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存在與選擇:庫普林小說中的人性維度

2015-04-29 01:46高建華
北方論叢 2015年3期
關(guān)鍵詞:存在

高建華

[摘要]庫普林小說中書寫了磨難中的親情、友情,展現(xiàn)了生活中盡管有很多不幸,但生活中不乏美好、善良的人性。同時,庫普林也看到了生活本身的缺陷,看到了社會的不平和人心的陰暗,感受到人性中存在的惡。庫普林的小說描寫底層小人物苦難生活和命運,卻時時閃爍著樂觀主義的色彩,體現(xiàn)著庫普林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小人物的悲憫情懷。

[關(guān)鍵詞]庫普林;善與惡;存在;悲憫

[中圖分類號]I3/7074[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0-3541(2015)03-0055-04

[收稿日期]2015-02-28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庫普林小說詩學研究”(11BWW026)、黑龍江省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俄羅斯文化藝術(shù)研究中心資助項目成果

一、善與至善

庫普林小說書寫了磨難中的親情、友情,展現(xiàn)了生活中盡管有很多不幸,但生活中不乏美好的、善良的人性,這種人性之光照耀著普通人苦難的人生,給“小人物”的生活帶來希望。庫普林對列夫·托爾斯泰的創(chuàng)作十分欽佩,他認為,十幾了對列夫·托爾斯泰的創(chuàng)作向人們展現(xiàn)了人類精神領(lǐng)域的善與美:“他使我們這些盲目而乏味的人看到天地萬物是多么的美好。他告訴我們這些疑心重重的吝嗇人,原來每個人都可以擁有美好的心靈,成為善良的,有同情心的、有趣的人?!盵1](p.121)庫普林繼承了19世紀俄羅斯文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展現(xiàn)了對于人性之善與美的感受與體驗,這也是庫普林對列夫·托爾斯泰創(chuàng)作思想的發(fā)揚和傳承。

在庫普林的小說《神醫(yī)》里,赤貧的麥爾查洛夫的女兒患了重病,奄奄一息。麥爾查洛夫本人找不到工作,他的妻兒處在饑寒交迫的困境之中。在這一家走投無路情況下,麥爾查洛夫在公園里偶然遇到的一位醫(yī)生跟他一起來到他的家里。這位醫(yī)生救了他的女兒,臨走還留了一些錢幫助這個家庭走出困境。小說《在地下》中,小礦工瓦??āぢ羼R金在礦道坍塌情況下,不顧自己安危救出了另一位突然發(fā)病的礦工,這種生死關(guān)頭的考驗,把他們的心緊緊地連在了一起。庫普林在書寫了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不僅有力地揭露和批判了沙皇統(tǒng)治下俄國現(xiàn)實的黑暗,還對底層小人物的苦難和不幸給予真摯深切的同情,表達了作家人道主義的悲憫情懷。作為一位關(guān)注普通人生活的現(xiàn)實主義作家,庫普林像高爾基一樣,能夠發(fā)現(xiàn)底層小人物身上的某些高貴美好的品質(zhì),并且積極肯定、熱情頌揚這些可貴的人性。在庫普林眼中,即使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小人物,他們的心靈深處也會保持著高貴的人性,這種高貴的人性之善,正是給這個世界帶來愛和溫暖的陽光。

庫普林的短篇小說《神圣的謊言》書寫的是一個小公務(wù)員與母親之間的親情故事。一位安分守己、身份卑微的小公務(wù)員謝明紐塔成了一起盜竊案的替罪羊,無論他怎樣為自己辯解,都不能替自己洗脫罪名,最后他被上司不分青紅皂白地開除了公職。于是,這位小公務(wù)員的生活落入了非常窘迫的境地。然而,為了不使自己寡居在孀婦院的老母親為自己焦慮憂愁,小公務(wù)員竭盡全力在老母親面前偽裝出成功和得意的樣子。一年里總有幾天,他都要振作精神,努力掩飾自己因為失業(yè)而潦倒的可憐處境,在母親面前表現(xiàn)出躊躇滿志和春風得意的樣子,盡可能地使年邁的母親心安無憂。這種人間苦難中的親情,使人看到了小人物身上人性的美好和親情的暖意,也使庫普林的小說透出生活的亮色,使人看到了生活和未來的希望。這正是庫普林創(chuàng)作中的樂觀主義精神。在《求職的姑娘》中,求職的姑娘列莉婭在窮困艱苦的生活面前不肯出賣自己的人格和節(jié)操,保持著自己做人的尊嚴和品格,作家對人物的刻畫突出表現(xiàn)出底層人內(nèi)心深處的美和力量。

