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艷武,羅偉陵,李建文,李 進,鄧銀輝
(湖南師范大學附屬湘東醫(yī)院,醴陵 412200)
高遷移率族蛋白1 是反應病變的一個因子,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1 濃度的變化反應了不同疾病的病變情況。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1 的表達變化反應了類風濕關節(jié)炎的發(fā)病情況[1]。高遷移率族蛋白1 和心血管疾病也有明顯的相關性[2-3]。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1 在多種疾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達。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與多種因子有相關性,研究發(fā)現(xiàn)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與血清單核細胞趨化因子1 有關[4],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與超敏C 反應蛋白有關[5],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與血管生成素1 和2 有關[6]等等,很多因素影響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的形成。而且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1與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的形成的相關性的研究也說明了兩者之間有關。冠心病患者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1 濃度的變化與不同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分級的關系也是本研究要著重分析的方面,從而得出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的形成與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1 濃度有關。
1.1 一般資料我院于2012 年3 月~2015 年3 月對55 例冠狀動脈嚴重狹窄的冠心病患者進行分析,所用患者經(jīng)過冠狀動脈造影檢查,所有患者檢查的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和右冠狀動脈三支冠狀動脈中最少一支檢查的直徑狹窄程度≥90%[7]。排除[8]:(1)曾接受過支架植入術或冠脈搭橋治療的患者;(2)合并冠狀動脈心肌橋的患者;(3)合并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患者;(4)合并瓣膜性心臟病患者。
根據(jù)冠狀動脈造影的檢查結果,并按照Rentrop 分級方法將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分為4 組,將55 例患者根據(jù)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情況分成4 組:0 級組16 例,1 級組14 例,2 級組15 例,3 級組10 例。
1.2 方法
1.2.1 冠狀動脈造影方法[9]采用橈動脈或股動脈穿刺的方法行選擇性冠脈造影檢查,采用Philips FD2000型心血管專用X線機(福建梅生醫(y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進行檢查,并根據(jù)Gensini 積分方法[10]對冠狀動脈病變程度進行定量評價:1 分表示狹窄程度≤25%,2 分表示狹窄程度為25%~49%,4 分表示狹窄程度為50%~74%,8 分表示狹窄程度為75%~89%,16 分表示狹窄程度為90%-99%,32 分表示狹窄程度為100%。
1.2.2 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分級按照Rentrop 分級方法[10]對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進行分級。0 級表示無側支循環(huán);1 級表示側支血管緩慢充盈,隱約顯像,造影劑充盈和排出時間均明顯延長,側支血管直徑小于1 mm;2 級表示1 級與3 級之間;3 級表示側支血管迅速顯影,側支血管顯影清楚,造影劑充盈和排出時間接近正常,側支血管直徑大于1 mm。1、2、3 級表示存在側支循環(huán),0 級表示無側支循環(huán)。
1.2.3 高遷移率族蛋白1 濃度的測定[11]所有患者在進行冠脈造影手術前,從患者的橈動脈鞘內抽取5 mL 動脈血,室溫下靜置60 min 后,以3000 rpm / min,離心10 min,取出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1 濃度(上海古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檢測試劑盒)。 一抗和二抗分別是p-STAT1/3 和FITC-IgG。
1.2.4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分析使用SPSS13.0 統(tǒng)計學軟件,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計量數(shù)據(jù)用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計量數(shù)據(jù)進行t 檢驗,計數(shù)數(shù)據(jù)用例數(shù)和%表示,計數(shù)數(shù)據(jù)進行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級資料的統(tǒng)計學采用Kruskal-Wallis H 秩和檢驗,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相關性采用線性回歸進行分析。
2.1 高遷移率族蛋白1 對冠狀動脈側支分級患者的p-STAT 抗體進行電泳試驗結果對高遷移率族蛋白1 進行電泳試驗得出圖具體見圖1,如圖下所示可以發(fā)生隨著冠狀動脈側支分級的不斷升級,高遷移率族蛋白1(分子量24 894 Da)的濃度是逐漸增加。
圖1 不同冠狀動脈側支分級高遷移率族蛋白1的STAT mRNA圖
2.2 患者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1 與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的相關性具體見表1,由表1 可知冠心病患者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1 與冠狀動脈側支分級具有良好的正相關(R=0.589,P=0.008;R=0.599,P=0.007;R=0.605,P=0.005;R=0.612,P=0.002)。
表1 4組患者的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1與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的相關性
2.3 具體分析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是影響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ü谛牟。╊A后的重要因素之一[12]。已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可以為狹窄或閉塞的冠狀動脈遠端提供血液供應,從而緩解心肌缺血、減少心絞痛發(fā)作、限制和縮小心肌梗死面積、減少室壁瘤形成,達到改善心室功能和提高生存率[13]。嚴重狹窄的冠狀動脈,可促使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的形成。由此可見,進一步探討影響側支循環(huán)形成的因素,尤其是尋找一種簡便易行,又具有相對較高的敏感性與可靠性的血液學評估指標更為重要,將能為冠心病的診斷評估、臨床診治及預后判斷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徑。
