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論張學良在西安事變中的決定性作用

2015-04-11 04:37:20白樹震張程昊
宿州學院學報 2015年2期
關鍵詞:楊虎城東北軍西安事變

白樹震,張程昊

安慶師范學院政治學院,安徽安慶,246000

論張學良在西安事變中的決定性作用

白樹震,張程昊

安慶師范學院政治學院,安徽安慶,246000

通過對大量相關歷史文獻資料的研究和梳理,客觀真實地論述了張學良在西安事變過程中的作用:縱觀西安事變從發(fā)生到和平解決的整個過程,雖然取決于多方面復雜的因素,但是其中真正起決定作用的是事變的主角張學良。張學良聯(lián)共抗日的主張是西安事變發(fā)起的思想基礎,他的精心策劃和準備使得西安事變得以按預期目標進展,他的抗日救國的政治目的和無私的犧牲精神促使西安事變得以最后和平解決。張學良在西安事變過程中一直處于核心地位,發(fā)揮了決定性的作用,成為中華民族的千古功臣。

張學良;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民族功臣;歷史作用

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是中國現(xiàn)代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它的發(fā)動與和平解決,成為當時停止內戰(zhàn)、發(fā)動抗戰(zhàn)的一個歷史性轉變的關鍵[1]248,拉開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和抗日戰(zhàn)爭的序幕。

西安事變的決策者和發(fā)動者張學良、楊虎城將軍舍身為國的浩然正氣在中華民族的解放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他們是抗戰(zhàn)事業(yè)的“千古功臣”[1]248。為此,本文就張學良在西安事變過程中的作用作初步的探討與評論。

1 張學良政治態(tài)度的根本轉變,奠定了發(fā)動西安事變的思想基礎

西安事變,實際上是張學良的聯(lián)共抗日主張與蔣介石的內戰(zhàn)“剿共”政策矛盾沖突的必然結果。張學良任職西北“剿匪”副總司令后,在思想上經歷了一個由“擁蔣反共抗日”到“逼蔣聯(lián)共抗日”的轉變過程。這個重大的思想轉變的結果,使他與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反共政策發(fā)生了根本性對立,以至“兵諫”捉蔣,用強硬的辦法迫使蔣介石采取聯(lián)共抗日的政策。毫無疑問,張學良在思想上對共產黨態(tài)度的根本轉變,是發(fā)動西安事變的一個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思想條件。

張學良的思想轉變有一個發(fā)展過程,也有極其復雜的社會原因。作為奉系軍閥張作霖之子,張學良早在青年時代就作為奉系首腦的繼承人活躍在政治舞臺上。由于他早年接受了歐美的民主思想,在協(xié)助其父治理東北的過程中,著力于發(fā)展實業(yè),興辦學校,培養(yǎng)人才。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后,張學良激于國難家仇,毅然決定“易幟”,歸順南京政府,從此走上了追隨蔣介石的道路。中原大戰(zhàn)的關鍵時刻,張學良通電支持蔣介石,使閻、馮反蔣同盟迅速瓦解;“九一八”事變之后,他又心甘情愿為蔣介石擔當不抵抗的罪責,同意免去“本兼各職”,在一片唾罵聲中出國赴歐考察,以維護蔣介石的聲威。由于在意大利深受墨索里尼女婿齊亞諾的蠱惑,1934年初回國后,張學良真誠信奉法西斯主義,竭誠擁護領袖,積極組織“四維學會”。1935年調防西北后,唯蔣介石之命是從,對陜北紅軍和中央紅軍進行大規(guī)?!皣恕薄N阌怪M言,在這個時期,張學良對于中國共產黨尚無正確的認識。

