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基于圖形—背景理論的“送別詩”認知詩學分析——以《送元二使安西》《別董大》為例

2015-04-11 13:01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15年12期
關鍵詞:圖形

陳 暉

(太原工業(yè)學院 外語系,山西 太原 030008)

?

基于圖形—背景理論的“送別詩”認知詩學分析
——以《送元二使安西》《別董大》為例

陳暉

(太原工業(yè)學院 外語系,山西太原030008)

[摘要]從認知詩學角度出發(fā),運用圖形—背景理論對《送元二使安西》與《別董大》進行了分析。圖形—背景理論通過自身關系的調整與轉化,不僅營造了詩歌的整體美感來凸顯意境,而且在不斷地分離轉換過程中形成新的意境焦點,為讀者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去理解與感知詩歌文本的深厚韻味與豐富蘊含。

[關鍵詞]圖形—背景理論;送別詩;認知詩學; 《送元二使安西》; 《別董大》

一、認知詩學

認知詩學興起于20世紀末,繼承了認知活動是基于人類對世界、周圍環(huán)境感知與對自身經(jīng)驗的總結這一基本觀點,并在此觀點基礎上將文學視為人類普遍的認知活動的一種。簡言之,認知詩學是將認知科學應用于文學閱讀的一門學科,是探索文學作品的工具。蘇小軍認為,認知詩學是理解語篇運作重要的研究方法,是對傳統(tǒng)文學理論比較全面的重新審視[1]。Stockwell認為:“認知詩學是一種基于認知科學的新的文學研究方法,其研究對象不單是文學的寫作技巧, 或僅僅是在世界知識基礎上對文學語篇的理解, 而是一個更自然的閱讀過程。”認知詩學提供一種方式,探討如何精確把握文本的脈絡走向與意境;同時, 強調文學閱讀的體驗性、互動性和文學語境性[2]。梁麗認為,認知詩學強調讀者在文學語篇理解過程中的在線識解心理機制,讀者在語篇理解過程不斷形成新的理解與回應過程[3]。藍純將認知詩學理解為根植于語言的交叉學科,對文學的研究根植于讀者的普遍認知活動,對文學的研究根植于對人類世界知識與普遍知識的研究[4]。熊沐清探討了認知詩學的任務,將其任務歸納為一種新的文學研究方法。這種方法不僅能夠理解讀者的文本解識過程與特定的理解效果,還有助于進一步驗證認知詩學理論在文本中的闡釋力以及其在營造文本效果中的作用[5]。認知詩學的研究發(fā)展離不開其最基本的理論:圖形—背景理論。

二、圖形—背景理論

圖形—背景理論是一種以突顯原則為基礎的詩學認知觀,即大腦把注意力集中在一個“凸顯”的圖案上而忽略了周圍其他的圖案。該凸顯的圖案即為圖形,而其他圖案則為背景。在此基礎上,Stockwell探究了圖形與背景的關系并將他們的關系概括為:將有相對靜止,在其他事物的前部、頂部或上部,比其他部分更細節(jié)化,有完整邊緣,處于不完整背景的一部分,或凸顯出來的總結為圖形;而將無固定形狀,無清晰輪廓線,細節(jié)未分化,起襯托作用,無已知的時間空間特征的總結為背景[2]。其后,圖形—背景理論被Talmy應用于句法研究,他將圖形—背景理論應用在句法結構上,闡明了該理論對復雜語法結構的強大闡釋力,并在此基礎上將其應用到兒童的二語習得研究中。Langacker將背景—圖形理論應用于更為細致的介詞與小句研究,在此基礎上根據(jù)感知的凸顯程度創(chuàng)立了認知句法[6]。在對于文學作品的研究中,Stockwell強調對文學作品的感知、理解與關注在于不斷地被新的關注點所吸引,并通過背景—圖形的轉換不斷形成新的關注點[2]。

國內的研究從不同角度探究了圖形—背景理論在文學研究領域的應用。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該理論應用于文學研究的介紹與概述,如熊沐清指出:認知詩學是文學與語言學的新界面,圖形—背景理論為文學研究提供了心理學的研究方法,能夠深入探討文本解讀機制[5]。高娟[6]、匡芳濤[7]等也有類似的研究。從研究方向來看,近期研究將關注點集中在背景—圖形理論在詩歌的翻譯對比研究及其現(xiàn)實化方面。李蓉運用該理論對同一詩歌的不同譯文進行分析,指出準確識解不同譯文中的圖形,對指導讀者準確把握不同譯者對詩歌意境及原作思想的理解有重要作用[8]。梁麗強調了背景—圖形理論對詩歌現(xiàn)實化及其意境表達的作用,認為讀者對詩歌意境的理解,即對圖形—背景的認知關系發(fā)生了轉變,形成了新的焦點,是一個不斷形成新的理解與回應的過程[3]。熊沐清指出,在背景—圖形理論的現(xiàn)實化過程中會發(fā)生背景—圖形的分離現(xiàn)象,即隨認知環(huán)境的變化與焦點的轉移,在圖形—背景分離過程中具備背景特征的物體可能在另一次分離中成為圖形,起到焦點與營造意境的作用[5]。從研究內容來看, 一是以對中國古典詩歌為研究內容,如藍純以唐宋古典詩歌為對象進行的研究[4],黎萌以唐代山水田園詩為對象進行的研究[9]以及朱海燕以杜甫詩歌為對象進行的分析[10]。二是以外國經(jīng)典詩歌為研究內容,如文慧以外國經(jīng)典詩歌《蒼蠅》為例進行的分析[11],李瑤琴以華茲華斯詩歌為例進行的分析[12]。

