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中國科學院領導體制的歷史轉折

2015-04-29 00:44郭金海
科學文化評論 2015年3期
關鍵詞:學部中國科學院

郭金海

摘要 1981年5月召開的第四次學部委員大會,是中國科學院實行領導體制改革的一次重要會議。這次大會審議通過《中國科學院試行章程》,依據章程民主選舉產生中國科學院及其學部的領導機構成員,實現(xiàn)了學部委員大會由咨詢機構到決策機構的重大轉變,使中國科學院建立學部委員大會和主席團決策的集體領導制與領導機構民主選舉制、領導職務任期制。這是中國科學院領導體制的一次歷史轉折,標志著新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的進步,在全國具有率先示范的意義。然而,主要由于學部委員間的分歧很大,這次大會未能實現(xiàn)建立與學部委員并行不悖的院士制度的預期目標。

關鍵詞 中國科學院 學部 領導體制 學術領導 八字方針

學部是中國科學院(簡稱“中科院”)的重要組成部分,1955年6月1日成立以來就與中科院的發(fā)展緊密相聯(lián)。1981年5月11日至20日,中科院第四次學部委員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次會議是中科院實行領導體制改革的一次重要會議,在中科院院史和當代中國科技史上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基于檔案資料,結合相關背景論述這次大會從籌備到閉幕的過程,并分析這次大會的歷史意義。

一 大會召開的背景

中科院第四次學部委員大會的召開,有多重的背景。首先,“四人幫”垮臺后,全國政治形勢明顯好轉,中科院從根本上扭轉了政治混亂的局面,全院工作穩(wěn)步走上正軌。“文革”期間,中科院是重災區(qū),院中派系斗爭不斷,科學家和領導干部橫遭批判和迫害,局面異常混亂。1977年1月方毅主持全院工作后,抓了粉碎“四人幫”幫派體系的工作,努力清除“左”的干擾。而且在院領導班子的帶領下,中科院注意平反冤假錯案與落實黨的干部政策和知識分子政策。這使全院的工作穩(wěn)定下來并走上正軌,為這次學部委員大會的召開奠定了必要的基礎。

其次,1978年全國迎來“科學的春天”。1978年3月全國科學大會召開,鄧小平在會上動員全黨、全國重視科學技術,指出“四個現(xiàn)代化,關鍵是科學技術的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是生產力”。1978年下半年,中科院分別由院領導率代表團到歐美、日本等國考察,了解它們的科學管理體制。大家感受很深的一個問題是,各國在領導科學事業(yè)方面都設有權威學術機構,重視發(fā)揮科學家的創(chuàng)造精神與集體智慧,使領導的決策能適應科學發(fā)展的形勢。中科院學部吸收了全國優(yōu)秀科學家,實際上是全國性權威學術機構,代表了國家的科技水平,在院務會議領導下應該真正發(fā)揮學術領導作用。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決定從1979年起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上來,要求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四個現(xiàn)代化努力。隨后,中科院工作的中心開始向科研轉移,同時加快了恢復學部的工作。1979年1月,經中央批復同意,學部恢復活動。3月29日,中科院向國務院呈送《關于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和院長、副院長等有關問題的請示》,提出4個問題:一、增補學部委員,充實健全學部的機構;二、修訂學部章程,充分發(fā)揮學部的作用,明確學部的性質和任務,使學部工作有章可循,在院務會議領導下真正發(fā)揮學術領導作用;三、建議院長和副院長名單由學部委員推選提出,經院務會議討論通過,然后報請人大常委會任命;四、籌備召開第四次學部委員大會。5月4日,《請示》獲國務院批準,此后學部重建工作正式啟動。1980年11月,中科院增補了283位新學部委員。在這種情況下,中科院召開第四次學部委員大會,至此水到渠成。

第三,順應中央實行“八字方針”的形勢,中科院力圖改革舊有體制,建立以學部為核心的新體制。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后,中央于1979年4月針對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的情況,決定實行“調整、改革、整頓、提高”的方針,即“八字方針”。當時,中科院實行高度集中的、以行政管理為主的體制,是行政機關化程度很高的機構。這種體制存在不能按科學規(guī)律辦事,不利于加強學術領導,滋長官僚主義等弊端。院黨組認為,中科院應當認真貫徹執(zhí)行“八字方針”,進行必要的調整、整頓和改革,使科研工作較快發(fā)展,滿足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1981年1月29日,院黨組向中央呈送《關于中國科學院工作的匯報提綱》。其中提出改革中科院體制,“要變行政機關化的機構為學術領導機構”的構想。首要舉措是,健全學部,召集學部委員大會,積極開展工作。按照構想,學部委員大會討論決定全院的發(fā)展方向,審訂科研規(guī)劃,決定重大問題,選舉產生中科院主席團;中科院主席團是學部委員大會閉幕后的決策機構,其成員任期4年,連選可連任一次。院長、副院長由中科院主席團推選,任期2年,連選可連任一次。這就是建立以學部為核心的新體制。該文件得到中央的同意,由中央于1981年3月6日向各省、市、自治區(qū)和人民政府黨組等轉發(fā)。此后,中科院組織班子制訂了《中國科學院章程(草案)》,吸納了改革中科院體制的構想。

此外,1980年中科院還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國家科委聯(lián)合進行了院士制度的籌備工作,制訂了《中國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士條例(草案)》,計劃在中科院和中國社會科學院建立終身純粹學術榮譽性的院士制度,得到國務院常務會議的同意。為了建立院士制度,《中國科學院章程(草案)》也采納了《院士條例(草案)》的規(guī)定。而院士制度和上述新體制的建立,均需通過學部委員大會的決策來實現(xiàn)。

