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四川舞臺題記的內(nèi)容及戲曲史價值

2015-04-11 09:05:18
關(guān)鍵詞:戲樓戲班川劇

何 光 濤

(成都理工大學(xué)傳播科學(xué)與藝術(shù)學(xué)院,成都610059)

四川舞臺題記的內(nèi)容及戲曲史價值

何 光 濤

(成都理工大學(xué)傳播科學(xué)與藝術(shù)學(xué)院,成都610059)

舞臺題記是藝人們題寫在戲樓(或所屬建筑物)墻壁或梁枋上的各種文字;觀眾或其他人所題寫的與戲曲有關(guān)的內(nèi)容,亦稱為舞臺題記。它們作為文字形態(tài)的文物遺產(chǎn),具有豐富的歷史信息價值,值得好好研究。因各種原因,四川現(xiàn)存戲樓的舞臺題記很少,僅有三座戲樓殘存寥寥數(shù)條;文獻記載的也不多,僅著錄了八座戲樓的部分題記。這些題記雖然數(shù)量不多、歷史不悠久,并且很多都只是片言只語,但它們不僅提供了豐富的戲班資料和劇目資料,而且可以幫助了解藝人的生存狀態(tài),具有珍貴的戲曲史價值。

四川舞臺題記;戲班;劇目;藝人生存狀態(tài)

舞臺題記是藝人們在走南闖北的賣藝生涯中,在戲樓(或所屬建筑物)墻壁或梁枋上留下的各種題記;另外,一些觀眾或其他人亦偶題與藝人、班社、演出等有關(guān)的內(nèi)容,亦稱為舞臺題記。舞臺題記作為文字形態(tài)的文物遺產(chǎn),具有豐富的歷史信息價值,不但對研究戲班、劇目、藝人生存狀態(tài)等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對考察戲曲發(fā)展的歷史面貌、戲曲藝術(shù)形態(tài)的歷史成因也具有極大的意義。

筆者近兩年來致力于四川戲曲文物的調(diào)查研究,通過實地考察和文獻查閱,所搜集到的戲樓、戲曲雕塑、戲曲碑刻、戲畫等文物資料非常豐富,但舞臺題記卻很少。就現(xiàn)存情況看,僅發(fā)現(xiàn)三座戲樓存有,且絕大部分都已模糊不清,能清晰識讀的多為解放后留下的文字。就文獻記載情況看,僅發(fā)現(xiàn)著錄有八座戲樓的舞臺題記,其中一個還是從“三普”的照片中識讀而得。其數(shù)量甚少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四川氣候潮濕,墨跡容易褪色;二是各種戰(zhàn)爭、自然災(zāi)害和政治運動的破壞;三是在戲樓的維修過程中被粉刷覆蓋,未加妥善保護。就研究情況而言,據(jù)筆者所知,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對它們作全面的調(diào)查研究,甚至連單篇的專論文章也沒有。有鑒于此,筆者將所搜集的題記臚列于下,并分析它們的戲曲價值,以供相關(guān)學(xué)者參考。

一 舞臺題記的內(nèi)容

(一)現(xiàn)存戲樓的舞臺題記

1.綿陽市三臺縣郪江鎮(zhèn)王爺廟戲樓題記

王爺廟位于郪江鎮(zhèn)老街,建于清代,由戲樓、左右?guī)亢驼罱M成。戲樓為山門戲樓,坐東北向西南,正對正殿。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王爺廟遭到嚴(yán)重?fù)p壞,后進行過培修,培修后的戲樓經(jīng)常提供演出。2014年6月25日,筆者實地考察時,正遇當(dāng)?shù)嘏e行廟會,戲樓上正在表演川劇,觀者如堵。戲樓的臺中以木質(zhì)隔斷分隔前后臺,明間隔斷上有墨字題記,但已模糊不清,依稀可辨“道光十二年二月初六”等字。后臺正中一間的后壁被梁柱分隔成六塊,每塊均有墨書題記,但上下正中一塊上的現(xiàn)已完全模糊漫漶,不可識讀。

(1)上部右邊一塊(共4條,從右到左依次為):

道光十七年正月二十三日長興班演十四本:《九龍山》、《紫壽□》、《兩河關(guān)》、《鳳凰城》、《清平?!贰ⅰ毒潘赏ぁ贰?/p>

天順班演出……

腳都莫人□□,題□□人

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初六,西邑仁和場義興班□□:《□鳳配》、《梅隆□》《□□□》、《連配□》、《三官□》、《九重□》……

(2)上部右邊一塊的左邊立柱(共1條):

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

(3)上部左邊一塊(共7條,從右到左依次為):

……七月□日大順班……

光緒三十一年唱貳拾本,七月二十四日長和班一樂,袁月仙……

中華民國二年西京大洪定班,七月十五日演唱……

……中大興班多拜后過來先□□□安,天圓地、官高必、口重身……

……《夜將五車》、《月門樓》、《皮羅堂》、《三龍□》……

……城年金樓班在此有樂,多拜……:《戈賢腸》、《□長安》、《慶月寺》、《三□□》、《仙□□》、《沙樹戲》、《牡丹亭》、《三□配》、《香□配》……《玉翠□》、《蓮臺山》……

……大興班多拜后……醉仙……

(4)下部右邊一塊(共1條):

所有傳單一律放在此處,不……

(5)下部左邊一塊(共3條,從右到左依次為):

義□□于此……

請同志們節(jié)約……

小桂馨香……

2.綿陽市閬中市涼水鄉(xiāng)七山羊村戲樓題記

戲樓位于涼水鄉(xiāng)七山羊村二社,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民國年間有過維修,2011年再次進行培修,2014年4月13日筆者實地考察時發(fā)現(xiàn)保存完好。戲樓坐東北朝西南,為過街戲樓,騎街而立。戲樓的臺中以木質(zhì)隔斷分隔前后臺,明間隔斷的后壁有題記,根據(jù)書寫工具的不同可分為三種:一是墨書題記,但完全漫漶模糊,不可識讀;二是用白漆書寫的題記,但大多已被刮掉,僅有極少數(shù)可辨識;三是用白粉筆書寫的題記,皆為現(xiàn)代人所寫,價值不高。

(1)用白漆書寫的題記(共7條):

榮盛班

果□金臺場李明亭拜

十七年七日新民劇部全□到……

涼水井民國□日……

北川協(xié)和……

新民劇……

成都市……

(2)用白粉筆書寫的題記(共5條):

一九六五·八·二十三 閬中川劇團話劇隊……

革命之劇到山區(qū)

川劇隊老師、同學(xué)們你們好 話劇隊宣

祝你們到此演出順利

演員同志……

3.綿陽市梓潼縣黎雅鎮(zhèn)紫府飛霞寺戲樓題記

紫府飛霞寺位于黎雅鎮(zhèn)文昌街100號。該寺實為紫府飛霞洞前的文昌宮,坐北向南,南北軸線上為戲樓和正殿,東西兩側(cè)施廂房,整體呈四合院布局。該寺始建時間不詳,在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遭到嚴(yán)重破損。2014年6月13日筆者前往實地考察,據(jù)當(dāng)?shù)鼐用裰v,該寺及戲樓約修建于清咸豐年間(1851—1861)。戲樓坐南朝北,為山門戲樓,現(xiàn)右次間正面砌墻,臺中區(qū)分前后臺的隔斷現(xiàn)已被拆。臺中梁柱和墻壁上留有墨書題記,但大多已被粉刷覆蓋,或模糊漫漶。

(1)后臺梁上墨書題記(共1條):

□□三元拜……廿……

(2)后臺側(cè)壁墨書題記(共1條):

青川縣川劇團到此演出

除以上三個戲樓之外,還有很多戲樓雖保存完好,但其題記卻模糊漫漶或被破壞,并且沒有文獻加以著錄。如劍閣縣元山鎮(zhèn)下北街的南華宮古戲樓和南部縣永定鎮(zhèn)街上的古戲樓,前者建于清雍正六年(1728),后者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現(xiàn)都保存較好,它們臺中的隔斷上原都有墨書題記,但現(xiàn)已漫漶模糊,完全無法識讀。

