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丹
內(nèi)容摘要:在西北屯戍漢簡(jiǎn)的守御器簿中出現(xiàn)了經(jīng)常連用的“窅”和“萆”字,還分別與“瞀”“冒”和“辟”,構(gòu)成“皮窅草萆、皮瞀草萆、皮冒草萆、羊皮冒萆、草辟及冒”等結(jié)構(gòu)。不少學(xué)者對(duì)“皮窅”進(jìn)行過研究,未得其義,對(duì)“萆”的研究則幾乎沒有。又有學(xué)者認(rèn)為:兩者經(jīng)常連用,似乎與“胄、甲”相當(dāng)。通觀西北屯戍漢簡(jiǎn)全部文例,發(fā)現(xiàn)“胄、甲”自有其穩(wěn)定的詞語表達(dá)。據(jù)我們研究,“窅”和“萆”,是斥候(偵察兵)候望時(shí)的必備裝備,每一亭隧僅有一枚。“窅”,是斥候的瞭望器具,“萆”,是斥候的防御隱蔽裝備。
關(guān)鍵詞:漢簡(jiǎn);窅;萆;候望
中圖分類號(hào):K877.5 文獻(xiàn)標(biāo)識(shí)碼:A 文章編號(hào):1000-4106(2015)02-0106-05
Abstract: The two words“yao”and“bi,”which were also written as “mao(瞀or冒)”and“bi (辟),”are often used together in the lists of military equipment recorded in Han dynasty wooden and bamboo slips found at northwest garrison sites, forming language structures like“pi-yao-cao-bi,”“pi-mao-cao-bi,”“yang-pi-mao-bi”or“cao-pi-ji-mao.”The word“pi-yao”has been researched by many scholars but its meaning remains unknown and no research has been done on the word“bi.”Some scholars think that they seem to be equivalent to“zhou and jia(helmet and armor)”as they are often used together. A general examination of all the examples found in these slips suggests that“zhou and jia”are fixed words or expressions. According to our researches,“yao”and“bi”were equipments necessary for the scouts on watch, the former used for keeping watch, the latter for defending and shelter.
Keywords: Han dynasty wooden and bamboo slips; yao; bi; keeping watch
一 引 言
西北屯戍漢簡(jiǎn)中的“皮窅”,是傳世文獻(xiàn)所不見的,文例見下。
303.11:
凡亭隧皮窅廿八。其十三枚受府,十五枚亭所作,少七枚。凡亭隧卅五所。
495.1:
皮窅、草萆各一。
74EJT:119:
大黃弩服,衣絕,非物。負(fù)二算。皮窅二□□,負(fù)□算。
74EJT37:1537—1558:
木面衣二,破釜一,鐵戊二。皮窅草萆各一①……橐他箕當(dāng)隧始建國二年五月守御器簿。
曾有研究者對(duì)“皮窅”作過探討,提出一些看法?!吨袊?jiǎn)牘集成·第7冊(cè)》:
皮窅,窅,皮制守御器。每隧亭配置一枚。[1]
薛英群、何雙全、李永良《居延新簡(jiǎn)釋萃》:
皮窅:用皮革做成的防面具。[2]②
王震亞、張小鋒《漢簡(jiǎn)中的戍卒生活》一文看法與此相同:
皮窅是用皮革做成的防御面具。[3]
張國艷《居延新簡(jiǎn)詞匯札記》認(rèn)為:
趙叔向《肯綮全錄俚俗字義》:“目深曰窅”所以“皮窅”當(dāng)是一種與眼睛有關(guān)的器物,又由于它出現(xiàn)在兵器簿上,所以它可能是一種用皮革制成的保護(hù)眼睛的武器裝備。[4]③
陳直《居延漢簡(jiǎn)研究》據(jù)簡(jiǎn)303.11中“皮窅”釋讀為“皮官”進(jìn)行說解:
皮官為陂官之省文,《漢書·地理志》,九江郡有陂官,蓋管陂池山澤之利者。[5]
據(jù)簡(jiǎn)74EJT37:1537—1558可知,“皮窅”出現(xiàn)在守御器簿中,當(dāng)是一種守御器。以上幾家觀點(diǎn),或過于籠統(tǒng),或猜測(cè)成分太濃,義未坐實(shí)。
二 在西北屯戍漢簡(jiǎn)中“窅”與“萆”常連用
西北屯戍漢簡(jiǎn)中的“皮窅”可以單用,也可以與“草萆”連用。如李天虹《居延漢簡(jiǎn)簿籍分類研究》所說:“皮冒、草萆二物常常并列,大約配套使用?!盵6]另外,在西北屯戍漢簡(jiǎn)中與“草萆”連用的還有“皮瞀”“皮冒”,構(gòu)成“皮窅草萆”“皮瞀草萆”等結(jié)構(gòu)。例見下:
506.1:
守御器簿。長(zhǎng)斧亖,皆缺敝……皮冒、草萆各一④,毋冒。
495.1:
皮窅、草萆各一。
74EJT37:1537—1558:
皮窅草萆各一。
EPT48.129:
甲渠鄣皮瞀草萆各一。
EPT56.74:
羊皮冒萆一。
73EJT24:213:
草辟及冒各一。
“窅”古音“影母宵部”,“冒”“瞀”古音“明母幽部”?!跋薄坝摹迸赞D(zhuǎn),韻部相近。從讀音和文例看,“皮冒”“皮瞀”就是“皮窅”。李天虹《居延漢簡(jiǎn)簿籍分類研究》:
皮冒、草萆二物常常并列,大約配套使用。簡(jiǎn)EPT48.129記“皮瞀”與“草萆”并列,皮瞀顯即皮冒。瞀為頭盔,冒同帽,兩字含義類同。萆,《說文》:“萆,雨衣。一曰衰衣?!睂?duì)比分析,冒、萆似乎與胄、甲相當(dāng)。[6]114
李天虹的說法可圈可點(diǎn),皮冒、草萆二物的確常常并列,但“冒、萆似乎與胄、甲相當(dāng)”的推測(cè)卻值得商榷。在西北屯戍漢簡(jiǎn)中,表示“胄、甲”的有其固定的詞語。
三 窅、萆不是胄、甲
(1)“胄、甲”在西北屯戍漢簡(jiǎn)中有其基本固定的詞語,有:鐵鞮瞀、官鎧瞀、鐵甲鞮瞀、革甲鞮瞀、鐵鎧、革甲、鞮瞀、革鞮瞀等,例見下。
182.6:
革甲鞮瞀。卩
826:
戍卒祿福匹竟,候憙見。六石具弩二。稾矢銅三百。鐵甲鞮瞀各四。
EPT49.13B:
大苣卅,小苣、四尺苣各百。官鎧瞀各一。
ES(T119).1:
收失□鐵鞮瞀各五。
EPT59.183:
白玄甲十三領(lǐng)。革甲六百五十。鐵鎧二千七百一十二。
西北屯戍漢簡(jiǎn)中表示“甲胄”的“鎧、鞮瞀、鐵甲鞮瞀”等出現(xiàn)不下于40次,這樣的高頻出現(xiàn),是使用量大的體現(xiàn)。
西北屯戍漢簡(jiǎn)中“甲胄”皆為鐵質(zhì)或皮革的,“萆”則全是草編的,草編的“萆”見于簡(jiǎn)495.1、506.1、EPT48.129、74EJT37、1537—1558。在漢代,甲胄用鐵或革制作,草編的“萆”顯然不可能用來作甲胄。
