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培華 鄭彩霞
(新疆醫(yī)科大學語言文化學院,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筆者曾在過去的文章當中,闡述了新疆醫(yī)科大學(以下簡稱為“新醫(yī)大”)預科低班學生《醫(yī)用漢語》學習策略的使用情況,現就中班學生學習策略使用情況進行分析論述。
學習策略,通俗點說,就是學習者用來促進學習,使學習更加迅速有效的方法或者行為。本文采用的是美國的Oxford(1990)提出的學習策略分類系統(tǒng)。她首先將學習策略分為兩大類:直接策略和間接策略。直接策略直接參與目標語學習,間接策略通過集中注意、計劃、評價、尋找機會、控制焦慮、增加合作和移情等方法為語言學習提供間接的支持。直接策略下面分為記憶策略、認知策略和補償策略。記憶策略是用來記憶和復習新信息的(如歸類和意象等);認知策略是用來理解和產生語言的(如推理、分析、概括和操練等);補償策略使學習者在新語言知識有限的情況下能夠運用新語言(如根據上下文猜測以及迂回表達法等)。間接策略下面分為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交策略。元認知策略是用來協(xié)調學習活動和認知加工過程的(如集中注意力、有意識地尋找練習機會,自我學習計劃的制定,學習過程的監(jiān)控和學習結果的自我評估等);情感策略是用來管理、規(guī)范情緒的(如減低焦慮程度、自我鼓勵、了解自己的情感狀態(tài)等);社交策略是與別人合作學習的策略(如詢問問題,以及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習伙伴相互幫助共同促進,培養(yǎng)合作學習技能等)。
《醫(yī)用漢語》是新疆醫(yī)科大學預科生最重要的課程之一,學好《醫(yī)用漢語》對他們將來學習專業(yè)知識起著重要的作用。本文對新醫(yī)大預科三個層次(低、中、高)的學生在學習《醫(yī)用漢語》過程中所采取的學習策略狀況進行了調查,本文重點闡述中班學生學習《醫(yī)用漢語》使用學習策略的狀況,采用的調查方法為問卷調查。調查問卷共有48個項目,具體內容如下:
社交策略包括8個項目:(1)在上醫(yī)漢課時,我會積極發(fā)言。(2)醫(yī)漢課上,遇到聽不懂的地方,我會請老師再講一遍。(3)我會和其他同學一起做練習或討論遇到的問題。(4)我經常從老師那里尋求學習上的幫助。(5)課下,我會和同學相互檢查彼此背誦課文的情況。(6)對醫(yī)漢課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我會找學習專業(yè)的同學進行詢問。(7)讀生詞時,我會找人糾正我的發(fā)音。(8)和漢族同學交往對我的學習有幫助。
情感策略包括8個項目:(1)我相信我一定能夠學好醫(yī)漢。(2)當醫(yī)漢學習取得進步時,我就獎勵自己。(3)我會和其他同學討論學習醫(yī)漢的心得體會。(4)出現錯誤是正常的,所以我并不在意回答問題時犯的錯誤。(5)我在學習醫(yī)漢的過程中,遇到困難總會鼓勵自己。(6)考醫(yī)漢前,若我感到緊張,我便會努力使自己放松。(7)我在日記中寫下自己學習醫(yī)漢的感受。(8)考試遇到難題時,我盡量使自己保持冷靜。
元認知策略包括9個項目:(1)我每個星期或每個月都會制定學習醫(yī)漢的計劃。(2)我嘗試著找到學好醫(yī)漢的方法。(3)上醫(yī)漢課時,我總是很專心。(4)對于如何提高醫(yī)漢成績,我有明確的目標。(5)我會總結自己在學習醫(yī)漢中的進步和問題。(6)下課后,我會認真完成醫(yī)漢作業(yè)。(7)我通過一切途徑來學習醫(yī)漢。(8)上課不懂的地方,我會做標記,課下解決。(9)上課走神時,我會提醒自己集中注意力。
