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聞彥 周昂
記者:您的辦公室里掛著一幅南臺島的老照片,仿佛可讓人想起舊時萬商來榕、人聲鼎沸的繁華。具有“世界茶港”地位的老福州,對茶文化藝術的內(nèi)外交流有何歷史意義?
李:鴉片戰(zhàn)爭后,福州茶港空前繁榮,外因是五口通商,洋人來榕開設洋行,經(jīng)營茶葉、絲綢、漆器、家具等。內(nèi)因是本地人也做起自己的生意,茶行遍地開花。當然,巖茶和花茶的風靡,茶具等工藝品的對外輸出,也促進了茶文化的遠播。當年不少洋畫作品都以福州茶港盛興的景象為題材,描繪了運茶船絡繹不絕的景象。
福州茶港的繁榮,對國內(nèi)外茶文化的互通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隨大量茶葉出口的還有福州本土的精美茶器:宋代建盞燒制工藝發(fā)達,由閩北窯工南下做技術支持,在福清東張水庫周邊山上開設窯口燒制建盞,成本低生產(chǎn)量大,供應源源不斷:福州的脫胎漆器在古時也多作為喝茶器具使用,廣受歡迎,出口量大,如儲存茶葉的脫胎漆罐。同時,錫器也從國外流入國內(nèi)的茶葉市場,福州中亭街也曾有打造錫器的商鋪,泉州漳州還有以此命名的打錫巷。目前為止,錫罐仍是保存茶葉的上選容器。
記者:您是非遺保護協(xié)會的常務副主任,能從非遺角度談談對福州重塑世界茶港地位的建議嗎?
李:首先,我對福州“世界茶港”的重塑非??春煤陀行判?,因其擁有得天獨厚的歷史、現(xiàn)實條件。福州茶港興于宋元,復興于清代,21世紀更應對古老茶都的復興起到領頭作用。再次振興福州茶文化和茶行業(yè)需要全社會的力量和關注,綜合各方努力才能實現(xiàn),從非遺角度來看,還有許多可以提升的空間。
在福州,關于茶的非遺項目太少,對茶文化還不夠重視。每一年的非遺評審中,壽山石和脫胎漆器居多,雖然福州的茉莉花企業(yè)很多,但也不太重視申報。對此政府的主導和宣傳作用十分重要,專家學者也應主動參與,為政府提供科學的理論支持和參照,給出建設性的建議,再從歷史、文化、老百姓日常生活生產(chǎn)上吸取精髓。對已經(jīng)評上非遺的項目和人物要跟進,傳承和普及推廣都需要可持續(xù)發(fā)展。同時,給申報人提供更便利的服務,幫助他們完成申報流程,贊助資金用于傳承項目所需的電視片拍攝。
記者:福州辦過海絲畫展,您作為藝術家和教育者,從藝術和文化的角度看,對深入發(fā)掘世界茶港文化資源的保護開發(fā)方面有何見解?
李:古代福州文人、藝術家就沒有離開過茶。古代著述、詩書畫印,都少不了茶作為人和人溝通的重要媒介。今天從事美術藝術的人,對茶也要繼承原來的傳統(tǒng),讓其成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有在藝術主題表現(xiàn)上也能更多以福州茶文化作為題材。藝術家應通過有關茶的審美與創(chuàng)作,把人的情懷引向真善美。
大美術行業(yè)里包含的藝術設計行業(yè),應該主動關注福州茶品牌包裝的設計和推廣,多盡心盡力創(chuàng)作好作品。福州很多文創(chuàng)人才還沒利用起來,茶葉生產(chǎn)經(jīng)營包裝宣傳推廣都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茶在福州的在地文化中被邊緣化,有必要由政府主導做些茶文化節(jié)、茶文化創(chuàng)意大賽之類的活動?,F(xiàn)在是博覽會時代,在世界級展會上也應提高福建茶的曝光度。
記者:復興世界茶港對于福州人民文化生活的意義何在?
李:在高度商品化的新時期,茶行業(yè)如何上升到文化層面進行推廣值得深思。振興茶港要通過經(jīng)濟上的復興,更要從物質(zhì)上升到精神層面,完成茶文化的復興。我們要的是一種氛圍,一種生活狀態(tài),讓大家都能把既定的生活節(jié)奏放慢,坐下來品茶交流,讓社會更加和諧。
各界人士的交流,都可以嘗試以茶為媒,進入正式話題之前,用品茗拉近人與人的距離,增進信任和包容,萬事都不需著急,從一杯好茶開始。這是種非常好的溝通方式,也是知識傳播影響的和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