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麗娟
摘 要:LCB-9456橢圓齒輪流量計整套工藝從美國引進,殼體、蓋板零件屬于316不銹鋼鑄造件,其鑄造性能差,工藝復雜。目前國內鑄造的鑄件會不同程度地出現(xiàn)砂孔,如果在加工過程暴露出砂孔,殼體就會出現(xiàn)滲漏現(xiàn)象,使零件報廢。本文主要針對此問題介紹該殼體零件的制造工藝的改造及數(shù)控加工解決辦法。
關鍵詞:橢圓齒輪流量計 殼體改造 數(shù)控加工
橢圓齒輪流量計是一種容積式流量計,廣泛用于石油化工、生物制藥、電力冶金和食品等工業(yè)部門的流量計量工作。LCB-9456橢圓齒輪流量計,是引進美國布魯克斯(BROOKS)儀表公司的制造技術和關鍵設備聯(lián)合生產(chǎn)的產(chǎn)品。它利用機械測量元件把液體連續(xù)不斷地分割成單個已知的體積部分,根據(jù)計量室逐次、重復地充滿和排放該體積部分液體的次數(shù)來測量流量體積總量。隨著數(shù)控加工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對橢圓齒輪流量計的改造升級也日趨完善。
一、橢圓齒輪流量計外殼(兩件套)加工工藝分析
改造前的LCB-9456橢圓齒輪流量計殼由殼體和端蓋板兩件套構成,該殼體采用牌號為18Cr-12Ni-2.5Mo的316不銹鋼鑄造而成,因添加Mo,其耐蝕性、耐大氣腐蝕性和高溫強度特別好,加工硬化性良好,無磁性。但由于整套工藝從美國引進,殼體的鑄造工藝復雜,加上316不銹鋼鑄造性能差,所以目前國內鑄造工藝水平還達不到原產(chǎn)國的鑄造水平,因而鑄件會不同程度出現(xiàn)砂孔。所以采用什么加工方式,什么工藝流程,怎樣提高產(chǎn)品質量,降低生產(chǎn)成本,成為急待解決而又必須解決的問題。
1.鑄造殼體結構對加工工藝的影響
由于流量計殼體的內腔為盲孔,內腔底部很難加工,其技術要求難以達到,所以在實際加工生產(chǎn)中存在問題較多。
(1)粗加工存在問題。第一,如圖1所示,粗加工時,由于殼體內腔2—Ф70.79孔屬于盲孔加工,加工過程中切屑不能及時排出,對鏜削刀具會造成擠壓和崩刀現(xiàn)象,影響加工質量和加工速度,降低生產(chǎn)效率。
第二,殼體內腔底部有平面度0.015mm公差要求,引進的技術是先使用Ф38.1(1.5英寸)的兩刃端刀先锪孔,再用Ф32端面立銑刀加工。由于內腔比較深(Depth=85),立銑刀必須伸出相應的長度,才能到達底部平面加工,對刀具的剛性要求非常高,另外殼體的鑄造余量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不均勻,加工過程也會由于切削余量不均勻而造成斷刀現(xiàn)象。
第三,內腔底部兩個Ф15軸孔的鉆削,由于內腔比較深而且內腔尺寸(2—Ф70.79)比較小,鉆頭的選配也較長,剛性相對降低,也就降低了生產(chǎn)效率,增加了生產(chǎn)難度和加工成本。
第四,為了保證各加工部位的一致性,工件要在一次裝夾中加工出8-M12螺紋孔、2-Ф15軸孔和Ф7.9、Ф6.5定位銷孔。
(2)精加工存在的問題。第一,精加工時,原先是在鏜削加工殼體內腔2—Ф70.79孔時使用合金刀片,側面與底面交界處會存在R角,這個R角不容易處理。
第二,內腔底部的加工使用滑動式鏜刀,在鏜削過程中是從內向外鏜削,由于刀具旋轉時離心力的作用,會造成加工表面外部光滑,內部比較粗糙的不平現(xiàn)象。這樣就難以保證平面度要求,而且由于內腔空間小,也很難檢測底部的平面度公差。