張學良能走上“聯(lián)共抗日”的道路,有著極其復雜的社會原因,主要原因是當時中國社會各種錯綜復雜的矛盾關系以及張學良本人的特殊經歷。

第一,從根本上說,是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使中華民族處于亡國亡種的危急關頭,由此引起的國內階級關系的新變化和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把張學良推向矛盾和痛苦之中。1931年日本發(fā)動了“九·一八”事變,使東北淪為日本的殖民地;1933年侵占了熱河省,1935年又制造了“華北事變”,使中日之間的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在這樣嚴峻的歷史關頭,中國社會的階級關系發(fā)生了新的變化。如毛澤東指出的,不僅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對日寇的侵略有反抗的要求,而且民族資產階級在斗爭的某些階段,他們中間的一部分(左翼)是有參加抗日的可能的。在“國民黨營壘中,在民族危機到了嚴峻關頭的時候,是要發(fā)生分裂的”,如馬占山、李杜在黑龍江率部奮起抗戰(zhàn);趙博生、董振堂在江西寧都率二十六路軍起義參加紅軍;蔡廷楷、蔣光鼐在上海率十九路軍進行“一·二八”抗戰(zhàn);馮玉祥在張家口組織抗日同盟軍;十九路軍在福建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并與紅軍簽訂抗日反蔣協(xié)定。值此民族危亡之際,全國各界人民抗日救亡運動風起云涌。

1934年初,張學良從國外歸來,國人盼望他能重振軍旅收復失地。誰知剛一歸國,蔣就任命其為鄂豫皖“剿共”副總司令,置國難家仇于不顧,率東北軍進攻紅軍,這當然引起輿論對他的不滿。在這國亡無日的時候,張學良曾說:“以前同胞們譴責我對日本不抵抗,現(xiàn)在我希望蔣公能更改我們的任務,不讓我打共產黨而去打日本人,因為我覺得‘剿共’戰(zhàn)死不如抗日而死有價值。”[2]1934年8月,張學良支持應德田化名“路天行”去上海找李杜將軍,讓他出訪歐洲,繞道蘇聯(lián)去東北抗日。從這里看出,張學良思想正處在苦悶和矛盾狀態(tài):一方面他擁護、崇拜蔣介石;另一方面丟掉其父經營多年的東北,不僅國難家仇未報,而且自己一味代蔣受過,其內心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這種矛盾的心理狀態(tài)不能不說是張學良思想轉變的重要基礎。

第二,軍事上“剿共”的失利,使張學良在思想上受到極大震動,初步認識到“剿共”是沒有出路的。1935年9月,蔣介石任命張學良為西北“剿共”副總司令,指揮陜、甘、寧、青四省的“剿共”軍事,兵力約30萬。張學良不負蔣介石信任,曾企圖建立“統(tǒng)一之功勛”,于是便向陜北根據(jù)地大規(guī)模進攻。陜北紅十五軍團在劉志丹、徐海東帶領下,在勞山戰(zhàn)役中殲滅了東北軍110師,打死師長何立中;在榆林戰(zhàn)役中殲滅107師,619團團長高福源被俘。中央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在直羅鎮(zhèn)戰(zhàn)役中一舉殲滅109師,師長牛元峰喪命。僅三個月中損失了近三個精銳之師,“這在東北軍幾十年的歷史上還不曾有過,不能不給張學良及其官兵帶來極大的震動”[3]189。事實教育了張學良,他感到這樣下去,“不要說沒力量打回老家,連本身存在都成問題了”[3]203。與此同時,張學良認識到“共產黨主張團結抗戰(zhàn)是對的”,于是開始考慮尋找機會與共產黨人接觸。1935年11月,張學良在南京開完會后去上海,會見了李杜將軍,要他設法找共產黨人聯(lián)系;同時會見了東北同鄉(xiāng)杜重遠。杜重遠勸張學良要看清民族危機之根本,一舉改變過去執(zhí)行“剿共”內戰(zhàn)政策的做法,用武于抗日疆場,立功于驅逐外侮的征戰(zhàn)中。從此,張學良由積極“剿共”變?yōu)橄麡O應付,后來張學良在回憶這段經歷時說:“這幾次可怕的失敗,深創(chuàng)我心,這更加強了我的信念,即杰出將領為內戰(zhàn)喪生是令人遺憾的。同時我不再輕視共軍的戰(zhàn)斗力,因此用和平方法解決共產黨問題的思想遂在我心中燃起?!?/p>