二 從籌備委員會會議到大會主席團會議

中科院對第四次學部委員大會高度重視。會前于1981年3月,成立一個由全體副院長、院黨組主要成員、院秘書長和部分副秘書長、各學部負責人、部分分院院長、所長等組成的陣容豪華的大會籌備委員會(簡稱“籌委會”)?;I委會委員共28人,主任委員為嚴濟慈,副主任委員為李昌、周培源、胡克實、華羅庚、錢三強、郁文、秦力生、盧嘉錫、李薰、嚴東生、葉篤正、趙北克,另有貝時璋、尹贊勛、劉春、過興先、朱劍明、李蘇、谷羽、紀波、張文松、茅以升、顧德歡、郭衛(wèi)人、鐘炳昌、黃汲清、黃書麟。這個名單包括了中科院的現(xiàn)任主要領導和候任主要領導。

籌委會共召開6次會議。首次會議于3月31日召開,決定了這次學部委員大會的主要議程:(1)聽取和審議中科院工作報告;(2)討論《中國科學院院章(草案)》;(3)聽取并討論學部工作報告;(4)選舉中科院主席團;(5)選舉各學部常委和主任、副主任。第2至5次會議相繼于4月7日、15日、22日、29日召開,討論了學部委員證書問題、學部委員大會的宣傳報道工作,研究討論了《中國科學院章程(討論稿)》、這次學部委員大會日程(草案),聽取了籌委會副主任委員胡克實關于大會有關文件、報告的起草情況,籌委會各組負責人關于各學部籌備工作的進展情況,各學部籌備工作小組負責人有關籌備工作情況的匯報,醞釀了產生中科院主席團人選和各學部常委人選的原則等。第6次會議于5月6日召開,討論了“關于《中國科學院章程(草案)》的報告”和大會開幕詞。同時,確定了大會主席團組成的5個原則:(1)學部委員中的院級主要學術領導人(現(xiàn)任科學家副院長、學部主任、代主任和副主任);(2)部分德高望重的老一輩科學家代表;(3)部分有代表性的新增選的學部委員代表;(4)中科院主要黨政領導人、院顧問;(5)有關部門的代表。據此初步擬定一個列有59人的大會主席團名單草案。

5月10日晚,中科院召開第四次學部委員大會預備會議,由籌委會主任委員嚴濟慈主持。胡克實報告了大會籌備經過及有關問題。會議審議通過大會議程和大會主席團成員名單。名單上共61人:丁國瑜、馬大猷、王大珩、王淦昌、方毅、貝時璋、尹贊勛、盧嘉錫、馮德培、許杰、池際尚、華羅庚、伍獻文、李昌、李薰、蘇步青、沈鴻、吳學周、嚴東生、嚴濟慈、汪猷、汪德昭、宋平、張文佑、張文裕、張光斗、張存浩、張鈺哲、張稼夫、湯佩松、楊樂、楊廷寶、武衡、陳世驤、陳宗基、周培源、茅以升、金善寶、鄭萬鈞、郁文、柳大綱、查全性、胡克實、侯祥麟、秦力生、錢三強、錢志道、錢學森、涂光熾、唐敖慶、梁棟材、殷宏章、高慶獅、宦鄉(xiāng)、黃子卿、黃辛白、黃汲清、黃秉維、黃家駟、曹天欽、謝希德。人數較籌委會第6次會議初擬人選多2人。

這61人由中科院主要院級領導和顧問,老一輩科學家代表、新增選的學部委員代表和有關部門代表組成,遵循了上述5個原則。其中,學部委員54人,占總數的88.5%,反映了大會主席團的學術權威性。這54人中,老學部委員41人,為老一輩科學家的代表,居多數,這是尊老的表現(xiàn);新學部委員13人,即丁國瑜、沈鴻、嚴東生、張存浩、楊樂、陳宗基、查全性、涂光熾、梁棟材、高慶獅、曹天欽、池際尚、謝希德,其中院內科學家8人,占多數。

5月11日上午8時30分,大會主席團在這次學部委員大會的會場所在地京西賓館召開第一次全體會議,由李昌主持,僅馮德培、蘇步青、宋平3人缺席。會議一致通過大會主席團常務主席、執(zhí)行主席、選舉委員會成員名單。至此,第四次學部委員大會的籌備工作就緒。

三 開幕大會與各項議程

大會主席團第一次全體會議后,這次學部委員大會在京西賓館禮堂開幕。來自24個省、市、自治區(qū),27個部門,44所高校和114個研究單位的新老學部委員共332人與會,代表面相當廣泛,人數也多于歷次學部委員大會。中共中央副主席、軍委副主席鄧小平,國務院總理趙紫陽與彭真、鄧穎超、王震、韋國清、烏蘭夫、方毅、王任重、薄一波、陸定一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出席了開幕大會,并在開幕前接見了大會主席團成員,與大會全體出席人員合影留念。主席臺對面懸掛著鼓舞人心的大幅標語——“團結起來,發(fā)展科學,振興中華”。整個會場氣氛熱烈。

開幕大會由李昌主持,嚴濟慈致開幕詞。嚴濟慈指出這次學部委員大會是一次盛況空前的大會,是中國科學發(fā)展史上的一次具有重大意義的會議,并回顧了學部成立以來的工作與遭受的挫折,認為道路雖然曲折,但前途是光明的。然后,介紹了這次大會的主要議程,強調:“為了適應形勢的發(fā)展,中國科學院的領導體制,要進行較大的改革,實行領導機構的民主選舉制,主席團集體領導制,領導職務任期制等?!?/p>