簡(jiǎn)506.1“皮冒、草萆各一,毋冒”,“毋冒”是對(duì)“皮冒、草萆”的評(píng)價(jià),表明“皮冒、草萆”必有其一應(yīng)該有“冒”,而檢查時(shí)實(shí)際無“冒”。即“冒、萆”配套使用,有“冒”可以稱為“冒、萆”,無“冒”的也可以稱為“冒、萆”?!凹纂小笔谴髟陬^上的“胄”和披于身上的“甲”的合稱,沒有“冒”的“甲胄”是不存在的,其只能稱為“甲”,而不能稱為“甲胄”。這樣,冒是胄、萆是甲的說法顯然不通。“冒、萆”不是“甲胄”。
據(jù)此,我們可以說,“冒、萆”與“胄、甲”無關(guān)聯(lián),是各不相同的物品。
(2)窅、萆的使用量。
窅、萆在各亭燧的需要量不大,每亭燧各配置一枚。
495.1:
皮窅、草萆各一。
74EJT37:1537-1558:
皮窅草萆各一?!宜?dāng)隧始建國二年五月守御器簿。
EPT48.129:
甲渠鄣皮瞀草萆各一。
506.1:
守御器簿。長(zhǎng)斧亖,皆缺敝……皮冒、草萆各一,毋冒。
303.11:
凡亭隧皮窅廿八。其十三枚受府,十五枚亭所作,少七枚。凡亭隧卅五所。
74EJT:119:
皮窅二□□,負(fù)□算。
簡(jiǎn)495.1、74EJT37:1537—1558、EPT48.129、506.1明確記載“皮窅(瞀、冒)草萆各一”。特別是簡(jiǎn)303.11對(duì)皮窅使用數(shù)量的記載最能說明問題。這是某地35所亭燧皮窅的使用總數(shù):共有皮窅28枚,包括“其十三枚受府,十五枚亭所作”,即都尉府直接配備發(fā)放的13枚和亭燧自己制作的15枚。已有28枚,還少7枚,即總數(shù)應(yīng)該有35枚。35個(gè)亭燧需要35枚“皮窅”,即一亭燧需要1枚。與其他簡(jiǎn)文所記的亭燧使用量一致。簡(jiǎn)74EJT:119雖有“皮窅二□□”,由于簡(jiǎn)文殘缺,“二”可能屬上,也可能屬下;其后緊跟“負(fù)□算”,故“□□”很有可能是“皮窅”的不合格問題,“二”可能是“□□”的數(shù)量。由于簡(jiǎn)文殘缺,簡(jiǎn)74EJT:119不能說明“皮窅”的數(shù)量,故排除在外。由此可見“窅”在各亭燧的需要量不大,正如《中國簡(jiǎn)牘集成·第7冊(cè)》所說“皮窅,窅,皮制守御器,每隧亭配置一枚”[1]227。以數(shù)量為標(biāo)準(zhǔn)判斷,窅、萆使用量極小,不是胄、甲。
四 窅、萆是什么
在西北屯戍漢簡(jiǎn)中,“質(zhì)料+物件”的定中結(jié)構(gòu)很多,如:皮绔、韋绔、革帶、布、枲履、布襲等。“皮窅”是皮制的“窅”,“草萆”是草編的“萆”。解決了窅、萆的含義,皮窅、草萆所指就迎刃而解了。
(一)窅是什么
窅,是深目,指眼睛凹陷?!墩f文·目部》:“窅,深目也?!盵7]《漢書·西域傳》:“自宛以西至安息國……其人皆深目,多須髯?!盵8]《玉篇·目部》:“《說文》云:‘深目皃。[9]《廣韻·筱韻》:“窅,深目皃?!盵10]“窅”有遠(yuǎn)望的意思?!段倪x·謝朓〈游敬亭山〉》:“緣源殊未極,歸徑窅如迷?!崩钌谱⒁堵曨悺罚骸胺?,遠(yuǎn)望也?!盵11]
既可以使眼睛深藏,且可以望遠(yuǎn)的,當(dāng)屬于瞭望鏡一類的物件。西北屯戍漢簡(jiǎn)中用來瞭望偵查的防御器,就有稱為“深目”的。如:
68.95:
塢上深目,十二,不事用。
89.21:
塢上轉(zhuǎn)射二所,深目中不辟除,一所轉(zhuǎn)射空小,不承長(zhǎng)辟。
142.30
察微。塢上深目,少八。堠上深目,少四。積薪八,皆毋涂□。毋射埻。
