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統教學中,教學方式一般比較“簡單”:教師講解,學生聽講,強調知識結論,注重習題訓練。新課程教學中有許多超越傳統的新理念,如目標多元、倡導探究、追求合作、關注體驗、尊重差異等,得到了廣大教師的積極響應,也給課堂教學帶來了勃勃生機。但有些課堂也隨之出現了一些浮華之氣: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過于繁復,有的過度使用教學媒體,有的教學內容引用或引申太多,有的探究與合作流于表面等等。完美的課堂教學是每位教師孜孜追求的,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實踐還應該解決好“教學展開”和“教學簡約”這對矛盾。因此,把握好對“教學展開”和“教學簡約”的方法和切入點,把握好對兩者恰當的取舍,才能真正有利于構建學生主體的課堂,才能更好服務于學生的發(fā)展。
一、“教學展開”的運用策略
1.在思維的發(fā)散點和聚焦點之間展開
發(fā)散思維是從同一來源的材料中,尋求不同答案的過程。它有開闊、利于聯想、利于信息的分解組合與引申推導等特點,對思維的創(chuàng)新也很有利。但對某一具體科學問題的深入探究活動光憑發(fā)散思維是不夠的,還需要縝密的邏輯思維。邏輯思維是用概念、判斷、推理揭示事物本質的過程,具有分析性、按部就班的特點。它會使人的思維規(guī)范、縝密、確定。在思維的發(fā)散點和聚焦點之間進行“教學展開”,有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協調發(fā)展。
例如“磷脂分子排成連續(xù)的兩層”這一知識點的傳統教法比較簡單:利用教材中的關于紅細胞膜的實驗進行講解即可。但這里是一個比較好的思維發(fā)散點,可以通過教學展開加以利用。
(1)分小組討論,學生嘗試在磁貼板上貼出細胞膜中磷脂分子可能的排布狀態(tài),并說明理由。
(2)小組間交流質疑,指出有些排布方式的不合理之處,并通過互動逐步達成共識,生成對排布方式的假設。
(3)了解荷蘭科學家的實驗過程和結論,比對先前的思維過程和假設,得出結論。
這幾步的探究活動起到了引導學生從思維的發(fā)散點逐步走到聚焦點的作用。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需要先通過發(fā)散思維,盡可能多地想到各種可能性,然后過渡到邏輯思維中,用已經掌握的生物學知識進行分析、判斷和推理,通過對多種可能性的篩選,使思維聚焦于細胞膜上磷脂分子最可能的那種排布方式,形成自己的假設。最后通過理解紅細胞膜面積與磷脂單分子層面積的比對實驗使假設得到驗證。
這個教學過程耗時要比傳統教法長得多,也有學生走了思維的彎路。但這一展開可以使學生潛心參與到細胞膜的模型建構中,一方面促進了知識目標的達成,又鍛煉了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邏輯思維,這一教學展開有效提升了教學的效益。
2.在知識教學和學法指導之間展開
學法指導是指通過一定的途徑對學習者進行學習方法的傳授、指導和診治,從而使學習者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并靈活運用于學習中,逐漸形成較強的學習能力。學法指導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核心。但學法指導離開具體的知識教學過程就會變得抽象和空洞,也不易被學習者理解和掌握。因此,知識教學是學法指導的重要載體。在知識教學與學法指導之間進行教學展開能使學法指導具體而生動,也有利于具體知識在學法的框架中變得更加清晰、準確,有利于學生理解與掌握。
例如“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在元素組成上的統一性與差異性”,這是高中生物《分子與細胞》第二章的第一個知識點。教材在“問題探討”欄目中以一個數據表格作為本知識點的教學素材,而“生物界與非生物界在元素組成上的統一性與差異性”這個結論需要學生通過閱讀表格、分析思考后才能得出。由于這不是該節(jié)的核心知識,比較簡單的教法是,教師簡略分析數據后直接給出相關結論。
但從閱讀到分析數據,再到整理思維,然后用較為概括的語言表達結論,這對學生而言是有一定難度的。筆者在執(zhí)教過程中就經常發(fā)現有這樣的情況:
師:這張表格的數據說明了什么?