從研究方向來看,國內學者關注點相對集中于背景—圖形理論在詩歌的翻譯對比研究及其現(xiàn)實化方面,這些方面的研究多側重于背景—圖形理論的現(xiàn)實化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其對意境營造的作用。從研究內容來看,對唐代山水田園詩、宋詞及外國經(jīng)典詩歌分析較多,以唐代送別詩為例進行的分析相對較少。故本文嘗試在圖形—背景理論框架下對唐代送別詩進行認知詩學分析,以期驗證圖形—背景理論的認知闡釋力并試圖探究其對送別詩意境的作用。

三、圖形—背景理論下《送元二使安西》與《別董大》認知詩學分析

唐代波瀾壯闊的社會生活,詩人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使得“送別詩”成為唐詩的一大類。本文從《唐詩鑒賞辭典》中選取了盛唐詩人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與高適的《別董大》為對象進行解析。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送友人出使西北邊疆的詩。前兩句寫景,景中有畫,畫中有情?!拔汲恰薄俺辍秉c明了送別的地點與時間,一個“浥”字詩化了輕塵。在古老的咸陽城下,古道旁,清晨的細雨潤濕了路旁的塵土,清新的雨后氣息彌散開來。在這樣一個清麗的背景下,“客舍”與“柳”作為細節(jié),更集中、更明亮的圖形被凸顯了出來,客舍旁的棵棵綠柳,雨后更加翠綠。而“客”字暗含了離人,“柳樹”的“柳”與“留”諧音,暗喻“惜遠離別”與不舍,天因愁離而落雨,楊柳依依而惜離別之情便全部蘊含在其中,為下文的抒情做了渲染與鋪墊。作者像一個高明的剪輯師,將鏡頭從景中有畫的環(huán)境渲染中剪切到送友人離別的酒宴上。此時,圖形—背景關系發(fā)生了轉變與分離,寫景意境中作為圖形的“柳”在寓情意境中轉換為背景,而“酒”則凸顯出來成為了圖形。但隨后焦點再次發(fā)生了轉變,作為圖形的“酒”轉換為背景,而“更盡”的“這杯酒”則轉為了圖形。“更”字說明酒已過多巡,但仍然有千思萬緒匯在那“更”盡的一杯酒上。既有對友人西出陽關、跋山涉水、羈旅邊塞的擔憂,又有千言萬語的叮囑與不舍;既有想勸友人再喝一杯將其多挽留一刻的難舍,又有此次別離后友人無“故人”一起把酒言歡、不知何時能再相見的感慨。作者通過柳從背景中的圖形到背景的轉換,更新酒的圖形—背景關系,將讀者的關注點成功地吸引到后文中動態(tài)的“更盡”的一杯杯酒中,營造了天愁離落絲雨,故友更盡杯酒難離別的意境。圖形—背景理論通過自身關系的轉化,在其不斷地分離轉換過程中不斷形成新的“關注點”,以強化整體的意境效果。

別董大

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別董大》是唐代詩人高適與董大久別重逢,經(jīng)過短暫的聚會后,又各奔他方的贈別之作。詩歌前兩句晦暗寒冷的送別景色,正契合作者困頓不達的人生際遇。詩歌的后兩句,借慰藉同樣處在不達際遇出京遠行的友人,抒發(fā)詩人的豁達豪邁之情。從認知詩學的角度來看,作者將其所見所感、跌宕起伏的人生際遇作為“背景”,將自己特定的此時此地此感作為“圖形”凸顯,既有對友人遠行的依依惜別之情,又展現(xiàn)出詩人灑脫豪邁的胸襟。

從微觀的層面來看,詩的前兩句與《送元二使安西》相同,同為寫景。詩人用黃云、落日、北風、白雪、南飛雁五個密集的意象營造了詩歌的整體意境。落日余暉下的黃云為靜態(tài)意象,北風呼嘯、白雪飄灑、大雁南飛為動態(tài)意象,靜態(tài)意象構成的背景與動態(tài)意象構成的圖形通過空間組織原則創(chuàng)造了整體意境上的美感。在靜態(tài)意象構成的圖形中,相對完整和具象的“雁”成為了圖形,而很難找到界限的自然現(xiàn)象北風、白雪成為了背景。在第一次圖形—背景分離中充當圖形的意象在此次圖形—背景分離中變成了背景,“雁”作為圖形得到了“凸顯”。雁南飛、人別離,詩歌的意境通過圖形—背景的分離由蒼茫廣闊的曠野轉向了別離之情。