第三,精鏜底部的2-Ф15孔時,也很難觀察和測量。
第四,精磨殼體上端面。在磨削上端面時,由于不銹鋼不上磁,必須用螺絲堅固工件在一塊平整的鋼板上,要在立式磨床上磨削加工,保證殼體上端面的平面度公差。
2.鑄造殼體結構的改造
兩件套殼體的加工難度大,不容易保證精度及表面粗糙度,影響了產(chǎn)品的質量、生產(chǎn)效率及生產(chǎn)成本。針對這些不利于加工的因素和存在的一些問題,考慮把橢圓流量計外殼由原來的兩件套(殼體和端蓋板)改為三件套(上蓋板、殼體、底蓋板)的結構。
二、三件套殼體的加工工藝方案
殼體的整體加工思路是主要采用帶刀庫的加工中心,解決了殼體加工工序多、刀具種類多、換刀次數(shù)多和要在不同機床上才能完成的問題,先粗加工、消除內應力處理、再精加工,具體操作如下。
1.粗加工工藝分析
(1)工件的安裝與夾緊。由于該產(chǎn)品是從美國引進,夾具也是配套設計,其結構是由一塊較大的底板和定位銷、壓板、調節(jié)定位機構組成。
把工件底面放進夾具中間定位槽,再放上殼體內腔余量調節(jié)板定位板,通過調節(jié)出水口端殼體出水中定位調節(jié)器,直到使殼體內腔的余量均勻,用壓板壓緊工件。
(2)刀具的選擇與切削用量。由于采用了三件套殼體,上下端面的加工可直接用三爪卡盤裝夾車削,預留精磨余量,省略了車床專用夾具;鏜削2—Ф70孔時,切屑能及時排出,對鏜刀的切削很有利,特別是改造后,減少了殼體內腔底部加工的工序,相應減去了锪孔和端面立銑刀。這樣,降低了加工難度,加工時間比原來減少了約30分鐘。
殼體的加工除了內腔?70.79通孔是用專用鏜刀外,其他的都是常規(guī)刀具。刀具的選擇與切削用量如下表。
(3)殼體上下端面的加工。先粗車上下端面,粗加工內腔及上端面螺紋孔及銷孔,再將殼體調頭,以上端面兩銷孔為定位重新裝夾,加工下端面的銷孔及螺紋孔。
(4)消除內應力處理。殼體經(jīng)過粗加工之后,必須通過回火應力消除處理,提高其加工性能。
2.精加工工藝分析
第一,精加工時,由于內腔是通孔,加工2-Ф70.79孔時,消除了側面與底面交界處的R角現(xiàn)象,減少了加工底面的工序,降低了加工難度。
第二,殼體精加工的安裝。殼體上下端面要先在磨床磨削,保證上下端面的平面度和平行度要求。為保證殼體內腔孔與定位銷孔和軸孔的位置公差,必須在一次裝夾中加工。為此,必須設計一套精密工裝夾具,工件安裝時,先校正夾具的平行度,然后把殼體放進夾具里面,用兩定位銷定位工件,然后用螺釘拉工件與夾具定位板貼緊進行加工。
第三,刀具選擇與切削用量。殼體內腔與定位銷孔的加工刀具如下。
第四,精加工時同樣需先加工上端面,然后調頭精加工下端面。
三、兩件套和三件套殼體加工過程比較
1.兩件套殼體加工過程
兩件套殼體加工工序見表3。
2.三件套殼體加工過程
三件套殼體加工工序見表4。
通過對LCB-9456橢圓流量計殼體制造工藝的改造,經(jīng)過實際加工和三坐標測量儀的檢測,各加工部位的形位公差都符合設計標準;產(chǎn)品通過裝配和檢定,其計量指標都符合標準。該方法簡化了殼體鑄造工藝和加工工藝,降低了鑄件缺陷和機械加工誤差,提高了產(chǎn)品的合格率和生產(chǎn)效率,降低了加工成本。
參考文獻:
[1]李體仁.加工中心編程實例教程[M].北京: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6.
(作者單位:湛江機電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