體系中,“構成”類基礎課是作為設計學科基本課的一個部分而存在的,它與造型基礎課并行,在課程開設中構成類基礎課一般是按照:“平面構成”“色彩構成”“立體構成”的順序開設。通過這三門“構成”類基礎課的開設,可以有效訓練學生的思維、指導學生的實踐,提高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和啟迪設計靈感,訓練和培養(yǎng)了他們在平面、立體和色彩方面的邏輯思維、造型創(chuàng)造能力、形與色調和能力、鑒賞能力與表達能力,對今后的產品設計、視覺傳達設計、空間設計產生深遠的意義。
二、“構成”類基礎課教學設計分析
1. 優(yōu)化“構成”類基礎課教學內容
首先,加強課程整合。“構成”類基礎課串聯(lián)了平面、色彩、立體三個方面的內容,在課程的整合中我們可以以維度作為線索,將整體設計的概念貫穿到整個課程設計過程中,突出二維、三維空間中視覺形象的組合形式,使學生養(yǎng)成在形象思維基礎上加入邏輯思維的方法,提高學生在設計中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和對形態(tài)的把握能力。為后期的課程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在按照維度來劃分教學內容時,我們把色彩和平面范圍內的一些造型問題劃歸在二維設計課程內,而對于立體范圍內的長、寬、高以及體積等則劃歸在三維課程內。針對“構成”類基礎課教學對象是大二的學生,且整個課程的教學時間為十三周,所以筆者認為,教學內容可以分為五個部分。
(1)理論講解。對構成史、構成原理和構成方法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尤其是對《二維設計基礎》《三維設計基礎》的特點、原理和方法等進行系統(tǒng)的分析介紹。
(2)課題研究。教師針對每個階段的教學內容,設置相關課題,由學生對課題的表現(xiàn)方法和制作手段進行研究。
(3)課題的設計和制作。這一階段主要是訓練學生快速表達自己構思的能力,具體來說就是學生將自己的構思快速以草圖的形式進行表達的能力。這一階段的教學中,老師可以結合“構成”基礎的相應基本特征,就具體的造型方法進行講解。
(4)作品展示。這一階段教學中老師要鼓勵學生采用多媒體展示自己的設計作品。
(5)評價階段。讓學生與教師對自己此次的教學設計的得失進行總結和反饋。
其次,在教學中引入數(shù)字化技術。數(shù)字化技術的應用深刻影響了藝術設計專業(yè)教學,使得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提高了藝術設計教學的效果。例如,可以通過向學生講授Photoshop、3DSMX、CorelDRAW軟件的基本操作要領和應用,以及數(shù)碼相機、計算機等現(xiàn)代工具在完成作業(yè)中的具體應用,豐富傳統(tǒng)“構成”教學的內容,為傳統(tǒng)教學注入新的血液。
2. 運用專題式課題設計教學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綜合運用多種教學方法,開展專題式課題設計。以案例作為依托,在優(yōu)秀作品的分析和實際課題設計中融入設計原理的講解,使得學生從案例分析中學到設計技能,并在課題實踐中加以運用。
首先是布置課題。例如在《二維設計基礎》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在課程設計時可以將其分為三個部分,設計八個課題。第一部分是形態(tài)的塑造與構成。對應五個課題分別為:工具和工具的軌跡、點的構成、線的構成、面的構成、構圖與圖底。第二部分是色彩的構成與感知。對應兩個課題分別為:明度、色度、艷度的對比練習、色彩調性練習。第三部分是型、色、質的游戲。對應課題為:對“型”“色”“質”的故事用“書”的形式加以敘述,對課程進行全面總結。其次是對方案的評估和優(yōu)選。這一環(huán)節(jié)在教師的指導下通過分組討論、交流經驗,最終確定優(yōu)選方案,以平面或多媒體動畫的形式加以展示,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三是確定最佳方案。對最佳方案結果采用真實材料進行加工。四是展示學生自己的設計成果,進行課程總結。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參與到評價中來,通過自評和互評報告的提交,讓學生在了解到自己優(yōu)勢的同時,也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以利于在后續(xù)課程中加以改進和優(yōu)化。
在專題式課題設計教學中,師生之間是一種互動的關系,學生成為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教師在整個過程中主要是教給學生方法,控制教學內容和進度。學生在這一過程中鍛煉了獨立學習和思考的能力,為進入社會工作奠定基本的能力基礎。
三、結語
藝術設計是一門實踐性和技術性較強的學科,既需要學生具備活躍的藝術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需要學生具備較強的實際動手能力。而“構成”類基礎課是培養(yǎng)學生這些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因此,強化“構成”類基礎課教學設計,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徑。高職院校“構成”類教學工作者要注重對課程教學設計的總結和反思,在不斷實踐中設計一套適合新形勢的“構成”類基礎課教學體系。
參考文獻:
[1]梁智龍.設計基礎課程與現(xiàn)代藝術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D].首都師范大學,2005.
[2]鄭寧.論創(chuàng)造力在立體構成課堂教學中的培養(yǎng)[D].湖南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