5月11日下午,大會進入主要議程,安排了兩個報告。首先,由方毅做中科院工作報告。首先,他指出:“這次學部委員大會承擔著對科學院的重大問題作出決策的任務,將要討論中國科學院的章程草案,并選舉產生中國科學院的領導機構,這標志著我國科學事業(yè)體制改革方面的重大進展,將對中國科學院和我國科學事業(yè)今后的發(fā)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比缓?,他總結了粉碎“四人幫”以來中科院的工作情況,指出中科院總的形勢是好的,政治上是安定團結的,科研業(yè)務正在穩(wěn)步發(fā)展,各項工作都在前進。接著,方毅對發(fā)揮學部作用問題作了闡述,強調:

過去的學部主要是咨詢性質的,現(xiàn)在學部委員大會是中國科學院的最高決策機構,這是一個重大的變革,是黨和政府依靠科學家的具體體現(xiàn)與組織保證。最近,中央再次明確肯定,中國科學院是國家自然科學的最高學術機構和綜合研究中心。中國科學院應當辦好所屬的研究機構,通過這些研究機構的較高水平的研究工作,為國家的四化建設服務;同時,中國科學院對全國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負有重要責任。我們希望,各個學部、各位學部委員都能在這兩個方面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方毅在報告中再次懇請辭去中科院院長職務,認為科學院院長要由科學家來擔任,領導職務的終身制也應當改變。

隨后,周培源代表大會籌委會作關于《中國科學院章程(草案)》的報告。首先,他說:這次起草中科院章程,是在非常有利的條件下進行的。特別是中央最近對我院的工作做了重要指示,使我們明確了在新的歷史時期的努力方向??偨Y我院過去的經驗,適應新時期發(fā)展的需要,是這次起草章程的指導思想,也是我院廣大群眾對院章程的要求。隨后,他對《中國科學院章程(草案)》的重要規(guī)定做了說明。

《中國科學院章程(草案)》分“總則”、“領導機構”、“院士”、“學部委員、學部”、“研究所和有關機構”、“經費”、“附則”7章。第1章規(guī)定了中科院的性質、任務、辦院方針。第2章規(guī)定了中科院的領導機構,包括學部委員大會是中科院的最高決策機構;中科院主席團是學部委員大會閉幕期間的決策機構,成員由學部委員大會選舉產生,任期4年,連選可連任1次。主席團中三分之二的成員應是學部委員,其他三分之一的成員由國務院有關部門和科學院黨組織協(xié)商提出人選;中科院主席團在其成員中推選院長1人、副院長若干人。院長、副院長任期2年,連選可連任1次。第3章規(guī)定了院士的性質、資格和產生程序等。第4章規(guī)定了中科院學部委員是學術領導職務,在全國優(yōu)秀科學家中遴選,經中科院各學部的學部委員會議選舉產生。學部委員任期4年,連選可連任1次;各學部由本學部委員會議選舉產生學部常務委員13至17人,負責本學部的經常工作。各學部常務委員任期2年,連選可連任1次。學部常務委員會推舉學部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學部是學術領導機構,職責包括對本學部范圍內的院屬研究機構實行學術領導和一定的科研管理,審議各研究機構的方向、任務和科研計劃,評議研究所的工作等。第5章規(guī)定了研究所的任務、學術組織、領導體制等。

四 分學部的活動:從分組討論到全體會議

1.各學部與管理科學組的討論

1981年5月12日至16日,大會進行分學部活動。各學部共分16個小組與管理科學組對方毅的工作報告和《中國科學院章程(草案)》,進行了討論。各學部分組情況,如表1。

生物學部由代主任貝時璋報告。他介紹了該學部所屬研究單位的概況,20世紀70年代尤其粉碎“四人幫”后的4年來,中科院在生物學研究中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他認為,無論基礎研究或應用研究,重大的成果不多。目前多數生物學研究所的方向、任務都比較明確,但需要調整的方面仍然很多。他強調今后要根據辦院方針,調整好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發(fā)展研究的比例關系。

地學部由主任尹贊勛報告。他介紹了地學部的成立過程和下屬各研究機構的演變,回顧了學部的主要工作,指出目前各部門之間的工作互相交叉重復的現(xiàn)象較多,認為如果各部門各自為政,搞內容基本相同的科研工作,對大型、精密儀器設備和重要實驗手段相互爭購、爭建,不僅造成了人力、財力、物力上的浪費,而且在國際交往中也造成了混亂。其結果,必然對科研事業(yè)的發(fā)展不利。地學部行政領導李秉樞還就地學部今后的工作提出意見。5月14日下午,地學部委員分組審議了尹贊勛的報告。大家普遍認為:20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地學部對我國科技事業(yè)發(fā)展和國家經濟建設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當前地學部緊迫的問題是,必須采取有效措施,大力培養(yǎng)地學方面的后繼科技人才。

技術科學部由常委李薰報告。他回顧了該學部20余年來的主要工作,介紹了所屬研究所的基本情況,認為由于我國的科學基礎原來就十分薄弱,而從領導思想上來看,長期對科學的作用認識不夠,實際作法上又有不少“左”的東西,影響了整個科學和技術的發(fā)展,尤其是對技術科學的影響更大。所以,我國技術科學的發(fā)展是不能令人滿意的。目前的狀況明顯不能適應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為了盡早實現(xiàn)四個現(xiàn)代化,大力發(fā)展技術科學是當務之急。