第三,蔣介石借“剿共”之名取消東北軍的伎倆,使張學良對蔣介石的“安內”政策有了初步警醒。在蔣介石多次“圍剿”紅軍失利,而紅軍長征北上的情況下,蔣介石調東北軍開赴陜北與紅軍直接對峙,讓其在“圍剿”中打頭陣,目的可謂一石兩鳥。東北軍在“剿共”中失利后,何應欽吊銷了部隊的番號,停發(fā)了軍費,這件事使張學良最為寒心。張學良從而看穿了蔣介石的“安內”政策,不僅要消滅紅軍,而且還要于無形中消滅非嫡系的東北軍。

第四,流亡他鄉(xiāng)的東北軍廣大官兵愛國思鄉(xiāng)的強烈愿望和厭戰(zhàn)情緒也深深地影響著張學良。本來東北軍日夜盼望的是消滅日冠、打回老家去?!澳哪昴脑虏拍軌蚧氐轿夷强蓯鄣墓枢l(xiāng)”,這一歌聲曾使多少人暗暗流淚。到西北后,大批東北軍的眷屬流落在西安街頭,靠乞討過活;而蔣介石頑固地堅持內戰(zhàn)政策,對此他們強烈不滿;“東北軍應到白山黑水之間與日寇拼個你死我活,怎能在周秦漢唐的故地與紅軍自相殘殺”[4]。他們感到“苦戰(zhàn)無功,將來勢必由損失而漸消滅”。1936年10月,在與中國共產黨有聯(lián)系的東北軍騎兵16團與紅軍作戰(zhàn)時,全團未加抵抗,便被紅軍俘虜,廣大官兵這種愛國思鄉(xiāng)的厭戰(zhàn)情緒深深地震動了張學良。

第五,在中華民族危亡關頭,中共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的開展,終于使張學良走上了聯(lián)共抗日的道路。1936年1月25日,中共中央發(fā)表了《致東北軍全體將士書》,表示愿意同他們實行停戰(zhàn),共同抗日,同時積極地開展東北軍上層人士的工作。高福源被中共教育釋放后,表示愿意說服張學良,從此在上層搭上了紅軍與東北軍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橋梁。3月,中共中央派聯(lián)絡局局長李克農與張學良在洛川會談,就聯(lián)合抗日的一些問題交換了意見。張學良對此“十分滿意”。4月9日,中共中央又派周恩來與張學良會談,雙方達成了停戰(zhàn)協(xié)定,并商定內外結合,紅軍在外、張學良在內逼迫蔣介石抗日。雙方從不同角度做蔣介石的轉變工作,以建立全國性的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從此,張學良在思想上開始走上聯(lián)共抗日的道路。10月5日,中共中央發(fā)表《毛澤東、周恩來致張學良書》,再次提出“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的方針,更加堅定了張學良聯(lián)共抗日的信心。

與此同時,中共也積極開展了爭取楊虎城西北軍的工作。至此,東北軍、西北軍已與紅軍停戰(zhàn),在第二次國共合作之前,形成了在抗日基礎上的三方合作。

從上述事實中看出,張學良對中國共產黨的態(tài)度和政策發(fā)生了根本的變化,這就意味著他與蔣介石的內戰(zhàn)“剿共”政策發(fā)生了重大矛盾和沖突。顯然,若沒有張學良思想的轉變以及與蔣介石“剿共”政策的沖突,是不會發(fā)生西安事變的。

2 張學良在西安事變發(fā)動過程中一直處于主導地位

蔣介石堅持“剿共”內戰(zhàn)政策是導致西安事變發(fā)生的主要原因。張學良在蔣頑固堅持“剿共”政策的情況下,為了實現(xiàn)自己聯(lián)共抗日的目標,迫不得已才“兵諫”捉蔣,“促其反省”。在這個過程中,張學良一直處于核心和主導地位。西安事變,是張學良、楊虎城發(fā)動的。這一點即使蔣介石在事后也確信不疑:“……這件震動世界事變之真相,到了事后才完全明白了,此事最出人意料之外的一點,就是其主動者,實是張學良本人……”[5]

