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騰輝
【訓練目的】
本單元的課文是中外人士的精彩演講,讀完這些演講稿,無不被他們的內容及其表達的情感和擲地有聲的語言深深汲引和打動,激起了我們演講的興趣。選文作者無不是優(yōu)秀的演講者,從他們的演講稿來看,他們了解了聽眾是哪些人,聽眾的思想狀況、文化程度、職業(yè)特點,以及他們的心理、愿望和要求。且演講中心明確,觀點鮮明;演講語言通俗易懂,生動活潑,富有感情;道理一聽就懂,聽眾一聽就被吸引;能用充滿激情的語言把說理和抒情結合起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叩開聽眾的心扉。這就是演講的藝術。也是寫演講稿時務必掌握的知識。與優(yōu)秀的演講者學寫精彩的演講稿就是本次作文的目標。
【分項練習】
1.請圍繞“我的理想”這個主題寫段話在學習小組內發(fā)言。
2.聯(lián)系初中生活以“人在旅程”為話題寫一則發(fā)言稿,在全班同學面前發(fā)言。
3.以“攜手共進,放飛夢想”為題寫一篇在國旗下講話的演講稿。
4. 以“幸福,就在身邊”為題寫一篇演講稿用于家長會上發(fā)言。
【精彩例文】
[名文一]
人格是最高的學位
白巖松
很多很多年前,有一位學大提琴的年輕人去向本世紀最偉大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討教:我怎樣才能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大提琴家?卡薩爾斯面對雄心勃勃的年輕人,意味深長的回答:先成為優(yōu)秀而大寫的人,然后成為一名優(yōu)秀和大寫的音樂人,再后就會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大提琴家。(開篇以名人之話點出演說的主題,吸引聽眾的注意力,其中“優(yōu)秀而大寫的人”又將“人格是最高的學位”這一演講主旨寓于其中。)
聽到這個故事的時候我還年少,老人回答時所透露出的含義我還理解不多,然而隨著采訪中接觸的人越來越多,這個回答就在我腦海中越印越深。在采訪北大教授季羨林的時候,我聽到一個關于他的真實故事。有一個秋天,北大新學期開始了,一個外地來的學子背著大包小包走進了校園,實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邊。這時正好一位老人走來,年輕學子就拜托老人替自己看一下包,而自己則輕裝去辦入學手續(xù)。老人爽快地答應。近一個小時過去,學子歸來,老人還在盡職盡責地看守。謝過老人,兩人分別。幾日后是北大的開學典禮,這位年輕的學子驚訝地發(fā)現(xiàn),主席臺上就坐的北大副校長季羨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引出事例作證明,自然點題,水到渠成,并引出全文主旨:人格才是最高的學位。)
我不知道這位學子當時是一種怎樣的心情,但在我聽過這個故事之后卻強烈地感覺到:人格才是最高的學位。
這之后我又在醫(yī)院采訪了世紀老人冰心。我問先生,您現(xiàn)在最關心的是什么?老人的回答簡單而感人:是年老病人的狀況。當時的冰心已接近人生的終點,而這位在“五四”爆發(fā)那一天開始走上文學創(chuàng)作之路的老人心中對蕓蕓眾生的關愛之情歷經(jīng)近80年的歲月而依然未老。這又該是怎樣的一種傳統(tǒng)!冰心的身軀并不強壯,即使年輕時也少有颯爽英姿的模樣,然而她這一生卻用自己當筆,拿歲月當稿紙,寫下了一篇關于愛是一種力量的文章,然后在離去之后給我留下了一個偉大的背影。(用已接近自己人生終點的世紀老人冰心仍關心年老病人狀況的感人事例,以及作者的議論再一次印證了“優(yōu)秀而大寫的人”的平凡而偉大。為“人格是最高的學位”又添加了一個注腳。)
今天我們紀念五四,80年前那場運動中的吶喊、呼號、血淚都已變成一種文字留在典籍中,每當我們這些后人翻閱的時候,歷史都是平靜地看著我們,這個時侯,我們覺得80年前的事已經(jīng)距今太久了。