補償策略包括7個項目:(1)遇到不懂的詞語,我就猜它的意思。(2)當我忘了某個詞語時,我就問別人。(3)學習生詞時,我遇到難以理解的詞語會借助旁邊的維語注釋。(4)我經常大聲朗讀醫(yī)漢課文來增強自己的語感。(5)在閱讀課后的短文時,我不會去查每個詞的含義。(6)上課回答問題時,我會借助手勢來表達。(7)當我想不起某個詞語時,我就用相近意思的詞語來代替。
記憶策略包括8個項目:(1)我會反復記憶醫(yī)漢課中學習的生詞。(2)我把生詞放在課文中理解記憶。(3)我會用新學的重點詞語或句型來造句。(4)我會定期復習所學過的內容。(5)學完新課后,我總是能夠自覺地背誦課文或問答題。(6)為了記憶生詞,我會用生詞造句。(7)我把生詞寫在卡片上以便更好地記憶。(8)我會借助肢體來記憶醫(yī)學名詞。
認知策略包括8個項目:(1)我經??瘁t(yī)學類的漢語電視節(jié)目或讀醫(yī)學類的漢語文章。(2)學習醫(yī)漢時,遇到不懂的詞語,我會查字典。(3)在醫(yī)漢課上,我會做很多的筆記。(4)學習生詞時,我會根據漢字的聲旁或形旁來猜測它的意思。(5)學習課文中的重點句型時,我會通過大量例句自己總結規(guī)律。(6)我會反復讀寫生詞。(7)我經??丛~語搭配或課后的閱讀短文。(8)我會模仿老師的發(fā)音和聲調。
按照Oxford提出的學習策略使用頻率標準,平均數與使用策略頻度之間存在一定的對應關系,如下表所示:
平均數與使用策略頻度間的對應關系
被試對象是新疆醫(yī)科大學語言文化學院漢語教研室的預科中班學生342人,占總人數的82﹪,調查結果如下圖所示:
中班學生使用學習策略調查統(tǒng)計結果
由上表可以看出:
(1)總體策略的平均數為3.51,屬于“經常使用”范圍,說明學生在學習醫(yī)用漢語的過程中,已經掌握并能經常使用學習策略,使用頻率較高。
(2)6類學習策略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是補償策略,其次是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認知策略,然后是記憶策略,使用頻率最低的和低班學生一樣也是社交策略。對于中班學生,筆者進行了個體訪談,內容如下:
社交策略:
(問)1.你喜歡與別人合作學習嗎?為什么?
2.上課時,你常發(fā)言嗎?為什么?
3.當你遇到難題時會向老師或學生尋求幫助么?
(答)1.不喜歡,我比較喜歡獨立思考,再說其他同學也有他們自己的事情,所以我一般不去和別人合作學習。
2.有時候,想回答的時候就回答,不想回答的時候就不回答,或者老師提問才回答。
3.有時候。
情感策略:
(問)1.你有信心學好醫(yī)用漢語嗎?
2.你覺得學習醫(yī)用漢語有意思嗎?為什么?
3.你覺得學習醫(yī)用漢語重要嗎?為什么?
(答)1.有。
2.還可以,因為醫(yī)用漢語跟我們以后學的專業(yè)知識有關,所以,我比較喜歡上醫(yī)用漢語課。
3.重要,學好漢語對于以后學習專業(yè)知識有好處。
元認知策略:
(問)1.你會制定學習醫(yī)用漢語的計劃嗎?為什么?
2.上課時,你能夠專心聽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你會總結學習中的進步和存在的問題嗎?為什么?
(答)1.會,因為我們要進行周測、期中考試,還有期末考試??疾缓玫脑挘陀锌赡茏詈笠a考。
2.我專心聽講的原因是老師講得好,對老師講的問題比較感興趣。
3.有時候會,我覺得只要努力就可以考及格。
補償策略:
(問)1.當你突然想不起要表達的詞語時,通常會怎么處理?