庫普林看到了現(xiàn)實生活中的黑暗,也看到了人生固有的缺憾,更看到了生活中還有這許許多多善良和美好的存在。在短篇小說《我怎樣變成一個演員》里,故事的敘述者“我”在極度饑餓的情況下平生第一次做了賊,竄到別人的餐桌邊抓了幾片面包,正好一轉(zhuǎn)身撞在一個侍者懷里。感到無地自容、羞愧難當?shù)摹拔摇北疽詾闀鹨魂囼}亂,遭到一頓辱罵和毆打,然而,這個侍者一聲不響地轉(zhuǎn)過身朝什么地方奔去,過了一會兒,又單獨一個人跑了回來,從圍裙底下拿出一大塊隔夜的冷牛肉,塞進“我”的手里……這種人生的暖意,這種人性之善給“我”不幸的人生經(jīng)歷中增加了“暖人心窩兒的印象”。在《列諾奇卡》《決斗》《亞瑪鎮(zhèn)》(又譯《火坑》)等作品中,庫普林都以不同的形象,從不同的人物身上表現(xiàn)出這種人性中的善與美,這也是庫普林樂觀主義精神的體現(xiàn)。

庫普林創(chuàng)作中對于普通人人性之善與美的關(guān)注與他自己的出身和經(jīng)歷有關(guān)。庫普林出生在俄羅斯奔薩省的一個平民家庭。在庫普林幼年的時候父親病逝,母親帶著年幼的他住進救助孤兒寡婦的孀婦院。貧困屈辱的童年生活在作家的記憶中刻下深深的烙印。成年后走向“人間”的庫普林從事過很多種職業(yè),接觸過社會上各種各樣的普通人。庫普林在自己的人生經(jīng)歷中看到了人間的悲苦與不幸,也看到了底層人身上具有的某些善良、美好的品質(zhì)。因此,庫普林的創(chuàng)作向我們展現(xiàn)的是:人生是有缺陷的,生活并不完美,但還有很多美好的東西,這是人生的希望。

在庫普林流亡時期創(chuàng)作的小說《士官生》里,作家對自己青少年時期俄羅斯生活的回顧,充滿了溫馨的懷舊之情。在這部作家有關(guān)青春歲月回憶的小說里,作者回顧了在士官學校里慈祥和藹的米哈爾神父如何耐心溫和地打動了少年時代倔強和固執(zhí)的亞歷山德羅夫。作家在小說中告訴人們,盡管生活中會有很多不公平,但生活中也有許多善良正直的人們。庫普林重溫了自己在做士官生歲月里許多前輩對自己的教誨和引導,正是這些善良人們的幫助,支持他走過艱苦的生活道路,也使他看到了俄羅斯人民靈魂深處的美德,從而堅定了他對人生和未來的信念。

無論生活的道路是怎樣的坎坷,現(xiàn)實人生如何殘酷,也無論現(xiàn)實環(huán)境中的人們在精神上變得多么愚昧和麻木,作者始終保持著自己堅定的信念。庫普林再現(xiàn)了底層俄羅斯人生上具有的矛盾性格,展現(xiàn)了他們豐富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他寫出了“小人物”之間的同情和友愛、親情和溫暖,同時也寫出了人與人之間的隔膜、冷漠、自私和殘酷。他表達了人性的善與美,同時也展現(xiàn)了人性的丑與惡。他刻畫了人身上的光明和理性,也書寫了人性的瘋狂和異化。庫普林的小說正是對不人道的社會的揭露、抨擊和批判,對人的尊嚴和權(quán)利的吶喊,對人性的善與美的高歌。

二、惡與存在

現(xiàn)實的世界不是一個完美無缺的世界,建立一個比現(xiàn)實的世界更人道、更完善的世界,是千百年來人類歷史的目標。庫普林在看到生活的陽光和希望的同時,也看到了生活本身的缺陷,看到了社會的不平和人心的陰暗。庫普林幼年失怙,屈辱不幸的生活經(jīng)歷不可能不使他感受和親見現(xiàn)實中的痛苦和不幸,感受到人性中存在的惡。