然而,當你有機會和經(jīng)過五四或受過五四影響的老人接觸后,你就知道,歷史和傳統(tǒng)其實一直離我們很近。
世紀老人在陸續(xù)地離去,他們留下的愛國心和高深的學問卻一直在我們心中不老。但在今天,我還想加上一條,這些世紀老人所獨具的人格魅力是不是也該作為一種傳統(tǒng)被我們向后代延續(xù)?(過渡段承上啟下,引發(fā)人們對于世紀老人所獨具的人格魅力是否能被后人延續(xù)的思考。)
前幾天我在北大聽到一個新故事,清新而感人。一批剛剛走進校園的年輕人,相約去看季羨林先生,走到門口,卻開始猶豫,他們怕冒失地打擾了先生。最后決定,每人用竹子在季老家門口的土地上留下問候的話語。然后才滿意地離去。(層層深入再述北大新故事,贊嘆世紀老人所獨具的人格魅力正被跨世紀青年學子作為一種傳統(tǒng)向后延續(xù)。進一步論證了人格的重要性。)
這該是怎樣美麗的一幅畫面!在季老家不遠,是北大的博雅塔在未名湖中留下的投影,而在季老家門口的問候語中,是不是也有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學子心中留下的投影呢?只是在生活中,這樣的人格投影在我們的心中還是太少。(此段的議論為點睛之筆又用博雅塔和未名湖類比季老和青年們,使讀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世紀老人所獨具的人格魅力在青年人心中的延續(xù)。段末“只是在生活中,這樣的人格投影在我們的心中還是太少”雖留下些許遺憾,卻也留給人們更多的思考。)
聽多了這樣的故事,便常常覺得自己是只氣球,仿佛飛得很高,仔細一看卻是被浮云拖著;外表看上去也還飽滿,肚子里卻是空空。這樣想著就有些擔心了,怎么能走更長的路呢?
于是,“渴望年老”四個字對于我就不再是幻想中的白發(fā)蒼蒼或身份證上改成60歲,而是如何在自己還年輕的時候,便能吸取優(yōu)秀老人身上所具有的種種優(yōu)秀品質。
于是,我也更加知道了卡薩爾斯回答中所具有的深意。怎樣才能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主持人呢?心中有個聲音在回答:先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人,然后成為一個優(yōu)秀的新聞人,再然后是自然地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節(jié)目主持人。(優(yōu)秀的人——優(yōu)秀的新聞人——優(yōu)秀的節(jié)目主持人與卡薩爾斯的優(yōu)秀而大寫的人——優(yōu)秀和大寫的音樂人——優(yōu)秀的大提琴家,雖是同例類推,卻也絲絲入扣,合情合理,融匯著數(shù)代人的人生經(jīng)驗。)
我知道,這條路很長,但我將執(zhí)著地前行。
【魅力點評】
本文敘述了四個故事,每個故事之后作者都作了簡明而精當?shù)淖h論,第一個故事之后的議論為后面故事的陳述及議論作鋪墊,定基調。第二個故事后的議論自然點題,揭示了演講的主旨,第三個故事之后的議論相對要長一些,對世紀老人冰心的人格魅力的尊敬之情溢滿字里行間,也將歷史與傳統(tǒng)在這里巧妙連接。第四個故事之后的議論,既有作者對季先生的人格魅力在學子心中留下投影的贊嘆,也有對“在生活中,這樣的人格投影在我們的心中還是太少”的些許遺憾,至于本文最后幾段的議論更是畫龍點睛,升華主旨,引人深思。
[名文二]
勤奮地生活
西奧多·羅斯福
先生們:
你們是西方最大城市的公民,是產(chǎn)生了林肯和格蘭特的國家的公民。你們卓越和杰出地體現(xiàn)了美國性格中最具美國特色的一切。在向你們這樣的人物講話時,我想談的不是茍且偷安的人生哲學,而是過勤奮生活的道理——過艱苦奮斗的生活,勞動、競爭的生活;我想談那種最崇高的成就,即貪圖安逸之輩與之無緣,而是不畏艱險、不避勞苦從而獲得最大的輝煌勝利的人才能取得的那種成就。(開篇直接點明演說的主題,明確告訴人們最崇高的成就與貪圖安逸之輩無緣。開門見山、簡潔有力。)