2.在閱讀文章時,你遇到不懂的詞語,你會怎么辦?
3.你在學習生詞時,會看一旁的維語注釋么?
(答)1.就用其他和它意思相近的詞語進行表達,或者打手勢。
2.遇到不懂的詞語,我會猜它的意思,或者問老師和同學,也會查字典。
3.會。
記憶策略:
(問)1.你會想盡辦法記憶生詞嗎?
2.學完新課后,你會自覺背誦課后問答題嗎?
3.你會用生詞造句,以加強記憶么?
(答)1.有時候會,遇到比較難的詞語我就會努力記憶。
2.基本上會。
3.會用有些詞語造句。
認知策略:
(問)1.你喜歡閱讀漢語文章,看漢語節(jié)目,聽漢語歌曲嗎?
2.你會猜測生詞的意思嗎?
3.你經??丛~語搭配和課后的閱讀短文么?
(答)1.是的,我覺得這樣對于學習漢語有好處。
2.會,這是我的習慣。
3.有時候會。
根據學生個體訪談和筆者的見解,中班學生最常使用補償策略的原因可以分析如下:中班學生漢語水平處于中等層次,既比低班學生水平高出許多,但又與高班學生相比還有一定差距。補償策略只有在漢語水平達到最低限度時,才能取得應有的成效。例如,根據上下文猜測生詞的意義。中班學生的水平已經達到并超過了最低限度,因此可以猜測出詞義。同時又因為他們的語言知識和表達水平所限(尤其是詞匯量方面的不足),當遇到語言障礙時,他們便常常有意識地通過上下文理解、借助詞義猜測、手勢語、相近詞語替換等多種方式來彌補在理解和運用目的語知識方面的不足,從而達到克服語言障礙的目的。
中班學生對于元認知策略、情感策略和認知策略的使用次于補償策略居第二,其使用元認知策略的原因基本同于高班,但是中班學生的自覺性較高班和低班差一些,他們一方面覺得自己成績還不錯,因而不像低班學生那么用功,另一方面他們的水平又不及高班,學習習慣不夠好,學習自覺性也不夠高。
中班學生較常使用情感策略的原因可以分析如下:一是,中班學生所面臨的壓力不似低班那么大,他們具有較好的漢語水平,為他們學好醫(yī)用漢語奠定了基礎,而且他們對自身的要求并不是那么高,很多學生認為只要能考及格就行了,因而他們沒有太大的心理負擔,不會過于緊張,也不會產生過多的焦慮。又由于他們只要認真復習一般都能及格,因此,他們比較容易建立自信,即使沒有考好也會自我鼓勵或自我安慰。二是,中班學生對于學習醫(yī)用漢語的興趣大于高班和低班的學生,他們既不像高班學生水平那么高又不像低班學生水平那么低,難于理解課文內容,因而他們還保持著較強的探索意識。又因為教師的反復強調和現實所迫,中班學生能夠意識到學習醫(yī)用漢語的重要性,從而使他們能夠明確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三是,雖說中班學生產生的焦慮比低班少,也較容易建立自信,但是在擺脫焦慮和建立自信的過程中,他們同樣需要情感策略的使用,因而也促使學生較常使用情感策略。中班學生也比較常用認知策略,原因基本同于高班。
記憶策略使用頻率按理應該很高,但事實正好相反。分析中班學生記憶策略使用頻率相對也較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他們通常習慣于依靠重復和背誦的方法“死記硬背”單詞,而不習慣于使用問卷中提到的利用卡片、實物等方式來靈活記憶單詞。
中班學生最不經常使用的學習策略也是社交策略,原因與高班極為相似:
(1)學習習慣的影響。由于從小受到傳統(tǒng)模式的教育,使他們習慣了“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限制了他們的放射性思維,不愿提問題,也提不出太多問題。他們已經習慣了自己學自己的學習方式,并不喜歡合作學習。
(2)教學方法的影響: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使教師的教學放在教授知識上,學生依賴性強,主動性較差,教師由于缺乏關于學習策略的知識,無法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介紹,從而難以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3)課程特點的影響:醫(yī)用漢語是一門集醫(yī)學知識、語言知識于一體的綜合課。它不同于語言技能課主要以學生練習為主,需要學生充分地利用合作學習的社交策略來完成學習任務。