西安事變的發(fā)動,經歷了一個較長時間的孕育過程,這個過程與張學良的思想轉變基本是相適應的。張學良思想中貫穿著一條重要的主線,就是固守中國傳統(tǒng)的愛國主義思想,即愛國必須忠君。但隨著他在思想上逐步轉變到聯(lián)共抗日的同時,也產生了對蔣介石某些具體政策態(tài)度的改變。這里,最重要的是張學良提出了逼蔣抗日的意見,并主動承擔了從內部勸蔣抗日的工作。

1936年3月,張學良在洛川與李克農會談,在有關抗日的諸多問題上取得了一致的看法。但張學良對中共反蔣抗日的方針表示了不同的意見,他認為:“團結一切力量,而單單不包括委員長在內,這是不行的,也是不實際的。俗話說得好,鳥無頭不飛,馬無頭不走。愛國抗日,不能憑意氣用事,必須實事求是。委員長握有全國軍政大權而又是最有實力的領袖。他要‘剿共’,你就無法停止內戰(zhàn);他不要抗日,中國就無法抗日。為了團結抗敵,我想應該設法諫諍他,說服他,爭取他。不應該拋棄他,把他拒之門外。既反他,又抗日,怎么行的通呢?共產黨主張團結抗戰(zhàn)是對的,但為什么一定要反蔣呢?”[6]794月9日,張學良又在延安與周恩來會淡。張學良雖然基本上接受了中共關于抗戰(zhàn)的政治主張,但他仍認為反蔣抗日行不通,勸蔣聯(lián)蔣有可能。周恩來同意他的分析,張學良很高興,主動承擔了勸蔣抗日的工作。張說:“你們在外邊逼,我在里邊勸,內外夾攻,—定可以把蔣介石扭轉過來。”延安會談后,張學良聯(lián)共抗日的立場遂確立起來。在以后半年里,蔣到哪里,張也去哪里。在蔣的面前力勸他聯(lián)共抗日,但沒有什么結果,張學良對此十分苦惱。在與楊虎城交談中,楊說:“對蔣軟的不行,就硬干?!睆垖W良很受啟發(fā),認為“這個辦法好,剛柔相濟,剛柔并用”。

延安會談后,張學良以聯(lián)共抗日為己任,從各個方面加快了行動步伐,客觀上為西安捉蔣做好了準備。首先,在軍事上,1936年6月借用整軍“圍剿”的名義,經蔣介石批準,創(chuàng)辦了王曲軍官訓練團,實則是作抗日的整軍工作,張學良任團長,參加訓練的軍官都是思想比較進步的。該訓練團一個月一期,共辦了四期。稍后,張學良接受了中共黨員劉鼎的建議,成立了“學兵隊”,共400人,大部分是從北平招來的抗日積極分子,訓練團的許多人都成為西安事變的依靠力量。其次,在政治上,1936年9月成立了“抗日同志會”,有組織、有計劃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這個組織實際上成為掌握東北軍全軍秘密抗日運動的中心。再次,從5月份開始加強了對各地方實力派的聯(lián)系,為自己勸蔣抗日尋找后盾,如5月張學良親去太原與閻錫山談聯(lián)共抗日問題,閻表示同意。6月張學良派栗又文去新疆與盛世才聯(lián)系,并想通過盛取得蘇聯(lián)的幫助。此外,張學良與廣西的李宗仁、白崇禧也有較密切的聯(lián)系。

這個時期,蔣介石因忙于平息“兩廣事件”,將華北與西北的嫡系全部南調,無力顧及應付西北的局勢。但在東北軍中發(fā)生的兩件事卻把張學良與蔣介石之間的矛盾推向高峰,從而拉開了西安事變的序幕。1936年5月,中共在東北軍中秘密發(fā)行的《活路》雜志(其內容是宣傳只有抗日才有活路)被國民黨特務發(fā)現(xiàn),讓蔣介石抓到了張學良、楊虎城秘密聯(lián)合、主張抗日的具體證據(jù)。8月28日,又發(fā)生了國民黨陜西省黨部逮捕了在張學良身邊工作的北平學聯(lián)代表宋黎(中共黨員)等人的“艷晚”事件。張對蔣系特務如此“膽大妄為”十分震怒,隨即派孫鳴九帶人查抄了國民黨陜西省黨部。次日張致電蔣介石自請?zhí)幏?,蔣表面上批了“應免署議”,但實際上在尋機報復?!捌G晚”事件表明張與蔣之間矛盾已日趨激化。