膽小的人,懶惰的人,不信任祖國的人,喪失堅強斗志和英勇氣概的“過于文明”的人,愚昧無知的人,對“胸懷大志的錚錚鐵漢”亦為之動容的巨大鼓舞力量也無動于衷的、麻木不仁的人——總之,所有這些人都閉眼不看國家正在承擔新的責任;閉眼不看我們正在建設能滿足我國需要的海軍和陸軍;閉眼不看我們正在世界事務中盡我們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英勇的陸、海軍士兵把西班牙勢力逐出了美麗的熱帶島國,恢復了那里的秩序。還是這樣一些人,他們害怕過勤奮的生活,害怕過惟一真正有價值的國民生活。他們相信與世隔絕的生活,那種生活會消蝕一個民族的吃苦耐勞美德,正像消蝕一個人的吃苦耐勞美德一樣。不然,他們就沉湎于惟利是圖、貪得無厭的泥潭而不能自拔,認為經(jīng)商致富乃國民生活之根本。殊不知,經(jīng)商致富固然重要,但畢竟只是造就真正偉大國家的許多環(huán)節(jié)中的一環(huán)而已。物質繁榮來自勤儉,來自干勁和事業(yè)心,來自工業(yè)活動領域中的艱苦努力;任何國家,如果沒有深厚物質繁榮的基礎,都不可能長久生存下去;但是,如果僅僅依賴于物質繁榮,任何國家也永遠不會成為真正偉大的國家。不錯,一切榮譽應當歸于物質繁榮的設計師;歸之于創(chuàng)辦了工廠和鐵路的實業(yè)巨頭;歸之于那些為了富裕而殫精竭慮、不辭勞苦的強人;國家大大感激這些人以及諸如此類的人。但是,我們更感激那樣一些人,他們的最崇高典范應當?shù)搅挚夏菢拥恼渭液透裉m特那樣的軍人當中去尋找。他們以自己的所作所為表明,他們深諳工作的法則和斗爭的法則;他們含辛茹苦,使自己和家屬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但他們懂得還有更崇高的責任——對國家的責任和對民族的責任。(這段的首句運用排比句式:“……的人都閉眼不看……”既增強了氣勢又可以此證明這些人的存在對社會的危害,也為本段后半部分引出贊美肯定勤奮的人們做了鋪墊,呼吁人們要做勤奮的人并使主題得以論證。)
因此,我的同胞們,我對你們要講的是,祖國要求你們不要過安逸的生活,而要過艱苦奮斗的生活。20世紀已赫然在目,它將決定許多國家的命運。假如我們游手好閑,虛度光陰,一味驕奢淫逸,茍且偷安,假如我們在你死我活的激烈競爭前畏首畏尾,裹足不前,那么,更勇敢、更堅強的民族將超過我們,并將贏得統(tǒng)治世界的權利。因此,讓我們勇敢地面對斗爭的生活,下定決心卓越而果斷地履行我們的職責;下定決心不僅在口頭上而且在行動上堅持正義;下定決心做既誠實又勇敢的人,腳踏實地地為崇高的理想而奮斗。最重要的是,只要我們堅信斗爭是正當?shù)?,就讓我們不要逃避斗爭,不論是精神的或物質的斗爭,國內的或國外的斗爭;因為只有通過斗爭,通過不避艱險的努力,我們才能最終達到真正偉大國家的目標。(三個“下定決心”承接上文再次呼吁人們要勤奮地生活,“假如”“只要……就”“只有……才”等句式的運用豐富了文章的內容,使論證更加有力。)
【魅力點評】
整篇演說旨在針對19世紀末美國驕奢淫逸、貪圖享樂之風盛行的現(xiàn)象,號召民眾勤奮地生活,以遏制當時的腐敗現(xiàn)象,通篇用詞洗練,意味深遠,且巧妙地運用了對比、排比等方法以增強論證效果,為美國人民乃至為當代后人上了一堂精彩的勵志課。
[學生佳作]
目標是前進的動力
各位老師,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演講的題目是:目標是前進的動力。
美國西點軍校的教材里,編入了這樣一個故事:在一支雪域遠征軍中,戰(zhàn)士們的眼睛不知疲倦地搜索世界,卻找不到任何一個可使目光停留的落點而使眼睛因過度緊張而失明,這支軍隊也喪失了戰(zhàn)斗力。這是一個讓人難過的故事,但同時它告訴我們:沒有目標盲目地前進,其實和不前進沒有太大的差別。(開篇用故事引出演說的主題——目標是前進的動力。)
人生何嘗不是這樣?沒有目標的人只能閉上雙眼,捂住耳朵,企圖忽略別人的進步,然后自我安慰地說,自己也在前進。這豈不是又一個現(xiàn)代版的套中人——別里科夫?在自然界中當冬季降臨,溫暖如春的南方水澤便是遷徙的候鳥心中的勝地。在故事里,遠渡重洋的哥倫布懷著涉足東方神土的心愿發(fā)現(xiàn)了美洲新大陸;神話小說《西游記》中的師徒四人更是為了獲取真經(jīng)而經(jīng)歷九九八十一難最終功德圓滿。(事實勝于雄辯,事例最能說明問題,本段引用三個為人們所熟識的事例論證主旨,極具說服力。)