(二)僅存于文獻中的舞臺題記

1.綿陽市梓潼縣仙峰鄉(xiāng)迎春村唐皇寺戲樓

戲樓位于仙峰鄉(xiāng)迎春村唐皇寺內(nèi)。唐皇寺始建于唐代,但早已被毀,被毀時間及原因不詳。戲樓修建于清代,但2013年因修路被拆?,F(xiàn)僅能從《梓潼縣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照片資料中識得其原貌①。根據(jù)圖片可知,戲樓為單檐歇山頂,小青瓦屋面,穿斗抬梁混合式梁架。戲樓分上下兩層,上層為表演場所,下層本為過路通道,但現(xiàn)已被封,僅在明間正中開門一扇。臺中以隔斷分隔前后臺,明間隔斷上有墨書題記和臉譜、劇團掌印等圖案,題記內(nèi)容主要是來此演出的戲班和劇目。

明間隔斷從右至左分為三扇,第一扇上題寫的劇目有:《正德王討口》、《土行孫招親》、《李逵打粉》、《唐王寺》、《忠孝圖》、《百壽圖》、《福壽圖》、《金雁橋》。第二扇上有:《鐵拐李下凡》、《吞題》、《鄭小嬌》、《降宵樓》等。 第三扇上有:《報假喜》、《玉堂春》、《大審蘇三》、《買皇帝》、《孟麗君脫靴》、《尚書□》等。兩側(cè)隔斷上均有一幅臉譜,中間隔斷上有“許州川劇團”的團印。

右側(cè)次間隔斷上題寫的劇目有:《白胭脂》、《藥茶計》、《火燒薛平貴》、《三絞王寶釧》、《九變化身》、《孝女傳》、《御河橋》、《天蓬戲嫦娥》、《金水橋》、《目蓮轉(zhuǎn)》、《九人頭》等。

左側(cè)次間隔斷上題寫的劇目有:《姜何氏》、《程夫人鬧朝》。

戲臺后墻上亦有題記,其中有詩一首:“柳葉樹下枝枝秀,桃杏花紅休過舊。紅花落地喜人采,野花倒坡賢人多?!甭淇顬椤靶y(tǒng)元年七月十三日辰時題

向伍老爺”。除詩之外,還有“大清宣統(tǒng)元年七月十一日題十四日……”、“民國五年丙辰歲在七月初二日欽命尚書御巡查四川今界事”、“教……育員邑……”等題記。

2.綿陽市游仙區(qū)劉家鎮(zhèn)金鳳村馬鞍寺戲樓

戲樓位于劉家鎮(zhèn)金鳳村四大隊三組的馬鞍寺天王殿外。戲樓與天王殿之間約有五百平方米的長形空壩,供觀演或舉行廟會之用。馬鞍寺建于明代,毀于明末,重建于清乾隆年間(1736—1795),由天王殿、大佛殿、觀音殿及左右?guī)繕?gòu)成。2014年6月5日筆者實地考察,發(fā)現(xiàn)馬鞍寺和戲樓保存完好。戲樓建于清同治六年(1867),坐南朝北,為過路臺,三面觀。戲樓的臺中以隔斷分隔前后臺,隔斷兩側(cè)有上下場門。戲臺臺內(nèi)墻壁、門窗和戲樓右前甬道板壁上原有很多題記,現(xiàn)均已不存。幸《綿陽市戲曲志》、《中國戲曲志·四川卷》和論文《綿陽市的樂樓》皆有載錄,但各有遺漏和重復(fù),重復(fù)的內(nèi)容也多有小異②。茲去其重復(fù),并加以綜合判斷,臚列于下。

(1)戲樓右側(cè)前甬道板壁上用白鉛粉書寫的題記(共1條):

綿竹慶華班拜彩臺大賀戲,正本《黃金印》、二本《全三節(jié)》、三本《禹門關(guān)》、四本《雙大刀》、五本《斬二姬》、六本《反五關(guān)》

(2)戲樓后臺墻壁上題記(具體哪面墻壁不詳)(共1條):

同治十一年三月十四日慶華班在此唱演,百拜后來先生鴻發(fā)。會首自夸嘴,寫戲黃三回。走到不開喉,亮臺把米背。任唱他不對,站住要執(zhí)虧。假莊他不對,及□□□□。奉告貴堂內(nèi),不可在此移。黨入你不信,咅他走一回。

(3)戲樓后臺右側(cè)壁上題記(共11條):

瑞氣祥云照乾坤,華容擋曹關(guān)圣人。班班都是英雄將,拜相興漢是孔明。瑞華班拜

綿州明盛班,廷舟桂,堆金積,梅龍戲,四禮八,沈玉鳳拜

射邑金玉班,《澠池會》、《紅梅亭》、《倒二寶》、《七星劍》、《金龍印》

同治九年三邑玉成班

龍安大順班

蓉城龍慶發(fā)財

綿州桂芳老文華班

玉成班拜周洪順

北川龍珠班

綿竹慶華班

瑞華班

3.成都市金牛區(qū)天回鎮(zhèn)金華寺樂樓

戲樓位于天回鎮(zhèn)金華社區(qū)五組的金華寺內(nèi)。金華寺“至遲建于明崇禎年間,毀于明末兵燹。清康熙年間(1662—1722)重新修建,于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建成大殿、山門、廊室,以后再建中殿和后殿,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夏竣工”[1]107。樂樓建于清道光十五年(1835),落成于道光十九年(1839)。樂樓坐南向北,與金華寺正殿相對,為過路臺,三面觀。樂樓的臺中以隔斷分隔前后臺,隔斷兩側(cè)為上下場門。戲臺的椽檁、梁枋間、粉壁上原有彩繪和題記,但現(xiàn)均已不存?!吨袊鴳蚯尽に拇ň怼分浻袘蚺_右內(nèi)側(cè)粉壁木柱間的三條題記,它們均用化妝彩墨筆書寫:

甲子年大順班拜,《宮仁井》、《聚沙河》、《梅花贊》、《蛇血洞》

川南大順班演唱,同治四年新正月十一日開臺,早戲《黑水分州》,正目《金串珠》③

鄙簡金竺班拜[2]558

4.資陽市樂至縣金順鎮(zhèn)文武宮戲樓

戲樓位于金順鎮(zhèn)場口,建于清代,為該鎮(zhèn)“文武宮”建筑群之一。2014年5月6日筆者實地考察時發(fā)現(xiàn)該戲樓已毀,被毀時間及原因不詳。《內(nèi)江地區(qū)戲曲志》載:“大門由戲樓下穿過,戲樓兩側(cè)為耳樓,正面升二十余級為正殿,中間為可容納數(shù)千觀眾的石壩?!撴?zhèn)戲劇活動開始較早,據(jù)舞臺上的墨跡等考證,在同治七年有‘萬盛班’,同治八年有‘金邑泰順班’,同治十年有‘雁江大名班’,還有‘凱江文全班’等班社在這個戲樓上演出?!保?]345“樂至金順鄉(xiāng)文武宮留有‘同治七年萬盛班……’題壁和‘同治十年五月二十日雁江大名班多拜后來先生’字樣的‘拜貼’?!保?]364

5.資陽市雁江區(qū)迎接鎮(zhèn)黃添村關(guān)帝廟戲樓

關(guān)帝廟及其戲樓修建時間不詳,戲樓現(xiàn)已被毀,被毀時間及原因不詳?!顿Y陽縣志》載:“黃添鄉(xiāng)關(guān)帝廟戲臺橫楣,至今尚存嘉慶十九年(1814)和二十四年雁江金玉班演出的墨跡?!保?]668

6.資陽市雁江區(qū)楊柳鄉(xiāng)關(guān)帝廟戲樓

關(guān)帝廟及其戲樓修建時間不詳。2014年5月5日筆者實地考察時發(fā)現(xiàn)該戲樓已毀,被毀時間及原因不詳。《內(nèi)江地區(qū)戲曲志》載:“資陽楊柳鄉(xiāng)關(guān)帝廟留有‘嘉慶十八年雁江金玉班……’題壁。”[3]363-364

