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彥詞的意象組合方式及審美觀照*
薛文素
(山西管理職業(yè)學院,山西 臨汾 041000)
摘要:周邦彥被譽為是集北宋詞之大成者,為北宋詞的殿軍,亦是南宋詞的開先。其詞縝密典麗,渾厚和雅,形成獨具一格的“清真范式”。文章從周邦彥詞的意象出發(fā),探討其組合方式以及意象組合的審美觀照,以期更細致、深入地了解清真詞的特質。
關鍵詞:周邦彥;意象組合;審美觀照
收稿日期:*2014-11-08
作者簡介:薛文素(1968-),女,山西霍州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I207.23
周邦彥(1056-1121),北宋末期著名詞人、音樂家,字美成,號清真居士。在南宋和北宋的詞脈發(fā)展中起著重要的紐帶作用,他“前收蘇秦之終”,為北宋詞的殿軍人物,“后開姜史之始”,又是南宋詞的開拓人物,可謂北宋詞之集大成者。周邦彥詞縝密典麗,渾厚和雅,形成獨具一格的“清真范式”。這里,筆者將從清真詞的意象切入,從其意象組合的方式運用以及對由此形成的詞之美學進行審美觀照,以期能更深入地了解清真詞的獨特性。
1周邦彥詞的意象組合方式
意象是詩詞重要的組成部分,詩詞的意義傳達也是通過意象或意象的組合來實現(xiàn)。一首詩詞往往由多個意象組成,當它們合理地組合在一起,相互關聯(lián)、影響、補充,詩詞的整體美感和意境才會產(chǎn)生。詩詞的意象組合有多種方式,清真詞意象的組合,幾乎囊括了所有的方式,下面具體分析:
1.1并置方式
指多個意象在詩詞中平行羅列。如《木蘭花令》:“今宵燈盡酒醒時,可惜朱顏成皓首?!逼渲小爸祛仭迸c“皓首”便是反義同質詞的并列,以鮮明的對比突出時間跨度之大。再如《西平樂》:“嘆事逐孤鴻盡去,身與塘蒲共晚?!逼渲小肮馒櫋迸c“塘蒲”兩個意象并列,起到畫面組接、渲染蕭瑟氛圍的作用。再如《一寸金》:“望海霞接日,紅翻水面,晴風吹草,青搖山腳。 波暖鳧鹥作。沙痕退、夜潮正落。疏林外、一點炊煙,渡口參差正寥廓?!边@一詞,以“望”字統(tǒng)領,描寫所望之景:“海霞”“水面”“草”“山腳”“鳧鹥”“沙痕”“夜潮”“疏林”“炊煙”“渡口”,多個意象共同組成一幅暮晚圖。意象的并置,可以起到互補、對比、強調、渲染氣氛等作用。
1.2相交方式
相交的方式有兩種,一是互文法,意象之間相互包含,避免了字句的重復,唐人王昌齡《出塞》中一句“秦時明月漢時關”便是典型的互文見義法。周邦彥作詞用此法也頗多,比如《六丑》中云“蜂媒蝶使”便是,蜂與蝶均充當著媒人和使者的角色;再如《齊天樂》一詞中云“渭水西風,長安亂葉”句亦是,“西風”不獨屬“渭水”,“亂葉”也不單在“長安”,而是“渭水”“長安”兩地均存在的自然景象?;ノ姆ㄊ乖~的意象更為豐富,但表達卻顯得簡潔而鮮明,避免了語義的重復。二是錯落法,即有意打破單調的意象組合結構,重新構置錯落的組合方式。如《浪淘沙》寫春去梨花落之景,卻先寫“弄夜色”讓人突感,再續(xù)以“空余滿地梨花雪”,“梨花”落地成雪的鏡頭才拉出,讓人恍然。這種方式類似于蒙太奇,通過顛倒、閃回等方式形成獨特的審美效果,讓讀者在時空的來往中感受作者的心靈軌跡。
1.3跳躍方式
這種方式主要集中體現(xiàn)在時間的跳躍上。如“深院卷簾看,應憐江上寒”(《菩薩蠻》),由“深院”而“江上”,空間的轉換在短短的兩句詞間發(fā)生著跳躍。再如周邦彥的代表詞作《瑞龍吟》,全詞的時間不斷轉換,第一疊是寫現(xiàn)在,寫春天舊地重游,“章臺路”“褪粉梅梢”“試花桃樹”“坊陌人家”“燕子”都是目之所見,第二疊寫舊人舊事,以“念”字帶入回憶,“障風映袖,盈盈笑語”正是昔日與伊人相遇時的情景,第三疊又回到現(xiàn)在,撫今追昔,心有感慨,一騎晚歸,眼前所見則“池塘飛雨,斷腸院落,一簾風絮”之景,無限“傷離情緒”。跳躍式的組合方式,使意象在不同時間或空間中游走,打破了現(xiàn)實性的連續(xù)性,而隨詞人的情感、心理、意念而來往,不僅增強了信息的容量,更使人的內心世界和思維狀態(tài)得以真實地呈現(xiàn)。
