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間隔穿孔行主動脈球囊反搏患者的護理
范羽飛, 常蕓, 宋萍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南京醫(yī)院 CCU, 江蘇 南京, 210006)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 室間隔穿孔; 主動脈球囊反搏; 心包穿刺; 護理
室間隔穿孔(VSR)是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較少見而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發(fā)生率1%~2%[1],但因血流動力學異常,多造成嚴重的心力衰竭和(或)心源性休克[2],治療棘手且病死率高,預后極差。因梗死早期心肌水腫、脆性較大,不利于行外科手術及內科封堵治療[3],故需應用主動脈內球囊反搏(IABP)對患者進行循環(huán)支持,通過增加冠脈血流、減少心臟射血阻力、降低心肌耗氧量改善心功能[4],提高手術機會。本科于2013年8月收治1例急性廣泛前壁心梗合并VSR患者,通過置入IABP,擇期行VSR封堵及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經精心的治療與護理,患者康復出院,現(xiàn)報告如下。
1病例介紹
患者,男性,67歲,因“突發(fā)胸痛16 h”收入本科?;颊?6 h前睡眠時突發(fā)壓迫樣胸骨后疼痛,范圍約手掌大小,伴大汗淋漓,休息后癥狀持續(xù)不緩解,患者未予重視,直至當日下午(發(fā)病14 h)至二級醫(yī)院就診,心電圖提示: V1-V5導聯(lián)ST段弓背上抬0.3~0.5 mV; 心肌酶:血清肌酸激酶(CK)>2 000 U/L; 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300 U/L, 擬“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轉至本院?;颊呒韧懈哐獕翰∈?0余年,最高200/130 mmHg; 吸煙史30年,每天2包;酗酒史30年,每天50~100 g。入院查體:體溫37.0 ℃, 脈搏96次/min, 呼吸20次/min, 血壓204/130 mmHg。聽診雙肺呼吸音粗,右肺底聞及少量濕羅音,心尖部及胸骨左緣3~4肋間可聞及3~4/6收縮期吹風樣雜音。入院后胸片提示:兩肺紋理增粗伴少量胸腔積液;超聲心動圖(UCG)提示:室間隔穿孔,大孔直徑約10~12 mm, 小孔近心尖部,直徑約3~4 mm, 少量心包積液,EF值45%。入院診斷: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KillipⅡ級、室間隔穿孔、高血壓病3級(極高危)。入院后給予抗凝、雙聯(lián)抗血小板、調脂、擴冠、降壓、改善心功能、保肝、護胃等對癥治療。當日床邊行漂浮導管及IABP置入。8月26日(入院第15天)患者在全麻下行介入封堵術,選擇國產20 mm肌部室缺封堵器成功封堵大孔,封堵器腰部直徑14~15 mm, 小孔靠近心尖部大小約4~5 mm,無法行介入封堵,但大孔封堵后患者血流動力學改善明顯。術后復查UCG: 封堵器位置固定,回聲強,中到大量心包積液,EF值42%。術后行心包穿刺24 h共引流出淡血性心包積液1 100 mL。9月3日(封堵術后8 d)行PCI,在左前降支(LAD)植入3.0 mm×3.0 mm Resolute支架1枚。9月4日停用IABP,累計使用23 d。術后患者病情逐漸好轉,9月10日(住院30 d)康復出院。出院3個月、6個月隨訪,患者封堵器位置固定,無殘余分流,室間隔近心尖部穿孔未見明顯擴大,患者平時生活能自理,無心絞痛發(fā)作,爬2層樓梯有胸悶氣喘癥狀,休息3~5 min后能緩解,按時服藥,情緒穩(wěn)定,已戒煙酒。