10月下旬,蔣介石平息了“兩廣事件”后,飛抵西安解決西北“剿共”不力問題,當蔣向張學良宣布大舉“剿共”計劃后,張學良據(jù)理相勸,“為了挽救國家與民族,必須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同時懇切地說明,這不僅是他個人的看法,而是全東北軍絕大多數(shù)將土的希望,也是全國人民的強烈要求。”蔣介石除了斥責張學良外,又到王曲軍官訓練團訓話,揚言在討伐共產黨問題上,對那些“不忠不孝的軍人要予以制裁”[3]256。隨后,以避壽為由去洛陽籌劃陰謀,把南線30萬大軍擺在以鄭州為中心的一線,同時把10多名高級大員召集到西安待命。蔣的這些部署是企圖在大舉“剿共”的同時,也秘密解決張、楊的問題。

1936年12月4日,蔣介石第二次飛抵西安,向張、楊提出兩個方案任其選擇:(1)服從“剿共”命令,把東北軍、西北軍開赴陜甘前線進攻蘇區(qū),中央軍在后邊接應督戰(zhàn);(2)如不愿“剿共”,就把東北軍、西北軍分別調往福建和安徽,陜甘兩省讓給中央軍“剿共”。這兩個方案都是張、楊不能接受的。擇其一,他們已與紅軍達成共同抗日的協(xié)議,當然不能與紅軍作戰(zhàn);擇其二,調離西北離開紅軍,他們會被蔣介石瓦解吞并,重蹈十九路軍的老路。這樣,把張、楊逼上了梁山,他們暗下決心,不離開西北,也不打內戰(zhàn)。具體對策是:第一步“哭諫”——盡力勸說蔣停止內戰(zhàn),一致抗日。如無效就采取第二步“兵諫”——設法捉蔣,逼他抗日。

12月5日,張學良對應德田說:“道理講遍了,他沒有一點回心轉意的意思,頑固透了。這樣做不行,就得換個辦法,不能叫他頑固下去。”

12月7日,張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向蔣介石作了一次“舌敝唇焦”的“哭諫”,他慷慨陳詞,聲淚俱下:“當前的國策,是團結抗戰(zhàn)或分裂抗戰(zhàn),必須明確擇定。這對國家和民族的前途、對個人利益的前途都是成敗關攸。只有領導全國團結抗日,才是委員長振興國家唯一正確的道路,我有為委員長犧牲一切的決心?!睆埖目拗G遭到蔣介石的斷然拒絕,蔣說:“你現(xiàn)在就是拿手槍將我打死,我的‘剿共’政策也不能改變?!睆垖W良哭諫不成,乃下決心給蔣來一付“眩冥之藥”,醫(yī)治蔣介石的內戰(zhàn)頑癥,于是“與楊主任經過多次密商,準備要扣委員長,準備闖一場大禍”[7]89。

12月9日,西安10 000多青年學生為紀念“一·二九”運動舉行游行,遭到特務槍擊,發(fā)生流血事件。當學生要向臨潼蔣介石請愿時,蔣介石向張學良下令“用武力制止”,“格殺勿論”。為避免造成流血慘案,張學良驅車趕到游行隊伍面前,向學生表示:“你們的意見我一定給你們轉達到,你們請回去,我保證一星期之內達到你們的要求?!边@時,一個扭轉蔣介石錯誤政策的行動計劃已在胸中成熟。當天晚上,張學良堅定地說:“我一定要扣蔣?!盵7]123“我們得逼他,把他抓起來逼他抗日。”[6]8910日晚,張學良又說:“為了停止內戰(zhàn),我已決定扣蔣。”

