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莉
(內蒙古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的路徑思考*
王 莉
(內蒙古科技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內蒙古 包頭 014010)
國家認同的核心是價值觀認同,當代中國主要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通過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課堂教學,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校園文化,組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實踐活動,營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標準的社會環(huán)境等四個途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國家認同,增強大學生中華民族的歸屬感,增強社會主義制度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激發(fā)大學生的愛國熱情。
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認同教育;思想政治理論課
大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實現(xiàn)中國夢的棟梁。他們是民族文化傳承、批判、創(chuàng)新中最有生氣的力量,決定著我國的前途命運與政治走向。因此,加強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深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對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增強民族團結,凝心聚力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
國家認同是國家成員對所屬國家的國家主權、政治主張、政治道路、歷史文化傳統(tǒng)、道德價值觀念等的認可,是關于我與我們是誰的回答,是一種歸屬意識和身份意識,包含著國家成員對作為政治共同體——國家的期待。現(xiàn)代民族國家既是歷史文化共同體也是政治共同體,因此成員對國家的政治權威、政治價值、政治制度的支持與信奉,主要基于民族的歷史文化與國家的政治制度的認同。因此,我國大學生的國家認同教育,要以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歷史文化與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作為主要內容。
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吸引力和凝聚力?!盵1]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fā)展方向”[2];并提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盵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初步概括和高度凝煉,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精髓。
國家認同教育本質上是愛國主義教育。國家認同,其核心是價值觀認同,在當代中國主要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只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國家認同教育之中,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感,才能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國家的認同感,激發(fā)起他們的愛國熱情。
社會的穩(wěn)定、發(fā)展、繁榮必須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確立與完善作為支撐。2013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fā)了《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提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對強化大學生中華民族文化價值觀念,提高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的認同,最終提升大學生國家認同感具有重要作用。
(一)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有助于大學生的民族認同,自覺服從國家認同,增強大學生中華民族的歸屬感
一個民族國家區(qū)別于另一個民族國家的特征,大都是以歷史中形成的特有文化表現(xiàn)出來的。人們由于共同的歷史記憶、風俗習慣等形成文化認同,從而對共同體產生歸屬感。而一個國家只有形成共同的歷史記憶,共同的民族心理,具有為人們認可的共同價值觀念,才能形成穩(wěn)固的國家認同感。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凝結成了光輝燦爛的傳統(tǒng)文化,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tǒng)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偉大民族精神[3]。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倡導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弘揚各民族和睦相處、友好團結、榮辱與共、共度難關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大學生,可以實現(xiàn)民族認同、文化認同與國家認同的統(tǒng)一,使大學生自覺抵制分裂國家的思想和行為,維護祖國的團結、統(tǒng)一、穩(wěn)定。我國是由五十六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國家,各民族大學生在語言、生活習慣、價值觀念等方面都存在明顯差異,以超越各民族差異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共同的價值觀念,在現(xiàn)實生活中貫徹這一觀念,可以消除各民族大學生之間的分歧與隔閡,增強大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可以使大學生努力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自覺從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汲取新鮮養(yǎng)分創(chuàng)新中華文化,增強中華文化的時代性、先進性,推動中華文化以中國特色、中國氣派走向世界。
(二)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可以增強社會主義制度的感召力和吸引力,提高大學生的政治認同