醫(yī)用漢語的教學目的是通過一學期的學習,鞏固原有詞匯,增加醫(yī)學詞匯量(2500~3000個詞);鞏固、補充、擴展和深化基本語法項目(甲乙丙級250項、點);逐步提高醫(yī)學專業(yè)內容的閱讀能力,并能運用所學詞語、結構和較為復雜的句式、語段、語篇進行口頭和書面表達。不斷提高學生運用專業(yè)漢語進行交際的能力,為聽專業(yè)課、閱讀專業(yè)書籍打下一定的語言基礎。而要達到這樣的教學目的,學生必須理解課文內容,掌握相關語法知識,這就使得教師在授課時主要以講授法為主。同時因為教學任務重,課堂上沒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較多地使用社交策略。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發(fā)現,很多學生學習雖然用功,但是學習成績卻不理想,而有些學生進步很快,學起來也比較輕松,這是為什么呢?經過觀察可以發(fā)現學習用功卻難以提高學習成績的這些學生往往學習方法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問題,或者說,他們不懂得合理運用學習策略,而學習好、進步快的學生往往懂得合理安排時間,具有良好的學習行為和學習策略。Ellis(1994)認為,學習者個人因素以及社會因素共同影響學習者的學習行為或學習策略,進而影響學習的速度和成績。反過來,學習者學習情況也影響他們的策略行為。很多該領域的研究者也認為學習成績與學習策略有著密切的關系。為了說明醫(yī)學專業(yè)預科中班學生的醫(yī)用漢語成績與其學習醫(yī)用漢語使用策略的關系,下表列出了中班學生的醫(yī)用漢語成績與學習策略的相關檢驗結果。
中班學生的醫(yī)用漢語成績與學習策略檢驗結果
注:r表示相關系數,p是檢驗參數,表示顯著性水平,n表示有效人數。相關系數的數值范圍是在-1到+1之間,“+”號表示正相關,“-”號表示負相關。p是檢驗參數,表示顯著性水平,顯著性水平越高,推斷的可靠性越大;顯著性水平越低,越容易拒絕零假設,推斷的可靠性越小。在其中某些策略與成績之間的相關系數的右上角還有一個星號“*”或兩個星號“**”?!?”表示該系數在0.05顯著性水平上是可以接受的,也就是說,該系數的可靠度在95%以上?!埃北硎驹撓禂翟?.01的顯著性水平上可以接受,即它的可靠度在99%以上。r的絕對值越接近1,表示兩個變量之間關系越密切,r的絕對值越接近0,表示兩個變量之間關系越不密切[6]。
根據上表可以看出,中班學生的醫(yī)用漢語成績與學習策略均呈正相關,其中元認知策略、補償策略和認知策略呈顯著相關。說明對于中班學生來說,學習策略的使用對提高醫(yī)用漢語成績是很重要的,中班學生應該廣泛使用各種學習策略,使用學習策略越多,醫(yī)用漢語成績也越好。
因此,為了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和學生都應該加強學習策略的培訓,從而能夠使教師更好地對學生加以引導,因材施教,而學生也能夠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學習策略,并彌補自己的不足,同時學校也要在課程設置、教學設施、教材編寫等方面充分考慮到學習策略的使用,以提高學生成績。
[1]劉電芝,黃希庭.學習策略研究概述[J].教育研究,2002(2).
[2]江新.漢語作為第二語言學習策略研究初探[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0(1).
[3]王孝玲.教育統(tǒng)計學[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99-115.
[4]江新,趙果.初級階段外國留學生漢字學習策略的調查與研究[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1(4).
[5]Oxford,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6]Skehan,P.A.Cogni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Learn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