此外,5月15日至16日,物理學數學部、化學部、生物學部、地學部舉行了學術報告會。為了向這次學部委員大會匯報工作,技術科學部主辦了激光器和光譜儀器匯報展覽會,5月15日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開幕。嚴濟慈、武衡、張稼夫、郁文等院新老院領導與部分學部委員參觀了展覽。管理科學組自5月14日起展開學術交流,與會者對該組任務和將開展的活動等提出許多建議。

五 《中國科學院試行章程》的出爐

《中國科學院試行章程》由《中國科學院章程(草案)》數易其稿而成,其出爐過程頗為復雜?!吨袊茖W院章程(草案)》的修訂工作,主要由副院長、院黨組副書記胡克實負責,院副秘書長劉春、學部辦公室副主任薛攀皋參與了這項工作。5月13日晚,上述17個小組匯報了關于《中國科學院章程(草案)》的討論情況。由于各組對實行院士制度、學部委員有任期分歧很大,胡克實打電話向院長方毅征求了意見。方毅認為:“‘院士這章這次可以不寫,需要在科學家中多醞釀一下。學部委員四年一選,自己選自己有困難?!币虼?,5月14日胡克實等人負責修訂《中國科學院章程(草案)》時,將第3章,即“院士”一章全部刪除。但他們并未修改“學部委員任期四年,連選可連任一次”的規(guī)定,因為打算“自己再研究一下”。這次修訂將第2章第8條規(guī)定的院長、副院長任期由2年改為4年。這是采納了學部委員所提意見的結果。此外還將第4章第18條規(guī)定的學部常務委員任期由2年改為4年。不僅如此,將第4章第17條規(guī)定的學部的第2項職責改為:“團結院內外有關科學家,通過各種學術活動,分析研究國際科學技術發(fā)展趨勢,交流研究工作情況,增進相互間的聯(lián)系和合作;評議應予資助的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項目,推動本門學科的發(fā)展,促進人才的成長?!睂⒌?章第25條改為“設置或調整、撤銷研究機構,應由有關學部提出意見,報中國科學院主席團審批?!边@些修訂擴大了學部的職能。

這次修訂還將第1章第2條規(guī)定的中科院的第2項基本任務改為“研究科學技術的發(fā)展方向;促進院屬研究機構同全國高等院校以及各部門、各地區(qū)科學研究機構的聯(lián)系、交流、合作,推動我國科學技術事業(yè)的發(fā)展;并在科學普及活動中發(fā)揮積極作用。”將第2章第7條未定之中科院主席團人數定為29人,將第4章第16條中“設置一個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的邊緣學組:管理科學組”,改為“設置一個學組:科學與社會學組”等,在此不一一詳述。

5月14日晚,李昌在京西賓館主持召開院黨組會。胡克實、郁文、秦力生、劉春、李蘇、張文松、黃書麟、漆克昌、朱劍明、鐘炳昌出席。嚴濟慈、盧嘉錫、嚴東生、李薰、薛攀皋等列席。薛攀皋宣讀了修訂的《中國科學院章程(草案)》,即《中國科學院章程(草案)》(修改稿,1981年5月14日)。胡克實介紹了5月13日晚17個小組的匯報情況和方毅關于“院士”這章這次可不寫等意見。這次黨組會討論的一個重點問題,是“院士”這章是否寫進院章的問題。李昌、秦力生、劉春、張文松、盧嘉錫、黃書麟等都認為可暫時不寫。這次黨組也討論了正、副院長的任期問題。李蘇、劉春都認為應按中央討論的意見辦,先不要改。此外,秦力生建議:“院章把可實行的東西寫下來”,可作為試行章程。郁文、劉春表示贊同。

這次黨組會后,相關人員依據相關意見即對《中國科學院章程(草案)》(修改稿,1981年5月14日)作了修訂。將近5月15日零時,形成《中國科學院試行章程》(修改稿,1981年5月15日)。第2章第8條規(guī)定的院長、副院長任期,由4年又改回2年。這次修訂還將第1章第2條第1段“中國科學院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下,團結、依靠科學家和全院廣大職工,努力實現(xiàn)下列基本任務”中的“團結、依靠科學家”,改為“依靠全國科學家的優(yōu)秀代表學部委員”。這將中科院依靠的科學家的范圍縮小至學部委員,突出了對學部委員的重視。

其他修訂之處,還有將第3章第12條中“設置一個學組:科學與社會學組”的學組名稱又改回“管理科學組”;將第3章第14條規(guī)定的學部的第1項職責擴大,增加“對人、財、物的分配方案和使用情況進行審議、檢查和提出建議”一句;將第4章第22條“設置或調整、撤銷研究機構,應由有關學部提出意見,報中國科學院主席團審批”刪除等。通過兩處修訂,學部的職能又有所調整。

5月15日上午,大會主席團第二次全體會議召開,由嚴濟慈主持。會議討論了《中國科學院章程(草案)》第二次修改稿。胡克實說明了將《中國科學院章程(草案)》改為《中國科學院試行章程》的原因。同時,他說:“院主席團是科學院的決策機構,大家都希望有些中年科學家參加工作”,二次修改稿確定院主席團由29人組成;“根據大家討論的意見,將原第3章一“院士”一章全部去掉,院士的問題另議。”這次會議基本同意這些修訂意見。

會后,《中國科學院試行章程》(修改稿,1981年5月15日)有所修訂:(1)將第1章第2條第1段由“中國科學院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下,依靠全國科學家的優(yōu)秀代表學部委員和全院廣大職工,努力實現(xiàn)下列基本任務”中的“依靠全國科學家的優(yōu)秀代表學部委員”,又改為“團結、依靠科學家”。(2)在第1章第3條規(guī)定的辦院方針后加入“中國科學院主要承擔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包括應用基礎和新技術等)任務,也承擔適當的發(fā)展研究”一句。(3)在第1章第4條關于中科院提倡的學風中增加“團結協(xié)作”。(4)將上次修訂時刪除的第4章第22條恢復,文字改為“研究機構的設置、調整或撤銷,應由有關學部提出意見,報中國科學院主席團審批”。