7.攀枝花市米易縣觀音鄉(xiāng)九省宮戲臺

九省宮位于觀音鄉(xiāng)街上,現(xiàn)被鄉(xiāng)中心校占用,戲臺已不存?!杜手ㄊ袘蚯尽份d:“九省宮座落在米易縣觀音鄉(xiāng)(又名觀音巖)。清同治八年(1869),由方家田紳糧王、丁兩姓及觀音巖紳糧張、彭、楊三姓共同籌建。戲臺為土木結(jié)構(gòu),兩側(cè)木柱及天花板上雕刻有戲文人物、山水花鳥魚蟲,栩栩如生。民國元年(1912)起,每年正月初一、二、三均有戲班上演。建國后,米易縣川劇團常去演出。1981年因?qū)W校擴建,該戲臺被拆毀?!保?]45《攀枝花市志》載:“米易縣觀音鄉(xiāng)九省宮戲臺后場粉墻后留有‘同治八年踩臺’及民國時期歷年上演川劇劇目的墨跡,并繪有花臉臉譜?!保?]822

8.雅安市漢源縣九襄鎮(zhèn)梨園村五谷寺戲樓

五谷寺位于九襄鎮(zhèn)梨園村,一些文獻亦寫作“五榖寺”?!堆虐驳貐^(qū)戲曲志》載:“‘五榖寺’廟臺:據(jù)《漢源縣志·寺廟志》記載:建于明成化二年(公元1466年),萬歷十三年增修,清光緒十三年重修觀音殿玉皇樓?!保?]103后五谷寺被毀,僅存戲樓,但戲樓又于2011年11月2日毀于火災(zāi)之中。幸《雅安市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資料》有圖文介紹④,茲節(jié)錄于下:

五谷寺戲樓坐北向南。……戲樓臺上分舞臺和后臺,后臺有左右二馬門,門額上“出將”“入相”匾額已殘。舞臺兩側(cè)有廂,飾如意形柵欄門框。臺口與左右?guī)延媚景宸馑廊种?。……臺壁后三面有清道光、光緒、宣統(tǒng)及民國各地戲班、社團題寫演出戲碼,亦有建國初解放軍宣傳隊演出節(jié)目題寫。對于研究古代戲曲文藝,民風(fēng)生活有重要意義。

二 舞臺題記的戲曲史價值

以上舞臺題記是筆者實地考察眾多古戲樓和查閱大量文獻所得,雖然數(shù)量不多、歷史不悠久(無清前題記,最早者為清嘉慶十八年所題),并且很多都只是片言只語,但它們蘊含了豐富的信息,具有珍貴的戲曲史價值。

(一)提供了豐富的戲班資料

戲班是戲曲活動的重要載體,研究它們的發(fā)展歷史和演劇活動,可以深入了解戲曲的社會屬性。但長期以來,戲班的研究一直是戲曲研究中比較薄弱的環(huán)節(jié),“見‘戲’不見‘班’,見‘藝’不見‘人’,是中國戲曲研究的通病”[8]。川劇研究在這方面做得比較好,很多戲曲志和論著都統(tǒng)計和介紹了大量的戲班,但因為對戲曲文物的不重視,也遺漏了很多戲班。

上面的舞臺題記共提到了25個戲班的名字,它們是:長興班、長和班、大順班、龍安大順班、川南大順班、西京大洪定班、大興班、雁江大名班、綿州明盛班、綿州桂芳老文華班、天順班、金樓班、雁江金玉班、射邑金玉班、簡陽金竺班、蓉城龍慶班、北川龍珠班、綿竹慶華班、榮盛班、瑞華班、金邑泰順班、新民劇部、西邑仁和場義興班、玉成班(周洪順)、三邑玉成班。

筆者翻閱四川各戲曲志、文化藝術(shù)志以及一些研究川劇的論著,發(fā)現(xiàn)上面這些只有雁江大名班、雁江金玉班、綿竹慶華班、瑞華班、泰順班、綿州桂芳老文華班、綿州明盛班等少數(shù)戲班被較詳細地介紹過,而絕大多數(shù)都被忽略。下面對被忽略的戲班作簡略考證。

1.長興班

重慶長壽縣戲班?!陡⒘晔兄尽吩疲骸叭┌嘈蓄^齊備,演技精湛,其時玩友界評論說:‘不怕長興班(長壽縣戲班子)唱得嗬嗬吼,不及三泰班的三條狗’。光緒三十年(1904),三泰班至清溪唱會戲,船行至門閂子灘觸礁,多數(shù)成員遇難,戲班解散?!保?]1328又,《重慶戲曲人物名錄》介紹藝人張樹芳(1903—1988)時云:“原名張汝林,藝名‘小素芳’,出身于藝人家庭。父張玉清,川東長興班著名青衣;長兄張汝生,藝名‘小牡丹’,擅長花旦。他7歲學(xué)戲,隨父搭班,初習(xí)武生,后在瀘州加入自志科班,拜名旦陳麻女為師,改學(xué)旦行。”[10]146據(jù)本文“三臺縣郪江鎮(zhèn)王爺廟戲樓題記”條可知,該班曾于道光十七年(1837)正月二十二日到三臺縣鄯江鎮(zhèn)王爺廟戲樓演出。四川正月有上九會、上元會、禹王會、許真君會等廟會,該班可能是來趕廟會的,此次共演出了《九龍山》、《紫壽□》、《兩河關(guān)》、《鳳凰城》、《清平海》、《九松亭》等十四本戲。

2.大順班、龍安大順班、川南大順班

四川很多地方都有以“大順班”命名的戲班。(1)邛崍縣,《成都市志 ·川劇志》云:“光緒末年成立于邛崍縣的大順班……等情況不詳。”[11]162(2)雙流縣,《成都市志 ·川劇志》著錄了該縣一個創(chuàng)辦于光緒末年的“吉祥大順班”,并說“丑角蒲松年曾搭此班”[11]162?!凹榇箜槹唷笨赡苁窃谠械拇箜槹嗟幕A(chǔ)上新成立的戲班。蔣維明《“三合班”、“風(fēng)絞雪”與“三同步”——試論川劇形成于乾隆后期》一文引錄“李述成記錄的川劇班社”,其中“華陽”有“大順班”[12]316。華陽在民國時為縣,但后來為雙流縣的一個鎮(zhèn),因此《成都市志 ·川劇志》和蔣文所提到的大順班可能有某種淵源,還有待博考。(3)劍閣縣,《劍閣縣志》云:“民國年間,縣城和元山、開封……等場鎮(zhèn)均有業(yè)余川戲班子,也稱‘玩友’,以座唱形式演唱。……場鎮(zhèn)也有川劇班子,如元山‘大順班’,開封‘廣益劇社′…··”[13]787(4)西昌市,《西昌市志》云:“(民國5年)是年,寧遠屯殖使、漢軍統(tǒng)領(lǐng)張煦組建大順班等三個戲班,在西街天上宮(今西昌市第二小學(xué)址)開辦戲園,為西昌私營戲院之始?!保?4]7(5)冕寧縣,《冕寧縣志》云:“清末,沙壩有資姓領(lǐng)‘大順班’,行當(dāng)、服裝、道具齊全,陣容宏大,頗有名氣。”[15]675沙壩為冕寧的一個鎮(zhèn)。(6)資陽河道(具體地名不詳),永康、田文《傳統(tǒng)川劇中的二國戲》一文云:“據(jù)老藝人談,從前年辰,各河道都有不少的以唱三國戲而聞名的戲班。其間突出的,先后有……資陽河的燕春班、大順班等?!盵16](7)富順縣,《中國戲曲志 ·四川卷》記載富順縣藝人唐金蓮(1876—1925)事 :“唐成名后,曾自辦大順班。常在資中、資陽、內(nèi)江、隆昌、富順、自貢一帶演出?!保?]572(8)成 都皮影戲班“大順班”,譚遙《四川皮影藝術(shù)》一文云:“僅從清代末期開始,七八十年間,成都共有四川皮影的班社數(shù)十處,可謂一時之盛,其中有天樂班……大順班……等。"[17]268(9)金堂縣木偶戲班“大順班”,《金堂縣志》云:“民國時,有淮口張官聯(lián)的‘大順班’小木偶、云合鄉(xiāng)劉紹清的‘李家箱子’在本縣及鄰縣的農(nóng)村流動演出。[18]783