1.4比較方式
這一方式更多的時候是形成意象之間的對比,比如境況的對比,直以相反的意象境界呈現(xiàn),如“畫燭尋歡去,羸馬載愁歸”一句,便以“畫燭”與“羸馬”這一具有鮮明對照性的意象展現(xiàn)兩種不同的人生境況,并以“尋歡”和“載愁”加深了兩個畫面的對比性。再如《還京樂》也寫境況對比,寒食將近,到處“浮香秀色”,但人在“客里”,不免生出如此美好“光陰”只能“虛費”的感慨。這是外在景物與內在心境的對比。除境況對比外,色彩對比也是周詞的一個意象組合特色,如《玉樓春》“當時相候赤欄橋,今日獨尋黃葉路”,詞中既有“赤欄橋”與“黃葉路”這樣具有鮮明色彩對比的意象,也含有今昔境況的對比,兩種對比皆包含其中。對比方式能給人一種立體感,使事物的特點能夠更為鮮明地得到展現(xiàn)。
1.5輻合方式
這一方式或是圍繞一個中心意象進行邊點式形容、修飾或補充,或者是多個意象平行并置而構成一幅圖景。前者如詠梅花的《丑奴兒》,全詞的主意象是梅花,但詞中并未直接出現(xiàn)“梅”字,而是以“仙子”“素面”“暗里聞香”等來形容梅之特質,又以“伴冰霜”“洗盡鉛華”“不用持銀燭”來襯托其高潔,所有的意象都在圍繞梅花這一中心意象而展開,為這一中心意象的豐富而服務,多個意象共同來對“梅花”進行形容。后者如寫春日晚景的《浣溪沙》,詞中各個意象平行并列:“翠竹”“新荷”“雨珠”“小池亭”“風簾”“歸燕”“春水”“扇影”“柳梢”“殘日”等各類意象共同描摹了一幅春晚圖景,
動靜相宜,安靜恬淡。輻合方式使意象的運用形成一種合力,共同為一個中心意象或一個意境的形成服務,從而境界出矣。
總之,意象的組合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周邦彥的詞不吝思力,將各種組合方式都運用進詞中,將意象的靈活使用推向了一個極致,這也使他的詞呈現(xiàn)出一種縝密典麗的風格,是其將詞推向雅化的一個重要方面。
2周邦彥詞意象組合的審美觀照
誠如上文所述,意象是詩詞內在結構的重要元素,而意象的不同組合方式又能給詩詞以別樣的意蘊,呈現(xiàn)出與眾不同的審美特質。周邦彥詞的意象組合頗具思力,呈現(xiàn)多種審美特點,下面筆者分述之。
2.1“不著一字,盡得風流”的含蓄之美
中國古詩詞向來重含蓄蘊藉,《二十四詩品》就曾專列“含蓄”為一品,含蓄之義,意在避免直接抒情而造成的美感弱化,使情感能委婉地傳達出來,以表現(xiàn)作者幽微的心緒。周邦彥以意象的描寫取代了直接的抒情,將情感藏在意象中。如《瑞龍吟》中“褪粉梅梢,試花桃樹”,暗含了作者重返京城的愉悅心情;詞末“歸騎晚、纖纖池塘飛雨,斷腸院落,一簾風絮”,又將詞人難以名狀的一些愁緒寄托進了春日晚景中。周邦彥詞尚含蓄,其中重要的一個特點便是在詞末以景結情,以景寫情?!度瘕堃鳌繁闶?,其他還如《過秦樓》以“明河影下”與“稀星數(shù)點”之意象和景象作結,頓有空曠寥落之感。還有如前文提到的《浪淘沙》,剛直接道完“恨春去,不與人期”,卻突然戛然而止,不再直抒胸臆,而是“弄夜色,空余滿地梨花雪”,梨落滿地殤的情感被描摹得空茫而凄麗,無限悵惋之情蘊含其中。周邦彥的詞婉轉優(yōu)雅,他不作宣泄語,而將內心的情感寄托于意象之上,通過意象的各種組合來傳達自我的情感,含蓄蘊藉,風流自出。
2.2豐富多彩的色彩之美