第(1)、(4)兩處修訂基本都改回修訂前的條文。這可能與大會主席團第二次全體會議時有成員提出相關意見有關。第(2)處修訂是對中科院“側重基礎,側重提高,為國民經濟和國防建設服務”辦院方針下研究工作分類的說明,使第1章第3條條文得到進一步的完善。

這次修訂后,形成《中國科學院試行章程》(第二次修改稿,1981年5月15日)。5月15日下午5時,胡克實要求印發(fā)給與會人員,征求意見。據5月17日收集的各小組討論的意見,該稿中仍有一些實質性的或反應比較強烈的問題。如有人提出“既然取消了院士,就不應該對學部委員規(guī)定任期”。有的組對院長、副院長任期2年,反應強烈,說“我們建議改為4年,你們不聽,我們的意見白提。”還有的組提出,院長不能只由29人組成的院主席團推選,要由全體學部委員選舉。如同5月14日技術科學部第三組討論時的意見,技術科學部許多學部委員提出將第12條所列該學部分成兩個,即第一技術科學部和第二技術科學部。

5月17日上午,大會主席團常務會議召開。會議研究了各小組討論中提出的修改《中國科學院試行章程》(第二次修改稿,1981年5月15日)的問題,決定將學部委員的任期改為“暫定四年”,待下次學部委員大會再商討適當的方法;將院長、副院長任期由原定的2年改為“暫定任期二年”,先試行一個時期后,視實際情況再決定是否變動;院長、副院長仍以院主席團推選為宜。因為院長、副院長是在院主席團領導下進行工作,院主席團在學部委員大會閉幕期間可根據工作需要和實際情況,及時更換院長、副院長。會議還說明:關于原討論稿上的“院士”一章,由于有不同的看法,同時,這個問題涉及社科院,會議認為尚待后議,不列入試行章程。

關于將技術科學部分為兩個的意見,會議認為:學部和學科的劃分,有多重看法,而且涉及到其它學部、其它學科,需要慎重考慮,從容計議,目前可不改動,建議由即將選出的中科院主席團予以研究。另外,關于第1章第3條中研究工作的分類,各小組討論時,有人建議沿用前幾年的4類分法,即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發(fā)展研究。為了同國內外現(xiàn)行的分類取得一致,會議認為:仍以分為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發(fā)展研究3類為宜。

會后,胡克實等又進行修訂,形成《中國科學院試行章程》(1981年5月18日)。這次修訂將第2章第3條規(guī)定的院長、副院長任期改為“暫定二年”,將第3章第13條規(guī)定的部委員任期4年改為“暫定四年”。

5月18日上午,這次學部委員大會全體會議舉行,審議《中國科學院試行章程》,由執(zhí)行主席華羅庚主持。出席的學部委員共303人,舉手表決時,以302人贊成,1人(吳學藺)棄權,通過《中國科學院試行章程》?!吨袊茖W院試行章程》較《中國科學院試行章程》(1981年5月18日),除有少數技術性修訂外,刪除了第3章第13條關于“學部委員任期暫定四年,連選可連任一次”的規(guī)定。這意味著中科院通過這次學部委員大會建立學部委員制度和院士制度并行的“雙軌制”的計劃,以失敗而告終。

六 從中科院主席團到學部領導成員的產生

1.中科院主席團和院長、副院長的產生

選舉中科院主席團,由其推選院長、副院長,是這次學部委員大會的重要議題之一。經過醞釀和商議,1981年5月15日中科院黨組向中央組織部呈送了中科院主席團成員初步候選人名單。該名單共27人,包括現(xiàn)任科學家副院長4人:周培源、嚴濟慈、華羅庚、錢三強;1980年院務擴大會議醞釀的副院長候選人5人:盧嘉錫、李薰、嚴東生、馮德培、葉篤正;各學部于這次學部委員大會醞釀推薦的候選人9人:王應睞、王淦昌、李國豪、吳征鎰、張文佑、張維、唐敖慶、黃家駟、程裕淇;有關部門推薦的候選人5人:于光遠、宋平、錢學森、武衡、張承先;中科院黨組參加主席團的候選人4人:李昌、胡克實、郁文、秦力生。

中科院黨組對主席團成員人選,定有明確的原則:既保持領導的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又注意年輕化和學科之間的適當平衡,以及有利于工作。鑒于這27人中,年富力強的中年科學家尚少,平均年齡偏高(達到68.6歲),中科院黨組研究后準備增加兩位更年輕的中年學部委員。這是1981年5月14日胡克實等負責修訂《中國科學院章程(草案)》時,將中科院主席團人數確定為29人的主因。5月16日,中央組織部對中科院黨組提出的主席團初步候選人名單表示同意,并指示:“在選舉工作中,要充分走群眾路線,并應增選幾名中年科學家、黨外科學家和女科學家,主席團總名額可以超過二十九人?!?/p>