通過對上述兩首送別詩的分析,圖形—背景理論在送別詩歌中的闡釋力得到了進一步的驗證。圖形—背景理論通過自身關系的轉化,不僅營造了詩歌的整體美感來凸顯意境,而且在其不斷地分離轉換過程中不斷形成新的“關注點”,形成新的意境焦點?!端驮拱参鳌吠ㄟ^由送別背景—柳—酒的關注點的轉移,營造了春日雨后—友人難留(柳)—把酒話別—故人難再見的意境焦點的轉移。新的關注點的形成即意境焦點的營造,意境焦點的層層推進,全詩再盡杯酒難離別,叮囑擔憂說不盡,故人何時再相見的惆悵與悲涼之情溢于字里行間。同《送元二使安西》相同,《別董大》通過圖形—背景的分離,詩歌新的關注點為“雁”,新的意境焦點為離別。在第二次圖形—背景的分離過程中,作為圖形的雁(離別)轉為背景。然而,同《送元二使安西》不同,此次作為圖形的卻不是更細節(jié)化、更具象的物體,而是更意象化的作者的景中所感。詩人之感,既有對遠行友人的寬慰,又有對友人的鼓勵,也有對自己與友人走出困頓挫敗境遇的超邁豁達之感。這一不同從另一角度證實了圖形—背景理論的強大闡釋力,也反映該理論本土化與現(xiàn)實化的進程中,對意象化的唐代詩歌而言,背景—圖形理論的特征有待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本文嘗試在圖形—背景理論框架下對唐代送別詩進行認知詩學分析,探討了圖形—背景理論在唐代送別詩歌現(xiàn)實化及實現(xiàn)詩歌意境中的作用。圖形—背景理論通過自身關系的調整與轉化,不僅營造了詩歌的整體美感來凸顯意境,而且在不斷地分離轉換過程中形成新的“關注點”及新的意境焦點,為讀者提供了一種新的視角去理解與感知詩歌文本的深厚韻味與豐富蘊含。

[參考文獻]

[1] 蘇曉軍.國外認知詩學研究概觀[J].外國語文,2009(4):6.

[2] Stockwell, P .2007. Cognitive Poetics :An Introduction [M] .London and New York :Routledge .

[3] 梁麗,陳蕊.圖形—背景理論在唐詩中的現(xiàn)實化及其對意境的作用[J].外國語,2008(4):31.

[4] 藍純.從認知詩學的角度解讀唐詩宋詞 [J].外國語文,2011(2):39.

[5] 熊沐清.語言學與文學的新接面:兩本認知詩學著作評述[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8(4):299-305.

[6] 高娟.Talmy圖形背景理論概述[J].文教資料,2008(18):48-50.

[7] 匡芳濤.圖形背景的現(xiàn)實化[J].外國語,2003(4):24-31.

[8] 李蓉.圖形—背景理論視角下的中國古典詩歌翻譯[J].外語教育教學,2011(7):69.

[9] 黎萌.基于圖形—背景理論的山水田園詩的認知分析[D].北京:北京林業(yè)大學,2013.

[10] 朱海燕.運用圖形—背景理論解讀杜甫詩歌 [J].語文學刊,2012(3):6.

[11] 文慧,李宏鶴.圖形—背景理論在詩歌《蒼蠅》分析中的應用 [J].太原科技大學學報,2010(2):149-152.

[12] 李瑤琴. 圖形/背景理論與漢英詩歌語言對比研究[J].語言應用研究,2014(8):158.

Analysis of the Poem aboutPoemsofFarewellfrom Cognitive Poetics

based on Figure and Background Theory

——AcasestudyofAFarewellSongandFarewellToaLutist

CHEN Hui

(ForeignLanguageDepartment,TaiyuanInstituteofTechnology,Taiyuan030008,China)

[Abstract]The figure /background theory is introduc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gnitive poetics,which was applied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A Farewell Song and Farewell to a Lutist.The approach intended to unfold the poetic artistic characteristics embodied in the poems by the adjustment of the figure and the background.Moreover,it could form the new focus to attract the readers′ attention, offering an effective way to visualize the literal meanings and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the poems.

[Key words]figure and background theory;poems of farewell;cognitive poetics;A Farewell Song;Farewell To a Lutist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6285(2015)12-0093-03

[DOI]10.16396/j.cnki.sxgxskxb.2015.12.026

[作者簡介]陳暉(1986-),女,山西太原人,太原工業(yè)學院教師,碩士。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詩學。

[收稿日期]2015-09-19

猜你喜歡
圖形
圖形的旋轉
多變的圖形
拼圖形
分割圖形
圖形中的圖形
圖形中的角
數(shù)圖形
分圖形
找圖形
圖形變變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