為了順利地實施扣蔣,張學良、楊虎城做了具體分工:張學良負責臨潼捉蔣,楊虎城負責西安城內。11日,張學良帶白風翔、劉桂五去臨潼見蔣,借口去熱河發(fā)動敵后游擊戰(zhàn)謁蔣請訓,實則偵查蔣的住所途徑。31日晚11點,張學良發(fā)表了“兵諫”前的最后動員。12日凌晨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發(fā)生了。

從上述事實中不難看出,張學良從西安事變的準備、決策到發(fā)動,都處于核心地位。

3 張學良在西安事變和平解決過程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西安事變最后以和平解決而告終,這個結局是由當時很多因素尤其是中共的積極努力所促成的,但張學良、楊虎城,特別是張學良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具有決定性意義。西安事變是張學良、楊虎城用軍事反抗的形式發(fā)動的,張學良是事變的最高領導者、最高指揮者,擁有最后決策權。而當時的蔣介石處于張學良、楊虎城勢力的絕對控制下,處置蔣介石的任何方案都得由他們作最后的抉擇。

張學良、楊虎城發(fā)動西安事變的目的,是從“國家民族的前途”出發(fā),迫使蔣介石暫時放棄“剿共”政策,走上聯(lián)共抗日的道路。兵諫是在逼上梁山的情況下采取的一種方式。在事變第二天,張學良在對所部講話中說:“我們這次舉動,把個人的榮辱生死完全拋開,一切都是為了國家民族!”“我們絕不是反對委員長個人,是反對委員長的主張和辦法,使他反省,正是愛護他?!薄叭缡Y委員長能放棄過去主張,毅然主持抗日工作,我們馬上絕對擁護他,服從他,那時甚至他對我們這次行動,認為是叛變而懲處我們,我們絕對坦然接受,因為我們所爭的是主張,只要主張能行的通,目的能達到,其他均非所計?!笔伦儺敃r,張致電宋美齡:“愛護介公,八年如一日?!庇种码娍紫槲?,表示對蔣“絕不妄加危害”。同時約中共代表來西安“共商抗日救亡大計”??梢钥闯?,張、楊發(fā)動事變,決非出于對蔣個人的恩怨或爭權奪利,而是出于國家民族大義,其赤誠之心是“可質之天日而無愧作的”。就連端納都肯定:“張、楊此次舉措,純?yōu)榫葒鲝垼^無對人之意,余甚欽佩?!盵3]422張、楊以逼蔣抗日為發(fā)動西安事變的目的,已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奠定了基調。

在西安事變過程中,張學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對蔣“保其安全”。在事變暴發(fā)之前,張學良布署行動計劃時,嚴令去臨潼執(zhí)行捉蔣任務的孫鳴九,千萬不要把委員長打死了,萬不得已只能把他的腿打傷,不要叫他跑了。正因為張千叮萬囑部下保證委員長安全,東北軍將士在扣蔣過程中才不敢造次胡來。事變后,在進城之前,指派西北軍特務營營長宋文梅把蔣住的新城大樓東廂房作了嚴密檢查,撤掉了電燈電線。非但如此,“張學良為了蔣的安全起見,命令把蔣移到金家巷高桂滋的公館居住”[8]。張在事變過程中采取了各種措施,保證了蔣的生命安全。

事變發(fā)生當天,張學良通電全國,敞開和談大門,指出事變是對蔣“最后之諍諫,保其安全,促其反省”,并發(fā)表了抗日救國的八大主張。同時張學良致電南京要人如宋子文、孔祥熙,示意他們協(xié)助調解西安事變。14日,宋子文接電后向新聞界發(fā)表談話:“蔣院長在西安絕對安全?!边@對抵制親日派討伐西安、穩(wěn)定南京局勢起到了積極作用。張、楊還多次電約中共派代表來西安。同時又先后致電各地方實力派,請他們“遠賜教言”,開誠指示,共同協(xié)商解決西安事變。此外,張還以部下禮節(jié),向自己的階下囚蔣介石多次陳述自己的良苦用心,盼其納諫。蔣雖頑固不化,但張的至誠行動還是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他。蔣的停戰(zhàn)令暫時制止了南京的軍事進攻,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贏得了時間。