高遷移率族蛋白1 是一個重要的炎性介質和促炎細胞因子,也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炎性因子,被廣泛的研究證明可以影響到心血管疾病的發(fā)展。全勇[13]等人研究冠心病患者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1 與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的相關性,研究發(fā)現(xiàn)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分級越好,高遷移率族蛋白1 濃度越高,冠心病患者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1 與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具有良好的正相關。而且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形成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具有良好的正相關。本研究通過研究也發(fā)現(xiàn)冠心病患者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1 的含量與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的形成具有良好的正相關,和此研究結果基本一致。大量的研究[12-15]均證明了冠心病患者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1 含量與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的形成,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分級越好,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1 含量越高。本研究也證明了這個研究結果。
本研究采用冠脈造影檢查的結果并按照Rentrop分級方法將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進行分級為4 級,0 級、1級、2 級、3 級,分別測定4 個分級的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1 的濃度,隨著分級的升高,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1的濃度也會升高,而且2 級和3 級的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1 的濃度明顯高于0 級和1 級的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而且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形成評分也是2 級和3 級患者的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評分明顯高于0 級和1 級患者。通過對不同級別的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評分與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1 的濃度的關系進行研究,研究發(fā)現(xiàn)隨著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分級越高,患者的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1 的濃度就越高,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評分與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1 的濃度具有良好的正相關。這個結果正符合心血管疾病的形成是高遷移率族蛋白1 的變化有關。這些結果和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基本吻合。
綜上所述,冠狀動脈嚴重狹窄的冠心病患者的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形成越好,分級就越高,冠心病患者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1 與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具有良好的相關性。
[1] 徐艷艷.類風濕關節(jié)炎患者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1的表達變化及意義研究[J].中國輸血雜志, 2015, 28(2): 129-131.
[2] Luan ZG, Zhang H, Yang PT, et al.HMGB1 activates nuclear factorkappaB signaling by RAGE and increases the production of TNF-alpha in 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J].Immunobiology, 2013,215: 956-962.
[3] 吳鵬程, 林欣, 余靜, 等.高遷移率族蛋白1與冠心病的關系[J].醫(yī)學綜述, 2013, 18(9): 1298-1300.
[4] 胡大軍, 謝勇, 李傳昶, 等.嚴重冠心病患者血清單核細胞趨化因子1與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的關系[J].中國現(xiàn)代醫(yī)學雜志, 2013,20(7): 1030-1033.
[5] 姚石婕.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高遷移率族蛋白B1和超敏C反應蛋白的變化及意義[J].中國分子心臟病學雜志, 2013, 12(5):1130-1134.
[6] 李振宇, 李傳爬, 楊天倫, 等.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形成與血管生成素1和2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心血管雜志, 2012, 17(2): 109-112.
[7] 許命鋒, 邱志輝, 陳忠城.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Bl水平與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的相關性研究[J].檢驗醫(yī)學與臨床, 2013, 10(13):1645-1647.
[8] 謝飛, 趙學忠.冠狀動脈側支循環(huán)與冠心病危險因素的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5, 35(9): 2568-2572.
[9] 胡鋼英, 江洪, 胡笑容.合并2型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血清HMGB1與糖化白蛋白表達水平的關系[J].中西醫(y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 11(11): 1293-1195.
[10] Rentrop K, Cohen M, Blanke H, et al.Changes in collateral channel filling immediately after control 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 by an angioplasty balloon in human subjects[J].J Am Coll Cardiol, 1985, 5(3):587-592.
[11] 許瑩, 羅松輝, 徐焱成.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TNT a , hs-CRP , APN和HMG B1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J].武漢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3, 34(4): 545-549.
[12] Takeno M, Y asuda S, O isuka Y, e t a l.Impact of m etabolic syndrome on the long-temr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Circ J, 2013, 72 (3) : 415 - 419.
[13] Wang H, Li W, L i J, et al.The aqueous extract of a popular her balntrient supplement Angelica sinensis protects mice against lethal endotoxemia and sepsis[J].J Nutr, 2013, 136(2): 360 - 365.
[14] Adrassy M, VolzHC, Igwe JC, et al.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in ischemia reperfusion in jury of the heart[J].Circulation, 2012, 117(25) :3216 - 3226.
[15] 趙子文, 祝雪麗, 程振東.急性冠狀動脈綜合征患者血清高遷移率族蛋白-1水平與左室射血分數(shù)相關性研究[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 2012, 26(8): 753-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