生:生物體總是和外界環(huán)境進行著物質交換……
(學生經常把本節(jié)教材正文部分的一段引言當作答案念給老師和同學)
師:正文引言中的內容回答的是針對表格中數據種類相同而數據的數值差異很大所做的分析和解釋,從對這張表格的分析中得不出這位同學念的“結論”的……
這時就需要教師及時進行教學展開,對閱讀教材中的數據的含義、表格的性質、文字標注補充的信息、段落的主題句等進行閱讀指導,引導學生從豐富的學習素材中提取關于這個知識點的核心線索。把結論告訴學生并不難,但它是教師對高一學生盡早開展生物學課本閱讀指導的好時機。在這里進行“教學展開”,對學生盡早感悟閱讀對于高中生物學學習的重要性及方法很有幫助。
師:對科學素材(例如:生物學課本內容)的閱讀需要仔細體會段落與段落的邏輯關系……要品讀同一段落前后句的關系,需要細細體會生物學術語背后的潛臺詞……
蘇霍姆林斯基說:“三十年的經驗使我深信,學生的智力發(fā)展取決于良好的閱讀能力?!睂ι锝滩拈喿x指導是筆者最常開展的學法指導之一。生物學課本中適合作為閱讀指導的內容很多,筆者也經常結合有關內容引導學生體會宏觀閱讀(體會目錄、章節(jié)、段落關系的閱讀)和微觀閱讀(從多個角度解讀一個知識點)的方法、用途和基本技巧等等。
除閱讀指導外,學法指導還有很豐富的內容,都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基礎工作,值得我們進行深入的“教學展開”。
3.在理解科學與社會生活之間展開
讓學習回歸生活是高中生物課標的基本理念之一,它要求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現實生活的背景中學習生物學,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學核心概念,學習運用生物學原理和方法參與公共事務的討論或作出相關的個人決策,從而實現生物學知識進入個人和社會生活的教學目標。
例如教師可以將學習內容展開到日本福島核泄漏后導致嚴重變異的蝴蝶、白血病和肝癌的病因等方面去,也可以通過識別環(huán)保標志、綠色食品標志、醫(yī)院核醫(yī)學檢查區(qū)的提示標志等,引導學生發(fā)現生活中的誘發(fā)因素,從而了解科學的生活方式等。
我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說過:“不觀于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于深淵,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于海上,何以知風波之患。”形象生動地闡明了科學知識與社會生活聯系的重要性,生物教學也有很多這樣的視角,豐富的素材可謂唾手可得,這些都是生物課堂教學活力的重要源泉,值得我們去探究和實踐。但不恰當的“教學展開”會擠占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以簡馭繁、簡樸務實、事半功倍同樣也是課堂教學的追求。布魯納的認識理論認為:任何學科的內容都可以用更為經濟、富有活力的簡約方法表達出來,從而使學習者易于掌握。因此,在設計教學展開時必須兼顧教學簡約。
二、“教學簡約”的運用策略
1.讓簡約的教學內容為核心知識的教學騰出空間
在現行高中生物教材中,部分課時教學內容的編排量比較大。如減數分裂、基因分離規(guī)律、激素的調節(jié)等,概念多,服務于核心知識的輔助知識多,生理過程復雜,理解難度大,所以教材的篇幅往往比較大,內容富足。這時按部就班地完成教材任務不是件輕松的事,甚至較多的輔助知識還會過多擠占核心內容的教學時間,教學過程的推進中還常常被理解上的“瓶頸”或“岔路”打斷,學生的思維也會被這些繞不過的枝節(jié)問題打斷,教學內容中過多的細節(jié)妨礙了學生對一個完整的生理過程的整體認識。這就需要教師整合這些細節(jié),讓教學內容變得簡約,為核心知識的教學騰出空間。
例如“基因分離規(guī)律”是高中《生物·必修2·遺傳與進化》第一章的第一節(jié)內容中的核心內容,概念多,教學內容復雜,多組概念在基因分離規(guī)律及其發(fā)現過程的分析中常常交替出現,這給學生理解基因分離規(guī)律及其發(fā)現過程等帶來了較大的困難。
筆者就將教學內容整合歸類為兩大部分:先完成各組概念的學習,再將概念運用于基因分離規(guī)律發(fā)現過程的學習中,這使學生理解基因分離規(guī)律的發(fā)現過程時不被多個概念的講解時時打斷,也使概念和術語成為精準解讀核心原理的工具……
讓教學內容變得簡約,不是簡單地對教學內容進行切割,而是在準確把握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的基礎上,對豐富的學習素材加以提煉、取舍、整合、重組,使知識教學的脈絡更加清晰,重點難點更加突出,使核心知識的教學更加扎實。
2.讓簡約的教學結構為學生的思維騰出空間
在一些公開課、研究課上,我們常常發(fā)現教學環(huán)節(jié)環(huán)環(huán)相扣、探究活動層層推進、思維引領“無微不至”、教學手段眼花繚亂等現象。但學生在過于復雜的課堂中常常無法保持自主的思考,只能似懂非懂地隨老師“奔波”在復雜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而教師精心設計的一些探究活動也只能匆匆掠過。學生的思維沒有足夠的空間,教學效果也就大打折扣。因此,整合教學環(huán)節(jié),聚焦探究主題,為學生留出深入思考的時間,才能使探究活動真正服務于學生的知識建構。
例如筆者在構建基因表達載體的教學中,就簡化了教學環(huán)節(jié),突出了對學生探究活動的指導:
1.“講”——教師用PPT演示基因表達載體構建的原理和工具。
2.“做”——學生分組合作,動手模擬制作基因表達載體。
3.“呈”——呈現學生模擬的基因表達載體作品。
4.“疑”——請學生交流發(fā)言,相互質疑。
5.“研”——師生互動,深化對構建基因表達載體的認識。
由于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簡化,探究活動獲得了充裕的時間,學生能較長時間地沉浸在探究中。同時探究活動的過程性指導簡明扼要,使學生的探究不會被教師的講解時時打斷,學生自主思維的連續(xù)性得到了保證。這一簡約設計讓學生充分體驗了“手腦并用”的“做科學”活動。
教學中可以簡約的角度還有很多。如,簡潔的情境設計可以使學生的思維快速地聚焦于核心內容的學習;精當的媒體使用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簡練的課堂語言可以使教學的思路表達得更加清晰準確……追求教學簡約其實是在努力實踐對學習主體的尊重,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的前提,使課堂簡于“行”,但精于“思”。
“教學簡約”與“教學展開”是教學設計中必須要同時關注的兩個方面,它們并不是完全對立的,而是一對辯證的統一體,二者都應該服務于學習的主體——學生,如何恰當掌握兩者在課堂教學中的平衡非常值得我們更深入的研究和實踐??傊虒W的簡約是為了教學的展開,教學的展開應該最終歸結為教學的簡約。
(薛曉紅,無錫市第一中學,214000)
責任編輯:趙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