本文舞臺題記所提到的三個大順班,第一個沒有地名等限定語,因此不好判斷究竟是哪個地方的戲班。第二個前面有“龍安”兩字,綿 陽市平武縣、廣安市鄰水縣皆有龍安鎮(zhèn),眉山市彭山縣在北宋時亦置龍安場(即鎮(zhèn))[19]266,故亦無法判斷究竟是何地。但是,可以確定“龍安”不是縣名,而是鄉(xiāng)鎮(zhèn)或村名。該戲班只標(biāo)注小地名,可能是因為他們知道這個演出之地(綿陽市劉家鎮(zhèn)金鳳村馬鞍寺周圍地區(qū))的人熟悉他們那個小地名。若這個推論成立的話,那么這里的“龍安”即指綿陽市平武縣龍安鎮(zhèn)。第三個前面有“川南”二字,應(yīng)當(dāng)是上面(6)或(7)中的一個,因為資陽河道和富順縣都在川南。但(7)中的大順班是出生于 1876年的唐金蓮所創(chuàng)辦的,而該處題記所說的“川南大順班”卻早在同治四年(1865)就在成都市天回鎮(zhèn)金華寺樂樓演出,故而它不是(7)中所說的大順班。但它究竟是資陽河道哪個地方的戲班,還有待博考。

3.大興班

查閱諸多文獻,未發(fā)現(xiàn)四川有此戲班。清代河南[20]460、 山東[21]515-516和湖南皆有大興班,因明末清初以及有清一代“湖廣填四川”運動,湖廣籍移民最多故筆者推斷此戲班當(dāng)為湖南的大興班?!吨袊鴳蚯?·湖南卷》對該班有詳細介紹:“大興班:長沙花鼓戲益陽路戲班。約于清同治、光緒年間,由 趙松山(凈)、趙蘭山(小生)兩兄弟起班?;顒佑谔医哦紱_、三官橋一帶。主要藝人有彭桂香(旦)、李貴林(旦)、文仲池(旦)、曹明才(生)等。演出劇目有《游春》、《藍橋》、《調(diào)叔》、《偷詩趕潘》、《曹安殺子》等。清末民初是大興班的鼎盛期,有藝人近五十名,并形成了亦花亦湘的半臺班,經(jīng)常是上午唱湘劇,下午演花鼓戲?;顒臃秶竭_安化、益陽、沅江一帶。二十世紀(jì)二十年代,大興班行頭數(shù)易其主,先后有桃江的湘劇藝人張少保、蔣玉環(huán)以及益陽楊林朔的花鼓戲藝人田華昌等為其班主。三十年代初散班?!保?2]420

4.天順班

清代全國各地以此為名的戲班較多,外省如河北定州天順班、陜西寶雞天順班,四川省如綿陽天順班、射洪天順班、中江天順班等。在綿陽市三臺縣鄞江鎮(zhèn)王爺廟戲樓題記中,“天順班”前面沒有寫地名,后面的文字亦模糊,因此很難確定它究竟是何地戲班。筆者大膽推測,既然該戲班前面沒有寫地名,那說明戲班的人在題寫的時候心里明白本地人都知道它,故而省去。若這個推測成立的話,那么它應(yīng)該是綿陽天順班。關(guān)于綿陽天順班,文獻記載也非常少,陳永樂《綿陽明、清戲曲活動考》一文稍有提及:“據(jù)已掌握的材料,綿州可知的最早的燈影班為劉家河槐樹店(現(xiàn)市中區(qū)梓棉鄉(xiāng)葫蘆村趙家灣)趙鏡海于清乾隆初年起班的蘇燈影班。該班起班時的班名已不可考,道光年間,趙鏡海之孫趙天星改名為‘天順班’,光緒年間,其重孫趙毓蓉又改名為‘玉成班’,之后,該班則一直沿用此名到1949年建國時解散。”[23]85

5.射邑金玉班、雁江金玉班

射邑即射洪,因相關(guān)文獻資料甚少,射洪金玉班的情況不詳。雁江即資陽縣沱江的別稱,亦代指資陽。雁江金玉班為資陽縣著名包頭茍蓮官創(chuàng)辦于清嘉慶元年(1796)[3]291-292,影響甚大,嘉慶九年(1804)前后每至省城演出,觀眾往往“見說高腔有茍蓮,萬頭攢看萬家傳”[24]48。根據(jù)前面所舉的資陽楊柳鄉(xiāng)和黃添鄉(xiāng)關(guān)帝廟戲樓舞臺題記可知,該戲班還在嘉慶十八年、十九年、二十四年在當(dāng)?shù)貞驑巧涎莩鲞^。但關(guān)于該班后來的情況,文獻記載甚少。除射洪、資陽金玉班外,成都、內(nèi)江和南充等地亦有金玉班。如《成都市志·川劇志》記載成都市金玉班創(chuàng)辦于清道光年間,主要演出“高腔三國戲”,藝人主要有“李青山(生)、玉桂桂(旦)等”[11]162。另外,成都市還有專門演出皮影戲的金玉班[17]268。 成都彭縣亦有金玉班,《彭縣志》載:“清光緒年間……老羅家場的尹都司的川劇‘金玉班’就活動于四川各地,馳名全川?!保?5]779內(nèi)江金玉班由內(nèi)江哥老會舵把子蕭懷之創(chuàng)建于光緒末年,演員眾多,實力雄厚,常分“金泰”、“玉華”兩班活動[26]82-83。 南充金玉班情況不詳[27]62。

6.蓉城龍慶班

蓉城即成都,筆者未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該班的文獻記載。重慶江津縣有龍慶班,不知與“蓉城龍慶班”有無關(guān)聯(lián)。清光緒年間江津縣塘河鄉(xiāng)大地主陳寶善組建該班,這是江津縣“第一個川劇班”[28]670。該班因有大地主提供財力,在光緒年間十分活躍。龔燦濱《江津最大的地主陳寶善》一文云:“共有演員五十余人,其中不乏名角,都用重金延致。民間有這樣傳說:萬家壩大地主楊桂華玩了一個桂華班。平時兩家班子總是互爭短長。某次兩個戲班同在一地演出,龍慶班演《大舜耕田》這出戲,為了顯示豪華,特派人赴成都制了一件翠羽的蓑衣,花了五百多兩銀子?!保?9]170由此可見一斑。

7.北川龍珠班

北川即綿陽市北川縣,筆者未發(fā)現(xiàn)關(guān)于該班的文獻記載。重慶長壽縣有龍珠班,不知與北川龍珠班有無關(guān)聯(lián)。關(guān)于長壽龍珠班,文獻資料亦很少,筆者僅見蔣維明《移民入川與舞臺人生》一書有提及,該書云:“由楚音(楚腔)演變?yōu)榇☉颉佟吝t在嘉慶、道光年間已經(jīng)完成。據(jù)彭其年同志生前介紹,他們曾在長壽縣發(fā)現(xiàn)一件資料:道光年間當(dāng)?shù)赜小堉榘唷莸膭∧恐?,有兩個可確定為皮黃戲?!保?0]37-38

8.榮盛班

查閱文獻,四川似無此戲班,但甘肅清水縣和湖南祁陽縣有同名戲班。清水縣榮盛班為秦腔班社,創(chuàng)辦于民國十八年(1929),民國三十五年解體?!吨袊鴳蚯尽じ拭C卷》載:“該班除在清水縣城鄉(xiāng)演出外,還在天水、秦安等地演出?!保?1]464祁陽榮盛班是演出高、昆、彈、小調(diào)等多種聲腔的祁陽戲戲班。祁陽戲藝人一向稱“目連戲”為祁劇高腔之祖。乾隆時期,包括榮盛班在內(nèi)的許多祁陽戲戲班“為謀求生活出路,開拓演出陣地”,“紛紛向鄰近省份擴展”,“出現(xiàn)了祁劇發(fā)展史上的第一個高峰”[32]。據(jù)文獻記載,不少戲班遠到江西、福建等地進行演出,甚至還招收藝人。筆者推測,題寫于閬中市涼水鄉(xiāng)七山羊村戲樓的榮盛班,要么是四川本地的一個小戲班(隨著時間的流逝,該班湮沒無聞),要么就是祁陽的榮盛班,畢竟湖南毗鄰前四川,且祁陽戲的多種聲腔和川劇的多種聲腔比較吻合,具有觀賞的心理基礎(chǔ)。