然而事物都是兩面性的,好高騖遠,不切實際的目標未必能稱職地引領你的前進。(過渡段,結構上起轉折作用,內容上補充說明存在的另一種狀況使內容不至于絕對化。)
有一位哲學博士在田邊沉思,發(fā)現(xiàn)水田當中新插的秧苗竟排列得無比整齊,好像用尺丈量過一般,他不禁好奇地問田中工作的老農(nóng)是如何辦到的,老農(nóng)忙著插秧,頭也不抬地說要他自己取一把秧苗插插看。博士卷起褲角,很快的插完了一排秧苗,結果竟是參差不齊。他再次請教老農(nóng),老農(nóng)告訴他,在彎腰插秧的同時,眼光要盯住一樣東西,朝那個目標前進,即可插出一列漂亮的秧苗,博士依言而行。不料這次竟插出了一道彎曲的弧線,劃過了半個水田,他又虛心地請教老農(nóng),老農(nóng)不耐煩地問他:“您的眼光是否盯著一個東西?”博士答道:“有啊,我盯住那正吃草的水牛啊,那可是一個目標呀!”老農(nóng)說:“水牛那么大,而且邊走邊吃草,你把它當作目標,合適嗎?”博士恍然大悟。(再此引用事例論證合理目標的重要性,使演說準確并具有說服力。)
成功的果實,如同田里的秧苗,年輕的朋友們,你愿意擁有一個縱橫整齊的漂亮的結果,還是一個參差不齊的結果呢?
青春的目標沒有貴賤。早自習背一課單詞可以是我們的目標;一節(jié)課聽懂例題,能夠處理作業(yè)可以是我們的目標;一次比賽中由預賽進入復賽可以是我們暫時的目標;一次考試比上次進步五名可以是我們的目標;考入清華、北大是目標,考出自己的能力和水平哪怕不是名校也可以是我們的目標。做名人、名家、名流是目標,做一個敬業(yè)的老師、警察、醫(yī)生又何嘗不可?(目標可大可小,關鍵在于要能執(zhí)行。)
目標是茫茫戈壁的一片綠洲,是遠行者手中的羅盤,是黑夜里若隱若現(xiàn)的明燈,是冰天雪地里令你怦然心動的溫暖與勇氣。(運用排比使節(jié)奏和諧,顯得感情洋溢,并能增強段落的層次感。)
目標,是最遠又是最近的一個夢,他時刻伴隨著你,同你分享歡樂,共擔憂愁;人因為有了目標,生活才有了意義。同學們,在你迷茫的時候,請記住目標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魅力點評】
全文在展示自己觀點時明確了合理目標是前進的動力這一點,主題鮮明深刻,觀點正確。所引用的材料如候鳥南飛、哥倫布遠洋、博士學插秧等極具典型意義,且能夠聯(lián)系實際,貼近生活來反映客觀事實使內容充實。結構完整合理,層次分明,論點、論據(jù)具有邏輯性;構思巧妙,引人入勝,確實是演說稿中的佳作。
【訓練題目】
1.以“我的學習”為題,寫一篇演講稿,用于年級學習交流會上的發(fā)言。
提示:緊扣“學習”,注意演講對象為同年級的同學。
2.以“愛護校園,從我做起”為題,寫一篇演講稿,用于國旗下講話。
提示:考慮對象,運用恰當?shù)恼Z言。
3.以“我們是祖國的未來”為題,寫一篇演講稿,用于紀念五四青年節(jié)活動發(fā)言。
提示:結合實際,聯(lián)系歷史,提出鮮明的觀點。
【寫作提示】
演講稿是為了說明一定的觀點和態(tài)度的。這個觀點和態(tài)度一定要與現(xiàn)實生活緊密相關。它討論的應該是現(xiàn)實生活中存在的并為人們所關心的問題。它的觀點要來自身邊的生活或學習,材料也如此。它得真實可信,是為解決身邊的問題而提出和討論的。
演講目的在于打動聽眾,使聽者對講話者的觀點或態(tài)度產(chǎn)生認可或同情。演講稿作為這種具有特定目的的講話稿,一定要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演講稿是有聲語言,是書面化的口語。因此,演講稿要“上口”、“入耳”,它一方面是把口頭語言變?yōu)闀嬲Z言,即化聲音為文字,起到規(guī)范文字、有助演講的作用;另一方面,演講稿要把較為正規(guī)嚴肅的書面語言轉化為易聽易明的口語,以便演講。同時,演講稿的語言應適應演講人的講話習慣,同演講者的自然講話節(jié)奏一致。