“惡是存在的謊言,存在的漫畫,是存在的歪曲與變態(tài)”[2](p.116)?!皭嚎偸蔷哂蟹穸ㄐ再|(zhì),他否定生命和存在,消滅自己,其中沒有任何積極的東西”[3](p.116)。人性的惡的主題在他的小說中有著深刻的反映。在《阿列霞》這篇小說里,那些虔誠信仰上帝的普通民眾圍攻、侮辱和毆打了被稱作“女巫”的阿列霞,甚至置之于死地方解其心頭之恨。這篇小說通過阿列霞的遭遇,從一側(cè)面展現(xiàn)出俄羅斯人性格中的殘酷和冷漠,體現(xiàn)出“野蠻人”的俄羅斯性格。正如別爾加耶夫所說,俄羅斯人既遵從古羅斯圣徒的精神準則,甘愿忍受無可忍受的精神痛苦,善良,人道,靈魂深處又蘊含著自發(fā)的狂亂和恐怖。這就是說,俄羅斯既是索菲亞的,又是撒旦的;既是神圣的,又是有罪過的;既是清醒的,又是沉醉的。這些看起來互相對立、充滿矛盾的人文特征是互相融合的、渾然天成地統(tǒng)一在民族自然力的混沌之中[4](p.215)。正如別爾加耶夫所分析的,各種相互對立的兩極性格,可以奇妙地結(jié)合在俄羅斯人身上,并在社會形態(tài)中體現(xiàn)出來。

“惡”是人性中很內(nèi)在很隱蔽的因素。人對善與惡的選擇往往在于一念之間。看不到人性中的善是否定了人的理性和信仰,看不到人性的惡,把人等同于抽象的觀念,要求人成為不食人間煙火的神,這也無疑是抽空了人的自然屬性?!叭司褪侨?,既不是‘獸也不是‘神,而是‘獸與‘神的結(jié)合體?!叭祟惖囊淮箦e誤是拒絕承認人的動物本性,另一更大錯誤是拒絕承認人的天使本性”[5](p.156)。榮格從心理學角度指出:“人們?nèi)杭谝黄鸪蔀槊癖?,那一直潛伏和沉睡在每個人身上的獸性和魔性就會被釋放出來。作為民眾,人不知不覺便降低了自己的道德水準和智力水準——這一水準一直處于意識閾限之下,一旦被民眾形式賦予活力,就隨時隨地地會爆發(fā)出來。”[6](p.317)庫普林在他的小說創(chuàng)作中深刻剖析了人性中的美與丑、獸性與人性、善與惡。庫普林同時看到群體和個體兩個層次上的惡。個體的人不可避免地要通過某種社會聯(lián)系,把個體的惡帶入文化、經(jīng)濟和政治體系中,從而釀成比個人之惡更強勢、更有破壞力的群體之惡、社會之惡。

《決斗》是庫普林具有代表性的一部作品。小說出版后引起很大的震動。由于這部小說揭露了沙皇軍隊野蠻落后腐朽不堪的內(nèi)幕,引起反動勢力尤其是軍方的強烈抗議。這篇小說在當時俄國社會的影響超過了安德烈耶夫的中篇《紅笑》和魏薩列耶夫的報告文學《在戰(zhàn)爭中》等關(guān)于日俄戰(zhàn)爭的作品。

《決斗》選取的是現(xiàn)實的題材,關(guān)注的是一位年輕軍人悲劇的一生。小說描寫了一位心地善良、胸懷理想的主人公羅馬紹夫。不合理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使他在軍中處處受到排斥、打擊和陷害。軍營中的長官冷酷、專橫和殘暴,士兵被慘無人道地摧殘和虐待,周圍污濁的空氣令人窒息,正如存在主義文學家、哲學家薩特所要表現(xiàn)的極限境遇一樣,人處在荒謬、孤獨的世界中,遇到的是障礙、限制和奴役,感受到的是反感、惡心和孤獨。作品細致而生動地刻畫了羅馬紹夫在這種殘酷的、近乎荒謬的軍人生活中的處境和感受。在空虛和壓抑的生活氛圍中,很多軍人無所事事,尋歡作樂,羅馬紹夫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也愛上了尼古拉中尉的妻子舒羅奇卡,最后死于與尼古拉毫無意義的決斗之中,斷送了自己的理想和前程。