現(xiàn)代國家不僅是一個文化共同體,更是一個政治共同體。國家認同也包涵兩個維度的認同:政治認同和文化認同。哈貝馬斯指出:“雖然民族主義曾經是民族國家成功發(fā)展的動力,但是現(xiàn)在民族國家卻必須毅然舍棄民族主義所造成的曖昧性格。……民主的公民身份必須扮演比法律地位更大的角色,它必須成為共同政治文化的焦點。”[4]當代中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經濟發(fā)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改革得到全社會的認同,與此同時社會各個領域面臨著全面轉型,社會矛盾快速積累。另外,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受西方多元文化的沖擊,有些大學生出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信仰危機,對社會主義信念也一定程度上出現(xiàn)動搖,對共產黨執(zhí)政合法性也有所懷疑,從而導致大學生政治認同度降低,表現(xiàn)出某種程度的政治冷漠,國家認同教育面臨巨大挑戰(zhàn)。因此,如何引導大學生認同社會主義政治制度就被置于核心位置。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民主法治為主要內容,提出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等價值觀念,強調公民意識的養(yǎng)成,為公民愛國提供了行為準則和具體要求。因此,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有助于大學生以個體的公民身份參與和支持現(xiàn)實的政治制度運行過程,使黨的方針政策能夠得到有效貫徹,最終有助于大學生樹立起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標,激發(fā)他們?yōu)樯鐣髁x事業(yè)奮斗的熱情。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為大學生認同理解,并內化為自身的信念,外化為自覺的行動,必須通過科學的、合乎規(guī)律且切合實際的教育、引導、培養(yǎng),才能達到理想的目的,才能使大學生擁護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自覺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一)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課堂教學,提高大學生國家認同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歷來都是以科學的理論作為指導。我們黨作為無產階級的先鋒隊,中華民族的先鋒隊,責無旁貸地擔負起理論構建與創(chuàng)新的重任,并適時地用科學理論教育引導人民,將他們團結起來,朝著共同的目標前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們黨在新的歷史時期,適應新形勢需要的又一重大理論創(chuàng)新成果,對于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加強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確保他們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知認同,必須以思想政治理論課的課堂教學作為主要渠道。首先要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的理論水平和政治素質。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作為國家認同教育的主體,必須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精髓、意義等有全面深入的理解,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理論成果有敏銳準確的把握。通過開展培訓班、研討會,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理論成果武裝教師,及時對教師釋疑解惑,澄清思想上的模糊認識。通過組織教師參觀訪問,使他們走出校園多與社會接觸,開闊視野,把握時代,防止教學與現(xiàn)實脫節(jié)。其次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完善國家認同的教學內容。十八大報告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提出了三個倡導,強調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大學生的教育規(guī)劃結合起來,使核心價值觀進課本、進課堂,充分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大學生對國家的認同。最后要改進教學方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為大學生所接受,所踐履,必須把握新形勢下大學生的心理特點和接受習慣,探索大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在傳授交流中,力戒假、大、空的抽象說教,要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采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貼近生活,打動人心,在融入國家認同教育的過程中,發(fā)揮潛移默化的影響力。
(二)建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的校園文化,增強大學生國家認同
校園文化是指在校園這一空間范圍內,師生員工共同創(chuàng)造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的總和。校園文化作為學校物質、精神的綜合體現(xiàn),客觀地營造了一種教育人的環(huán)境和氛圍,它對國家認同教育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和推動力。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引領校園文化建設,營造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可以陶冶情操,凈化心靈,激勵大學生的愛國熱情。首先,高校要因地制宜建設校園的物質文化。要科學合理規(guī)劃,充分挖掘現(xiàn)有資源,利用圖書館、教學樓、體育館、學生食堂、學生公寓等場所,開辟思想文化陣地,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建設一批寓意豐富,內涵深刻的校園景觀,讓抽象的核心價值觀具體化、形象化,讓一草一木、一墻一路都發(fā)揮“潤物細無聲”的國家認同教育作用。其次,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在要求營造國家認同的良好校風。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武裝各科教師,使他們在認知、認同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發(fā)揮言傳身教的作用。將各科老師言傳身教情況納入學??己嗽u價體系,以制度促進各科教師在國家認同教育中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高校要加強廣播、校園網(wǎng)絡等傳播平臺建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時事新聞結合,融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發(fā)揮宣傳教育作用?,F(xiàn)在各高校院系眾多,部門龐雜,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建設校園文化要發(fā)揮各部門的作用,建立多方聯(lián)動、協(xié)同“作戰(zhàn)”的運行機制。黨委總體規(guī)劃,總體協(xié)調督辦,教務處、學生會、團委、學生社團等部門密切配合,積極參與,各院系結合自己專業(yè),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建切實可行、各得其所的文化建設載體,充分調動大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以增強國家認同教育的持久性、實效性。
(三)組織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實踐活動,強化大學生國家認同