由于演講稿具有以上的特征和作用,它在寫作方法上也有一定方法可循。
(一)演講稿的結構要完整。演講稿的結構通常包括開場白、正文、結尾三部分。
1.開場白是演講稿中很重要的部分。好的開場白能夠緊緊地抓住聽眾的注意力。
開場白的形式多樣,但不論哪種開場白,目的都是使聽眾立即了解演講主題、引入正文、引起思考等。
2.演講稿的正文是整篇演講的主體。主體必須有重點、有層次、有中心語句。演講主體的層次安排可按時間或空間順序排列,也可以平行并列、正反對比、逐層深入。由于演講材料是通過口頭表達的,為了便于聽眾理解,各段落應上下連貫,段與段之間有適當?shù)倪^渡和照應。
3.結尾是演講內容的收束。它起著深化主題的作用。結尾的方法有歸納法、引文法、反問法等。歸納法是概括一篇演講的中心思想,總結強調主要觀點;引文法則是引用名言警句,升華主題、留下思考;反問法是以問句引發(fā)聽眾思考和對演講者觀點的認同。此外,演講稿的結尾也可以用感謝、展望、鼓舞等語句作結,使演講能自然收束,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二)注意材料的選擇。圍繞演講主題,要收集相應的材料進行論證。材料的選擇要通俗,要選擇大多數(shù)人都知道的、聽得懂的,而不能選擇太生僻的、很少有人知道的。因為演講是即時表演,聽眾沒有時間去驗證或查找這些材料的內容或是出處。因此,在準備演講稿之前首先要了解聽眾的情況:他們是些什么人,他們的思想狀況、文化程度、職業(yè)狀況如何,他們所關心的問題是什么,等等。掌握了聽眾的特征和心理,在此基礎上恰當?shù)剡x擇材料,組織材料,是演講成功的必要條件。
最后,演講稿還要在情緒上具有較強的感染力,語言上做到生動感人。在沒有時間限制的情況下,盡量做到短而精,在聽眾的精力分散前戛然而止,余味悠長。
【素材積累】
名言警句:
腦袋決定口袋,態(tài)度決定高度,思路決定出路。
——著名勵志演說家張緒坤
今天太寶貴,不應該為酸苦的憂慮和辛澀的悔恨所消蝕。把下巴抬高,使思想煥發(fā)出光彩,像春陽下跳躍的山泉。抓住今天,它不再回來。
——卡耐基
材料片段:
畫一片樹葉只要心存信念,總有奇跡發(fā)生;希望雖然渺茫,但它永存人世。美國作家歐·亨利在他的小說《最后一片葉子》里講了個故事:病房里,一個生命垂危的病人從房間里看見窗外的一棵樹,樹葉在秋風中一片片地掉落下來。病人望著眼前的蕭蕭落葉,身體也隨之每況愈下,一天不如一天。她說:“當樹葉全部掉光時,我也就要死了?!币晃焕袭嫾业弥?,用彩筆畫了一片葉脈青翠的樹葉掛在樹枝上。最后一片葉子始終沒掉下來。只因為生命中的這片綠,病人竟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溫馨提示:人生可以沒有很多東西,卻唯獨不能沒有希望。希望是人類生活的一項重要的價值。有希望之處,生命就生生不息!
——《感悟》
人的生活方式有兩種,第一種是像草一樣活著。你盡管活著,每年還在成長,但是你畢竟是一棵草;你吸收雨露陽光,但是長不大。人們可以踩過你,人們不會因為你的痛苦而產(chǎn)生痛苦;人們不會因為你被踩了,而來憐憫你,因為人們本身就沒看到你。所以,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像樹一樣成長。即使我們現(xiàn)在什么都不是,但是只要你有樹的種子,即使被人踩到泥土中間,你依然能夠吸收泥土的養(yǎng)分,自己成長起來。也許兩年、三年你長不大,但是八年、十年、二十年,你一定能長成參天大樹,當你長成參天大樹以后,遙遠的地方,人們就能看到你;走近你,你能給人一片綠色、一片陰涼,你能幫助別人。即使人們離開你以后,回頭一看,你依然是地平線上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樹,活著是美麗的風景,死了依然是棟梁之才?;钪懒硕加杏?,這就是我們每一個同學做人的標準和成長的標準。
——新東方總裁俞敏洪
[作者單位:安徽省界首市顧集中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