李均明、劉軍《出土簡(jiǎn)牘與漢晉敦煌》就說:“墻頂還筑有女墻,內(nèi)嵌‘轉(zhuǎn)射、‘深目等用以觀察及射擊的裝置?!盵12]西北屯戍漢簡(jiǎn)中的“深目”是固定裝置,安裝在塢上用來觀察敵情。我們沒有找到深目的圖片,倒是找到與深目同在塢上的轉(zhuǎn)射圖片,明顯就是木質(zhì)固定裝置。
西北屯戍漢簡(jiǎn)中的深目,是安裝在塢上的固定裝置,用來觀察敵情。“窅”也是“深目”,出現(xiàn)在守御器簿中,當(dāng)也是用來觀察敵情的器具。
(二)萆是什么
萆,原本是蓑衣?!墩f文·艸部》:“萆,雨衣。一曰衰衣?!盵7]28徐鍇《說文解字系傳》:“《春秋·左傳》‘齊師遇雨。陳成子衣制,杖戈。注云:‘制,雨衣。制與萆聲相近?!盵13]《說文·衣部》:“衰,艸雨衣。秦謂之萆?!盵7]274《廣雅·釋器》:“萆謂之衰?!蓖跄顚O疏證說“《越語》云:‘譬如衰笠,時(shí)雨既至,必求之。經(jīng)傳或從艸作蓑。”[14]《廣韻·昔韻》:“萆,雨衣?!盵10]521《玉篇·艸部》:“萆,雨衣。一曰蓑?!盵9]255《類篇·艸部》:“萆,一曰蓑衣?!墩f文》:‘雨衣?!盵15]《集韻·支韻》:“萆,一曰蓑衣。”[16]清·陳元龍《格致鏡原·冠服類·諸衣》引《庶物異名疏》:“管子曰:農(nóng)夫身穿袯襫{1}。袯襫,蓑草結(jié)衣,御雨之具也。”[17]又引《事物紺珠》:“蘘薜,莎草雨衣。”[17]142萆即為草編的雨衣。西北屯戍漢簡(jiǎn)中,就有“草萆”,即草編的蓑衣,可以防雨。
萆,也作薜?!稄V雅·釋器》:“萆謂之衰?!蓖跄顚O疏證:“薜,與萆同。《六韜·農(nóng)器篇》云:‘蓑薜簦笠?!盵14]236在《肩水金關(guān)漢簡(jiǎn)(貳)》中,也作“辟”。
73EJT24:213:
草辟及冒各一
這枚簡(jiǎn)中的“草辟”即為“草萆”,“冒”即為“窅”?!安葺伞钡膱D片如下(圖1):
萆也有隱蔽義{2}?!妒酚洝せ搓幒盍袀鳌罚骸埃n信)夜半傳發(fā),選輕騎二千人,人持一赤幟,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盵18]裴骃集解引如淳曰:“萆音蔽,依山自覆蔽。”司馬貞索隱曰:“謂令從間道小路向前,望見陳余軍營即往,仍須隱山自蔽,勿令趙軍知也。萆音蔽。蔽者,蓋覆也?!盵18]2616顏師古注《漢書·韓信傳》“從間道萆山而望趙軍”云:“蔽隱于山間使敵不見?!盵19]
草萆具有防雨、隱蔽作用。孫機(jī)《漢代物質(zhì)文化資料圖說》:“萆通椑,甲聲。草萆就是草甲。”[20]出現(xiàn)在防御器簿中的草萆,披在身上,是可以隱蔽、可以防雨防曬的防御器具。每個(gè)亭隧僅有一件,是偵察兵使用的裝備。且草萆與皮窅多連用,據(jù)上文考察,皮窅、草萆出現(xiàn)在守御器簿中,多以連用方式出現(xiàn),正如李天虹《居延漢簡(jiǎn)簿籍分類研究》所說:“皮冒、草萆二物常常并列,大約配套使用?!盵6]114它們是偵察兵配套使用的裝備:草萆是偵察兵用來隱蔽、防雨的草編衣裝;皮窅是偵察兵勘察敵情的瞭望皮質(zhì)工具。
西北屯戍漢簡(jiǎn)中窅與深目功用相近,都是用來觀察瞭望的,前者是斥候(偵察兵)隨身攜帶的裝備,后者是障燧塢上安裝的相對(duì)固定的裝置;故前者多與“萆”連言,工作時(shí)需要隱蔽,后者多與“轉(zhuǎn)射”連言,發(fā)現(xiàn)敵情要射擊。
萆和窅,兩個(gè)對(duì)象配套使用,一是偵查工具,一是防身隱蔽對(duì)象?!都伞凡涣私膺@點(diǎn),導(dǎo)致注釋有誤。
EPT56.74:
羊皮冒萆一。
《中國簡(jiǎn)牘集成·第11冊(cè)》:
羊皮冒萆,守御器之一,以羊皮制作,可防敵矢、石攻擊,又可以透視觀察敵情。[21]
“羊皮冒萆一”,即“羊皮冒、羊皮萆各一”,就是羊皮制作的防雨隱蔽衣和羊皮制作的瞭望用具各一。至于“防敵矢、石攻擊”,是注釋者臆測(cè)。