5月15日,大會主席團制定出《關于中國科學院主席團及各學部領導成員的選舉辦法》(簡稱“《選舉辦法》”)。按照規(guī)定,大會主席團選舉委員會負責中科院主席團的選舉工作,任務是匯總學部委員提出的中科院主席團成員候選人名單;醞釀并集中候選人名單,按規(guī)定名額將名單報大會主席團審查;組成選舉監(jiān)票組,負責監(jiān)督主席團選舉的投票與開票工作;辦理大會的具體選舉工作。中科院主席團成員共29人,其中2/3,即20人,由學部委員提名,交選舉委員會;其余9人(包括國家計委、國家科委、國防科委、教育部、社科院、中科院黨組領導人)由中科院黨組向大會主席團提名。大會主席團匯總并審查以上兩方面提出的候選人名單后,向學部委員大會提出中科院主席團成員候選人名單。學部委員采用無記名投票、等額選舉辦法,投票選舉中科院主席團成員。得有效票半數以上的候選人,當選中科院主席團成員。

5月16日,大會秘書處制定出《中國科學院第四次學部委員大會選舉院主席團成員的工作程序及注意事項》。該文件對選舉前的準備、監(jiān)票、選舉、計票、宣布選舉結果等環(huán)節(jié)做了明確而嚴格的規(guī)定。選舉前還劃分了選區(qū):物理學數學部在第一選區(qū),化學部在第二選區(qū),生物學部在第三選區(qū),地學部在第四選區(qū),技術科學部在第五選區(qū)。按照規(guī)定,各學部委員需按劃定的選區(qū)投票,主席臺就坐的學部委員也需回各選區(qū)投票。

5月17日上午,大會主席團第三次全體會議召開,由周培源主持。會議一致通過將《選舉辦法》提交這次學部委員大會全體會議通過的決議。作為大會主席團選舉委員會負責人之一,秦力生代表選舉委員會匯報了委員會醞釀中科院主席團候選人的情況。這次匯報的候選人共28人,均為學部委員:王淦昌、華羅庚、嚴濟慈、周培源、錢三強、謝希德、盧嘉錫、嚴東生、張存浩、侯祥麟、唐敖慶、王應睞、馮德培、吳征鎰、徐冠仁、黃家駟、梁棟材、丁國瑜、葉篤正、張文佑、涂光熾、黃秉維、程裕淇、王大珩、李薰、吳仲華、張光斗、張維。相較5月15日院黨組向中央組織部提出的初步候選人名單,學部委員李國豪被刪除,增加了謝希德、張存浩、侯祥麟、徐冠仁、梁棟材、丁國瑜、涂光熾、黃秉維、王大珩、吳仲華、張光斗。

秦力生匯報后,李昌傳達了5月16日中央組織部關于中科院主席團應有中年科學家、黨外科學家和女科學家的意見。隨后,與會者進行了認真而熱烈的討論。最后,會議決定在原來提出的28位候選人的基礎上,新增4位較年輕的學部委員,即谷超豪、葉叔華(女)、陳能寬、沈鴻;將這32位候選人全部提交學部委員大會進行預選,從中預選出20人作為在學部委員中提名的中科院主席團候選人名單。

據大會秘書處的通知,5月18日下午,各學部分組對中科院主席團候選人名單進行“進一步的醞釀、討論”,即預選。32位候選人中,獲半數以上同意的有18人:王淦昌、華羅庚、嚴濟慈、周培源、錢三強、盧嘉錫、嚴東生、唐敖慶、馮德培、吳征鎰、黃家駟、葉篤正、張文佑、涂光熾、王大珩、李薰、吳仲華、張光斗。新增的4位較年輕的學部委員,均未人選。當選人數距在學部委員中提名的20位候選人足額,尚缺2人。

5月18日晚,大會主席團第四次全體會議召開,由李昌主持。秦力生代表選舉委員會匯報了預選中科院主席團候選人的情況。經大家充分醞釀與表決,增補侯祥麟(35票)、謝希德(36票)為候選人;兩人得票均超過大會主席團成員半數。最后,會議確定中科院主席團候選人名單(29人):于光遠、王大珩、王淦昌、葉篤正、馮德培、盧嘉錫、華羅庚、宋平、嚴東生、嚴濟慈、李昌、李薰、吳仲華、吳征鎰、武衡、郁文、周培源、張文佑、張光斗、胡克實、侯祥麟、秦力生、錢三強、錢學森、涂光熾、高沂、唐敖慶、黃家駟、謝希德。其中,于光遠、宋平、錢學森、武衡、高沂分別是社科院、國家計委、國防科委、國家科委、教育部領導人,李昌、胡克實、郁文、秦力生是中科院黨組領導人。這9人為中科院黨組向大會主席團提名的候選人。

5月19日上午,這次學部委員大會全體會議召開。通過與會330位學部委員無記名投票、等額選舉,產生中科院主席團。這29位候選人悉數當選。當選者最低得288票,遠超過有效票半數。當選者中,各方面科學家有21人,占總數的2/3強,有院外科學家7人,65歲以下的6人,女科學家1人。會后,中科院主席團即召開第一次會議。根據《中國科學院試行章程》,推選出嚴濟慈、李昌、吳仲華為執(zhí)行主席,盧嘉錫為院長,錢三強、胡克實、馮德培、李薰、嚴東生、葉篤正為副院長。另外,經院長提名,這次主席團會議任命郁文為中科院秘書長。

2.各學部常委和主任、副主任的產生

按照《選舉辦法》,各學部常委、主任和副主任的選舉工作,由各學部組成的領導小組負責。其任務是匯總本學部常委候選人名單;經醞釀集中后,按規(guī)定名額提出本學部常委候選人名單;組織本學部常委的選舉;確定監(jiān)票人,宣布選舉結果。各學部常委候選人由本學部學部委員提名。各學部學部委員采用無記名投票、等額選舉的辦法,投票選舉產生本學部常委。得有效選票半數以上的候選人當選為本學部的常委。當選的學部常委推選出本學部的主任和副主任。關于各學部委員選舉本學部常委,各學部常委推選本學部主任、副主任的規(guī)定,依據于《中國科學院試行章程》。