尤其可悲的是,羅馬紹夫之所以死在尼古拉的槍口之下,是因為他受到了自己情人舒羅奇卡的卑鄙蒙騙,正如羅馬紹夫自己感受到的:“某種無形的、神秘、丑惡、滑溜溜的東西在他們之間爬行,使他心中泛起一股股涼氣?!盵7](p.262)這正是隱藏在人心深處的自私和邪惡。在《決斗》中羅馬紹夫按照自己情人的要求沒有向自己情人的丈夫尼古拉開槍,尼古拉的子彈卻無情地結(jié)束了年輕少尉羅馬紹夫的生命。正如薩特在自己的劇作中為自己的主人公設(shè)置的極限境遇一樣,羅馬紹夫所面臨的境遇也達到一種極限,不但是在艱苦的生存條件和嚴酷的軍人訓練方面,而且在周圍環(huán)境、人際關(guān)系方面都達到一種極限。羅馬紹夫在主觀方面也想逃脫出這種極限的境遇,即逃出眼前所面對的黑暗的令人絕望和窒息的軍旅生涯,但由于受自己情感的左右,或因為心底的單純善良,在一個功利之心極強的女人裝點著愛情的溫柔陷阱里,年輕的少尉付出了自己寶貴生命的代價。

庫普林小說刻畫了人性中的惡,同時呼喚著善與理性的回歸。庫普林的創(chuàng)作體現(xiàn)了作者的平等意識和對生命的尊重,也是作家面對現(xiàn)實人生各種境遇所發(fā)出的人道主義的宣言和人文主義的呼喚。在庫普林的另一部長篇小說《亞瑪鎮(zhèn)》(又譯《火坑》)中,作家向人們揭示了舊俄制度下深陷火坑的妓女們的悲慘命運。在小說里,庫普林揭開了很多人道貌岸然的嘴臉,戳穿了人性的本質(zhì),展現(xiàn)了現(xiàn)實的殘酷和荒誕。生活是豐富的,人性是復雜的,人心是矛盾的。庫普林通過自己的創(chuàng)作揭露了隱藏在人們靈魂深處的污穢和丑惡、欲望和貪婪,從而無情地展示了人類靈魂的真實。善與惡,美與丑,真實與虛偽,這些相互對立相互矛盾的兩極體現(xiàn)在俄羅斯人的性格當中。作家讓我們看到了人的內(nèi)心就是這樣充滿了矛盾和各種可能。人性的邪惡和人類本能欲望的原始粗野,在作家筆下被淋漓盡致地刻畫出來。通過妓女們苦難的人生境遇,表達了作家的憤怒和激情,也體現(xiàn)了現(xiàn)實主義作家的藝術(shù)力量。在對人的靈魂和人的哲學本體進行藝術(shù)觀照方面,庫普林同陀思妥耶夫斯基一樣冷靜深刻。

正視人性的惡表明人類已經(jīng)告別天真的童年時代,是人類對自身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和反思。庫普林通過小說向人們展示了現(xiàn)實生活中和人心靈深處存在的惡。所謂惡,是指病態(tài)、丑惡的事物,是人性的扭曲和異化,是惡給人帶來不幸、痛苦、頹廢、恐怖以及死亡。惡的世界是與美好、寧靜、和諧相對立的世界,人心的惡與丑是人性的善與美的對立面。古今中外無數(shù)的作家與詩人都在自己的作品里頌揚真善美的同時,也表現(xiàn)著現(xiàn)實和人性中的惡。然而,人們表現(xiàn)惡,并不是歌頌惡,而是為了觀察生活和人心深處存在的痼疾,從而正視它,剖析它,詛咒它,以至逐漸地消滅它,實現(xiàn)追求和諧美好生活的理想和愿望。