2護理
2.1.1置管配合:術前向患者及家屬做好解釋,消除其緊張情緒,取得配合。備好物品及急救藥品,連接監(jiān)護導線調整好反搏時相,記錄術前心率、四肢血壓、四肢血氧飽和度,抽血測量基礎ACT值,對比四肢顏色、溫度有無差異,觸診雙側足背動脈、脛后動脈搏動的位置及強度,做好標記。使用多普勒超聲探查足背動脈回聲,測量雙下肢髕骨上15 cm和下10 cm處周徑[5],做好記錄。術中密切監(jiān)測患者的血壓、心率、心律,關注患者主訴,注意有無胸悶胸痛、呼吸困難等癥狀,根據患者體質量計算肝素用量,醫(yī)生完成股動脈穿刺插入IABP球囊導管后,協(xié)助其將球囊導管與儀器的氦氣安全盤相連,將壓力傳感器固定于患者腋中線第四肋間水平,三通通大氣調零,動脈內壓力值準確顯示后,對球囊導管充氣,開始反搏。
2.1.2管道固定:鞘管使用縫線固定,IABP導管用膠布固定,以便及時調整導管位置。股動脈穿刺處使用無菌紗布覆蓋,本科常規(guī)使用彈性繃帶加壓固定穿刺處及IABP導管,但由于該患者置管時間長,彈性繃帶透氣性較差,加上每日換藥在撕扯過程中易造成皮膚損傷,所以股動脈穿刺處改用2塊10 cm×12 cm透明敷料(施樂輝IV3000)固定,使用棉質網套套于大腿上將導管固定,既便于觀察穿刺處,又能增加患者的舒適度。每日拍床邊胸片了解導管位置,正常情況球囊上端應位于左鎖骨下動脈開口遠端2~3 cm,下端位于腎動脈開口上方。護士通過標記外露長度,觀察導管有無移位,每日監(jiān)測雙上肢血壓,觸診雙側橈動脈搏動,每班監(jiān)測尿量變化。
2.1.3體位護理:患者常規(guī)取平臥位,穿刺側下肢伸直,保持功能位,避免屈膝、屈髖,翻身時幅度不宜過大,一般可行30°翻身[6],翻身時下肢與軀體成一直線,避免穿刺側屈曲受壓。該患者有少量胸腔積液和中至大量心包積液,病程中時有胸悶氣喘發(fā)生,所以床頭抬高小于45°,改善患者呼吸困難,置管過程未出現(xiàn)導管打折及球囊不能有效充放氣現(xiàn)象。
2.1.4參數(shù)觀察: ① 心電圖波形:選擇1個R波向上的最佳ECG導聯(lián),確保QRS波振幅>0.5 mV[7](若<0.5 mV, 不易觸發(fā),應改變觸發(fā)方式)。心電圖信號良好無干擾,以保證觸發(fā)IABP球囊充盈的周期。該患者由于置管時間長,使用信號轉換將心電監(jiān)護儀上的心電示波轉換至IABP上,這樣減少了體表的心電監(jiān)護電極片數(shù)量,提高了患者舒適度; ② 有創(chuàng)血壓波型:注意收縮壓、舒張壓、平均動脈壓的壓力波型,反搏過程中將6 U/mL的肝素鹽水加壓至300 mmHg, 以2~3 mL/h的速度沖管,以保證管路通暢。同時每小時加強沖管1次,沖管時暫停反搏儀器,持續(xù)沖管30 s[8]。護士每班檢查鹽水袋壓力及換能器位置,患者的體位改變時及時進行壓力調零,保證有創(chuàng)血壓的準確性; ③ 反搏波及反搏壓:IABP在心臟收縮前球囊放氣,心臟舒張期球囊充氣,因此放氣應開始于動脈壓力波上升開始之前,充氣開始于波形的切跡處,即為有效的反搏波[9]。為獲得滿意的血流動力學效果,反搏壓應高于患者主動脈內收縮壓的10~20 mmHg[10]。如反搏后主動脈內收縮壓和舒張末壓較反搏前降低,而平均動脈壓上升,說明反搏有效[4]。該患者置管期間,由高年資有經驗的護士管床,通過反搏波型及反搏效果較理想,在IABP輔助15 d后行VSR封堵術; ④ 報警參數(shù):設置好觸發(fā)、漏氣、導管位置、驅動裝置、低反搏壓、氣源不足及系統(tǒng)報警等參數(shù)。護士應熟悉IABP的報警系統(tǒng),如電源的連接、導管的位置、導管漏氣、氦氣不足、觸發(fā)方式等,在監(jiān)測中出現(xiàn)IABP報警時能迅速查找原因,及時報告醫(yī)生,不輕易消除報警,及時排除故障,避免IABP泵停止過久(停搏>30 min)帶來的循環(huán)影響或血栓形成[11]。