9.西邑仁和場義興班

查閱文獻,四川、湖北、陜西皆有義興班。四川劍閣縣鶴齡鄉(xiāng)于民國年間創(chuàng)辦有業(yè)余戲班義興班[13]787,雖然劍閣在地域方位上相對于三臺縣來說可以說成是“西邑”(暫不考查“仁和場”),但作為業(yè)余戲班,是不太可能具有沖州撞府演出《□鳳配》、《梅隆□》《□□□》、《連配□》、《三官□》、《九重□》等多個劇目的實力,因此“西邑仁和場義興班”不太可能是“鶴齡義興班”。又,湖北鄂州在民國年間亦有業(yè)余戲班義興班[33]758,主要演出于當(dāng)?shù)爻擎?zhèn)鄉(xiāng)村,并且在地域方位上相對于三臺縣來說難以符合“西邑”一說,故其亦不是“西邑仁和場義興班”。查閱文獻,“西邑仁和場義興班”當(dāng)是清末民初西府四大名班之一的陜西寶雞義興班。該班于道光年間由寶雞縣虢鎮(zhèn)西堡田家創(chuàng)辦,俗稱“田家班”;光緒年間因與同期的華慶班、永順班和聚順班互相競爭,聘請名伶,擴大戲路,名聲大振,最終躍為“西府秦腔”四大名班行列[34]514?!拔鞲厍弧庇址Q西路秦腔、西府亂彈,是一種陜西的漢族戲曲劇種。新中國成立后,因為流行于關(guān)中西府地區(qū),所以定名為“西府秦腔”。三臺縣郪江鎮(zhèn)王爺廟戲樓所留下的“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初六,西邑仁和場義興班□□……”題記,“西邑”從廣義來說指“西路”或“西府”,從狹義來說特指寶雞縣;“仁和場”指寶雞的仁和鄉(xiāng),明清兩代寶雞設(shè)仁和鄉(xiāng),轄五里(仁和、底店、武安、底硙、涼樓)。

10.玉成班(周洪順)、三邑玉成班

這兩個戲班名均題在綿陽市游仙區(qū)劉家鎮(zhèn)金鳳村馬鞍寺戲樓后臺右側(cè)壁上,分別題為“玉成班拜周洪順”和“同治九年三邑玉成班”,其它文字模糊難辨。遍查文獻,“周洪順”無考,三臺縣(“三邑”即三臺縣⑤)亦無玉成班的記載,故不知這兩個戲班是否為同一個戲班。但是綿陽市梓棉鄉(xiāng)(現(xiàn)屬游仙區(qū))有演燈影戲的玉成班,不知它是否就是馬鞍寺戲樓所題寫的“玉成班(周洪順)”或“三邑玉成班”。據(jù)《中國戲曲志·四川卷》記載:“綿陽梓綿鄉(xiāng)趙永生先祖趙進海在清乾隆五十年(1785)前后,由南部縣小園山坡灣洞遷到綿州組建了燈影戲班‘玉成班’,此后祖孫七代為業(yè)?!保?]501江玉祥《中國影戲》一書亦對該班作了詳細介紹:“綿陽地區(qū),自清乾隆初年開始,就有燈影戲班活動。最有名的戲班是綿州永定場槐樹店(建國后屬綿陽梓棉鄉(xiāng)葫蘆村)趙家的‘玉成班’,該班有6個藝人,其中一人耍燈影,一人打小鼓,一人打二鼓,一人打小鑼,一人打鑼鈸。……該班活動地域很廣,常去綿州各縣以及遂寧、蓬溪、潼南等縣演出?!保?5]123-124

11.新民劇部

在閬中市涼水鄉(xiāng)七山羊村戲樓上用白漆題寫有“十七年七日新民劇部全□到……”和“新民劇……”。民國時期全國冠以“新民”字樣的科社很多,但落實到“新民劇部”這個具體的名字,筆者尚未查到相關(guān)文獻記載。大邑縣有“新民科社”,不知與此科社有無關(guān)聯(lián)。傅舒全《建國前的大邑戲班和藝人的悲慘境遇》一文記載了該科社的情況:“新民科社始建于民國二年(1913年),由大邑四城鎮(zhèn)(今晉原鎮(zhèn))豪紳陳華齋興辦的川西地區(qū)最早的一個川戲‘娃娃班’。培訓(xùn)地址最初設(shè)在龍泉鄉(xiāng)東溝(陳的老家),后又轉(zhuǎn)至縣城東岳廟(現(xiàn)日雜公司)內(nèi)?!駠拍曛潦?,由于劇目多樣、風(fēng)格獨具而更加興亡,不僅在縣境內(nèi)聲譽顯著,外地演出也大受歡迎。民國十三年陳將箱底及全班人員交給大邑悅來場張星武經(jīng)辦。……民國三十年(1941年)陳華齋之子陳少夔建立‘集賢劇部’,要回箱底和全班人員,‘新民科社’停辦?!保?6]108-109

另外,“西京大洪定班”,四川無此戲班,因西京即西安,故疑為陜西戲班。筆者翻閱陜西戲曲志、地方志等文獻,惜亦未能查閱到相關(guān)資料。長和班、金樓班和簡陽金竺班亦因資料闕如,尚不能考。

(二)提供了豐富的劇目資料

四川戲曲有多種劇種,其中本地劇種有川劇、藏戲、四川燈戲、四川儺戲、四川曲劇和土戲,外來劇種有京劇、越劇、豫劇、漢劇、評劇、晉劇、辰河戲、南劇以及歷史上曾在四川流行過的昆曲、秦腔、吹吹腔、羅羅腔、皮簧腔等[2]55。這些劇種擁有豐富的劇目,單以川劇而言,《川劇劇目辭典》、《川劇劇目摭編》等劇目文獻以及各種戲曲志就收錄了大量劇目,尤其是《川劇劇目辭典》收錄了近六千個,可謂詳備至極。但據(jù)上面舞臺題記所提及的劇目看,還是有所遺漏。上面舞臺題記共提及74個劇目,其中有川劇劇目、外省劇種劇目,還有很多劇種不詳?shù)膭∧俊?/p>

1.川劇劇目

共44個,《川劇劇目辭典》、《川劇劇目摭編》等劇目文獻有著錄。川劇有昆、高、胡、彈、燈五種聲腔,每種聲腔皆有自己的傳統(tǒng)劇目。這44個絕大多數(shù)是單聲腔劇目,如高腔、胡琴、彈戲;亦有少數(shù)可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聲腔演唱,筆者稱之為“多種聲腔皆有的劇目”;有的主屬某種聲腔,但中間又夾以其他聲腔演唱,筆者稱為“多聲腔劇目”;有些劇目聲腔暫不可考,筆者稱之為“聲腔不詳?shù)膭∧俊?。另外有些劇目情況比較復(fù)雜,首先是名同實異,其次是劇情相同但又隸屬于不同的聲腔,筆者稱之為“其他類”。