庫普林絕不回避生活中的黑暗與丑惡,相反,作為一位現(xiàn)實主義作家,他有著直面人生的積極態(tài)度,有著喚醒人類良知的自我意識,有著呼喚美好人性重建美好生活的歷史使命感。這是現(xiàn)實主義作家的悲憫情懷和救贖人類的自覺。存在主義哲學承認人是世間的第一性物質(zhì)。存在主義主張存在先于本質(zhì),正如法國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所主張的:“人不是上帝創(chuàng)造的,沒有先驗的性善性惡之分。每個人只能根據(jù)不斷選擇自己超越自己,給自己下定義,每個人都處在動態(tài)的行為選擇中,所以每個活人的存在,只是一種實現(xiàn)本質(zhì)的可能性,即他不能在結(jié)論的意義上存在,只能在可能的意義上存在?!盵8](p.156)薩特認為,人有自由選擇的權(quán)力。每個人都必須對自己的選擇承擔責任,每個人都應(yīng)該積極地介入生活,選擇自己的生存方式與生活態(tài)度和手段,盡管這種進取和選擇有時是徒勞的,但這就是人生的境遇和過程。庫普林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小說創(chuàng)作也正是面對存在的選擇過程,他的小說是對俄羅斯普通人生活的一種真實寫照,也是對人生境遇中存在與選擇的種種詮釋。好的小說在情感上給人的沖擊力、感染力超過傳統(tǒng)的哲學著作 ,盡管二者都可能提出有關(guān)人的生存的重要問題,但小說更容易使人感受到生活的道理,使讀者思考并回答它所提出的問題。

三、愛與悲憫

庫普林的小說世界描寫底層小人物苦難的生活和命運,卻時時閃爍著樂觀主義的色彩,體現(xiàn)著庫普林的人道主義精神和對生活的熱愛,對小人物的悲憫情懷。愛與感恩,這是庫普林小說的一個主題,也是庫普林小說創(chuàng)作的一個出發(fā)點。童年時代艱苦的生活并未使庫普林完全忘卻生活中的善與愛,成年后四處漂泊的生活,也沒有使他無視生活中快樂迷人的色彩。因此,在庫普林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生命的愛和感激,這使他對生活有著贊歌般描繪的激情?!拔阌怪靡桑@便是人類的暖意——以及‘相信愛與承諾、熱愛別人孩子的能力。這在庫普林的文字中毫無止境,既非反省的結(jié)果,也不是有意為之,而是不言自明、本身固有的”[9](p.9)。“‘健康、明理、勤勞、強大的人的形象變換著身份,一次又一次地在庫普林的筆下誕生。他這個年代作品的主人公佇立在散列的文學形象隊伍之中……庫普林的小說仿佛一系列的素描和草圖,仿佛一個虛擬畫廊里的杰出形象,這個畫廊如狄更斯的那般詳盡和寬廣,如狄更斯一般——為一個民族提供了‘家常的、舒適的、宗法制的,但在任何意義上又是絕對真實的獨具特色的形象”[9](p.10)。

在庫普林的短篇小說《兒童花園》里,一個地位低微的小公務(wù)員心愛的女兒得了一種奇怪的病,這種病在我們今天看來有些類似于抑郁癥。按照醫(yī)生的說法,小姑娘最需要的是清新的空氣和樹木的綠蔭,除此之外,小女孩兒的病幾乎無藥可治。為了自己的女兒,小公務(wù)員向當局提出了在附近修建一個街心花園的計劃書。當然,小公務(wù)員挽救自己女兒的愿望落空了,小女孩兒死了。然而,作家塑造了一個有著初步覺醒意識的小公務(wù)員的形象。在女兒死后,他繼續(xù)執(zhí)著地奔走于各大衙門之間,為千百個需要綠蔭的孩子請愿。這正是庫普林“熱愛別人的孩子”的“人類的暖意”?!斑@種愛,這種感激,似乎創(chuàng)造了庫普林的風格;對生命的愛——是他洞察力的原初動力,是進行贊歌般描繪的激情”[9](p.9)。

透過這一幅幅素描和風俗畫,讀者不僅看到了19世紀中葉外省俄羅斯人的精神面貌,還能品味出這個民族文化心理的某些基本面貌。正如巴烏斯托夫斯基所認為的,對人類的愛和人道主義是庫普林創(chuàng)作的主要特點。庫普林的長篇小說《亞瑪鎮(zhèn)》《決斗》都是俄羅斯人道主義文學的經(jīng)典之作??梢哉f,人道主義思想貫穿在庫普林小說的所有創(chuàng)作中。而貫穿在庫普林小說中的人道主義的具體體現(xiàn)則是他的民主和平等意識。庫普林的人道主義強調(diào)以人為本,肯定個人的價值,維護個人的尊嚴與權(quán)利,認定人的本性為真、善、美,并以此為尺度來觀察、衡量人類社會與其他事物。