2.1.5IABP并發(fā)癥的預防與護理: ① 下肢缺血:在IABP置管期間護士注意下肢保暖和下肢循環(huán)的觀察,以術前記錄為基準,每班對比雙下肢的足背動脈搏動強弱、皮膚的顏色、溫度、周徑、感覺、血管充盈情況,每天使用多普勒超聲探查雙側下肢動脈回聲,做好記錄。加強下肢護理,指導患者置管下肢踝關節(jié)行主動屈曲背伸運動,每次20下左右,2~3次/d; 給予下肢按摩,每次5~10 min, 2~3次/d。傾聽患者主訴,注意有無下肢有無麻木、疼痛、腫脹等不適,并做好宣教; ② 出血:為防止血栓形成,常規(guī)使用肝素持續(xù)靜脈泵入,每4 h監(jiān)測活化凝血酶原(ACT), 調節(jié)ACT至基礎值2.0~2.5倍,約200~220 s[12]。觀察患者分泌物、嘔吐物及排泄物的顏色,注意有無口鼻腔、牙齦、皮下出血。傾聽患者主訴,注意有無腹痛、腰痛、頭痛等癥狀,謹防內臟、腹膜后、顱內出血的可能。盡量減少穿刺,凡是穿刺處均做好交班,常規(guī)加壓包扎24 h。每日監(jiān)測血常規(guī),該患者血紅蛋白波動在102~110 g/L, 血小板最低46×109/L, 一般波動在(51~88)×109/L,醫(yī)生考慮與肝素介導的血小板減少有關,病程中患者未出現(xiàn)出血征象。
2.2.1呼吸道管理:患者9月3日在全麻下行室間隔穿孔介入封堵,術后氣管插管接有創(chuàng)呼吸機輔助呼吸,抬高床頭30°,以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減少胃食道反流。機械通氣期間給予鎮(zhèn)靜,以提高患者的耐受性,減輕不適感。根據RASS鎮(zhèn)靜程度評估表調節(jié)鎮(zhèn)靜藥物劑量,使患者的鎮(zhèn)靜程度維持+1分~-2分。經氣管插管按需吸痰,吸痰前、后分別予純氧各1次,
2 min/次,以維持適當氧供和通氣。嚴格無菌操作,每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 s。觀察痰液的顏色和性狀,采用加溫濕化裝置,將患者吸入的氣體加溫濕化到37 ℃, 稀釋痰液,增加纖毛清理功能。妥善固定氣管插管, 4 h/次監(jiān)測氣囊壓力,維持在25~30 cmH2O。加強口腔護理,妥善固定呼吸機管道,及時傾倒冷凝水,防止逆行性感染。9月4日血氣分析: pH 7.39、p(CO2) 45 mmHg、p(O2) 85 mmHg,停用鎮(zhèn)靜藥物,患者神志轉清, RASS評分0分,停用呼吸機半小時監(jiān)測血氣無低氧血癥,配合醫(yī)生拔出氣管插管,及時吸引痰液,并鼓勵患者咳嗽排痰,觀察呼吸狀況、血氧飽和度。遵醫(yī)囑給予地塞米松靜脈注射,改善喉頭水腫?;颊叱晒γ摍C,面罩吸氧6 h后改雙鼻塞吸氧4 L/min。
2.2.2并發(fā)癥的觀察與護理: ① 封堵器移位:移位的原因主要是患者心室內壓力較高、封堵器型號不合適或放置位置不恰當所致[13]。因此,術后應密切觀察血壓、呼吸、意識狀態(tài)及末梢循環(huán),注意有無頭昏、咳嗽、咯血,注意有無心絞痛及心力衰竭癥狀,觀察心臟雜音,如有異常應及時通知醫(yī)生復查超聲心動圖; ② 心律失常及主動脈瓣關閉不全:VSR封堵治療后心律失常是最常見的并發(fā)癥,與膜周部室缺邊緣鄰近心臟傳導系統(tǒng)、封堵器機械壓迫性水腫相關。同時因封堵器靠近主動脈瓣膜,可引起主動脈瓣關閉不全[14]。應備好急救藥品、器械及臨時起搏器,術后嚴密觀察心率、心律,特別注意脈壓的大小及周圍血管體征,觀察心電圖或動態(tài)心電圖變化,注意QRS波形變化; ③ 殘余分流及溶血:與所用封堵器大和紅細胞碰撞封堵器造成機械損傷有關[15]。術后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面色、尿液顏色和量,注意皮膚有無黃染和出血點,每天監(jiān)測血常規(guī)、腎功能;注意觀察心臟雜音的變化。該患者行介入封堵術后,經過嚴密觀察與護理,未出現(xiàn)相關并發(fā)癥。