(1)高腔劇目。 ①《九松亭》。 越劇、閩劇、黃梅戲等劇種亦有此劇目,但劇情和川劇高腔的有所不同。②《□鳳配》。疑為川劇高腔傳統(tǒng)劇目《鸞鳳配》。③《三龍□》。疑為川劇高腔傳統(tǒng)劇目《三龍圖》。④《□長安》。疑為川劇高腔傳統(tǒng)劇目《困長安》。 ⑤《慶月寺》。 又名《慶云寺》。 ⑥《牡丹亭》。又名《還魂記》。⑦《三□配》。疑為川劇高腔傳統(tǒng)劇目《三娥配》、《三節(jié)配》、《三梅配》、《三仙配》中之一。⑧《香□配》。疑為川劇高腔傳統(tǒng)劇目《香狐配》。⑨《蓮臺山》。陜西東路秦腔和湖南的湘劇、祁劇、辰河戲、衡陽湘劇、常德漢劇、荊河戲、巴陵戲彈腔等地方戲亦有此劇目[37]405-406[38]18。 ⑩《醉仙……》。疑為川劇高腔傳統(tǒng)劇目《醉仙園》、《醉仙丹》之一。?《降宵樓》。又名《朱砂痣》。?《孟麗君脫靴》。川劇高腔和諸多劇種皆有《孟麗君》劇目,《脫靴》是其中的一折。?《藥茶計》。又名《藥茶記》。?《御河橋》。又名《鰲珠配》、《聽月樓》。?《目蓮轉(zhuǎn)》。又作《目連傳》。?《九人頭》。又名《孝女坊》。?《黃金印》。?《全三節(jié)》。?《斬二姬》。?《反五關(guān)》。?《澠池會》。?《紅梅亭》。又名《紅梅配》⑥。?《金龍印》。?《宮仁井》。又名《宮人井》、《太白山》。?《聚沙河》。又名《十美圖》。?《梅花贊》。?《金串珠》。

(2)胡琴劇目:①《梅隆□》。疑為《梅隆鎮(zhèn)》,《梅隆鎮(zhèn)》又寫作《梅龍鎮(zhèn)》,川劇此劇又名《游龍戲鳳》。②《金水橋》。③《程夫人鬧朝》。

(3)彈戲劇目:①《月門樓》。又名《康熙訪賢》。②《忠孝圖》。又名《曹莊勸妻》,川劇彈戲有其折子戲《殺狗驚妻》,京劇、秦腔、河北梆子和山西蒲州梆子等劇種亦有《殺狗》,河北涿州橫岐調(diào)亦有《曹莊殺妻》,諸劇情節(jié)大致相同[39]555[40]320[41]382。 ③《大審蘇三》。又名《審蘇三》,系《玉堂春》之一折,另外京劇和許多地方劇種皆有此劇目。④《白胭脂》。又名《四賢配》。⑤《禹門關(guān)》。又名《八郎帶鏢》、《雙八郎》、《火龍鏢》。⑥《黑水分州》。又名《全家?!贰?/p>

(4)多種聲腔皆有的劇目:《九龍山》(高腔、胡琴)。

(5)多聲腔劇目:《玉堂春》。主要以高腔演唱,中間夾胡琴和彈戲。另外,京劇和許多地方劇種皆有此劇目。

(6)聲腔不詳?shù)膭∧浚孩佟痘馃ζ劫F》。秦腔、川劇《王寶釧》之折戲,惜今不傳[42]。②《三絞王寶釧》。 川劇《王寶釧》之折戲,惜今不傳[42]。 ③《九變化身》。此劇主要表現(xiàn)川劇變臉絕技。“九”為概數(shù),表示多次變臉。又,或特指川劇高腔劇目《歸正樓》,因該戲中的主人公貝戎擅長變臉特技,瞬間可以連變青面紅發(fā)的強人、白發(fā)蒼蒼的老者和白面青巾的書生,故稱“三變化身”或“九變化身”[41]44-45[43]132。 ④《百壽圖》。京劇、川劇胡琴、山西蒲州梆子皆有此劇目。京劇《百壽圖》又名《趙顏求壽》,寫趙顏在神卜管輅指點下向南北二斗星求壽事。川劇胡琴和山西蒲州梆子《百壽圖》寫唐代薛剛在陳咬金百歲壽辰時打左右丞相之事,劇情與京劇不同。川劇胡琴《百壽圖》又名《九錫宮》、《打雙相》。川劇亦有《趙顏求壽》。據(jù)《四川坊刻曲本考略》載,民國年間成都古臥龍橋六十號三元堂批發(fā)刻本《斬馬謖》冊卷末附錄書目,題“清客真本”,收《趙顏求壽》等28個劇目,惜今無傳本[40]75[41]326[44]79-80[45]189。

(7)其他劇目:《金雁橋》。京劇、漢劇、徽劇、豫劇和山西中路梆子、河北梆子、同州梆子等均有此劇目,又名《擒張任》、《取雒城》,故事出自《三國志·蜀志》和《三國演義》第六十四回“孔明定計捉張任,楊阜借兵破馬超”,具體情節(jié)有小異。川劇高腔、胡琴和陜西東路、南路、西路秦腔等劇種有《取成都》劇目,其中亦有《金雁橋》劇目的相關(guān)情節(jié)。另外川劇高腔亦有同名劇目《金雁橋》,但劇情不同,寫明代奉州王金龍、王金榜、王金科三兄弟事,又名 《乾坤帶》[37]142[41]552,838。

2.其他劇種劇目

共7個。筆者查閱諸多文獻,皆未發(fā)現(xiàn)四川各個劇種有此劇目,而在外省其他劇種中有所發(fā)現(xiàn)。

(1)《兩河關(guān)》。陜西秦腔和湖南辰河戲高腔有此劇目[46]211-268[47]95-96。

(2)《清平?!贰?陜西南路秦腔有此劇目[37]169-170。

(3)《土行孫招親》。河南太平調(diào)有此劇目,又名《殷郊下山》、《五帝旗》,事見《封神演義》第六十五至六十六回[20]158。

(4)《福壽圖》。陜西南路秦腔有此劇目,其中《殺場罵嚴(yán)》為著名折子戲,久有流行[37]450。

(5)《鄭小嬌》。黃梅戲、豫劇、廣東汕尾白字戲等劇種皆有此劇目。

(6)《七星劍》。陜西中路、西路、南路秦腔和福建閩劇皆有此劇目,但前者寫明代李顯之之事,后者寫明代李夢陽事,雖皆以“七星劍”為關(guān)目,但劇情殊不同[48]437[49]6。因秦腔與川劇關(guān)系密切,筆者疑這里的《七星劍》當(dāng)是秦腔之《七星劍》,但有待博考。

(7)《雙大刀》。云南鶴慶縣白族吹吹腔傳統(tǒng)劇目,又名《王槐女認(rèn)夫》。黎方《白劇吹吹腔探源》一文云:“吹吹腔的傳統(tǒng)劇目,絕大多數(shù)取材于漢族小說、演義、鼓詞、唱本等,而且絕大多數(shù)是根據(jù)漢族劇種劇目改編、移植。但是,經(jīng)過歷代吹吹腔藝人長期演出,不斷加工,大都在內(nèi)容上和藝術(shù)上程度不同地具有了地方、民族特色。”[50]74據(jù)此筆者懷疑此劇為川劇劇目,曾傳到云南鶴慶,后來在四川反而演出不多,最終消失,甚至連劇目都未見記載。

3.劇種不詳?shù)膭∧?/p>

共24個,分別是《紫壽□》、《鳳凰城》⑦、《連配□》、《三官□》、《夜將五車》、《皮羅堂》⑧、《戈賢腸》、《三□□》、《仙□□》、《玉翠□》、《尚書□》、《孝女傳》⑨、《天蓬戲嫦娥》、《正德王討口》、《李逵打粉》、《唐王寺》、《吞題》、《報假喜》、《買皇帝》、《倒二寶》、《姜何氏》⑩、《蛇血洞》、《鐵拐李下凡》?。

(三)可以幫助了解藝人的生存狀態(tài)

有清一代,尤其是從同治到民國初年,四川本地戲班紛紛建立,外省戲班接踵涌入。它們散布全川,活動頻繁,在時令年節(jié)、民間會戲、民事和工商活動中走州竄府,靠演出謀取生活之資,競爭極其激烈。郭勇《清末四川境內(nèi)戲班特點》一文云:

繁多的演戲機會,對各個戲班也不是“機會均等”,尤其是一些大型的會戲,就是戲班之間你死我活的拼殺:實力不濟者,敗下陣去;名班名科憑其華麗的衣箱、齊整的陣容,以及班主等的巧言利簧,方能夠奪取這樣的出演機會。一旦應(yīng)邀參演會戲,又將面臨戲臺上生死攸關(guān)的考驗,大型的會戲,人稱“品仙臺”,戲班唱對臺,在刁鉆的會首,挑剔的戲迷審視中,不乏有的戲班博得掛紅放炮。然而,臺上的些微失誤,或調(diào)度失措,當(dāng)場遭致打哨子、喝倒彩、摔草鞋、丟瓦片,以及“熏花生殼”、“熏螞蟥”之類的惡作劇。戲唱黃了,演糟了,戲班惟有服輸認(rèn)罰,不僅分文不取,還有“罰戲”的教訓(xùn)。惟有大戲班才能唱會戲。[51]

綿陽市游仙區(qū)劉家鎮(zhèn)金鳳村馬鞍寺戲樓題記就記載了綿竹慶華班遭受“刁鉆的會首”為難的事情。同治六年(1867)馬鞍寺戲樓建成時,慶華班前來彩(踩)臺,演出了《黃金印》、《全三節(jié)》、《禹門關(guān)》、《雙大刀》、《斬二姬》和《反五關(guān)》六個大戲,但是在同治十一年(1872)三月十四日再次前來演出時,因受到會首的刁難,演出很不順利,演員在戲樓后臺墻壁上題寫順口溜記述此事(見前)。雖然這則順口溜有很多方言詞匯,難以完全讀懂,并且有很多錯別字(如將“吃虧”寫成“執(zhí)虧”、“假裝”寫成“假莊”、“倘如”寫成“倘入”、“陪”寫成“咅”),但我們?nèi)阅艽篌w明白其中包含的無奈?!皶住笔侵笍R會的負(fù)責(zé)人,多為鄉(xiāng)紳、大戶人家或戲曲界的宿老擔(dān)任。他們是廟會戲的組織者,是戲班和觀眾之間的聯(lián)系者。“寫戲”是指會首邀請戲班演戲。因為邀請時一般要填寫戲單,確定所演劇目,故稱邀請演戲為寫戲。廟會時往往有多家戲班被邀演出,“有的會首點戲有意為難戲班(客觀上推動戲班),攻其弱點,專點其不熟的聲腔或‘背蔭子戲’,以圖達到‘罰戲’的目的”[12]323。 “會首自夸嘴,寫戲黃三回”大意是說會首邀請慶華班時本來說好要點哪些劇目,但正式演出時卻點了慶華班不熟悉的三個劇目,結(jié)果導(dǎo)致該班演“黃”了,“黃”即失敗的意思?!白叩讲婚_喉,亮臺把米背”是說慶華班在戲臺上的情形,“走到”和“亮臺”都是指在臺上演出,“不開喉”意即不會唱會首臨時點的戲,“把米背”可能是指不會唱會首點的戲就要遭到交米的處罰。“任唱他不對,站住要執(zhí)虧”是說在臺上左右為難的狀況,想應(yīng)付著唱下去,但會首又批評唱得不對;想不唱,又要吃虧(遭到罰物或罰戲)。最后四句是警告其他戲班,千萬不要來這個地方。

還有一些舞臺題記是用露頭(尾)詩、藏頭(尾)詩來炫耀自己的技藝和聲譽。同樣如綿陽市游仙區(qū)劉家鎮(zhèn)金鳳村馬鞍寺戲樓,其后臺右側(cè)壁上有“瑞氣祥云照乾坤,華容擋曹關(guān)圣人。班班都是英雄將,拜相興漢是孔明。瑞華班拜”,“綿州明盛班,廷舟桂,堆金積,梅龍戲,四禮八,沈玉鳳拜”的題記。前者是露頭詩,炫耀瑞華班實力強大;后者是藏尾詩,炫耀綿州明盛班沈玉鳳的演技。又如三臺縣郪江鎮(zhèn)王爺廟戲樓后壁題記“中大興班□□安,天圓地、官高必、□重身……”,為藏尾詩,同樣是為了夸耀戲班的實力。這些題記雖有廣告宣傳的目的,但在某種程度上亦折射了當(dāng)時戲班之間激烈競爭的狀況。另外,像綿陽市梓潼縣仙峰鄉(xiāng)迎春村唐皇寺戲樓后墻上“民國五年丙辰歲在七月初二日欽命尚書御巡查四川今界事”、“教……育員邑……”等題記,可能與告示有關(guān),雖然具體內(nèi)容因絕大部分的文字模糊而無法確知,但既然寫到了戲樓的后墻壁上,可能與演戲有關(guān),比如禁演什么內(nèi)容的戲。這也反映了當(dāng)時戲班還要面臨來自政府的壓力。

除了以上三點外,舞臺題記還反映了清代四川戲曲的傳播狀態(tài),有助于了解川劇的形成和發(fā)展過程。建國初期的一些舞臺題記反映了戲曲被當(dāng)作政治宣傳的工具,有助于了解傳統(tǒng)戲曲在新形勢下的狀態(tài)。另外,有些戲樓歷經(jīng)多次培修、擴建,從建筑本身上很難判斷修建時間,但舞臺題記中有關(guān)戲班“踩臺”(有時寫成“彩臺”)的內(nèi)容,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傊?,舞臺題記具有重要的戲曲史價值,值得妥善保護和深入研究。

注釋:

①2014年6月10日綿陽市梓潼縣文管所吳曉農(nóng)所長提供。

②參:《綿陽市戲曲志》,綿陽市文化局1987年編印,第80頁;《中國戲曲志·四川卷》,中國ISBN中心1995年版,第558頁;陳永樂《綿陽市的樂樓》,《四川文物》1992年第4期。三者著錄有小異,如下面的(1)中,《綿陽市的樂樓》一文著錄的為“綿竹慶華班踩臺演出:正本黃金印、二本全三節(jié)、三本禹門關(guān)、四本雙□□、五本斬二姬、六本反五關(guān)”。(2)中,“唱演”一詞,《綿陽市的樂樓》著錄的是“演唱”;“鴻發(fā)”的“鴻”字,《中國戲曲志·四川卷》著錄的是“洪”字;“走到不開喉”的“喉”字,《中國戲曲志·四川卷》著錄的是“唯”字;“假莊他不對”的“莊”字,《綿陽市的樂樓》著錄的是“裝”字。(3)中,“華容擋曹關(guān)圣人”的“擋”字,《中國戲曲志·四川卷》著錄的是“攪”字;“班班都是英雄將”的“是”字,《中國戲曲志·四川卷》著錄的是“有”字?!熬d州明盛班,廷舟桂,堆金積,梅龍戲,四禮八,沈玉鳳拜”一條,《中國戲曲志·四川卷》著錄的是“綿州明盛班,四禮八,梅龍戲,堆金積,廷舟桂,沈玉鳳拜”。

③關(guān)于此條,劉孝昌《金華寺古戲臺樂樓》一文著錄為:“川南大順班演唱同治四年新正月十四日,同臺早戲里水分州?!保ㄝd《金牛文史資料選輯》第五輯,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成都市金牛區(qū)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組1988年編印,第109頁)與《中國戲曲志·四川卷》所載有小異,但《里水分州》明顯錯誤,當(dāng)是《黑水分州》。

④2014年6月26日雅安市文物局文物管理科文霞女士提供。

⑤據(jù)本文所統(tǒng)計的舞臺題記顯示,很多以“×邑”為名的,皆為地名的簡稱,如“射邑”為射洪,“金邑”為金堂。

⑥何德君、段明主編的《川劇劇目摭編》著錄為《紅梅亭》(西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7年版,第227頁),王定歐、杜建華等主編的《川劇劇目辭典》著錄為《紅梅配》(四川辭書出版社2000年版,第440頁),兩書著錄的劇情大致相同。