在蔣于臨潼被扣、尚未送到新城大樓時,張學良就曾明確對楊虎城說過:“如果委員長到西安后,采納了我們的意見,我便送他回南京。”在這個問題上張、楊的主張是不一致的,楊知蔣的為人不可信賴,而且手段毒辣,不扣則已,扣則不能輕易放他,縱然不殺,亦必使他在政治上失勢。張雖扣蔣,始終未變擁蔣思想。他覺得蔣是有抗日可能的,他的錯誤在于必須先消滅共產黨然后再抗日的政策;現(xiàn)在,只要把他的錯誤政策扭轉過來,實現(xiàn)團結抗日就應放他。12月19日,張學良致《泰晤士報》記者弗拉塞電中說:“我在星期一(十四日)的晚上電請南京政府派員聽取委員長的意見……使委員長能夠回京復職,……如果有人來到這里,則委員長早已回到南京了。”[3]276以上兩點說明張學良在中共代表到西安之前已作出了放蔣的決定。17日晚,中共代表到達西安,張學良在與周恩來談話中說,蔣具有抗戰(zhàn)的可能性。他主張只要蔣介石答應八項主張就應放他,并擁護他作全國抗日的領袖,以符合逼蔣抗日的初衷。張學良的想法得到了周恩來的肯定,周恩來表示愿意幫助張、楊實現(xiàn)事變的目的,這更加堅定了張學良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決心。

當張學良、周恩來、楊虎城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問題上取得一致看法后,張學良認為既然大計已定,只要蔣介石答應他們的八項主張,就應及時談判,早日放蔣,“卸下這系天下安危的重擔”[6]123。但此時,蔣介石以脊骨跌傷為借口,顯擺領袖尊嚴,火氣頻發(fā),張、楊無法與他心平氣和地談判,形成了僵持的局面。在這種情況下,張學良請端納電約宋子文來西安協(xié)助蔣介石商談和平解決的方案,這是促使和談能得以順利進行的一項重要措施。12月20日宋子文抵陜,張學良明確向他說明:“三位一體”已經決定了采取和平解決的方針,只要蔣介石答應“雙十二通電”所要求的八項政治主張,三方面一致同意放蔣歸京。

12月24日,在張、楊八項主張和共產黨六項建議的基礎上,談判達成了六項協(xié)議,均由蔣介石以“領袖的人格”保證執(zhí)行,不做書面簽字。至此談判基本成功。決定放蔣的消息不翼而走,在西安引起了要蔣介石作三項保證才能放走的爭論:蔣要絕對做到中央軍撤出潼關、釋放上海七君子、在和談條款上簽字等保證后才能釋放。少壯派主張:“現(xiàn)在蔣介石在我們手里,不聽我們的話,干脆先把他干掉?!盵9]12月25日早,東北軍、西北軍高級將領寫信給宋子文,要求蔣介石簽字,同時中央軍撤出潼關,否則不放蔣。很顯然,如再拖延放蔣的時間,不僅西安方面會出現(xiàn)想不到的情況,而且南京方面阻止軍事進攻的時限已到,內戰(zhàn)隨時可能爆發(fā)。在這緊急關頭,張學良果斷決定立即放蔣,并說服了楊虎城。

張學良親自送蔣回京,對張學良的此舉眾說紛紜。從當時的形勢看,張送蔣歸京,對個人和東北軍來說是不利的,但對最終實現(xiàn)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是有利的。一是可以解除人們對事變目的的猜疑,用行動表明他們發(fā)動事變的善良動機,取得全國人民的信任;二是可以“壓一壓南京反動派的氣焰”,抵住何應欽討伐西安的借口;三是可以征得地方實力派和社會輿論的同情,對蔣介石向西安進行武力報復的心理具有很大抑制作用。正如毛澤東在1937年同史沫特萊談話中所說:“……如果沒有十二月二十五日張漢卿送蔣介石先生回京一舉……則和平解決就不可能?!盵10]

