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順亮
【摘 要】語言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這是“大語文教學觀”的需要。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使語文教學返樸歸真。同時生活又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學生學以致用的實戰(zhàn)演練場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回顧生活、體驗生活、運用生活、拓展生活等,從而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本文就這幾個方面進行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生活化;探討
語言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這是“大語文教學觀”的需要。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使語文教學返樸歸真。同時生活又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學生學以致用的實戰(zhàn)演練場所。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回顧生活、體驗生活、運用生活、拓展生活等,從而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所謂生活化教學,就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語文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教語文、學語文,這是“大語文教學觀”的需要。為此,筆者對小學語文的生活化教學進行了以下實踐探索。
一、合理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激發(fā)興趣
教師如果能創(chuàng)設出貼近生活的情境,學生必將更易融入課堂。如在教學《我想變成大大的荷葉》這一課時,教學伊始,我就利用多媒體顯示“夏天小姐姐”的形象,她可愛而清新的模樣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孩子們注意,“小朋友們,你們好!”會說話的小姐姐成了一位有靈性的、能與小朋友交流的對象,“快和她打個招呼吧!”這樣可愛的小姐姐,誰不愿意和她說說話呢?學生個個躍躍欲試。教師運用動態(tài)畫面創(chuàng)設了一個鮮活的形象,引起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迅速對感知的事物產生積極的心理反應。語文學習不再是枯燥的上課,而是成了一次有趣的活動。而在愉悅的活動中,文本內容也悄無聲息地走入了學生的心里。
二、立足生活經驗,促進閱讀理解
現(xiàn)代認知理論認為,新的知識是建構于原有認知結構上的。運用這一理論,我們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時一定要立足于學生原有生活經驗,并努力在學生閱讀理解的內容和學生生活經驗之間建立一種相似或相對的聯(lián)系,這樣,學生才有意義建構的基礎和深入探究的動力,否則,脫離生活的語文教學必然缺乏學生真實的生活體驗,必然膚淺。例如,教學《廬山的云霧》一文中有兩個詞語:“騰云駕霧、飄飄欲仙”是比較難以理解的,但如果教師能適時地幫助學生尋找原有經驗中相似的內容,比如,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回憶電視劇《西游記》中某些鏡頭,也可以讓學生邊想象各種有關云霧繚繞的景象,邊加以動作演示,則可化難為易,促進閱讀理解。
三、聯(lián)系學生家庭生活,使閱讀教學生活化
家庭生活,閱讀的溫床。一個學生除了每天六個小時在校學習、生活,更多的時間是在家庭生活中度過。母女、父子之間的對話交流,無不是一個人的學習過程。家庭生活中有意識的閱讀教育成效,在小學階段表現(xiàn)出尤為明顯。有人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痹谳p松愉悅的家庭生活中,一家人定一個讀書時間,每天20~30分鐘,出聲朗讀佳作美文,讀讀背背成語、俗語,輕松笑談歇后語等,孩子在這濃濃的讀書氛圍中,在這溫馨的家庭生活中,會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正是因為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言傳身教,讓孩子學到了知識,培養(yǎng)了閱讀能力,學會了做人。因此,我們可以充分發(fā)揮家庭的優(yōu)勢,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yǎng)濃厚的學習興趣,為課堂閱讀教學提供大量的學習材料。
四、聯(lián)系學生的社會生活,使閱讀教學生活化
社會生活,閱讀的天地。社會是廣闊的天地,孩子每天要接觸人,接觸社會,接觸各種各樣新鮮的事物。他們交往中學會交流溝通,同時也發(fā)現(xiàn)其中識字的樂趣。節(jié)假日隨父母走親訪友,一聲稱呼、一句問候,你會認識很多親戚朋友;旅游途中,各民族的風土人情,讓孩子們感到驚訝與欣喜的同時,又了解了許多,積累了許多。在日常生活中,只要肯留心,其實生活處處皆學問。老師應該做一個個有心人,將這些內容變成閱讀的素材,讓學生的閱讀學習更有趣味。
五、練習鞏固要依據文本,升華文本,為我所用
新《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要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斷,教師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每個學生而言,他自己的感受、體驗和理解是最重要的。因此,練習鞏固要緊緊抓住文本的重點,予以拓展延伸,靈活應用。如學習了《開國大典》之后,在充分感受中國人民為新中國的誕生而無比自豪、激動的感情之后,學習《開國大典》場景的寫法就是文本的升華所在。當然,學生對場景的寫法領悟的層次有差別,我們教師應該依據文本精心地予以指導,對于學生獨特的視角要科學判斷,絕不能要求千篇一律,允許學生獨特的理解運用。
生活是最有靈性的課堂,是一切情緒、感覺的源泉,不親近這個課堂,不投入這個課堂,又何談語文課程進行了改革呢?作為我們教師應跟上這個時代的改革,注重學生實踐,充分調動學生已有表象來學習語文,切切實實地體現(xiàn)了全員參與、有效參與,促使學生充分地享受學習的樂趣,真正地體現(xiàn)讓課堂充滿生活氣息。
【參考文獻】
[1]陳娟娟.“小課堂”與“大社會”——談小學語文教學的生活化[J].教育研究與評論.小學教育教學.2011(3)
[2]馬麗.讓語文教學生活化[J].江蘇教師.2011(12)
[3]劉燦斌.融入生活給力課堂[J].行知教研.2011(1-2)
[4]黃旭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生活化策略之我見[J].教育論壇.2010(11)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縣岵山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