⑦該劇不是吳祖光在1937年以東北抗日義勇軍事跡撰寫的話劇《鳳凰城》,因為該劇曾在道光十七年演出。

⑧重慶人張光宗(生于1915年)在《我的回憶》一文中回憶他小時候聽評書的事:“有天晚上,我去賣瓜子,路經(jīng)周家茶館,店中擠滿一堂,原來正在說評書《三寶圖》。此時正說到精彩的一段‘西瓜寶打皮羅堂’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立刻走了進去,一邊賣瓜子,一邊聽評書?!保ㄝd《綦江縣文史資料》第八輯,綦江縣政協(xié)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8年編印,第66頁)據(jù)此筆者懷疑《皮羅堂》的劇情可能與《三寶圖》有關(guān),但惜乎《三寶圖》的資料亦極少。

⑨川劇傳統(tǒng)戲中表現(xiàn)孝女的很多,如高腔《孝女全》、《孝女坊》、《孝婦羹》、《孝琵琶》等,不知此劇與它們有無關(guān)系,有待博考。⑩四川有歇后語“何家的姑娘姜家的婆娘——姜何氏(剛合適)”,指姓何的姑娘嫁到姜家,即為姜何氏,與“剛合適”諧音,比喻相匹配。據(jù)此,筆者懷疑此劇為婚戀題材的喜劇。

?川劇胡琴傳統(tǒng)劇目有《鐵拐李得道》,為《八仙得道》第一本。不知此劇與其有無關(guān)系,有待博考。

[1]劉孝昌.金華寺古戲臺樂樓[M]//金牛文史資料選輯(第五輯).成都: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成都市金牛區(qū)委員會文史資料工作組,1988.

[2]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四川卷》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四川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5.

[3]內(nèi)江市文化局《內(nèi)江地區(qū)戲曲志》編寫組.內(nèi)江地區(qū)戲曲志[M].成都:巴蜀書社,1991.

[4]四川省資陽縣志編纂委員會.資陽縣志[M].成都:巴蜀書社,1993.

[5]《攀枝花市戲曲志》編纂委員會.攀枝花市戲曲志[M].攀枝花:攀枝花市文化局,1988.

[6]《攀枝花市志》編纂委員會.攀枝花市志[M].成都:四川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94.

[7]《雅安地區(qū)戲曲志》編纂委員會.雅安地區(qū)戲曲志[M].雅安:雅安地區(qū)文化局,1987.

[8]易紅霞.人類學(xué)視野下的戲班研究[J].暨南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9,(6).

[9]四川省涪陵市志編纂委員會.涪陵市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10]李行,等.重慶戲曲人物名錄[M]//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重慶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重慶市川劇研究所.重慶文史資料(第三十四輯).重慶:西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1.

[11]成都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成都市志·川劇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97.

[12]蔣維明.“三合班”、“風(fēng)絞雪”與“三同步”——試論川劇形成于乾隆后期[C]//中華戲曲(第三十七輯).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08.

[13]四川省劍閣縣志編纂委員會.劍閣縣志[M].成都:巴蜀書社,1992.

[14]四川省西昌市志編纂委員會.西昌市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

[15]四川省冕寧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冕寧縣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16]永康,田文.傳統(tǒng)川劇中的三國戲[J].社會科學(xué)研究,1983,(4).

[17]譚遙.四川皮影藝術(shù)[M]//重慶市博物館《巴渝文化》編輯委員會.巴渝文化.重慶:重慶出版社,1989.

[18]金堂縣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金堂縣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4.

[19]魏嵩山.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K].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1995.

[20]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河南卷》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河南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0.

[21]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山東卷》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山東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0.

[22]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湖南卷》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湖南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0.

[23]陳永樂.綿陽明、清戲曲活動考[M]//綿陽文史資料選輯(第四輯).綿陽: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綿陽市市中區(qū)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1986.

[24]六對山人.錦城竹枝詞[M]//楊燮等(著),林孔翼(輯錄).成都竹枝詞.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25]四川省彭縣志編纂委員會.彭縣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

[26]杜建華,王定歐.川?。跰].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2012.

[27]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四川省志·文化藝術(shù)志[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

[28]江津縣地方志編輯委員會.江津縣志[M].成都:四川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95.

[29]龔燦濱.江津最大的地主陳寶善[M]//江津文史資料選輯(第九輯).江津:江津縣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1989.

[30]蔣維明.移民入川與舞臺人生[M].成都:成都科技大學(xué)出版社,1998.

[31]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甘肅卷》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甘肅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2000.

[32]劉回春.祁劇歷史考略[J].衡州今古,1988,(4).

[33]鄂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鄂州市志[M].北京:中華書局,2000.

[34]中國戲曲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陜西卷》編輯委員會.中國戲曲志·陜西卷[M].北京:中國ISBN中心,1995.

[35]江玉祥.中國影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2.

[36]傅舒全.建國前的大邑戲班和藝人的悲慘境遇[M]//大邑縣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大邑文化今昔——文史資料專集之三.大邑:大邑縣政協(xié)文史資料委員會,1999.

[37]楊志烈,楊忠,等.秦腔劇目初考[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4.

[38]范正明.湖南地方戲劇目提要[M].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2011.

[39]齊森華,陳多,葉長海.中國曲學(xué)大辭典[K].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7.

[40]陶君起.京劇劇目初探[M].北京:中華書局,2008.

[41]王定歐,杜建華,等.川劇劇目辭典[K].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2000.

[42]從《五典坡》到回龍閣——關(guān)于《紅鬃烈馬》的演變經(jīng)過[EB/OL].(2008-07-29).[2014-10-11].樂齋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c0781a0100a6qi.html.

[43]徐先玲,李相狀.經(jīng)典戲曲薈萃[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

[44]杜波,行樂賢,李恩澤.蒲州梆子劇目辭典[K].北京:寶文堂書店,1989.

[45]劉效民.四川坊刻曲本考略[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2005.

[46]陜西省藝術(shù)研究所.陜西傳統(tǒng)劇目匯編·秦腔(第三十九集)[M].西安:陜西省文化局,1984.

[47]湖南省戲曲研究所.湖南高腔劇目初探[M].長沙:湖南省戲曲研究所,1983.

[48]山西、陜西、河南、河北、山東省藝術(shù)(戲?。┭芯克?中國梆子戲劇目大辭典[K].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

[49]福建省文化局.福建戲曲傳統(tǒng)劇目索引(第二輯)[M].福州:福建省文化局,1958.

[50]黎方.白劇吹吹腔探源[M]//黎方.論云南少數(shù)民族戲劇.北京:文化藝術(shù)出版社,1990.

[51]郭勇.清末四川境內(nèi)戲班特點[J].四川戲劇,1998,(3).

[責(zé)任編輯:唐 普]

I236.71

A

1000-5315(2015)02-0161-11

2014-12-17

何光濤(1975—),男,四川平昌人,文學(xué)博士,成都理工大學(xué)傳播科學(xué)與藝術(shù)學(xué)院副教授。

猜你喜歡
戲樓戲班川劇
神奇的川劇變臉
川劇版畫傳四方
功德林寺戲班:寺院文化對覺木隆派的特殊重塑
陜西紫陽縣瓦房店北五省會館及其戲樓考述
中華戲曲(2020年2期)2020-02-12 05:18:16
云南壯劇的幾種組織形式
內(nèi)蒙古中西部地區(qū)移民音樂的民間存在形式研究
北方音樂(2019年23期)2019-02-10 10:54:44
從社會組織的視角看云南壯劇民間戲班的性質(zhì)
對人性的重新審視與反思:論荒誕川劇《潘金蓮》
介休城內(nèi)五岳廟及山門戲樓考略
中華戲曲(2016年1期)2016-09-26 08:48:39
修武一斗水關(guān)帝廟戲樓及其碑刻考述
中華戲曲(2016年1期)2016-09-26 08:48:35
渝中区| 杭锦后旗| 五指山市| 周口市| 辉南县| 关岭| 文昌市| 屯留县| 周宁县| 陆丰市| 达孜县| 二连浩特市| 秀山| 额济纳旗| 金山区| 塔河县| 将乐县| 海盐县| 收藏| 宁晋县| 镇巴县| 长汀县| 巩留县| 来凤县| 利川市| 巴马| 太仓市| 会东县| 安庆市| 浏阳市| 鲜城| 翁牛特旗| 德钦县| 大兴区| 桐城市| 郁南县| 安康市| 贵南县| 施甸县| 太湖县| 连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