各學部常委候選人名單,在這次學部委員大會前和會議期間,經過了反復醞釀。本著有利于加強學術領導,注意到年輕化和院內外的工作關系的原則,經反復醞釀協(xié)商,5月15日院黨組提出各學部主任、副主任初步候選人名單。其中,物理學數學部主任錢三強(兼),副主任馬大猷、黃昆、吳文俊、王綬瑁;化學部主任嚴東生(兼),副主任黃維垣、張青蓮、陳冠榮;生物學部主任馮德培(兼),副主任鄒承魯、徐冠仁、吳征鎰;地學部主任葉篤正(兼),副主任涂光熾、曾呈奎、施雅風、劉光鼎;技術科學部主任李薰(兼),副主任王大珩、張光斗。5月19日下午,各學部分別召開全體會議,先選舉本學部常委。數學物理學部當選的常委共17人,即馬大猷、王竹溪、王綬琯、馮康、朱洪元、沈元、吳文俊、谷超豪、楊澄中、林同驥、陸啟鏗、陳彪、洪朝生、胡濟民、錢三強、黃昆、彭桓武?;瘜W部當選的常委共15人,即盧嘉錫、嚴東生、何炳林、閔恩澤、吳浩青、張青蓮、陳冠榮、錢人元、高鴻、黃耀曾、曹本熹、梁曉天、郭慕孫、彭少逸、蔣麗金。生物學部當選的常委共17人,即馬世駿、王世真、王伏雄、馮德培、莊孝僡、劉建康、吳、吳征鎰、沈善炯、汪仁、鄒承魯、張致一、婁成后、侯學煜、施履吉、徐冠仁、曹天欽。地學部當選的常委共17人,即葉連俊、葉篤正、盧衍豪、劉光鼎、劉東升、池際尚、朱夏、谷德振、張文佑、周明鎮(zhèn)、施雅風、顧功敘、涂光熾、黃秉維、程裕淇、傅承義、穆恩之。技術科學部當選的常委共16人,即王之璽、王大珩、毛鶴年、師昌緒、劉恢先、李薰、吳仲華、林蘭英、鄒元蠛、張光斗、張維、陳芳允、羅沛霖、柯俊、錢令希、陶亨咸。

上述當選常委共82人,其中1980年新增補的學部委員59人,比例達71.95%。而且,化學部15位當選常委中,除盧嘉錫、張青蓮外,其余13人均為新學部委員。生物學部17位當選常委中,除馮德培、吳征鎰外,其余15人均為新學部委員。相較之下,技術科學部當選常委中新學部委員比例最少,但也達50%。這表明,這次常委的選舉主要傾向于任用新學部委員。目的無疑是增強學部領導機構的活力,以適應科學技術現(xiàn)代化建設的需要。

各學部選舉常委后,便召開首次常務委員會會議,推選本學部主任、副主任。推選結果如下:數學物理學部主任錢三強,副主任馬大猷、吳文俊、王綬琯;化學部主任嚴東生,副主任張青蓮、陳冠榮、黃耀曾;生物學部主任馮德培,副主任張致一、曹天欽、徐冠仁;地學部主任涂光熾,副主任程裕淇、葉連俊、施雅風;技術科學部主任李薰,副主任王大珩、張光斗、陳芳允。

從選舉結果看,化學部、地學部主任都換成新學部委員。各學部副主任中,均有新學部委員,只是多少不同。院黨組提出的初步候選人名單,對各學部的選舉沒有產生絕對的影響。因為各學部的選舉結果與該名單均有出入。如在物理學數學部,黃昆未入選;在化學部,黃維垣未入選,未在名單上的黃耀曾當選副主任;在生物學部,鄒承魯、吳征鎰均未入選,未在名單上的曹天欽、張致一均當選副主任;在地學部,葉篤正、曾呈奎、劉光鼎均未人選,未在名單上的涂光熾當選主任,程裕淇、葉連俊當選副主任;在技術科學部,未在名單上的陳芳允當選副主任。

七 從中央書記處座談會到大會閉幕

5月20日上午,中央書記處邀請參加這次學部委員大會的全體學部委員到中南海懷仁堂座談。中央書記處總書記胡耀邦與書記萬里、方毅、谷牧、宋任窮、姚依林、彭沖出席座談會。在會上,胡耀邦作了重要講話。他說:這次學部委員大會把全國一大批優(yōu)秀科學家、科學泰斗組成一個新的、更強大的領導集體,是中國科學史上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國人民向四化進軍中的一件大喜事。他認為這次學部委員大會值得慶賀。因為這次大會產生了中科院新的領導機構,這意味著中國科學天空升起了一個新的強大的科學星團,它可以照亮我國科學事業(yè)前進的道路,指引我國的科學技術大軍披荊斬棘地前進。他還分析了全國的形勢,說經濟形勢總體較好,政治形勢也不錯,尤其農業(yè)形勢比去年有重大好轉,農民中不講科學的風氣已經大有轉變,但形勢方面還有不少問題和困難。最后,他對全國科學家提出兩點希望。一是深入生產實際找任務。二是以主人翁姿態(tài)干工作。針對險事、難事、天下事,他號召科學家要“爭當勇士”,不要情緒消沉,“枉此一生”。