參考文獻
[1]Deja M A, Szoslek J, Widenka K, et al.Post infaretion 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can we do better[J].Eur J Cardiothorac Surg, 2000, 18(2): 194.
[2]趙穎軍, 李占全, 袁龍, 等.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間隔穿孔介入封堵術療效觀察(附3例報道)[J].中國急救醫(yī)學, 2010, 30(4): 339.
[3]楊芳, 盧靜, 彭春花, 等. 9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間隔穿孔的臨床療效分析[J].昆明醫(yī)學院學報, 2012, (1): 120.
[4]蘇慶玲. 主動脈球囊反搏(IABP)治療心源性休克的護理體會[J].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1, 6(13): 237.
[5]張真真. 1例IABP術后并發(fā)下肢靜脈血栓的護理[J].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1, 6(25): 181.
[6]須慧華. 主動脈球囊反搏術術后并發(fā)癥的護理研究進展[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 2010, 16(10): 1237.
[7]張海燕, 陳秀梅.心肌梗死后室間隔穿孔患者的術后護理[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1, 27(2): 32.
[8]元天梅.主動脈球囊反搏術于急診PCI中的應用及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 2011, 17(16): 86.
[9]彭艷利,賈艷梅,劉亞男.主動脈內球囊反搏術46例圍術期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09,15(16): 49.
[10]溫利方.主動脈球囊反搏術后并發(fā)癥原因分析及其對策[J].血栓與止血學, 2008, 23(10): 879.
[11]孫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動脈球囊反搏植入術后并發(fā)動脈栓塞的預防及護理[J]. 護士進修雜志, 2012, 27(14): 1291.
[12]朱慶捷, 竇英茹. 嚴重心臟病圍術期行主動脈內球囊反搏治療17例臨床護理[J]. 齊魯護理雜志, 2012, 18(17): 80.
[13]金建芬, 孫紅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間隔穿孔行介入封堵治療5例的護理[J].護理與康復, 2013, 12(6): 547.
[14]秦永文. 實用先天性心臟病介入治療[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2005: 234.
[15]孔祥清, 楊榮, 曹克將, 等. AmplatzerVSR封堵器介入治療急性心肌梗死并發(fā)室間隔穿孔二例[J]. 中華醫(yī)學雜志, 2005, 85(3): 216.
收稿日期:2014-05-21
中圖分類號:R 47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2-2353(2015)02-144-02
DOI:10.7619/jcmp.201502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