傳統(tǒng)的灌輸式純理論教育,往往會使學生產生懷疑。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重實踐教育,是提高大學生國家認同感的重要途徑。借助實踐活動這一有效載體,大學生能深刻理解和充分內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強化實踐教育需要把實踐活動納入教學計劃,建立長效機制,扎實開展。校內實踐中,要利用節(jié)日慶典解決情感體驗問題。運用升國旗、唱國歌等儀式,慶祝政治性節(jié)日,強化愛國主義教育和政治制度認同教育。通過舉辦民族節(jié)日系列活動,使各民族大學生交流交往,加深了解,表達愛民族、愛祖國的心聲,體悟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包容和溫暖。開展幫扶活動和資助活動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解決大學生最關心、最現(xiàn)實的經濟問題、學業(yè)問題、就業(yè)問題和心理問題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深刻體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增強國家認同的感召力和吸引力。鼓勵學生自發(fā)組織各種社團,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社團活動結合,充分利用社團的資源,發(fā)揮大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豐富教育實踐活動的內容。校外社會實踐中,要通過組織學生參觀歷史遺跡、革命圣地、紀念館、博物館等活動激發(fā)大學生的愛國熱情與民族認同。通過組織學生深入農村、城市、廠礦、企業(yè)等地體驗改革開放帶來的巨大變化,加深大學生對時代精神的認識,增強對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理解,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通過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勤工儉學等實踐活動,使大學生踐行和感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四)營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標準的社會環(huán)境,穩(wěn)固大學生國家認同
大學生國家認同感的培育,不光依賴于思想教育,國民情感的調動,還依賴大學生對社會的現(xiàn)實體驗。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市場經濟沒有完全建立,民主法治不太健全,貪污腐敗未徹底遏制,收入分配不公,貧富差距拉大,公平正義缺失等問題大量存在,嚴重消解著大學生對國家的認同,為大學生國家認同教育造成一定困難。國家建立的最終目的是增進人民群眾的福祉,人民幸福是國家認同的基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國家層面看是“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從社會層面看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從個人層面看是“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三個層面最終要落實到人的幸福和全面發(fā)展。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標準加強社會環(huán)境建設,可以極大提高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接受度和踐行度,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認同度。因此,國家必須加快經濟建設,增加人民財富;完善民主制度,實現(xiàn)民眾的政治訴求;消除差別特權,創(chuàng)造機會平等的發(fā)展條件;推進社會公正,增強人民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保障公民的權利和自由;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為人民安居樂業(yè)提供現(xiàn)實基礎。總之,讓每一個公民能夠切切實實感受到國家能夠保障個人權利和自由,能夠極大限度地保障個人利益,才能使大學生自覺自愿地認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國家。
[1] 胡錦濤.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4.
[2] 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J].學理論,2012(34):7.
[3]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六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5:30.
[4] 江宜樺.自由主義的憲政民主認同[M]∥憲政主義與現(xiàn)代國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5:71.
Way to the Educ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for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Wang Li
(MarxismSchoolofInnerMongolia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Baotou014010,China)
The core of national identity consists in identity of values,and in contemporary China,it mainly lies in the identity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a result,by means of improving the in-class teaching of socialist values,building a campus cultur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values,organizing practical activities focusing on the values,and cultivating social atmosphere with the values as a standard,the educ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 for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guidance of socialist values can be improved. In the meantime,the students′ sense of belonging can be enhanced,the appeal and attraction of the socialist system can be strengthened,and the patriotism of the students can be inspired.
college students;socialist core values;education of national identity;courses ab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內蒙古科技大學2014年黨建與思想教育研究課題(DJLY2014004)之成果。
2015-06-11
王 莉(1979-),女,山西朔州人,內蒙古科技大學講師;陜西師范大學政治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
10.16396/j.cnki.sxgxskxb.2015.10.018
G641
A
1008-6285(2015)10-007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