詩詞意象的描摹缺不了色彩的參與,色彩意象成為詩詞意象的一個別樣門類。周邦彥的詞色彩極為豐富,色彩意象的運用也靈活多變,引起讀者無限的想象。周邦彥詞的色系主要集中于紅、綠、白、黃四種,各種大色系中又包含有各類小色彩,體物而賦,靈活不滯。周邦彥善于將意象與人物或人物心境相系,形成虛實相生的藝術效果。如《玲瓏四犯》“鬢點吳霜”中以“吳霜”指代白發(fā),這里作者以“霜”指代白發(fā),既有事實描寫,又因“霜”亦有人生歷經(jīng)風霜之意,故這一白色的色彩意象與鬢發(fā)相結合,就有了雙重意義,將作者身老心亦滄桑的心境表達了出來。再如《浪淘沙》“空余滿地梨花雪”,將梨花比作雪,其形態(tài)之輕盈、顏色之皎白全部被寫了出來,且與“夜色”相形,更襯托出了一種空靈而傷感的境界。還如《法曲獻仙音》中“桐陰半侵朱戶”,兩種顏色對比鮮明,一暗一明,再加上后面“抱影凝情”,將寂寞心境與凄涼境況道出。色彩意象的運用,不僅詞的形象性、意境感更為豐富,更將詞者的心緒隱隱道出。周邦彥是善知此道的,所以他將色彩意象充分挖掘,不僅體物周至,而且還要賦情于上,做到物與情系,共生意緒。
2.3飛躍的動態(tài)之美
宗白華在其《美學散步》一書中說道:“靜穆的觀照和飛躍的生命構成藝術的兩元,也是構成禪的心靈狀態(tài)。”在他看來,“靜穆”與“飛躍”的相宜正是藝術的重要兩元,靜與動的結合正映襯了宗先生的這一說法。動靜皆宜,動中有靜,靜中有動,是周邦彥詞的一個重要特點,尤其其詞中的動態(tài)美,更讓人感受到了靈動的生命之美。周邦彥喜用一個動詞將前后兩個意象相連,如“海霞接日”“晴嵐低楚甸”“晴風吹草”“紅翻水面”“青搖山腳”“快風一瞬收殘雨”“濃靄迷岸草”“驟雨鳴池沼”“珠網(wǎng)粘飛絮”等等,將意象寫活,境界托出,令人感到大自然靈動的生命力。當然,周邦彥還善于將動態(tài)意象與靜態(tài)意象相結合,動靜皆宜,甚至以動寫靜或以靜寫動,相得益彰。如《訴衷情》寫道“落花閑”,花落為動態(tài),但詞人著以“閑”字,使動態(tài)之景變緩,而后著一句“雨斑斑”,為靜景,此時動景“落花”與靜影“雨斑”皆融于一幅畫中,動靜皆宜。再如《念奴嬌》“一聲啼鳥”與“幽齋岑寂”相形,以動寫靜,正有“鳥鳴山更幽”之意。還如《應天長》中的“條風布暖”與“霏霧弄晴”兩句皆是化靜為動,通過擬人的手法將風與霧皆動態(tài)化,寫出了春天正悄悄地來臨。
綜上所述,意象是詩詞內在結構的重要元素之一,意象的不同組合方式使詩詞煥發(fā)出別樣的意蘊。作為北宋集大成的詞家,周邦彥對于意象的驅遣運用也達到了一個高度,多種方式變換使用,使其詞作生成不同的詞境,呈現(xiàn)出豐富的審美特質。加之周邦彥對詞律、結構、詞情、詞境、語言等方面的精致追求,將詞之雅化也推向了一個極致,形成了具有縝密典麗、渾厚和雅風格的“清真范式”,在宋代詞史乃至整個詞學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責任編輯楊文忠)
參考文獻:
[1]陳植愕.詩歌意象論[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
[2]萬云駿.清真詞的藝術特征[C]∥詞學.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1982.
[3]葉嘉瑩.論周邦彥詞[C]∥唐宋詞名家論稿.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4]馬成生.周邦彥詞作的結構藝術[J].廣西師范大學學報,2003,(7).
[5]吳惠娟.唐宋詞審美觀照[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9.
[6]胡雪岡.意象范疇的流變[M].南昌: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02.