張學良被扣南京后,在西安引起極大震動,出現(xiàn)了不亞于蔣介石被扣所造成的緊張局勢,如果處理得不好,不僅會使已經取得的和談成果喪失,而且可能會導致新的內戰(zhàn)。在這種情況下,張學良不顧個人安危,以國家民族利益為重,本著和平解決事變的初衷,對楊虎城和東北軍將領進行勸解,使可能爆發(fā)的內戰(zhàn)得以制止。1937年1月8日,張學良在給楊虎城及各將領的信中說:“盼兄等切實體諒中央及委座之苦衷及我本人等救國之初衷,切不可引起內亂苦我國民之外,更使我仇鄰鼓掌稱快。”[11]楊虎城聽從張學良的勸告,于1月9日派人去洛陽向顧祝同表示,對蔣介石“有計劃抗日,均表贊同,對中央無抵抗意念”,從而緩和了前線的緊張局勢。1937年1月16日,楊虎城、于學忠通電表示服從南京中央政府,終于完成了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4 結束語

綜觀西安事變全過程,可以看出,張學良由擁蔣反共到聯(lián)共抗日的思想轉變,是導致他發(fā)動西安事變的思想基礎。提出捉蔣、決定放蔣以及親自送蔣,張都處于事變的核心地位。由于張學良能從民族國家大義出發(fā),終于使西安事變達到了預期的目的,在全國出現(xiàn)了停止內戰(zhàn)、共同抗日的新局面。正如周恩來所說,張學良無愧于有功抗戰(zhàn)大業(yè)的千古功臣。

[1]周恩來.周恩來選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2]李劍杰.中國現(xiàn)代史[J].中國人大書報資料,1985(4):28

[3]高振寰.西安事變資料:第二輯[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

[4]羅瑞卿.西安事變與周恩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8:302

[5]蔣介石.蘇俄在中國[M].北京:中華書局,1980:31

[6]應德田.張學良與西安事變[M].北京:中華書局,1980

[7]劉多荃.扣蔣前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89

[8]高崇民.西安事變回憶[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1:236

[9]李云峰.西安事變史實[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1981:410

[10]那庚臣.張學良在西安事變的日子里[N].新華日報,1937-03-29(03)

[11]高振寰.張學良與楊虎誠在西安事變的歲月[N].國聞周報,1937-01-15(02)

(責任編輯:周博)

10.3969/j.issn.1673-2006.2015.02.03

2014-11-28

白樹震(1954-),吉林通化市人,教授,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馬克思主義。

K264.8

A

1673-2006(2015)02-0007-06

猜你喜歡
楊虎城東北軍西安事變
楊虎城南陽“掃黑除惡”傳佳話
蔣介石誘捕楊虎城的陰謀如何得逞?
中外文摘(2020年2期)2020-03-03 02:38:48
西安事變前后張學良與蔣介石的紛爭
蔣介石誘捕楊虎城
山海經(2017年1期)2017-04-11 02:18:24
牙醫(yī)確認楊虎城將軍遺體
飲食保健(2016年13期)2016-04-12 17:41:35
淺析1928—1936年張學良對日態(tài)度
黑龍江史志(2014年7期)2014-11-24 22:08:23
論西北“三位一體”大聯(lián)合的形成及其歷史地位
劉瀾波抗日救亡活動之武漢篇
張學良談『西安事變』
軍事歷史(1999年4期)1999-08-20 07:35:56
閻錫山與西安事變
軍事歷史(1994年2期)1994-08-16 07:12:00
资中县| 英超| 阿巴嘎旗| 新化县| 来安县| 万荣县| 甘孜县| 西青区| 资溪县| 策勒县| 肇庆市| 贺州市| 兴义市| 富川| 芜湖市| 祁东县| 天门市| 民县| 安福县| 霞浦县| 泰来县| 河津市| 五峰| 子洲县| 万盛区| 确山县| 桦甸市| 江华| 信阳市| 保定市| 湖北省| 沙坪坝区| 太仆寺旗| 治县。| 禄劝| 嘉兴市| 宣威市| 思茅市| 湘潭县| 泰来县| 阳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