對生命的愛是庫普林小說創(chuàng)作的不竭之源。庫普林描寫底層人的生活,但他筆下的“小人物”常表現(xiàn)出英勇的精神。如《剛布利努斯》里的樂師幾經(jīng)磨難,最后成了殘疾,但還豪邁無比地宣稱:“沒什么!盡管可以把一個人弄成殘廢,但是藝術(shù)能經(jīng)受一切,征服一切?!薄稇驯怼繁憩F(xiàn)了一個士兵為了維護自己的尊嚴和榮譽寧愿犧牲自己的生命。這就是庫普林筆下的小人物的剛毅和英雄氣質(zhì)?!对隈R戲院里》里的大力士阿爾布佐夫在競技中拼盡了自己最后的精力和體力,正如海明威《老人與?!防锏挠矟h老人,我們說他既是勝利者又是失敗者。桑迪亞哥敗在鯊魚手下,他惡戰(zhàn)一場險些喪命最后卻空手而歸。而阿爾布佐夫與對手惡戰(zhàn)一場最后在對手的勝利中死去。阿爾布佐夫在比賽前身體極度不適和衰弱,這與其對手的強有力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種對比表現(xiàn)了他幾乎同桑迪亞哥一樣地孤立無援。疲憊、倦怠、虛弱威脅著他,向劇院老板提出推遲比賽的請求遭到斷然拒絕。他只能強撐著參加比賽……阿爾布佐夫最后輸給了他的對手,同時也耗盡了自己的生命。阿爾布佐夫雖然失敗了,但他同樣表現(xiàn)出一種不屈的精神意志。這是庫普林筆下的英雄主義,即“小人物”的英雄主義。對“小人物”英雄主義的贊美也是庫普林人道主義思想與悲憫情懷的體現(xiàn)。

文藝復興以后,在世界范圍內(nèi)廣泛蔓延的人道主義思想也逐漸影響到俄羅斯。文學中的人道主義主題貫穿著俄羅斯19世紀文學發(fā)展的整個歷史。從普希金、果戈理、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直到列夫·托爾斯泰、契訶夫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創(chuàng)作,俄羅斯作家都是以人道主義為出發(fā)點書寫“小人物”的生存境遇和心理狀況。庫普林繼承了19世紀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把人道主義精神繼續(xù)發(fā)揚光大,在自己的小說世界里為人道主義做了進一步詮釋。庫普林對人性的善與美的肯定是他對人類和世界的祝福與祈禱,更蘊含了庫普林對生活的信心和勇氣。

[參考文獻]

[1]俄羅斯科學院高爾基世界文學研究所集體編寫.俄羅斯白銀時代文學史[M]谷羽,王亞民,等譯蘭州:敦煌文藝出版社,2006.

[2][俄]別爾加耶夫.論人的使命[M]上海:學林出版社,2000.

[3][俄]別爾加耶夫.自由精神哲學[M]上海: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9.

[4]金亞娜,劉錕,張鶴.充盈的虛無.俄羅斯文學中的宗教意識[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

[5]胡山林.文學藝術(shù)與終極關(guān)懷[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

[6]馮川.榮格文集[M]北京:改革出版社,1997.

[7][俄]庫普林.庫普林文集:決斗[M]朱志順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2.

[8]鄭克魯.外國文學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俄]巴烏斯托夫斯基.面向秋野[M]張鐵夫譯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4.

(作者系哈爾濱師范大學副教授,文學博士)

[責任編輯吳井泉]

猜你喜歡
存在
淺談薩特存在主義思想
濃縮人生的小酒館
懷疑與存在:米蘭?昆德拉《慶祝無意義》
外星人存在的可能性及人類的搜尋工作
淺析笛卡爾之“上帝”觀
《一念天堂》的存在主義之思
自由的顛覆
關(guān)于作品《手藝人》的解析報告
淺論科技革命與神、思維、信仰、畫虎、夢
微信圈子的“存在”之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