總而言之,萆、窅都是斥候候望時(shí)的必備裝備。萆是偵察兵用的防雨隱蔽衣,草編而成;窅是偵查用的瞭望裝備,多以皮革制成。兩者是偵察兵工作時(shí)必不可少的裝備,配套使用。
本文在寫作過程中,得到導(dǎo)師張顯成教授的悉心指導(dǎo),謹(jǐn)此表示感謝!
參考文獻(xiàn):
[1]中國簡(jiǎn)牘集成編輯委員會(huì).中國簡(jiǎn)牘集成:第7冊(cè)[M].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2001:227.
[2]薛英群,何雙全,李永良.居延新簡(jiǎn)釋粹[M].蘭州:蘭州大學(xué)出版社,1988:73.
[3]王震亞,張小鋒.漢簡(jiǎn)中的戍卒生活[J].簡(jiǎn)牘學(xué)研究, 1998(第2輯):130.
[4]張國艷.居延新簡(jiǎn)詞匯札記[J].青海師專學(xué)報(bào):社會(huì)科學(xué),2002(2):73.
[5]陳直.居延漢簡(jiǎn)研究[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383.
[6]李天虹.居延漢簡(jiǎn)簿籍分類研究[M].北京:科學(xué)出版社,2003:114.
[7]許慎.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1978:104.
[8]班固.漢書:西域傳[M].北京:中華書局,1962:3896.
[9]顧野王.宋本玉篇[M].北京:中國書店,1983:83.
[10]周祖謨.廣韻校本[M].北京:中華書局,1960:298.
[11]蕭統(tǒng).文選[M]. 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7:1260.
[12]李均明,劉軍.出土簡(jiǎn)牘與漢晉敦煌[G]//簡(jiǎn)帛研究:第2輯.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364.
[13]徐鍇.說文解字系傳[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1985:57.
[14]王念孫.廣雅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1985:236.
[15]司馬光,等.類篇[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2.
[16]丁度,等.集韻[M].北京:中華書局,1985:10.
[17]陳元龍.格致鏡原[M].揚(yáng)州:揚(yáng)州古籍書店,1989:142.
[18]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M].北京:中華書局,1959:2616.
[19]班固.漢書:韓信傳[M].北京:中華書局,1962:1868-
1869.
[20]孫機(jī).漢代物質(zhì)文化資料圖說(增訂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174.
[21]中國簡(jiǎn)牘集成編輯委員會(huì). 中國簡(jiǎn)牘集成:第11冊(cè)[M].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20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