胡耀邦的講話在學部委員中反響強烈。化學部學部委員蔡啟瑞說:過去看到一些消極因素,總有點沉悶感,聽了中央領導的講話,很受鼓舞。數學物理學部委員錢學森說:八億農民發(fā)現(xiàn)科學有用,需要科學,這是個了不起的變化。人民需要我們,這是對我們最大的鼓舞,我們一定要把科學技術搞上去。蘇步青說:我們搞數學的,要有人搞“1+1”,但是也要有許多人深入實際找任務。生物學部委員鐘惠瀾表示:我搞熱帶醫(yī)學,是人民給的權利。我一定要盡好義務,幫助農民提高科學文化水平,解決科學技術問題?;瘜W部委員張存浩說:胡耀邦同志講的“枉此一生”和“爭當勇士”兩句話,很發(fā)人深思,我們如果沒有做好工作的勇氣,沒有主人翁的工作態(tài)度,那是問心有愧的。新當選的院長盧嘉錫、副院長嚴東生表示:在四化建設中,要爭當勇士,盡最大努力與大家一起做好工作,以不辜負黨和人民的信賴和重托?;瘜W部委員郭燮賢委員還即興做了一首打油詩,以表達激動的心情:天動,地動,團結行動;國興,民興,中華振興。

5月20日下午,這次學部委員大會閉幕大會召開,由嚴濟慈主持。大會通過《中國科學院第四次學部委員大會關于方毅同志<在中國科學院第四次學部委員大會上的工作報告>的決議》。李昌作了閉幕講話。嚴濟慈宣讀了他即興所做贈予老一輩和中青年科學家的詩:“老驥伏櫪酬壯志,慧眼識珠育新人。承前啟后不甘后,青出于藍勝于藍”。之后,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閉幕。

八 結語

中科院第四次學部委員大會的召開,并非孤立的歷史事件。它是中科院在全國政治形勢明顯好轉,全院工作穩(wěn)步走上正軌和全國迎來“科學的春天”的情況下,積極響應中央大力發(fā)展科技事業(yè)的號召與實行“八字方針”的政策,力圖加強學術領導和建立以學部為核心的新體制的結果,反映了科學與國家政治環(huán)境、政策之間的密切關系。

這次大會不只是一般的學部活動,而是中科院實行領導體制改革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的主要成果之一,是審議通過《中國科學院試行章程》。作為中科院的根本法規(guī),這份重要文件是中科院在清理“左”的思想影響,認真總結30余年來的經驗教訓,廣泛征求學部委員和其他與會代表的基礎上,經過院黨組、大會主席團討論,多次修訂而成。它明確規(guī)定了中科院的性質、基本任務、辦院方針、領導機構,學部的性質、組織和職能、研究所和有關機構的任務和組織架構等。在“領導機構”部分,學部委員大會是中科院的最高決策機構的規(guī)定,實現(xiàn)了學部委員大會由咨詢機構到決策機構的重大轉變,充分體現(xiàn)了依靠專家治院和學術自主的精神。

依據《中國科學院試行章程》,這次大會通過全體學部委員無記名投票,民主選舉產生由29人組成的中科院主席團,由中科院主席團推選出執(zhí)行主席、中科院院長和副院長;各學部由全體學部委員民主選舉產生本學部常委,由各學部常委會民主選舉產生本學部主任、副主任。按照規(guī)定,中科院主席團成員任期4年,院長、副院長任期各2年,學部常委任期4年。由此,中科院建立學部委員大會和主席團決策的集體領導制與領導機構民主選舉制、領導職務任期制。這是中科院領導體制的一次歷史轉折,標志著新中國科技體制改革的進步。不僅如此,中科院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選舉產生院領導和學部領導,在全國是第一家,具有率先示范的意義。

在這次大會上,學部委員和其他代表討論的內容,并未局限于方毅的報告和院章本身,還涉及科技體制、學部的任務和學部的學術領導作用、設立科學基金、中科院的辦院方針和科技工作中的“左”的影響等重要問題,有的在現(xiàn)在仍不乏啟發(fā)意義。他們提出的一些建議后來得到落實。如生物學部曹天欽、施履吉、周廷沖等67位學部委員聯(lián)合向中央和國務院提出的《關于設立“中國科學院科學基金”的倡議》,得到國務院的批準,并由國務院撥出???000萬元,資助面向全國的基礎科學研究工作。1981年11月12至14日,中科院主席團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中國科學院科學基金試行條例》。新中國自然科學基金制度由此啟動。

然而,這次大會并未完全實現(xiàn)預期的目標。由于學部委員對實行與學部委員制度并行的院士制度,分歧很大,加之這個問題涉及社科院,建立院士制度的計劃被迫擱淺。由于學部委員的強烈反對,“學部委員任期暫定四年,連選可連任一次”的規(guī)定,最終也被刪除??梢?,當時中科院實行體制改革并非一帆風順。而且,中科院新的領導體制建立兩年后,由于中央和國務院的決定,中科院被迫調整了辦院方針。在調整辦院方針的過程中,學部委員大會和中科院主席團的決策權被取消,學部委員大會成為全國最高學術咨詢機構,學部委員改為最高學術榮譽稱號。這些變化對中科院的體制建設及事業(yè)發(fā)展造成了深遠的負面影響,值得回味和反思。

猜你喜歡
學部中國科學院
黃河科技學院藝體學部作品選登
《中國科學院院刊》新媒體
中國科學院野外臺站檔案工作回顧
廣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特殊教育系簡介
中國科學院院士
——李振聲
黃河科技學院藝體學部作品選登
黃河科技學院藝體學部水粉作品選登
祝賀戴永久編委當選中國科學院院
《中國科學院院刊》創(chuàng)刊30周年
中國科學院離退休干部參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